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各地去秋残蝗和今春挖卵调查结果,结合气象条件及生态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07年西藏飞蝗在四川川西高原、西藏东南部部分河谷农牧交错地区中等发生(3级);亚洲飞蝗在新疆蝗区中等发生(3级);土蝗在北方农区偏重发生(4级)。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蝗生物学特性研究张泉,乔璋,熊玲,巴哈提亚尔·达吾提(新疆蝗虫鼠害测报防治中心站,乌鲁木齐,830001)赵勇,党惠才,张新生,肖宏伟(木垒县蝗虫鼠害测报防治站)(玛纳斯县蝗虫鼠害测报防治站)意大利[Calliptamusitallcusita...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草地优势种蝗虫分布与防治实际,指导蝗灾测报和治理.[方法]分析25年巴州来草地蝗虫调查、定位监测、防治资料.[结果]巴州草地蝗区总面积4.812×104 hm2.以地理特征来划分,可将巴州草地蝗区分为巴音布鲁克蝗区、焉耆盆地北部山区蝗区、博斯腾湖蝗区、塔里木河-孔雀河中下游蝗区等4个蝗区.以草地类来划分,可分为平原低地沼泽草甸类蝗区、山地荒漠草地类、山地草地草地类蝗区、高寒草地草地类蝗区与高寒草甸草地类蝗区等5类.以优势种蝗虫来划分,可以分为宽须蚁蝗蝗区、西伯利亚蝗蝗区、肿脉蝗蝗区、黑腿星翅蝗蝗区、小垫尖翅蝗+亚洲飞蝗蝗区等5类.[结论]巴音布鲁克草地蝗区是巴州面积最大的蝗区,其高寒草地上的宽须蚁蝗是分布危害面积最大的优势种蝗虫.博斯腾湖蝗区是著名的亚洲飞蝗发生基地.塔里木河-孔雀河中下游蝗区历史上是亚洲飞蝗重要发生地,现在随着植被的恢复,必将再形成蝗虫适宜生境,应加强监测.采取改善植被状况、促进牧草生长、改变蝗虫适宜生长环境等生态措施,并保护、利用好本土天敌,是实现蝗灾可持续治理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小翅曲背蝗和西伯利亚蝗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翅曲背蝗和西伯利亚蝗生物学特性研究乔璋,乌麻尔别克·纳斯尔吾拉(新疆蝗虫鼠害测报防治中心站,乌鲁木齐,830001)杜刚,伊生春,阿德力·哈甫孜(塔城地区蝗虫鼠害测报防治站)小翅曲背蝗(Pararcypteramicropteramicropter...  相似文献   

5.
蓝胫戟纹蝗生物学特性及防治乌麻尔别克·纳斯尔吾拉(新疆蝗虫鼠害测报防治中心站,乌鲁木齐,830001)何玉鲁,李宏,加马尔丁·吾拉孜汉(伊犁地区蝗虫鼠害测报防治站)蓝胫戟纹蝗[Dociostaurus(s.str)tart-arusUvarov]属直...  相似文献   

6.
2009年黑龙江省亚洲飞蝗发生情况及原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2009年黑龙江省的亚洲飞蝗的发生、防治情况以及亚洲飞蝗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结合气象、发生地生境、植被等因素初步分析了亚洲飞蝗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采集到的中国西藏阿里地区飞蝗的分类地位及其与其他地区飞蝗间的亲缘关系,扩增了中国4个地区飞蝗5个mtDNA蛋白基因共长2 974 bp的片段,基于这5个基因序列和片段全长分别分析了西藏阿里地区与新疆、河北、海南和非洲5个地区飞蝗间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结果显示,西藏新疆阿里地区飞蝗与新疆、河北地区飞蝗间的亲缘关系明显近于其与海南和非洲地区飞蝗间的关系,文末对西藏阿里地区亚洲飞蝗分布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斯坦蝗灾严重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哈萨克斯坦蝗虫发生防治情况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是世界上重要的蝗虫孳生地。近年来,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草原和荒地不断上升,蝗虫发生基地也逐年扩大。全国22亿hm2的农牧业土地(草原185亿hm2左右,种植业耕地2500万hm2左右)的大部分属于蝗虫发生区,蝗虫发生种类约350多种,优势种有15~20种,以亚洲飞蝗、意大利蝗、摩洛哥蝗等3种蝗虫发生为害最为严重,其中亚洲飞蝗和意大利蝗在高密度时具有明显的群居性和迁飞性。据悉,这两种害虫成虫的迁飞距离分别可达500~700km和200~300km。目前,亚洲飞蝗主要发生在西部与俄罗斯…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亚洲飞蝗的卵期发育情况,1~5龄幼虫的生长特点,生理特性,各时态持续时间,产卵量及越冬情况等生物学特性。同时根据其特性进行人工饲养,从中掌握亚洲飞蝗的发生规律,为亚洲飞蝗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4个飞蝗亚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利用PCR扩增技术测定了西藏飞蝗(L.migratoria tibetensis)和东亚飞蝗(L.m.manilensis)细胞色素氧化酶3亚基基因序列(COⅠ1539bp、COⅡ684bp、COⅢ792bp,共计3015bp),结合GenBank下载的亚洲飞蝗(L.m.migratoria)和非洲飞蝗(L.m.migratorioides)的细胞色素氧化酶3亚基基因序列进行综合分析。以云斑车蝗(G.marmoratus)为外群,通过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重建4个飞蝗亚种的分子系统树。[结果]在碱基组成上,A+T的平均含量为69.57%,4个飞蝗亚种的密码子第3位点A+T含量最高,其中最高的是COⅠ(达87.6%);4个飞蝗亚种中核苷酸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COⅡ的核酸替代率最高,第2位点较为保守,替换率在5.9%~15%之间;COI的起始密码子是特殊的CCG或ACG;4个飞蝗亚种的遗传距离在0.001~0.076之间;飞蝗属中4个亚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东亚飞蝗和西藏飞蝗亲缘关系最近,亚洲飞蝗与东亚飞蝗、西藏飞蝗亲缘关系次之,非洲飞蝗与其余3个亚种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该研究可为西藏飞蝗亚种地位的确定提供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全疆62个重点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根据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气候趋势预测,结合主要病虫害越冬基数、作物品种布局、生态环境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2007年新疆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为偏重发生年份。棉蚜、棉叶螨、小麦锈病、蝗虫及蔬菜和瓜类病虫害在全疆范围内将偏重发生;棉铃虫、草地螟在部分地区大暴发;亚洲飞蝗发生范围将继续扩大。全疆病虫鼠害发生面积将比2006年有所增加,预计达到6800万亩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资》2012,(9):24
<正>飞蝗中等或偏轻发生飞蝗总体中等或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420万亩,需防治面积1400万亩。东亚飞蝗在环渤海湾、华北湖库和黄河中下游滩区等主要蝗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170万亩次,需防治面积1250万亩次。天津北大港,山东东营、滨州、菏泽,河北沧州,河南新乡、濮阳,山西运城,陕西渭南等局部蝗区将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亚洲飞蝗在常发区大部偏轻发生,新疆北疆阿勒泰、塔城局部中等发生,农区发生面积约110万亩;黑龙江、吉林局部苇塘湿地仍有发生高密度群居型蝗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徐州地区东亚飞蝗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州地区东亚飞蝗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李世良,高传民(徐州市植保植检站221000)徐州地区在历史上就是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频繁发生、危害甚烈的老蝗区。据徐州府志及各县县志记载,从后汉中元元年(公元56年...  相似文献   

14.
为预测亚洲飞蝗的发生期和判断其危害程度,对其生长积温和取食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至五龄的蝗虫生长积温和取食量分别为351.13、306.79、340.92、399.00、470.24℃和5.46、8.91、14.40、27.44、56.32 g ;最佳防治时期为取食量小的一、二龄期;亚洲飞蝗的卵在-29.9℃可以成功越冬,在翌年继续发生;2011年,亚洲飞蝗在黑龙江省没有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东北地区吉林省亚洲飞蝗的生理特性,通过室内饲养实验,对采自吉林省的亚洲飞蝗孵化率、发育历期、体长、体重、头壳宽度、雌雄比和羽化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虫孵化率为26.27%,各龄期时间6~7 d,并随环境温度降低有所增长,平均寿命74.52 d。体长生长速度稳定,成虫后雌性平均有翅体长为5.564 cm,雄性为4.968 cm。体重从三龄起生长迅速,成虫后雌性平均体重为1.030 g,雄性为0.848 g。头壳宽度生长也比较稳定,成虫后雌性平均头壳宽度为0.508 cm,雄性为0.526 cm,雌性体形比雄性稍大。试虫雌雄比为1/1.2(雌/雄),平均羽化率为81.25%。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更为全面了解吉林省亚洲飞蝗生理特征,为有针对性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笼罩接虫的方法,测定西藏飞蝗虫口密度与青稞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青稞产量损失随着西藏飞蝗虫口数量增加而增加,西藏飞蝗的虫口密度(X)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为:y=-15.39+10.25x;从而确定青稞田西藏飞蝗的理论防治指标2头/m^2。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区蝗虫发生危害逐年加重.东亚飞蝗发生程度明显回升,2007年渤海湾沿海蝗区多处出现高密度蝗群,点片面积和密度达2003年以来之最;西藏飞蝗在四川、西藏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青海省玉树州去年首次发生高密度蝗群,造成100多亩青稞绝收;亚洲飞蝗在新疆局部和边境地区常年发生;农区和农牧交错区土蝗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经成为危害农业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新疆亚洲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洲玉米螟是新疆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新疆玉米产区玉米螟一年发生二代,以二代危害最重。据统计,亚洲玉米螟为害一般造成玉米产量损失约10%,严重者达30%以上。目前新疆玉米主要采用3%呋喃丹灌心防治一代亚洲玉米螟,但易造成农药残留和农田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于二代亚洲玉米螟,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东亚飞蝗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本文总结了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防治的历史经验,综述了飞蝗防治的5个历史阶段,提出了当代飞蝗防治的主要措施,以期为更好地防治东亚飞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棉田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是一种重要的棉花害虫。综述了我国在玉米螟生物学、生态学、测报和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以期为农业生产上的防治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