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土高原旱地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施用不同肥料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素化肥能明显改良小麦品质,提高小麦营养品质,增强面团强度和筋力,降低面团的延展性;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小麦营养品质,增强面团强度和弹性,有机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作用小于氮素化肥;施用磷素化肥对小麦营养品质无明显影响,但会降低面团强度和筋力,增强面团延展性。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小麦品质,其中NPM配施对小麦品质的改良作用最为明显,NM配施作用次之,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M配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作用最小,和NP配施差异不明显;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对小麦品质改良作用大小排序为:NPM>NM>NP>PM。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塞尔指数和GIS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空间格局及其区域差异,并基于2000~2007年42个典型县域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建立多元回归评估模型,探讨该省粮食生产区域差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主要集中于省域东部、南部和西部,三大片区行政面积约占全省的46%,粮食总产量约占全省的80%.(2) 2000年以来,全省及三大片区内部各县域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逐渐由波动趋于相对稳定.(3) 化肥使用量、农村用电量、耕地面积比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除涝面积是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区域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而耕地面积、水库容量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粮食主产省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时空特征,保障粮食安全,验证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是否有效,文章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2000~2020年的数据,运用化肥流失系数法、标准差椭圆法、LMDI分解法分析了粮食主产省化肥面源污染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省在考察期内农业化肥面源污染总量和强度均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且在2015年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为376.72万t, 2020年粮食主产省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2)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较高水平的省份主要分布在苏鲁地区及周边省份,同时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聚集特征。3)粮食主产省的化肥面源污染排放总量重心由山东省济南市转移至山东省泰安市,热点区域呈向东北扩张趋势,而面源污染强度重心一直维持在山东省泰安市,面源污染总量和强度均呈西南-东北方向集聚。4)种植规模的扩大、产出效应均加剧了化肥面源污染程度。所以,应平衡经济效益和面源污染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绿色种植技术,采取因地制宜、联防联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干旱区农业特点和过去几十年世界粮食增产的原因,讨论了长期施用化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施用化肥培肥土壤的机理,以及施用化肥的效益,提出了干旱区生态农业建设要注重土地内涵的发展,建立物质,能量和不断扩大养地用地的良性循环,而这些都必须增加化肥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采用2001-2016年山东面板数据,构建粮食生产水资源阻尼系数函数,对山东省及各市区的粮食生产水资源阻尼效应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其空间布局特征。结果表明:对于粮食产出来讲,土地和资本的弹性大于劳动力和水资源,政策虚拟变量弹性为正,表明节水政策对粮食产出具有推动作用。水资源对山东粮食生产具有一定阻尼效应,阻尼系数为0.00022,即由于水资源约束,每年粮食产出增长比上一年降低0.022%,且研究期内粮食生产水资源阻尼系数呈现递减收敛趋势。各市粮食生产水资源阻尼系数存在明显差异,粮食生产越集中的地区水资源阻尼效应越显著,受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因素影响水资源阻尼系数具有典型的区域集聚特征,应根据区域水资源约束情况,采取不同措施,缓解水资源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实现粮食安全与水安全"协同共赢"。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耕地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陕西省的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耕地的数量、质量在时空上存在较大差异 ;科技进步等人文因素对各个区域的粮食单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陕西省 1 1个区域的粮食生产水平的分异。本文从陕西省各个区域 1 949~ 2 0 0 2年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及粮食播种面积等农业统计资料出发 ,分析了陕西省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区域差异 ,并简要分析了其变化的原因 ,从而为陕西省的农业发展 ,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中理论和实证分析了中国各省人均能源消费量的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人均能源消费量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2)能源强度和非农产业占比的提升促进了中国各省人均能源消费量的收敛,但是人均GDP和城镇化率的提高并没有促进中国各省人均能源消费量的收敛.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消费,各省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是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国各省人均能源消费的收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施用沼肥对番茄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等氮、等磷、等钾的条件下,对番茄田分别施用化肥、沼肥加化肥、沼肥加饼肥,研究不同施肥类型对番茄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化肥害虫种类为2.17±0.29种/m2,害虫个体数量为48.92±2.25头/m2,目标害虫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个体数量为40.83±1.08头/m2,均显著高于施用沼肥加化肥和沼肥加饼肥。施用沼肥加饼肥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2.4115±0.0324,均匀度指数为0.9472±0.0205,均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和沼肥加化肥,且施用沼肥加化肥显著高于施用化肥;优势度指数为0.3987±0.0224,显著低于施用化肥。施用沼肥加饼肥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Ss/Si指数为0.0686±0.0007,显著高于施用化肥;Sn/Sp指数为1.4153±0.0281,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和沼肥加化肥。施用沼肥加化肥、沼肥加饼肥的番茄产量与对照施用化肥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番茄田施用沼肥减少了化肥施用量,促进了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对番茄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矛盾日益加深,提高粮食作物用水效率势在必行。文中以河北省为研究区域,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和GTWR模型,对河北省1995-2019年多要素投入产出框架下粮食作物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1995年以来,河北省粮食作物水足迹呈上升态势,灰水足迹年增长率幅度最大。2)研究期内河北省粮食作物用水效率呈现下降(1995-2000年)-上升(2000-2015年)-下降(2015-2019年)的变化态势,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分布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格局,且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3)有效灌溉程度、产业结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水平和农业机械力密度对粮食作物用水效率存在显著正向效应,种植结构和化肥施用强度则存在显著的负向效应,且各影响因素对粮食作物用水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差异。文中研究为各地区制定因地制宜的用水效率提高对策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0.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对象,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塿土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单独使用有机肥、单独施用化肥,还是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都可以显著地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其中,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的效果最明显;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以及单独施用高量有机肥可以明显地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单独低量施用有机肥处理和单独施用高量化肥处理基本维持土壤碱解氮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单独施用低量化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CK)使土壤碱解氮含量明显有所降低;长期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可以使土壤C/N增加;农田生态系统对土壤肥力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沙尘暴在进入 90年代以来有进一步加剧趋势 ,其原因在于此期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暖化态势明显 ,人类超负荷开发资源加剧 ,从而导致沙尘暴的频繁发生 ,但总体上仍属于正常的灾害现象。我国沙暴只能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区 ,尘暴则可波及半湿润与湿润区 ,由此而论 ,北京的沙尘暴属于尘暴范畴 ,北京不会形成沙漠区。防治沙尘暴必须采取水、土、植被综合防治措施 ,基本对策是 :1 .搞好流域为单元的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规划 ,进行水土保持综合防治 ;2 .增加地表植被复盖 ,搞好防护林体系建设 ;3 .减轻土地利用强度 ,恢复提高土地抗蚀能力 ;4.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依法建设生态环境。建议国家设立水土保持为主要职能的生态环境建设委员会 ,统一协调布署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2.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4.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5.
郁金香和百合是最重要的百合科球根花卉。病害是制约郁金香和百合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国内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主要病害和病原。国内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主要病原真菌有镰刀菌、灰霉和炭疽菌;主要病原细菌有萎蔫短小杆菌、果胶杆菌属和迪基氏属软腐细菌;主要病毒有郁金香碎色病毒、百合斑驳病毒、百合无症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等RNA病毒。主要植物病原线虫有短体线虫、茎线虫和滑刃线虫。线虫取食伤害郁金香和百合的根、鳞茎和芽,促进病原真菌和细菌对植物的复合侵染;毛刺属和拟毛刺属线虫除侵害郁金香和百合,还作为介体向植物传播烟草脆裂病毒。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线虫,南芥菜花叶病毒、草莓潜隐环斑病毒和番茄环斑病毒等RNA病毒是与郁金香和百合相关的主要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也介绍了鉴定这些病原的常规方法和新方法,为建立郁金香和百合主要病原的检测检疫体系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7.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8.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9.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20.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