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为田间保墒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小燕6号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3种不同的覆盖灌水处理(①秸秆覆盖;②地膜覆盖;③PAM化控调节覆盖),以非覆盖处理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的蓄水保墒效果。[结果]不同保墒措施下冬小麦的耗水量均表现出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的特点,与对照小麦的耗水规律基本一致,但不同处理冬小麦的耗水强度因灌溉时间及小麦生长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各保墒处理均可抑制冬小麦开花前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PAM处理0 ~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略低于对照,但20 ~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略高于对照;不同处理土壤水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0 ~50 cm土层。[结论]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的抑蒸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保墒灌溉措施对夏玉米地土壤中硝态氮的分布和累积影响。[方法]以玉米作物为试材,在灌溉量为0、600、1200m3/hm2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地膜覆盖、秸秆覆盖、PAM处理和非覆盖处理(CK)对夏玉米收获时土壤中.硝态氮的分布和累积状况的影响。[结果]夏玉米收获后,在非灌溉条件下,各处理的硝态氮含量基本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在灌溉条件下,则在50—70cm土壤中出现硝态氮累积凸峰。无论灌溉与否,0~100cm土壤中各处理硝态氮含量的大小顺序为:PAM处理〉CK〉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同一保墒处理,在O~4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均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降低,在60~70cm土层以下则恰好相反。[结论]该研究为下茬作物的施肥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卫新东  员学锋  汪有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23-7025,7029
[目的]研究不同保墒灌溉措施对冬小麦土壤中NO3-N分布的影响。[方法]测定同一灌溉量不同保墒处理和同一保墒处理不同灌溉量条件下冬小麦土壤中NO3-N的积累量。[结果]不同保墒处理在灌溉或非灌溉条件下,其NO3-N含量基本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减;非灌溉和春灌条件下,NO3-N累积量大小顺序为PAM〉CK〉秸秆覆盖〉地膜覆盖,而冬灌条件下则PAM处理硝NO3-N累积量最小,其他处理差异不大。对于同一处理不同层次NO3-N含量大小顺序均为非灌溉〉春灌〉冬灌。经PAM处理后,土壤淋溶液中全N的累积量均低于对照,随着PAM施用浓度的增加土壤中N淋溶损失量越少。[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下茬作物的施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华北地区冬小麦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冬小麦济麦20为材料,按平作、平作覆盖秸秆、起垄覆盖地膜3种种植方式,用中子水分仪测定冬小麦田不同土壤深度的水分变化。[结果]结果表明,3种种植方式下0~30cm土壤层田间水分变化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再升”的W型变化。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在灌溉后下降幅度是平作〉垄膜〉秸秆覆盖;冬小麦拔节期~灌浆期,土壤水分含量高低顺序是秸秆覆盖〉垄覆膜〉平作。在冬小麦的全生育期,30~60cm土壤水分含量均是秸秆覆盖〉平作〉起垄覆膜,60~90cm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呈下降趋势。[结论]秸秆、塑料薄膜覆盖均有良好的保持土壤表层水分作用,30~60cm的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较大。降水及灌溉对土层中层土壤水分影响较大,而降水及灌溉水不易影响下层土壤水分(60~90cm)。为华北地区的农业干旱监测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北方旱农区寿阳县,对不同覆盖耕作措施条件下土壤水分和硝态氮运移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露地种植而言,地膜、秸秆二元覆盖、宽膜覆盖和窄膜覆盖的0~40 cm土层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高于播种期,40~12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较为剧烈,而12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相对平缓,其中,保墒效果表现为二元覆盖宽膜覆盖窄膜覆盖,说明二元覆盖能够更好地蓄水保墒、减少径流和蒸发、补充土壤水分;抽雄期和灌浆期虽进入雨季,但土壤储水量仍处于下降趋势,作物生长耗水是土壤储水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从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剖面分布看,地膜覆盖能有效地促进玉米对土壤硝态氮的吸收,窄膜覆盖、宽膜覆盖和二元覆盖累积的硝态氮主要分布在0~100 cm土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渭北旱塬免耕结合不同覆盖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期对该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先玉335为供试材料,以传统耕作不覆盖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测定和分析了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秸秆双元覆盖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免耕覆盖处理能够不同程度降低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提高春玉米播前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免耕地膜秸秆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较对照春玉米播前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增加63.7和62.5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9.7%和22.4%。[结论]渭北旱塬地区春玉米种植适宜免耕地膜秸秆双元覆盖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对广西甘蔗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分时空连续变化的影响,以探求优化广西甘蔗种植中土壤水分状况的有效途径。【方法】甘蔗试验田设无秸秆覆盖(T0)和秸秆覆盖(TS)2个处理,常规耕作,并对试验区的降水量及试验田0~10 cm、10~30 cm和30~5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甘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秸秆覆盖可改善甘蔗地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TS处理0~10 cm、10~30 cm和30~5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T0处理分别显著增加42.8%、29.1%和45.4%(P<0.05,下同);秸秆覆盖同时可提高甘蔗地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使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TS处理0~10 cm、10~30 cm和30~5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较T0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0.5%、16.0%和11.5%。在干旱缺水条件下,与T0处理相比,TS处理提高了0~5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向上供给,水分运动更活跃。【结论】在广西甘蔗种植中进行秸秆覆盖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蒸散发,从而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和土壤环境,为甘蔗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值得在广西蔗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旱地玉米秸秆覆盖技术具有明显的保墒效果,取材方便、省工省事。整秆半耕半覆盖0~50cm保墒效果比常规耕作明显,随着土层加深,差异减小。在持续干旱情况下,覆盖保墒效果减弱,但能起到缓解旱情的作用。耕层土壤含水量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大而增加,但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在玉米生育前期差异大。后期差异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覆盖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覆盖材料,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龄茶园中,设覆盖厚度相同(8 cm)的稻草、玉米秸秆、甘蔗渣处理和不覆盖处理作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等含量和土壤含水量、茶鲜叶产量及茶叶理化成分等指标.[结果]覆盖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处理可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覆盖稻草和玉米秸秆处理可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覆盖甘蔗渣处理使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pH值增高.在夏、秋茶期3个覆盖处理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春茶期,3个覆盖处理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稻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玉米秸秆和稻草处理的鲜叶产量分别比CK增加13.42%和9.47%,覆盖甘蔗渣的产量较CK降低了5.26%.覆盖3种秸秆处理可使茶叶的茶多酚含量增高,氨基酸含量降低.[结论]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可促进茶园土壤养分的供应,提高茶树产量.  相似文献   

10.
限量补灌对带田冬小麦土壤水分与耗水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带田冬小麦不同生育期限量补灌35mm后0~9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灌水后短期内显著高于来灌水处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灌水与未灌水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逐渐接近一致;小麦全生育期耗水强度的变化呈"双峰"曲线,虽峰值出现时间不一致,但总是与灌水时间同步变化,各处理基本上以小麦抽穗一扬花期耗水强度为全生育期最高值,且以抽穗期灌水的处理耗水强度最高,日耗水量高达7.68mm/d,认为抽穗期灌水对土壤水分的贡献最大;水分盈亏状况分析表明,带田冬小麦全生育期0~90cm上层土壤水分处于极度亏缺状况,灌水比不灌水处理水分亏缺程度更为严重,但不同生育期灌水的处理间水分亏缺差别极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盐生植物和秸秆覆盖对滩涂极重度盐土土壤养分和降盐效果的影响,为沿海滩涂土壤降盐改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在江苏沿海滩涂极重度盐土(盐分10g/kg以上)中开展秸秆和植被覆盖的田间试验,设置对照(CK,裸地)、种植碱蓬(PS)、15t/ha秸秆覆盖(SM-A)和30t/ha秸秆覆盖(SM-2A)4种处理,测定各处理0~100cm(即0~10、10~20、20~40、40~60、60~80和80~100cm)土壤各层的盐分含量、pH、水分含量和表层养分含量.[结果]与CK相比,1年后SM-A和SM-2A处理的滩涂极重度盐土0~100cm土壤盐分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下同),且其0~60、60~80和80~100cm土壤盐分分别降低96.0%、84.9%和55.8%以上;PS处理可显著降低滩涂表层土壤盐分含量,降低土壤盐分51.0%以上,但对20~80cm土壤盐分无明显影响.与CK和PS处理相比,1年后SM-A和SM-2A处理的0~100cm土壤pH和0~60cm土壤水分含量显著提高;与CK相比,桔秆覆盖处理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但对土壤全氮、碳氮比和容重等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综合考虑降盐和培肥效果,秸秆覆盖处理结合适量有机肥施用可能是将来进行滩涂极重度盐土降盐和培肥改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麦收后不同耕作制度和田间管理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方法]运用比较法,研究了麦收后小麦高茬旋耕还田模式、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和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3种处理对小麦秋播墒情的影响。通过烘干法,测定3种模式下农田土壤含水量、储水量、耗水量。[结果]3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小麦高茬旋耕还田模式的土壤含水量高于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和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略高于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小麦高茬旋耕还田模式1 m深土壤储水量大于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和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而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的土壤储水量大于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3个模式的耗水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土壤深度为1 m的土壤含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小麦高茬旋耕还田模式、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两年免耕后深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7,他引:46  
 【目的】研究两年免耕后深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提高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方法】土壤免耕第3年的基础上深松40 cm,2005~2006年连续两年通过田间试验观测深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分析深松保墒增产的机理。【结果】莜麦作物生育期0~100 cm土壤贮水量,深松显著高于对照。在0~100 cm的土层剖面上,50~100 cm土壤水分含量深松显著高于对照,干旱少雨时,土壤水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降雨集中时,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与对照相比,深松减少了0~50 cm的作物耗水量,促进根系对5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消耗。土壤深松处理比对照两年平均增产18.29%,水分利用效率增加9.68%。保墒增产效果受降水量的影响,分布均匀的降雨有利于增产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深松降低了表层土层容重,增加接纳雨水的能力,增强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结论】在免耕的基础上深松,是北方农牧交错带有效增加水分利用效率的保护性轮耕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丽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804-3808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生理生态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影响,寻求最佳覆盖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方法]设置6个处理:多播多盖、多播少盖、多播对照、常播多盖、常播少盖、常播对照,秸秆覆盖量少覆盖为3 000kg/hm2,多覆盖为6 000 kg/hm2,播种量多播量为225 kg/hm2,常播量为150 kg/hm2,分析冬小麦田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蒸发、冬小麦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情况。[结果]秸秆覆盖对于表层土壤的保墒作用比对深层土壤明显,多播量少覆盖处理保墒效果相对较好,其土壤蒸发也最小,冬小麦叶面积指数明显比其他处理大。另外,适量秸秆覆盖可以有效调节土壤温度变化。秸秆覆盖不一定能增产,但明显地减小了冬小麦田的总耗水量,相应地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多播量对产量提高有一定贡献;因此考虑播量和覆盖量的综合效应,多播量少覆盖相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论]加大播种量并适量覆盖秸秆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并且节约用水,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生长和砂姜黑土水分状况的影响,探讨适宜的秸秆还田量。[方法]设置0、1 500、3 000、4 500和6 000 kg/hm~2玉米干秸秆粉碎还田量,小麦主要生育期采集0~10、10~20 cm土壤样品,测定水分含量;收获期考察小麦产量结构性状。[结果]实施玉米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对后季小麦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籽粒产量增长3.49%~7.09%,平均提高4.94%,3 000 kg/hm~2的中等秸秆用量处理小麦产量最高。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0~10 cm、10~20 cm以及0~20 cm土层水分含量显著提高,减轻了土壤干旱程度。[结论]当前生产水平下,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玉米秸秆适宜还田量为3 000 kg/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枣园滴灌及水肥耦合提供理论数据支持。[方法]以农二师36团戈壁地滴灌枣园为试验材料,用手持式土壤水分测量仪测量在相同滴头流量下不同滴灌时间上枣园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结果]在滴水6 h后0,cm处垂直深度中最大含水量位于30 cm处,为20.9%;在滴水24 h后0,cm处垂直深度中最大含水量位于20 cm处,为22.3%;在停水12 h后0,cm处的垂直深度最大含水量位于0 cm处,为6.1%。[结论]戈壁地枣树的根系主要集中在30 cm处。  相似文献   

17.
秋季马铃薯地面覆盖对土壤温度及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探讨了不同遮荫方式对秋季马铃薯播种及苗期土壤温度和浇水后土壤水分蒸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垄面覆盖玉米秸、麦秸或与玉米套种都能有效地降低土壤温度.其中垄面覆盖玉米秸的降温效果最好.在8月中旬之前下午5 cm地温平均下降5.8℃,最高下降8.1℃;10 cm地温平均下降4.5℃,最高下降9.6℃.9月中旬以后,随...  相似文献   

18.
不同覆盖方式对渭北旱作苹果园土壤贮水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揭示不同覆盖方式对渭北旱作苹果园土壤贮水的影响,为该区域改进果园土壤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小区定位观测,对比分析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生草覆盖及裸地处理果园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库容及土壤贮水量等性状。【结果】秸秆覆盖明显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库容及贮水量。覆盖3年后,各处理0—60cm土层平均土壤孔隙度大小为秸秆覆盖生草覆盖裸地地膜覆盖,地膜覆盖降低了土壤孔隙度;在0—60cm土层,秸秆覆盖处理土壤饱和贮水量、吸持贮水量及滞留贮水量分别较裸地及地膜覆盖高2.18、0.84、1.34mm及2.52、1.15、1.36mm,生草处理土壤饱和贮水量、吸持贮水量及滞留贮水量分别较裸地及地膜覆盖高2.01、0.69、1.34mm及2.32、1.00、1.34mm;秸秆覆盖明显提高了5月份、10月份1m土层内土壤贮水量,5月份秸秆覆盖处理1m土层内土壤贮水量较裸地高48.85mm,10月份高47.36mm,生草处理在5月份土壤贮水量最低,较裸地低31.71mm,而在10月份与裸地贮水量相当。【结论】在渭北旱作苹果园采用秸秆覆盖能起到较好的土壤保蓄水作用,土壤贮水量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