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佟晓辉 《新农业》2005,(2):55-55
四、秸秆气化工程和大中型沼气工程 1秸秆气化工程是生物质能的一种利用方式,它是用农作物的秸秆、锯末、稻壳等为原料,利用特殊工艺,经过不完全燃烧制取可燃气体,再通过管道将气体送给农户,实现集中供气,使农村生活用能更加方便、卫生。它的利用使农村距离城市更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2.
<正>利用秸秆制取沼气技术,是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制取沼气,获取能源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农村能源工程技术。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秸秆沼气工程技术在秸秆资源化利用,实现为农户供气等方面,显示了巨大优势和广阔前景,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全省各地建设热情高涨。我省自2006年开展利用农作物秸秆制取沼气技术推广,示范建设秸秆沼气联户工程,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新民居建设试点村和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四、秸秆气化工程和大中型沼气工程 1秸秆气化工程是生物质能的一种利用方式,它是用农作物的秸秆、锯末、稻壳等为原料,利用特殊工艺,经过不完全燃烧制取可燃气体,再通过管道将气体送给农户,实现集中供气,使农村生活用能更加方便、卫生.它的利用使农村距离城市更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4.
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处理秸秆,在获得沼气、增加农村地区清洁能源有效供给的同时,既能缓解秸秆焚烧所带来的雾霾及其他大气污染问题,又能变废为宝,增加有机肥料供应,一举多得,是能源化利用秸秆的最佳方式。本文从剖析湖北省已建秸秆沼气工程的运行情况入手,比较了工艺改进和效益发挥情况,揭示了秸秆沼气工程仍待解决的困扰和难题,从技术完善、市场拓展、政策优化等角度,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秸秆沼气工程建设有所指引。  相似文献   

5.
晋城市每年产生140余万t秸秆,除秸秆还田、饲料化应用外,还有近40万t被废弃、焚烧.为变废为宝并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2007年在全市大力推进“农字一号”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市引进了纯秸秆沼气工程技术,通过这几年的推广,现已建成8处,设计供气户数12000余户,另有4处正在建设.为了了解这些工程运行情况,解决运行中遇到的困难,近日我们对高平、阳城等地几个秸秆沼气站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6.
青县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秸秆联户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起步较早,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带动了全省乃至全国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发展,但是从多年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对青县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发现的问题,并给出了对策与建议。本文观点将对全国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健康、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减少秸秆焚烧、治理雾霾发挥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秸秆综合利用有几种渠道:一可用它和畜禽粪便制取沼气作燃料,沼液、沼渣作肥料,这样既免除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增加了社会产品的经济收入;二可用作家畜的饲料,将秸秆喂养家畜,家畜肉可供人食用,同时家畜粪尿可用作肥料还田,还可进入沼气池制取沼气。在家畜饲料场所下挖掘沼气池,让家畜粪尿直接进入沼气池,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即家畜粪尿用以制取沼气,沼气用作农村的生活用能,沼气渣可以还田用作农作物的肥料,农作物秸秆又用  相似文献   

8.
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兰  冷云伟  任恒星  李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62-19464,19495
运用生命周期分析与评价方法,通过物质、能量、经济等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价值流和价值驱动力核算,首次对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示范工程进行了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提供了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能源流动、环境影响和经济性定量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
沼气技术是近些年国家确立的重点研究和推广项目之一.秸秆沼气技术,主要是利用玉米、小麦、高梁、豆类等农作物秸秆采用中高温高浓度发酵工艺制取沼气的新技术,所产生的沼气作为农民生活用能,也可替代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等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建设小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既可满足周边农村居民小区日常用气需求,又可消纳周边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本文以浙江省海宁市利众村秸秆沼气工程为例,对小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的设施运行、管理模式、主要特点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推广相应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技术简介竖向推流式秸秆厌氧消化技术采用中温连续发酵新工艺,原料为纯秸秆,稻草,植物茎叶等生物质,先经机械粉碎投入搅拌池配料,然后用泵打入中温发酵罐发酵,能使1公斤秸秆产出0.4立方米沼气,原料利用很高,并不受季节影响。具有以下特点:(1)秸秆沼气工程的最终产物是沼气、沼渣,可以完全实现清洁生产,并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秸秆沼气生产过程不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秸秆干发酵制取沼气的试验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绿秸灵、酵素菌、石灰水、速腐剂在相同的条件下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原料进行干发酵制取沼气。试验结果表明:经酵素菌预处理后的原料沼气产量最高(38960.7mL),其产气率为455.7mL·g-1,纤维素的降解效果最好,纤维素降解率为56.9%,其次为绿秸灵、速腐剂、石灰水。为玉米秸秆制取沼气技术应用于工程中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秸秆综合利用有几种渠道:一是用秸秆和畜禽粪便制取沼气作燃料,沼液、沼渣作肥料,这样既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增加了社会产品的经济收入;二是用作家畜的饲料,将秸秆喂养家畜,家畜粪尿可用作肥料还田,还可进入沼气池制取沼气。养殖场建设沼气池,让家畜粪尿直接进入沼气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家畜粪尿用以制取沼气,沼气用作农村的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可以还田,用作农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法,分别测算了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秸秆制饲料、秸秆制沼气4种不同利用方式的成本与收益,同时从农户、政府、企业和市场等方面展开经济学分析。结果表明:单位秸秆净收益由大到小依次为秸秆作饲料>秸秆发电>秸秆制沼气>秸秆还田。秸秆不同利用方式的总成本构成中秸秆收储运输成本最大,此外技术、资金、农户行为习惯等因素也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最后提出了4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研发的支持及农户的政策补助、建立高效的秸秆收储运输体系,以及强化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成本收益的秸秆资源不同利用方式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法,分别测算了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秸秆制饲料、秸秆制沼气4种不同利用方式的成本与收益,同时从农户、政府、企业和市场等方面展开经济学分析。结果表明:单位秸秆净收益由大到小依次为秸秆作饲料秸秆发电秸秆制沼气秸秆还田。秸秆不同利用方式的总成本构成中秸秆收储运输成本最大,此外技术、资金、农户行为习惯等因素也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最后提出了4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研发的支持及农户的政策补助、建立高效的秸秆收储运输体系,以及强化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市累计已有13万农户用上沼气、秸秆气等清洁能源。全市2338个行政村中,1700个村有沼气或秸秆气,占73%。当前已建成的大中型沼气和秸秆气化工程均运行比较正常,影响户用沼气正常使用和沼气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原料。有的是由于养殖业分布的不平衡,有的是刚养殖的农户短期内难以凑足启动原料。  相似文献   

17.
以秸秆为沼气发酵原料主要是采用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秸秆作沼气发酵原料,通过添加秸秆发酵菌剂,制取沼气的方法。2007年,农业部把秸秆沼气生产技术列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十大节能减排技术”之首。以秸秆为原料生产沼气不仅可以解决我国大量秸秆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为我国的沼气生产开辟新的大宗原料来源,为在更大规模和更大范围推广沼气提供原料保障,为正在深入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备.且有十分广阔的椎广膨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1平遥县秸秆沼气发展的基本情况 经过连续多年实施农村沼气项目,截止08年12月底,平遥县农村户用沼气池已达10,300余口。在养殖业发达地区。利用人畜粪便生产沼气的沼气池已大面积普及和推广;而在纯农业区,由于缺少畜禽粪便而严重阻碍了农村沼气的发展。为突破沼气原料瓶颈,探索农村沼气发展新途径、新模式,2007年8月我们在洪善镇洪善村王荣保家进行了玉米秸秆沼气的首次发酵试验,取得了成功,为农村沼气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强力推行节能减排,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着重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全方位挖掘可再生资源,积极推进绿色能源发展。秸秆通过直接发酵生产沼气的工艺技术,是近几年来广大科技人员努力研究获得的新成果,它为秸秆消化创出一条新路,也为农村新能源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同时打破了先有养殖业后有沼气业的发展瓶颈。秸秆沼气事业的发展将对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这项技术还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秸秆沼气技术研究与应用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制出新型秸秆沼气技术,即以秸秆为基质,经微生物发酵后制取沼气.选育出高效活性菌种--"沼气1号",研制出菌种的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和秸秆好气-沼气接力发酵技术(2次发酵法),建立了秸秆沼气的产业化技术体系,并对秸秆沼气技术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