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马铃薯是抗氧化活性较高的蔬菜之一,以Gogu Valley、Purple Valley和Superior 3个马铃薯品种为试材,用DPPH方法测定了鲜马铃薯以及经常压水煮、压力蒸煮、微波和油炸不同烹调处理后的抗氧化活性;用HPLC法检测了鲜马铃薯及各处理后多酚类物质(绿原酸、咖啡酸及阿魏酸)的含量.结果表明:Purple Valley 的多酚类物质含量最多且抗氧化活性最高;马铃薯经烹调后其抗氧化活性和多酚类物质含量均比鲜马铃薯降低;微波处理方法可保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和多酚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消化对桑葚酸奶中酚类物质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建立口腔、胃、肠体外消化模型,以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为多酚类物质稳定性指标,以总抗氧化活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抗氧化指标,测定消化处理前后各指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模拟口腔消化对各样品的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物质无显著影响(P>0....  相似文献   

3.
黄丹  严芳  刘达玉  段献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094-5096
紫苏提取物因富含植物多酚类物质和黄酮类化合物,表现出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抑酶特性和抑菌特性,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就紫苏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抑酶特性和抑菌特性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红茶色素与红茶品质关系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茶色素(茶红素、茶黄素)是红茶生产过程中茶多酚类物质经过多种氧化而形成的,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物质;作为纯天然的有机色素,红茶色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综述了红茶色素与红茶品质关系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对尖被百合不同器官多酚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究,为发掘利用野生尖被百合资源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和医药业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川尖被百合为试验材料,采用福林-肖卡试剂法测其总多酚含量,NaNO2-AlCl3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香草醛比色法测定总黄烷醇含量,运用DPPH法、铜离子还原法和金属螯合能力,分析其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野生百合不同器官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叶片的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最高(多酚含量可达11.89 mg/g),花、茎秆次之,鳞茎最低(多酚含量最低仅为2.36 mg/g)。尖被百合不同器官的多酚类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紫苏为药食同源一年生草本植物,内含丰富的活性物质,生理活性广泛。为紫苏的临床研究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从紫苏的抗氧化、抗过敏、抗抑郁、抗肿瘤、抗衰老、抗炎、抗菌、降血糖、降血脂等生理活性的前沿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宛艾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以总多酚和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考察宛艾质量体积比、甲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宛艾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使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法设计响应面优化多酚类物质提取工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组成成分,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  相似文献   

8.
不同采收期草莓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章姬”和“0362”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采收的草莓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总酚、总黄酮)和抗氧化活性(DPPH,TEAC和FRAP值)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随采收时期的推移,章姬、0362红熟期果实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呈上升趋势;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在两品种间存在差异。统计分析表明,草莓果实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总酚与DPPH,TEAC和FRA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28,0.8812,0.8419。因此,不同时期采收的草莓果实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UV-B辐射强度对烤烟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K326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在烟草成熟期进行不同UV-B辐射处理,研究其对烟叶质体色素、多酚类物质、有机酸、糖和烟碱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积累与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会使烟草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质体色素、多酚类物质、有机酸、烟碱含量增加,水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减少。但不同UV-B辐射强度对烟草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各异,其中高强度较低强度UV-B辐射其质体色素、多酚类、有机酸含量有所下降,而烟碱和糖类含量则随辐射强度的增强分别呈现递增、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生育期卷丹百合各器官中多酚类物质的积累规律及其抗氧化能力,分别采用福林–肖卡法、NaNO2–AlCl3法、香草醛比色法、pH示差法测定不同生育期(现蕾期、花期、半枯期、全枯期)卷丹百合各器官(基生根、鳞茎、茎生根、茎秆、叶片、株芽、花)中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和花色苷的含量,运用DPPH法、铜离子还原法和金属螯合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活性,分析其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卷丹百合各器官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卷丹百合植株在花期总酚含量最高,半枯期的次之,全枯期的最少;花期,花中总酚含量最高,达14.75 mg/g,叶片中的总酚含量次之,珠芽的最低,仅为3.12 mg/g;卷丹百合多酚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在花期最强,其次是半枯期;相关性分析表明,卷丹多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在各时期、各器官呈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1.00~1.00,其中,花期和半枯期卷丹多酚类物质与铜离子还原力基本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绿茶提取的茶多酚为原料,通过采用化学氧化法和酶促氧化法进行分析,探讨这2种方法对茶多酚氧化产物——茶色素的得率及其主要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学氧化体系中增加K3Fe(CN)6的用量有利于茶黄素的积累,但茶色素的得率却呈下降趋势,酶促氧化法所得的茶色素中茶黄素含量高达52.73%,远高于化学氧化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10h和16h两种光照条件对紫苏进行处理,观测光周期对紫苏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短日照条件下的相比,长日照条件下生长的供试材料叶片数增加,叶片增大,茎增粗,植株增高,开花延迟;花芽分化从萼片原基形成开始,到雌蕊形成为止,持续3~4d。以该时间段的花芽为试验材料,运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1个445bp的 LFY同源基因cDNA片段,命名为PLFY。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彩叶草的FLO1,花椰菜的BOFH ,鼠尾草的FLOA2,拟南芥的LFY,金鱼草的FLO同源性依次为90%,67%,91%,67%,80%。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该文研究新型光源LED辐射的不同光质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组培专用LED光源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以菊花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EDs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光[(625±20)nm]、蓝光[(460±20)nm]、远红光[(730±20)nm]和绿光[(530±20)nm],进行不同光质配比组合,荧光灯作为对照,对组培苗形态、生根,色素含量,碳氮代谢及抗氧化酶系活性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菊花组培苗在红光下徒长,能效最大。蓝光下矮壮,根系活力最大,复合LEDs光质下,组培苗形态正常。RBG处理的菊花组培苗叶片色素含量最高。红光有利于叶绿素b的合成,蓝光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单频红光处理的菊花叶片淀粉含量最高,RBG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碳水化合物蔗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LEDs光质处理的叶片C/N比高于荧光灯。【结论】LEDs光源系统将成为植物组织培养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14.
茶多酚氧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进行茶多酚酶(PPO)促氧化、碱性氧化、酸性氧化试验,结果发现:茶多酚在3种氧化条件下均可氧化并形成茶黄素(Ts);酶促氧化形成茶黄素的含量比化学氧化形成量低。在双液相体系中茶多酚进行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茶黄素形成量较接近。并就儿茶杯素氧化方法对茶色素制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腾冲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土壤中加入15%火山灰石砾对烟株生长、病害、烤后烟叶产量、化学成分及色素和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田试验添加火山灰石砾处理烟株在前期生长较快且差异显著(P<005),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分别达324705kg/hm2,5714808元/hm2,显著(P<005)高于对照处理,化学成分更协调,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处理间多酚含量无明显差异;旱地试验添加火山灰石砾处理烟株赤星病和普通花叶病发病程度显著(P<005)低于对照,烤后烟叶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及均价分别为4840713元/hm2,7210%和173 元/kg,显著(P<005)高于对照处理,化学成分更协调,处理间色素和多酚含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火炬树红色叶为试材,提取红色素进行稳定性研究,并根据其稳定性配制护色液分别对火炬树红色叶进行护色处理,可获得与新鲜叶片颜色相近的干燥红色叶。经过两年自然光照对比试验,筛选出最佳组合护色液配方及处理方法。试验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火炬树红色叶的红色素非常稳定,可以作为红色植物叶材干燥后不褪色的护色技术,应用于干燥花产业。  相似文献   

17.
兰锭果色素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兰锭果色素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 ,但其光热稳定性较差 ,Al3 、Zn2 、Mg2 可提高色素的稳定性 ,而H2 O2 、VitC、Sn2 、Fe3 、Cu2 均大大降低色素的稳定性。黄酮、茶多酚具有辅助成色及增强色素稳定性的作用 ,其效果随浓度升高而加强  相似文献   

18.
亚氯酸钠对烤烟酶促棕色化反应及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亚氯酸钠(SC)对烤烟烘烤过程中酶促棕色化反应及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以K326为试验材料,通过烘烤试验分析了SC对烤烟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烤后烟叶多酚含量、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SC处理和对照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表现出基本相同的规律,但SC处理烟叶PPO活性均低于同期对照烟叶。SC处理中部叶莨菪亭和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多酚总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SC处理上部叶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芸香苷、多酚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SC处理显著提高了烤后烟叶的氯含量和还原糖含量,使化学成分更趋协调。SC处理烤后烟叶感官质量较对照有所改善,经济性状较对照显著提高。SC抑制了烟叶烘烤过程中的酶促棕色化反应,提高了烤后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树龄武夷水仙茶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树龄武夷水仙茶叶中主要生化成分及其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以树龄为6、30、60a的武夷水仙茶叶为试材,测定了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通过水提醇沉淀法提取茶多糖,分析了茶多糖的基本组分,并研究了3种茶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结果表明:3种水仙茶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类含量随着树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随树龄的增长而升高;3种武夷水仙茶多糖的得率及其组分中的中性糖、蛋白质、糖醛酸、茶多酚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茶多糖的得率随树龄的增长而提高,得率较高的老丛水仙茶多糖组分中的中性糖、蛋白质的含量也较高;3种茶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较为接近,其IC50分别为:0.051、0.055、0.060mg·mL-1;3种茶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其IC50分别为:1.131、1.121、0.431mg·mL-1,树龄为60a的老丛水仙茶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明显高于树龄为6和30a的水仙茶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龙葵红色素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龙葵红色素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pH值对该色素的影响非常明显,宜在酸性食品(pH<3)中应用.几种金属离子Na+,Ca(2+),Al(3+)对该色素的色泽有增强作用;而Fe(3+)、Sn(2+)则有严重的不良影响.食品中常含的物质蔗糖、淀粉对该色素无不良的影响,该色素很易被氧化剂H2O2氧化,还原剂Na2SO3·7H2O还原.在光照情况下该色素能够被降解.防腐剂苯甲酸钠对该色素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