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所讲的小垄密植栽培主要是讲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嫁接到固有的垄作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大豆栽培技术。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利用矮杆的大豆品种,达到缩小行距的目的,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上栽培的株数。  相似文献   

2.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我省从90年代初期开始,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自然特点,生产条件,探索出了适合我省生产条件的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大豆窄行密植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前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  相似文献   

3.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引进美国大豆平作密植的基础上,与黑龙江省传统垄作相结合而形成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引进美国大豆高产的栽培新技术。经消化、吸收.现已嫁接受到我省垄作耕作制上,形成“大垄窄行密植”、“小垄窄行密植”和“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模式。在我省北部活动积温2100℃以上的大豆主产区。在气候正常年份。每公顷产量可达2250kg以上,较一般垄作栽培可增产15.8%~23.4%,一般亩增产40~70kg。现将具体应用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2006,(2):23-23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化学除草剂的应用,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正逐步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以“深窄密”为代表的平作窄行密植综合配套模式和以“大垄密”为代表的垄作窄行密植综合配套模式,并在东北北部地区推广。增产增效情况:大豆窄行密植技术创造了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的群体结构,窄行密植植株分布均匀,大豆封垄早,叶面积指数和光能利用率提高;充分利用地力,由于缩小行距,株距相对扩大,使植株群体根系分布均匀,改善了营养条件,增加了吸肥能力和范围,因而增加产量。与传统的70厘米宽行距播法相比,窄行密植可增产20%以上。采用窄行密植…  相似文献   

6.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窄行密植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前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密植栽培,后一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一、选择适宜的品种窄行密植增产必须以"不产生严重的倒伏"为前提,否则不仅不增产,反而要减产。因此窄行密植必须选择抗倒伏的增产潜力大的矮秆、半矮秆品种。二、种子处理种子播前要精选,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粒选,剔除  相似文献   

7.
大豆窄行密植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前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密植栽培,后一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一、选择适宜的品种,搞好种子处理窄行密植增产必须以"不产生严重的倒伏"为前提,否则不仅不增产,反而要减产。因此窄行密植必须选择抗倒伏的增产潜力大的矮秆、半矮秆品种。选择品种在当地熟期不宜过早,否则浪费积温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8.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引进美国大豆高产栽培新技术,经消化、吸收,已嫁接到我国垄作耕作制上,形成“大垄窄行密植”、“小垄窄行密植”和“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模式。在气候正常年份,较一般垄作栽培可增产15.8%~23.4%,一般667平方米增产40~70千克。要根据本地积温、土壤、地势、生产力水平等诸多因素选择适当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其核心是选择宜密植、矮杆或半矮杆品种、缩小行距、增加密度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大豆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是在引进美国平作窄行密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与我国北方农场大面积机械化栽培和广大农村精耕细作的大豆栽培技术经验相结合,经过几年引进、试验、改造、创新而形成的一项新的高产栽培技术.无论哪种形式的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采用适合窄行密植的品种是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的核心技术之一.大豆窄行密植由于行距缩小,密度增大,要求种植矮秆或半矮秆、不倒伏的品种.因此,品种的选择是此项技术引进能否成功的关键.1997~1999年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对北部高寒地区生产上应用的8个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大豆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提供适宜品种,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1.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引进美国大豆高产栽培新技术,经消化、吸收,嫁接到垄作耕作制上,现已形成大垄窄行密植、小垄窄行密植和平作窄行密植3种模式。在黑龙江省北部活动积温2100℃以上的大豆主产区,在气候正常年份,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每公顷产量可达2250kg以上,比垄作栽培增产15.8%~23.4%,一般公顷增产600~1050kg。各地可根据本地积温、土壤、地势、生产力水平等诸多因素选择适当的模式进行推广,现将黑龙江省北部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模式栽培技术特点是采用矮杆品种、伏秋深松整地、测土分层施肥、窄行密植、精量点播。  相似文献   

13.
以往将行距小于50厘米的播法称之为窄行条播,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化学除草剂技术的推广应用,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对提高单产发挥了显著作用。目前已形成以“探窄密”为代表的平作窄行密植模式,以“大垄密”为代表的,也包括“高垄平台”等垄作的窄行密植模式,同时垄作的窄行密植还有“小垄密”栽培模式,这些窄行密植综合配套模式已在各地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该栽培技术的特点是采用矮杆品种、伏秋深松整地、分层施肥、窄行密植和精量点播等.  相似文献   

15.
<正>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引进消化美国平作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结合辽北地区的自然特点、生产条件而探索出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我省从90年代初期开始,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自然特点,生产条件,探索出了适合我省生产条件的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大豆窄行密植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前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密植栽培,后一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  相似文献   

17.
嫩江县结合地块平坦、连片等实际情况,在生产实践中,将我国20世纪90年代引进的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加以改良,形成了1.3 m大垄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模式。该项技术能够增加大豆单产水平、降低大豆生产成本,在生产中发挥了良好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我省从90年代初期开始,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自然特点,生产条件,探索出了适合我省生产条件的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大豆窄行密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是指两垄合并成一垄(130~140cm)或一垄半合成一垄(97.5~105cm)的宽台窄行密植栽培。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在45cm~50cm的小垄上的双条播,该技术起到了缩垄增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1、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模式集成背景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是无需置疑的。自2003年来,农技人员认真借鉴美国依靠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实现大豆单产飞跃提高的经验,认真总结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目前制约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瓶颈的基础上,针对大豆垄三栽培(包括精量播种)生产上保苗植株数不够以及植株分布不均匀、群体增产效果不好和窄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