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癌和肺感染患者血清铜、锌、铁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陈志红,陈南菊,陈立军,王媚,林超华(广东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中心实验室组胚学教研室,湛江524023)近年来,微量元素与恶性肿瘤及免疫功能的关系引人注目。一些资料表明微量元素与肿瘤有关[1],其中锌、...  相似文献   

2.
对青海环湖地区绵羊的研究表明,血浆铜,锌和钼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血浆铜和锌浓度在夏季或秋季出现峰值;血浆钼浓度在夏了和冬季出现两次峰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反映铜,锌两种重金属和甲胺磷农药对大鳞副泥鳅胚胎发育和仔鱼成活的影响,得到了三种药物对大鳞副泥鳅胚胎的24hLC50及对仔鱼的24h、48hLC50和安全浓度。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均能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发育和仔鱼成活;三者的毒性强度是铜在于锌,铜锌远大于甲胺磷,但仔鱼比胚胎对药物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铜,锌和甲胺磷对大鳞副泥鳅胚胎发育和仔鱼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反映铜,锌两种重金属和甲胺磷农药对大鳞副泥鳅胚胎发育和仔鱼成活的影响,得到了三种药物对大鳞副泥鳅胚胎的24hLC50及对仔鱼的24h、48hLC50和安全浓度。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均能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发育和仔鱼成活;三者的毒性强度是铜在于锌,铜锌远大于甲胺磷,但仔鱼比胚胎对药物更敏感。  相似文献   

5.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监测了我省部分县(市)土壤、饲料、饮水、猪体组织锌、铜含量;并通过增加日粮中锌含量或增加日粮中钙含量,进一步检测其组织中锌、铜含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猪体组织中锌含量和日粮中锌含量在一定条件下呈正相关;饲料中锌含量又取决于土壤中锌合量。猪体组织中锌含量主要决定于土壤、饲料、饮水中锌含量。结果还表明,我省大部分地区土壤中有效锌含量偏低,平均为0.91±0.5μg/kg;铜含量属中等平均为0.84±0.24μg/kg。饲料、饮水中锌、铜含量都比较低。锌、铜广泛存在于猪体内各种组织,且含量较高。锌、铜含量随地区、饲料、品种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锌,锰,铜对大蒜吸收硒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通过盆栽大蒜探讨土壤施硒,锌,锰,铜对大蒜吸收这些元素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施硒量的增加,土壤中硒的有效含加,大蒜地上部和地下部含硒量也增加;土壤施锌,锰,铜对大蒜吸收硒几乎没有影响;而硒会明显地抑制大蒜对锌元素的吸收,对锰,铜的吸收虽有抑制但只在地下部明显,因此,土壤施硒的量一定要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红细胞锌铜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定115对产妇及其新生儿红细胞锌、铜含量。结果:母血红细胞锌铜与新生儿脐血红细胞锌铜呈正相关(P<0.01),母血红细胞锌铜含量高的新生儿,其生长发育指标显著优于母血红细胞锌铜含量低的新生儿。结论:红细胞锌铜含量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仁用杏铜锌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仁用杏不同生育期的根、树干、枝和叶等器官的铜、锌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铜和锌的含量与仁用杏的生长相关 ,是树体必需的营养元素 ;铜、锌与仁用杏的抗寒性有一定的关系 ;本研究为合理施用铜锌微肥、增强仁用杏抗逆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铜锌离子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构象及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D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监测了铜锌离子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脱铜锌后酶的二级结构有序度降低,三级结构发生去折叠,而且酶失活程度明显大于铜锌丢失程度。提示铜锌离子对于维持酶分子特定构象及对构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锌(硫酸锌)常铜(纳米氧化铜)日粮对鸡脏器组织铜锌含量的影响,探讨Zn2+与纳米氧化铜在消化道吸收时的互作关系。【方法】选取1日龄SPF白莱航蛋用公雏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以纳米氧化铜的形式添加铜8 mg•kg-1);2—4组为高锌组,以ZnSO4•7H2O的形式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锌250、500和1 000 mg•kg-1。【结果】日粮添加锌250—1 000 mg•kg-1,受试鸡肝、腺胃、十二指肠和空肠中锌和金属硫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鸡十二指肠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日粮添加锌1 000 mg•kg-1时,空肠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日粮锌添加组(锌添加量分别为:250和500 mg•kg-1,P<0.01)。试验至42 d,日粮添加锌500和1 000 mg•kg-1时,鸡肝脏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日粮锌添加组(锌添加量为:250 mg•kg-1,P<0.01)。日粮锌水平与鸡肝脏、十二指肠、空肠和腺胃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十二指肠、空肠铜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肝脏铜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十二指肠、腺胃和空肠金属硫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和铜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十二指肠、空肠金属硫蛋白含量和铜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日粮添加高水平硫酸锌没有拮抗鸡对纳米氧化铜的消化吸收,纳米氧化铜在消化道可能是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吸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126对正常产妇及其新生儿红细胞锌、铜含量。结果表明:母血红细胞锌高于脐血,而红细胞铜低于脐血,差异显著;母婴间红细胞锌、铜均呈显著正相关;新生儿红细胞锌、铜含量与母亲血清锌钢浓度无直线相关。认为红细胞锌、铜在母婴间锌、铜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含量稳定,更能准确反映体内的锌、铜状态。  相似文献   

12.
鸡不同组织中铜,锌,铁,锰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迪卡公鸡10种组织铜,锌,铁,锰的含量,并对其进行了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公鸡不同组织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大多数组织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大小为:铁〉锌〉铜〉锰;同一类组织的不同部位,其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通过不同生物等级的模式生物研究乐果、铜和锌的联合毒性,以明亮发光杆菌和斑马鱼胚胎为受试模式生物,通过混合毒性指数法(MTI法)评价了乐果、铜和锌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明亮发光杆菌毒性测试显示,暴露测试15 min时,乐果、铜和锌的EC50值分别为123、0.53 mg·L-1和1.71 mg·L-1;暴露测试30 min时,EC50值分别为122、0.50 mg·L-1和1.54 mg·L-1。乐果-铜和乐果-锌暴露15 min测得的MTI分别为0.69和0.60。斑马鱼胚胎毒性测试显示,暴露72 h后乐果、铜和锌的LC50值分别为0.31、1.67 mg·L-1和369 mg·L-1。乐果-铜和乐果-锌暴露72 h后测得的MTI分别为0.70和0.75。研究表明,乐果和铜、锌分别混合后的联合毒性均有所增强,整体毒性表现为部分相加作用,因此两类物质在环境中的残留会对水生生物及其他生物造成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4.
王水回流消解法测定土壤中的铜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王水回流消解法测定土壤中铜锌的方法。本法测定铜和锌的回收率分别为95%~103%和97%~102%,测得的铜和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9%和0.5%,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辽河流域土壤锌,铜元素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锌、铜元素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土壤中缺乏锌、铜元素将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如超过一定范围又会引起植物和土壤生物的中毒;土壤一旦被这些重金属污染又很难消除其危害。搞清土壤微量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对开展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污染物的分布及自然环境疾病,指导农业合理施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土壤地球化学观点,研究辽河流域锌、铜元素土壤背景值水平,分布规律及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屈健 《农学学报》2022,12(7):61-63
由于畜禽对铜锌的利用率较低,摄入的铜锌经体内代谢后大部分随粪便排出。施用此类粪肥会造成铜锌元素在土壤中的累积,破坏土壤的质地和微生物,影响作物产量和养分,增加农作物中铜锌的含量,最终通过食物链给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中国畜禽养殖业进入规模化阶段,生猪和家禽饲养量居世界第一,畜禽粪便中铜锌的污染已成为中国农业环境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畜禽粪便中铜锌污染的现状,本研究综述了应用氨基酸铜锌螯合物,在堆肥中使用钝化剂,采用生物沥浸法、电化学法和有机酸浸提的新型处理技术来提高畜禽对铜锌的吸收,降低畜禽粪便中铜锌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提出规范饲料生产和养殖管理、完善有机肥标准的建议,以期为解决中国农业环境的铜锌污染问题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形式和水平铜、铁、锌对生长猪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用90头平均体重为27kg左右的生长猪,研究不同剂量和形式的铜、铁、锌的促生长效果。对照组为无机源NRC(1998)水平的铜、铁、锌(Ⅰ组),4个处理组水平分别为有机源NRC(1998)水平的铜、铁、锌(Ⅱ组);有机源NRC(1998)水平一半的铜、铁、锌(Ⅲ组);无机源和有机源各占一半的NRC(1998)水平的铜、铁、锌(Ⅳ组);无机源NRC(1998)水平加上有机源NRC(1998)水平一半的铜、铁、锌(Ⅴ组)。每处理3个重复。结果,生产性能各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高于NRC(1998)水平的铜、铁、锌组的血铜水平极显著高于无机源和有机源各占一半的NRC(1998)水平的铜、铁、锌组,并显著高于其他3组;其余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血液指标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丙二醛(MDA)各组呈无规则变化;淋巴细胞转化率(%)对照组低于其他各组,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粪中排出的铜、铁、锌含量则与日粮中的铜、铁、锌水平有关。结果表明,采用有机铜、铁、锌源,按照NRC(1998)标准铜、铁、锌需要量的一半所配制的日粮,并没有降低生长猪的生产性能,而且部分血液指标的变化不大。但其粪中的铜、铁、锌排泄量减少了30%左右。  相似文献   

18.
香根草和香茅草对铜、锌的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香根草和香茅草的水溶液培养,研究不同浓度的铜和锌对香根草、香茅草的生理和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根草对重金属铜和锌的耐性指数大于香茅草的耐性指数,香根草和香茅草对锌的耐受能力比对铜的耐受能力要强,富集的重金属主要部位是根部。  相似文献   

19.
研究锌、锰、铜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锌、锰、铜在低用量时,随着施用量增加,大豆单株粒重增加;在高用量时,随着施用量增加,大豆单株粒重减少。锌和锰在低用量时,可以提高大豆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在高用量时,可以降低脂肪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铜可以降低脂肪含量;在低用量时,提高蛋白质含量,在高用量时,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通过409个水稻土耕层土样测定,龙岩市水稻土有效铜、锌、硼平均含量分别为1.89mg/kg、2.27mg/kg、0.04mg/kg。大部分土壤严重缺硼,部分土壤有效锌不足,而有效铜含量较丰富。从地理分布看,有效铜以平洋田含量高,有效锌则以山垄田高;在土壤剖面中则有向表层富集的趋势。经回归分析,土壤有效铜、锌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