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本学    陈明鑫   《现代农业研究》2022,(5):20-22
乡村是未来居民的理想居住区。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景观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乡村景观生 态功能评价作为乡村人居环境改造的基础工作之一,构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 的推动作用。本文以中原乡村景观生态功能指数作为评价的度量标准,对平原地区景观生态功能的稳定性、异质性、 自然性等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和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平原地区村庄绿化现状,从合理规划、利用保护和送苗下乡等有效措施保护提升村庄绿化水平,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空心村整治是解决城乡发展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区土地资源闲置、空废及低效利用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构建符合平原农区地域功能特点的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是实施平原农区空心村整治工作的基础与依据。本文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为基础,基于平原农区的地域特色及优质耕地保育与现代商品粮基地建设重大战略需求建立了涵盖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及经济社会可行性等影响平原农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释放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构建了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并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禹城市的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及整治可行性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各乡镇的整治迫切性修正系数处于0.18~0.96之间,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处于0.69~0.84之间,整治可行性修正系数处于0.11~0.77之间;(2)禹城市空心村整治的理论潜力及现实潜力分别为3 517.86 hm2和1 853.18 hm2,新增耕地系数达16.89%。近期空心村整治需重点挖掘市中街道、十里望镇和房寺镇的整治潜力,远期需加强其他乡镇村庄整治;(3)市中街道周围的农村居民点自然适宜性较低,可考虑将该区空心村整治后复垦为建设用地,其他乡镇空心村整治后复垦为耕地,提高综合用地效益。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介绍分析浙江省践行"两山"思想、建设美丽乡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山东省典型平原城市菏泽市牡丹区为例,着重阐述近年来菏泽市牡丹区乡村建设现状和在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创新思维、体制机制等方面剖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从夯实环境制度保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4个方面,探索提出在"两山"思想下山东省平原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可选路径。  相似文献   

5.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通过实地调研朱瓦村,从空间规划、特色产业、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等方面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成效,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法,获悉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满意度,并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旨在为提升村庄的宜居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乡村版.目前,衡水市美丽乡村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国内美丽乡村建设的不同模式发现,乡村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根据衡水市乡村文化调查结果,分析了衡水市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承与发展乡村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美丽乡村建设是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为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途径,在对闵行区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用制度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用文化扮靓美丽乡村建设、用村民自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闵行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加强"软件建设"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以襄阳美丽乡村建设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襄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特点,襄阳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分析等方面阐述襄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结合国外乡村发展模式以及国内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探讨其对襄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最后提出促进襄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与对策,包括多管齐下整治乡村环境,积极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以期通过对襄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为襄阳乡村建设发展排忧解难,为以后美丽乡村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9.
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框架与模式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模仿城镇化建设模式,导致农村特色丧失、农业文化割裂,因此急需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基本理论和模式设计的研究工作.本文在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内涵的基础上,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农村多功能性理论、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3个角度,归纳和梳理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理论,研究了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基本思路,并从规划、方案、评估3个层面提出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设计方法,为提升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性和操作性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元菊 《农业与技术》2014,(4):225+248-225,248
本文从为谁美、美由谁体现、美丽如何持久等方面进行分析,围绕贵阳市乌当区建设美丽乡村工作,阐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监督问题和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设定专门的考评指标等方面,最终目的就是要把美丽乡村的建设做实做好,做出乡村人民满意的家园。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中央农村1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在乡村、难点在乡村、亮点在乡村。美丽乡村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起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美丽乡村包含了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协调发展,规划科学、村容整洁、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体现出了科学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农村规划建设正实现从"新农村"到"美丽乡村"的时代跨越。我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地方结合当地的实际,努力探索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地方自然地理地貌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道路。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民人口众多,所以美丽乡村的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分析了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农民为主体、加强农村污染治理等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3.
美丽乡村是建成美丽中国的重要方面,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够监督、指导美丽乡村建设,是建成美丽乡村的关键。通过对国内外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中对于评价美丽乡村建设效益的研究较少[1]。因此,本文从相关概念、美丽乡村要素、美丽乡村建设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等方面对美丽乡村建设评价进行研究,以期为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云南省各州市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多角度的视角来分析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对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优势、建设重点、建设案例等做了系统的分析和探索,总结了重点和难点,并提出了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愿景。  相似文献   

15.
黄立洪 《农学学报》2017,7(9):74-79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条现代化与环境的友好、协调、和谐之路.笔者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内涵,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并从透明角度、沟通协商角度、多元性角度及产业融合角度对农村参与式生态补偿机制进行设计,提出了构建思路,为美丽乡村建设及生态补偿实践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借鉴,进而推动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为响应国家提出的 "美丽中国"发展理念,并实现统筹城乡一体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美丽乡村"势在必行。浙江省自2003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来,截至2020年底,几乎达成美丽乡村的全面构建。通过对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评估和分析,研究总结了浙江省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与路径,阐述了支撑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方法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近年来,云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宝贵经验。本文介绍了云南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绿色发展引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激发各族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意识、指导农业产业转型和焕发自然与人文资源绿色发展活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云南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从而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肩负着各自的职责和使命。本文通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明晰了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含义,并立足贵州实践,结合目前土地整治取得的成效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表现形式,从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作用、影响、要求以及互补等方面,阐述了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依附关系,显现了土地整治对美丽乡村建设做出的贡献,为开展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美丽乡村建设是形成美丽中国的精准定位,是一项涉及农村的全面性、立体性重大工程。近年来,随着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评价应运而生。立足于当前中国国情,美丽乡村建设效果评价仍是热点问题。鉴于此,本研究基于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效果评价研究进展,重点集成与归纳总结美丽乡村的内涵、形成机制、评价区域及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内容和方法选择等,从而为今后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效果评价提供理论参考。通过梳理发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具有局限性、评价内容缺乏动态性和耦合性、评价方法缺乏客观性。基于此,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未来的研究应着重延伸其内涵,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评价内容,增强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等。  相似文献   

20.
<正>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抓手,又是我们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治理模式。我们可以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目标、标准来推进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发展,并更好地造福于人民。1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乡村,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乡村,那究竟美丽乡村应该是什么样子?乡村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