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业科学》2000,(Z1):11-12
从全疆不同植棉区采集棉花枯萎病病株 ,经分离纯化和单孢分离获得尖孢镰刀菌菌株 ,从中选 2 0个代表菌株 ,用目前国内外统一使用的一套鉴别寄主进行生理小种鉴定 ,初步鉴定结新疆棉区棉花枯萎病菌以7号小种为主。  相似文献   

2.
新疆棉花枯萎镰刀菌有致病力强的生理性7号小种和致病力弱的生理性3号小种,在南北疆棉区均有分布,对棉花生产造成严重危害。2010年,结合棉花枯萎镰刀菌致病力分化试验,对从玛纳斯县棉株上分离获得的枯萎镰刀菌,在人工培养基斜面管保存十年的休眠菌株,进行转管激活培养、活性测定,仍不失其致病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鉴别寄主法对40个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菌系进行了生理小种测定,同时采用nit硝酸还原酶缺陷型突变体技术对棉花枯萎病菌菌系进行了营养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28个供试菌系高度侵染海岛棉、陆地棉及K102,属典型的7号生理小种,其余12个菌系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与7号生理小种略有差异;供试菌系属于一个营养亲合群,且与7号生理小种的标准菌系相亲和,与3号、8号小种的标准菌系不相亲和;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依旧以7号生理小种为主。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的群体组成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王文华  曾会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40-8442
寻找香蕉枯萎镰刀菌1号生理小种(Focr1)和4号生理小种(Focr 4)在rDNA-ITS区段序列上的差异,为香蕉枯萎镰刀菌小种的快速检测提供依据。对来自海南省和广东省的3个Focr 1和5个Focr 4菌株进行rDNA-ITS测序,并与GenBank中的4个尖孢镰刀菌的rD-NA-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8个菌株中ITS1和ITS2分别为147和152 bp,与GenBank中的尖孢镰刀菌有97.0%~99.0%的同源性。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和1号生理小种与GenBank中尖镰孢菌菊花专化型、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和一品冠萎凋病菌在rDNA-ITS序列的367与386 bp位点存在两处共性差异:4号生理小种的碱基均为T(胸腺嘧啶),而1号生理小种和GenBank中3个菌株的碱基均为C(胞嘧啶)。尖孢镰刀菌rDNA-ITS区段序列不适于区分种内不同专化型及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5.
我国棉枯萎镰刀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6~1997年在我国10个主要产棉省(区)采集的84个棉枯萎镰刀菌代表菌系进行了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总体上生理小种类型和分布与1985年报道的基本相同,仍为第3、7、8号3个小种,其中7号小种占83.3%,是我国毒力强的优势小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棉区;3号和8号小种分别局限于新疆吐鲁番地区和湖北新州地区。同时发现局部地区有些菌系出现了变异,特别是1991~1994年采集的3号小种5个菌系出现了对鉴别寄主萨克尔的致病力明显减弱的变异型。鉴于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中的所有棉属寄主均被7号小种菌系高度感染,不能明显区分不同菌系间的致病力强弱,笔者增加了我国抗、感性不同的棉属辅助鉴别寄主,并改用病情指数划分棉属鉴别寄主3个反应型(R,W,S),依据平均病指大小将7号小种内的菌系分为强、中、弱3个类群。  相似文献   

6.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供试新疆棉花枯萎病菌32个代表菌株及3个标准菌株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14个随机引物,共产生252个RAPD分子标记,其中79.4%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菌株划分为5个RAPD组,此结果与常规鉴别寄主反应法划分生理小种的结果基本一致,RAPD分析为传统方法的结果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从分子水平上证明新疆棉花枯萎菌群体内7号小种占绝对优势。RAPD可作为一种标记手段用于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及遗传分化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番茄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和佳木斯市郊及东北农业大学园艺试验站收集和分离的20个番茄枯萎病菌菌株,在进行专化型测定的基础上,用国际上通用的已知基因型的番茄品种做为鉴别寄主,采用泡子悬浮液浸根接种法进行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20个供试菌株均属于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Fusariumoxysporumf.yp.Lycopersiciracel).  相似文献   

8.
从全疆各植棉区采集棉花枯萎病病株 ,经单孢分离获 49个尖孢镰刀菌菌株 ,接种试验表明 :49个菌株均使棉花产生枯萎病症状 ,利用氯酸钾诱变棉花枯萎病菌产生抗氯酸盐的硝酸盐营养突变株 (nitmutant) ,49个菌株共诱发获得 336个 nit突变株 ,将获得的 nit突变株作营养亲和性配对反应 ,可将 49个菌株分为 4个亲和群 ,46个菌株属同一亲和群 ,它们均与 7号小种的 nit突变株相亲和 ,其它 3个菌株分别属于其它亲和群。  相似文献   

9.
棉花对枯,黄萎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一组病和丰产品种为材料的对棉花的抗枯,黄萎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对7号枯萎菌生理小种抗性较好,一般能够达到病指小于10的育种目标。各供试材料对8号枯萎菌生理小种和7号,8号混合枯萎菌生理小种抗性较差。没有出现高抗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浙江省甜瓜枯萎病的生理小种类型,我们对已经鉴定的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melonis)病原菌TG-5采用蘸根法对甜瓜幼苗进行枯萎病接种试验,并利用甜瓜鉴别寄主确定生理小种。结果表明,Doublon、CM17-187和MR-1均表现为抗性,Charentais T表现为感性,因此,鉴定浙江省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TG-5为0号生理小种。并对12个甜瓜品种和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西州密25、丰登蜜19和丰登蜜25为抗病品种。本研究明确了浙江省甜瓜枯萎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为这一地区甜瓜抗病新品种选育及甜瓜生产栽培品种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国际公认的鉴别寄主SugarBaby、CharlestonGray和CalhounGray的病株率作为抗性分级标准,对采集于河北省西瓜种植区46个县(市)的西瓜枯萎病菌系进行了致病性测定。根据鉴别寄主对供试菌系的抗感反应,将46个西瓜枯萎病菌系划分为0号、1号和2号3个不同的生理小种,分别包括8,30和8个菌系,占供试菌系的17.4%、65.2%和17.4%;0号生理小种菌系致病性最弱,仅使品种SugarBaby感病,以冀中和冀南居多;1号生理小种菌系致病力中等,使鉴别寄主SugarBaby和CharlestonGray感病,而使CalhounGray抗病,分布在整个河北省西瓜种植区;2号生理小种的菌系致病力最强,使3个鉴别寄主均能感病,主要分布在冀中和冀北。  相似文献   

12.
棉花枯萎病的生物防治,主要通过交互保护作用保护棉株,即用不致病的棉枯萎病菌系(尖孢镰刀菌)或别种能侵染棉株的镰刀菌接种,使其侵染棉花维管组织,阻止或削弱棉花枯萎菌的危害。近年又试用细菌拌种法,其保护机制大体在于竞争或占领,以阻止病菌侵入。  相似文献   

13.
棉花种子传带棉花枯萎病菌和多种引致种子腐烂以及幼苗根病的镰刀菌。检测棉种傅带的镰刀菌种类和带菌率是棉花种子健康检验的主要内容,可以为种子质量标准化,苗期病害防治和植物检疫提供重要依据。棉花种传镰刀菌的检验贯用琼胶基培养检验法和幼苗症状检验法,近年籍秀琴等提出一种选择性琼胶培养基适于检测棉枯萎病菌。作者使用更简便的吸水纸培养检验法,亦获得良好的结果,本文介绍该检验方法和主要镰刀菌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正> 镰刀菌的变异性很大,但人们对棉花枯萎镰刀菌的变异性及其致病力能否变化研究尚少。近年,我们根据新疆各地棉花枯萎病菌致病力发生变化的情况,采用寄主组织液诱导培养的方法,探讨其变异的原因。反复试验表明,在同一自然条件下连续多年种植同一品种,能够导致棉枯萎病菌致病力发生变化,并产生新的致病类型。 供试的生理Ⅱ型菌株(胜站菌株)采自吐鲁番市胜金乡农科站棉花枯萎病自然病圃经分离纯化而得,生理Ⅲ型菌株(胜三菌株)采自吐鲁番市胜金乡胜利三队海岛棉田经分离纯化而得。1985年4月至5月下旬,我们在室内将感病品种海岛棉8763И和陆地棉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国内外镰刀菌(Fusarium Link)种类鉴定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山西省三个地区七市县5种作物上采集的5个镰刀菌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鉴定出2个种,其中4个菌株属于镰刀菌属美丽组的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另一个菌株属于镰刀菌属李瑟组的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Shel-don)。5种作物病原镰刀菌种类分别是:棉花枯萎病菌(F.oxysporum)、西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黄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亚麻枯萎病菌(F.oxysporum)和玉米青枯病菌(F.moniliforme)。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高抗炭疽病型Mineriao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Mineriao’)的抗炭疽菌活性成分,笔者从Mineriao柱花草叶片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8个化合物的结构为水杨酸,美迪紫檀素,aglycone of crotonionoside F,schensiand A,松脂醇,3'-methoxycoumestrol,stigmast-5-ene-3β,7α-diol和亚油酸甘油酯。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柱花草叶片中分离得到。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水杨酸对胶孢炭疽菌(Collec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t.)Sacc.)、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F.oxysporum f.sp.cuben)、棉花枯萎镰刀菌(F.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和棉花黄萎菌(Verticillium dahlia Kleb)有抑制作用;美迪紫檀素对胶孢炭疽菌、棉花黄萎菌有抑制作用;亚油酸甘油酯对胶孢炭疽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镰刀菌酸是枯萎病菌产生的一种非寄主特异性致病毒素。β 葡萄糖苷酶在枯萎病病程中起着降解细胞壁纤维素破坏植物细胞组织的作用。为了探索西瓜枯萎病菌的镰刀菌酸产量和β 1,4 葡萄糖苷酶活性与致病力的关系 ,本试验测定了 2 8个采自新疆的菌株 ,发现其镰刀菌酸的产量极不稳定 ,且与致病力强弱无关 ,而 β 1,4葡萄糖苷酶活性与致病力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棉花枯萎镰刀菌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79年开始,从全国15个植棉省、自治区采集棉花枯萎病株,经分离纯化,获得273个单孢菌株,对其中13个菌株的分生孢子形态、产孢细胞特点、菌落培养性状、耐受高温能力以及对棉属和非棉属寄主植物致病性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棉花枯萎镰刀菌大型分生孢子按其形态和量度可划分为三个培养型:Ⅰ型为典型尖孢镰刀菌型(Oxysporum type),平均量度值31.01×3.46μm;Ⅱ型变化幅度较大,介于尖孢镰刀菌型和马特镰刀菌型(Martiella type)之间,平均量度为30.04×3.75μm;Ⅲ型近于马特型,平均量度23.47×3.92μm。各菌株的厚垣孢子与着生特点,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颜色,以及在35℃和37℃高温下的生长状况有差异。 结合全部试验结果认为:怀疑我国棉花枯萎镰刀菌中可能有Fusarium redolens Wr.(芬芳镰刀菌)或F.oxysporum var. Redolens(Wr.)Gordon(尖孢镰刀菌芬芳变种)的依据不足,仍应按Booth.的分类系统定为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 Sp. Vasinfectum(Atk.)Snyder et Hansen(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广西香蕉种植区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类型及分布范围,为发展其抗病育种技术及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打下基础.[方法]从广西香蕉主产区采集38份具典型香蕉枯萎病发病症状的病害样本,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特异引物PCR扩增结果确定香蕉枯萎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结果]从38份病害样本中分离出35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经鉴定,有34株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oxysporum f.sp.cubense),病菌检出率为89.47%,其中,9株为1号生理小种,25株为4号生理小种,检出率分别为26.47%和73.53%;4号生理小种均为热带4号生理小种.1号生理小种在广西香蕉种植区均有分布,4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于广西中东部和南部的香蕉种植区.[结论]热带4号生理小种为广西香蕉枯萎病菌的优势种群,在抗病育种中应以热带4号生理小种为靶标菌,且优先选择广西西部和北部的香蕉适生区作为新的香蕉种植地.  相似文献   

20.
镰刀菌是枯萎病菌产生的一种非寄主特异性致病毒素。β-葡萄糖苷酶在枯萎病病程中起着降解细菌壁纤维素破坏植物细胞组织的作用,为了探索西瓜枯萎病菌的镰刀菌酸产量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与致病力的关系,本试验测定了28个采自新疆的菌株,发现其镰刀菌酸的产量极不稳定,且与致病力强弱无关,而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与致病力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