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猪痢疾(Swine dysentery)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Trepone-ma hyodysenteriae)引起的猪的一种以消瘦、腹泻或粘液性出血性下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特有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或发展为纤维素坏死性炎症,发病快,发病率、死亡率高;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的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suis)引起的猪的一种以溶血性贫血、黄疸、呼吸困难、虚弱和发热为主要特征的血液寄生虫病,其临床特征以高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死亡率高。笔者曾成功确诊并有效治疗一起猪痢疾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例,现将诊治经过介绍如下,谨供同行在临床上参考。  相似文献   

2.
猪痢疾(swine dysentery,SD)是由猪痢疾短螺旋体(Bhyodysenteriae)引起的一种特有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以消瘦、腹泻或粘液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发病率高、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是本病的特点。附红细胞体病是感染了血液寄生虫而出现贫血、黄疸和发热等症状的人畜共患疾病,发病时间长达10~30d,死亡率极高。猪痢疾和附红细胞体病两种疾病如果单独发病则治疗不会很困难,但混合感染后,可使诊断和治疗的难度加大,引起高死亡率及高淘汰率,给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本文通过介绍猪痢疾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时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诊断方法以及总结其治疗措施,以期能够为两病混合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猪痢疾是由猪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特有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以消瘦、腹泻或粘液性下痢为特征.该病发病率高、发病快、死亡率高.附红细胞体病是由血液寄生虫引起和一种以贪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病程大约为10-30天以上,死亡率高.这两种病单独发病时治疗不难,但一旦混合感染后,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并且高死亡率和高淘汰率会给养猪业带来惨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猪痢疾是由猪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特有的肠道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发病快、死亡率高。附红细胞体病是由血液寄生虫引起的一种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发病率、死亡率高。这两种病单独发病时治疗不难,一旦混合感染后,会给诊断和  相似文献   

5.
浅谈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病例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痢疾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感染率高,流行期长,发病快,死亡率高;若治疗不彻底,病猪长期带菌排菌,成为本病的来源。临床以消瘦、腹泻或黏液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附红细胞体病是由血液寄生虫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病程10~30d以上,死亡率高。这2种病单独发病时治疗不难,一旦混合感染后,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并且高死亡率和高淘汰率会给养猪业带来惨重损失。  相似文献   

6.
猪链球菌病是由不同血清型的链球菌(A、C、D、E、L及R群)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发病特征有急性型(败血症型、脑膜脑炎型)和慢性型(淋巴结脓肿型、关节炎型),各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保育猪多发。S附红细胞体病又称猪红皮病,是由猪嗜血支原体赛寄生于红细胞或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猪传染病。猪链球菌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的混合感染发病快,死亡率高,给生猪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018年5月,笔者接诊了我县一例猪链球菌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的混合感染,现总结诊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由于病原体寄生于血液的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故称之为附红细胞体病,是目前我国养猪业中广泛流行的一种新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猪附红细胞体病多为隐性,且常与猪的其他疾病混合感染,临床诊治都比较困难,往往给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发生于温暖季节,夏秋季发病较多,尤其是多雨之后最易发病,常呈地方流行。各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但怀孕母猪容易发病,以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他猪多为隐性感染。感染猪引  相似文献   

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本文针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等进行诊断治疗,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本文从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例剖检和实验室诊断介绍了一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和防控。  相似文献   

1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本文针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等进行诊断治疗,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类原虫病,猪弓形体病引起母猪流产、死胎、胎儿畸形、发病猪死亡率高。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目)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引起的严重危害养猪业生产的疫病;病猪以急性黄疸、溶血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弓形体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发生与流行呈上升趋势。笔者先后在平湖镇各大、小猪场诊治多起猪  相似文献   

12.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又名红细胞孢子虫)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溶血性黄疸、呼吸困难、皮肤发红和虚弱为特征。各种年龄猪都可感染发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3.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传染性和致死率较高,对养猪业危害极大。阐述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及临床病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养殖户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又叫红皮病,是由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临床上以贫血、溶血性黄疸、发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红和虚弱为特征的一种寄生虫病。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破坏猪体红细胞造成机体贫血,很容易引起继发感染。近年来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并继发或伴发其他疾病,如:猪瘟、猪肺疫、猪蓝耳等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养猪业的危害特别大。1病原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是附红细胞体,一种能引起多种动  相似文献   

15.
附红细胞体病 (Eperythroxo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 (Eperythrozoon)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 ,尤其是 2 0 0 2年 5月份以来 ,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河南省部分地区猪群中流行。发病率、死亡率低者为 10 %和 35 % ,有些猪场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 30 %和70 %以上 ,经济损失惨重[1] 。本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热性溶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贫血和黄疸。附红细胞体最早由美国学者Splitter和Wittiamson于 195 0年发现的[2 ] ,以后相继报道了狗、牛、绵羊、猫、兔、山羊和猪等动物的附红细胞体病。目前…  相似文献   

16.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猪发病时,皮肤发红,故又称"猪红皮病"。目前,我国众多猪场均隐性存在,导致母猪生产力下降,乳、肉产量减少,猪免疫力降低,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为其它病原体的入侵打开了绿色通道,附红细胞体与多种细菌或病毒混合感染,引起患病猪的死亡率增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笔者通过对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  相似文献   

17.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牛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咳喘、贫血等为特征的传染病,一般呈不显性感染,多在有应激因素作用时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我们对某肉牛育肥场123头发病牛的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确认为牛附红细胞体病,经过紧急治疗,治愈率达99.2%。  相似文献   

1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猪的一种以黄疸、贫血为特征的传染病,又称赤兽病,多在有应激因素作用时发病。仔猪表现贫血、黄疸、高热、排黄白色稀粪,致死率可达20%左右,与猪瘟合并感染死亡率可达100%。并且严重影响了仔猪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内及血浆中引起的一种血液病,又名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或者红皮病等,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自2002年以来,笔者在对我县生猪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发现其全身发紫,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一、发病情况2002年5月以来,我县凤阳乡民安村、民主村、宁洱镇裕和、新民以及德安种猪场、梅子乡讦罗、县供精站先后有256头猪发病,死亡15头,死亡率5.86%。二、发病特点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可发生本病,怀孕母猪容易发病,以哺乳猪尤…  相似文献   

2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猪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有的地方称之为"红皮病"。此病主要发生在夏秋高热季节,在早冬和晚春也可在局部区域流行,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猪皆可发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病情严重时,死亡率较高,是一种造成养猪业损失重大的猪病。2013年7月,桃江县桃花江镇某猪场发生该病,经过及时诊治,疫情得到控制。1发病情况桃花江镇某自繁自养的生猪养殖场,共存栏生猪322头,其中能繁母猪31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