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适应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镇原县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的产量指标和栽培管理技术要求。适 用于镇原县西北部冬麦区、东南部冬麦区、茹洪河沿岸冬麦区的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陇东旱塬冬小麦周年覆膜栽培技术及其增产效果。该技术1999-2001年在镇原县示范种植453.30hm^2,平均产量达到3652.2kg/hm^2,较冬小麦秋覆膜栽培增产20.9%,增收694.3元/hm^2,较露地条播冬小麦增产69.5%,增收1647.4元/hm^2.该技术适宜的陇东旱塬及同类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在镇原县半干旱塬区开展了冬小麦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3种覆膜方式较露地栽培均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效果,以全膜覆土穴播增产效果最好,较露地条播增产47.0%,较全膜平铺不覆土穴播和覆膜垄侧穴播分别增产2.9%、6.5%。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地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是在膜侧沟播栽培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冬小麦栽培新技术.镇原县于去年秋播在平泉镇文洼农业科技示范点示范种植0.365公顷,示范品种兰天7号,平均产量达到4 522.50千克/公顷,较膜侧沟播栽培3 508.50千克/公顷,增产28.90%;较露地条播栽培2 325.20千克/公顷,增产94.50%.经济纯收益达到2 898.20元/公顷,较膜侧沟播栽培多收1 216.80元/公顷,较露地条播栽培多收2 636.80元/公顷.这一栽培技术在小麦全生育期,集聚水、保墒、增温为一体,土壤水、热环境改善,而且光能利用率提高,与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技术相比,技术核心是:60厘米为一带→垄、沟宽各30厘米→垄上覆盖地膜→沟内种植3行冬小麦.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仅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冬小麦水肥利用率和冬小麦灌水定额,有效增加冬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自2008年起.奎屯垦区开始推广冬小麦滴灌栽培。为得出冬小麦滴灌栽培最佳灌溉制度。在2009~2011年进行为期3年的冬小麦滴灌栽培节水高效灌溉制度试验研究。为奎屯垦区冬小麦滴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北方地区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燕 《现代农业科技》2011,(23):109-110
分析常规冬小麦高产栽培模式的弊端,指出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必要性,总结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生理生态基础和栽培技术,以期为北方地区冬小麦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若想要实现冬小麦稳产高产,就必须要做好冬小麦栽培管理工作,以满足国家对粮食的需求。由于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及生产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也有所不同。为促进冬小麦高产,就必须要为冬小麦营造优良的生长环境,本文就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天津地区的冬小麦栽培面积显著扩大,在种植中春季栽培管理成效直接会影响到冬小麦的整体产量与质量,因此,种植户需结合小麦品种类型与地区环境条件,规范春季栽培管理活动,切实保障冬小麦的正常生长,促使冬小麦的产量、质量等得到提升,种植户要积极优化春季栽培管理模式,提升栽培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促进冬小麦稳产高产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合理栽培及管理是冬小麦高产的重要条件。近些年来,我国人口数量激增,对粮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冬小麦的高产是丰富国家粮仓的关键。鉴于此,本文将重点介绍冬小麦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冬小麦的整地、密植和管理技术,以期为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的高低会对小麦的产量产生直接影响,而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也具有较强的地域针对性,为保证冬小麦年年持续高产,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提高整地质量及播种质量,加强水肥管理,做好除草工作,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为冬小麦的优质高产提供保障。文章以河南焦作地区为例探讨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