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花谚说:"活不活在于水,长不长在于肥"。可见浇水是养花成败的关键环节。如何掌握盆花浇水时间和浇水量呢?首先要了解花卉对水分要求的规律,其次根据盆土干湿程度和盆花浇水的基本原则进行浇水。  相似文献   

2.
曹楗翊  屈升银  孙占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89-13491
[目的]了解毛乌沙漠樟子松浇水覆膜造林技术的成效。[方法]对该区樟子松进行了浇水覆膜、浇水不覆膜、不浇水不覆膜三种技术的处理试验,对比分析三个处理的成活率及生长量,并对樟子松浇水覆膜技术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做了分析。[结果]樟子松的存活率和生长量浇水覆膜时最大,浇水不覆膜次之,不浇水不覆膜时最差;通过浇水覆膜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的明显增加,直接影响樟子松的存活与生长。[结论]浇水覆膜这一造林措施可以获得良好的效益,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对接种黄萎病的地块进行不同浇水次数的处理来调查分析浇水次数对向日葵黄萎病发生程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浇水次数的增多,向日葵黄萎病的发病严重度也随之增加,且向日葵的产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在接种的地块中浇水1次的病情病指由29.0递增到浇水3次51.5;产量则由浇水1次的4690.95kg/公顷降低至浇水3次的3815.55kg/公顷.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预防豫南地区小麦湿害、渍害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瑞星1号为材料,采取人工连续浇水创造过湿条件,研究在冬前、越冬期、返青期、孕穗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至成熟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冬前、返青期浇水,小麦叶龄、分蘖及次生根的数目减少;冬前、返青期、孕穗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浇水,单位面积干物质量较对照分别降低11.2%、7.3%、14.7%、22.0%和13.4%;各处理的群体总茎数在起身期达到高峰,随后总茎数下降,孕穗至成熟期群体总茎数基本稳定。冬前浇水,小麦最高群体总茎数较对照低12.2%,差异显著。返青期浇水,小麦最高群体总茎数较对照高14.7%,差异显著。越冬期、孕穗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浇水,小麦群体最高总茎数较对照差异不显著,返青期浇水成穗率最低。冬前、返青期、孕穗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浇水,产量分别比对照低8.1%、3.3%、10.9%、8.6%和9.0%,差异显著。越冬期浇水,产量和未浇水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控制浇水 低温期,为降低棚内湿度,要尽量减少浇水,以防生长期过频的浇水降低地温、增加空气湿度。确需浇水时,要掌握浇水时间。寒冷季节应选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立即密闭棚室,提高温度,在中午和下午加大通风。  相似文献   

6.
<正>秋季(9月底—10月初)播种的大蒜到明年3月份开始返青,生长发育进入了关键时期,加强对秋播大蒜的春季管理,对争取大蒜高产优质非常重要。一、根据土壤墒情,及时适量浇水早春气温回升,幼苗开始生长,此时的大蒜田浇水要看土壤墒情而灵活掌握。冬季雨雪较多,土壤墒情较好,可在3月上旬开始浇水。早春浇水不宜过早,浇水次数不可过勤,水量也不可过多,以防因浇水降低地温,影响大蒜早发。4月  相似文献   

7.
<正>花谚说:"活不活在于水,长不长在于肥"。可见浇水是养花成败的关键环节。如何掌握盆花浇水时间和浇水量呢?首先要了解花卉对水分要求的规律,其次根据盆土干湿程度和盆花浇水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8.
家养植物易被忽略照料,而市面现有自动浇灌系统是检测到缺水时才被动浇灌,且无法根据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进行浇水,容易造成过分浇水或浇水不足。提出设计智能盆栽在采集盆栽土壤的温湿度、光照等特性上,充分考虑植物不同的喜干湿和光照特性,并将植物特性存储到数据库中,通过模糊决策树算法计算,实现不同植物根据不同生长环境进行个性化浇灌。同时外出用户可以通过APP及时查看了解植物的生长,可以直接在APP控制浇水享受远程护养花草的乐趣,也可以一键式自动完成浇水处理。该系统帮助用户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了解盆栽的实时信息,实现远程浇水。  相似文献   

9.
浇水是夏季蔬菜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浇水直接决定着蔬菜的长势、产量及品质。夏季温度高,土壤和植株蒸腾水分快,易干旱,影响蔬菜生长并容易诱发病毒病,但若浇水不当,亦会导致生理性病害的大发生。因而,夏季浇水应注意以下4个问题。1中午不要浇水  相似文献   

10.
<正>1.适时浇水。浇水要控两头促中间,即结瓜期以前,以中耕保墒提高地温为主,做到见湿见干;结瓜期每隔7~10天浇一次水,每次浇水应在摘瓜前进行,以控制疯长;顶瓜收完后控制浇水,促新根发生。回头瓜膨大时及时浇水。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情况下,管理技术不同。一、冬季浇水时间及方法进入严冬以后,要严格控制浇水时间,一般地温低于11℃时,作物的根系会处于休眠状态,浇水后会出现寒根或沤根,从而使作物根部生长受阻,植株叶片发黄、停止生长。冬季雨雪天气更不要浇水,因为阴天气温低,作物光合作用停止。浇水要在晴天上午,当平  相似文献   

12.
电磁铁驱动的烟草移栽机浇水装置克服了机械式浇水装置浇水位置不准确、调整麻烦、故障率较高的缺点,具有结构简单、动作迅速、浇水位置准确、工作可靠、调整方便、故障率低等优点,较好地满足了烟苗移栽机栽后浇水的需求。其驱动电磁铁由吸拉线圈和保持线圈组成,通过调整其保持时间和衔铁的行程实现浇水量的调节,从而满足不同土壤对浇水量需求不同的要求,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张保民  黄芳  李萌  李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97-6397,6406
为了研究玉米不同时间套种浇水对小麦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小麦品种良星66为试材,套种浇水时间按2006年5月162、12、63、1日和6月5日设5个处理,重复3次,研究了玉米套种浇水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5月16~26日小麦需水量较大。5月21日套种浇水的小麦千粒重和产量最高,千粒重为48.92 g,产量为7 000.0 kg/hm2,分别比其他时间套种浇水的提高0.14~3.91 g1、33.0~1 066.4 kg/hm2。5月31日以后套种的玉米麦收前不宜浇水,否则严重影响小麦的千粒重和产量。5月21日前后浇水最有利于小麦千粒重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李云飞  朱莉  孙奂明  刘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725-7726
[目的]探讨鼠尾草生长所需水分条件。[方法]共设3个浇水频率,即分别每隔5、8、11d对鼠尾草浇水1次。每处理50盆,3次重复。[结果]5d浇水1次的鼠尾草植株现蕾、开花时间均早于每隔8d的浇水处理,且花期持续时间较长。11d浇水1次的植株在现蕾期前干枯。5d浇水1次处理的植株高度、花序长度、花梗长度、植株各部位干重与鲜重均大于每隔8d的浇水处理,叶片数与叶长变化则与其相反。[结论]每隔5d浇水1次有利于鼠尾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正>浇水量要小在低温条件下,棚内土壤水分蒸发慢,作物需水量相应减少,故浇水量要小,间隔时间应适当延长,忌大水漫灌,以免低温高湿导致蔬菜沤根。时间要适当冬季棚菜浇水以10:00—15:00进行为好,此期棚温较高,浇水后副作用最小。要避免在清晨和傍晚浇水,否则易引发冻害。浇水应尽可能用井水,因为井水温度较高,可减少对蔬菜的生理刺激。浇水要灵活根据天气状况,掌握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春季合理浇水追肥对小麦获得高产至关重要,但在实际生产中并非所有农民都能真正采用该技术措施。对河北省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万亩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区农户冬小麦春季浇水追肥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了农户春季浇水追肥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除了考虑产量和经济效益外,机井数量不足和急于外出务工是农户不按专家建议时间浇水追肥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此,提出了建议和解决办法,以期促进今后冬小麦春季水肥管理更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冀中南地区小麦-玉米周年种植节水生产新途径。[方法]试验设玉米灌浆后期不浇水,在小麦播前10、20 d浇水3个处理,不浇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一水两用"技术对玉米产量及小麦播前耕层墒情及0~200 cm土层储水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小麦播前10、20 d浇水对玉米穗粒数影响不大,但能明显提高千粒重和产量,增产率分别达5.9%和8.4%;耕层含水量分别平均增加11.0%、6.4%;0~200 cm土壤储水量分别增加771.0、663.5 m~3/hm~2。小麦播前20 d浇水对夏玉米增产效果较好,而小麦播前10 d浇水对提高土壤墒情及增加0~200 cm土壤储水量效果较好,从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采用小麦播前10 d浇水技术意义更大。[结论]该研究可为夏玉米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生长介质中起始肥料类型对养分淋洗的影响及灌溉方式对生长介质pH和电导率(EC)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速效肥作起始肥料时,上浇水可导致大量养分淋失,而下浇水则加剧了生长介质中盐分的积累;无论使用何种肥料,与下浇水比较,上浇水降低了生长介质的pH和电导率。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适合黑龙港流域种植的小麦品种以及配套的节水稳产技术,研究了不同浇水次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为节约水资源,宜优选春季灌水1次,在拔节期浇水,结合浇水追施尿素225 kg·hm~(-2);在同等土壤肥力和栽培条件下,为提高产量,宜优选烟农172、尧麦16、邯115276、洛麦7号和济麦23;3种浇水处理条件下,株高均直接或间接地对产量产生显著影响,一定程度下株高越高产量相应越高。  相似文献   

20.
以13、20和30年生鸭梨为试材,分别在辛集市新垒头、泊头市苗圃场和曲阳县寺南庄梨园,研究了覆膜、定期浇水和对照3种不同土壤水分调控技术对土壤含水量和鸭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以定期浇水最高,对照和覆膜较低;平均单果重以定期浇水最大,覆膜次之,对照最小;果肉硬度则正相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和糖酸比以对照最高,覆膜次之,定期浇水最低;可滴定酸含量以定期浇水最高,对照和覆膜较低;Vc含量以覆膜最高,对照次之,定期浇水最低;果实淀粉和果皮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对照>定期浇水>覆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