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该文根据1950—2003年6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对中国森林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经过50多年的培育、保护和利用,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有了大幅度提高,森林面积比建国初增加约111.74%,但蓄积增加仅约17.4%. 森林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工林面积和蓄积比重逐渐提高,面积比重由1964年的4.49%提高到2003年的33.77%;天然林面积和蓄积比重明显下降,但天然林蓄积仍占森林蓄积的主体,到2003年仍占89.65%;针叶树面积和蓄积比重由原来的70%以上逐步降低,现在针阔比接近1∶1,而且优势树种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红松、樟子松和华山松等优质用材林几乎采伐殆尽;森林结构低龄化,单位面积蓄积量降低,可采资源减少;林种结构调整显著,防护林明显增加,用材林大幅度减少,两者的面积和蓄积已接近相等;防护林经营问题凸显,森林资源经营还处在向可持续经营不断接近过程中的森林多资源、多功能利用的初期;20世纪80年代后森林资源开始逐渐恢复,且势态良好,但到2003年森林资源质量仍未达到1962年水平. 因此,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加快林业建设以满足经济社会对森林的需求,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依据邵武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及补充调查建档数据,通过对1985-2013年森林资源数据变化进行分析,阐述了邵武市林地面积变化的原因,针对林分树种、龄组结构不合理、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偏低现状,提出今后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经营状况及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经营方针、经营特征以及森林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化,中国50多年的森林经营可以划分为森林资源质量恶化和逐步恢复两个阶段。森林经营结果表明,1950—2003年,我国森林资源在采伐利用蓄积量为130.57亿m3的同时,森林面积和蓄积仍有增加,森林经营成绩显著。但是,由于森林经营理论滞后、经营理念重采轻育、分类经营界定不清晰、结构调整目标不明确、经营以木材需求为核心,忽视了森林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等问题,导致森林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天然林面积比重下降了30.6%,蓄积比重下降了9.4%;用材林面积和蓄积比重减少到46.52%和45.57%;森林低龄化明显,幼中龄林面积比重占67.9%;针叶林面积和蓄积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由于森林采伐利用强度较大,择伐周期较短,森林质量在第二阶段虽有所恢复,但仍然较差。林分单位蓄积平均仅为84.73 m3/hm2,低郁闭度(0.2~0.4)面积占34.41%,平均胸径为13.8 cm,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的面积仅占42.22%;同时,虽然人工林面积较大,但中幼龄林面积比重达77.40%,单位面积蓄积仅为46.59 m3/hm2。因此,新世纪的森林经营必须依据森林资源现状,对经营理论与实践合理扬弃,优先解决经营理论、产权优化、分类界定和经营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建德市2006和201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分析,全市的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林分质量总体呈良性发展趋势,森林面积264.62万亩,森林覆盖率76.22%,提高0.22%;森林质量有提高,乔木林每亩蓄积增加1.58立方米;林种结构有改善,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面积比重趋于合理,为54:45:1。但仍然存在林地生产力不足等问题,应采取大径材、森林抚育等高质量森林经营措施,并提出森林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2003—2013年潜山县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比较发现,在这10年中,潜山县森林资源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分析了2003—2013年潜山县森林资源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森林资源管理建议,即进一步加大商品林中的松林改造进度及生态林管理与抚育管理进度,以提高森林资源经济产出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根据建德市2006年和201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分析,全市的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林分质量总体呈良性发展趋势,森林面积17.64万hm~2,森林覆盖率76.22%,提高0.22个百分点;森林质量有提高,乔木林蓄积增加23.7 m3/hm~2;林种结构有改善,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经济林面积比重趋于合理,为53∶1∶45∶1。但仍然存在林地生产力不足等问题,应采取大径材、森林抚育等高质量森林经营措施,并提出森林资源管理的对策,以期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六安市裕安区为研究对象,依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对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总体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六安市裕安区林地利用率较高,分布不平衡,单位面积森林蓄积低,林种、龄组结构趋于合理,树种结构有所改善,经济林比重低,生产力不高.最后为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是提高森林质量的主要措施和有效手段。根据2019年完成的宜昌市夷陵区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成果,概述夷陵区森林资源现状,与上期“二类调查”数据相比较,从各类林地面积蓄积、乔木林龄组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切合实际的分析,并提出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对策,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材质好、用途广泛等特点,是江西省主要用材兼产脂树种。据省1983年森林资源清查材料统计,马尾松用材林面积为109万公顷,蓄积量为3,330万立方米,分别占全省用材林总面积和总蓄积的32.2%和18.5%,其分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分析了南充市森林资源状况。南充市林业用地面积为34·69×104h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7·78%,森林覆盖率为32·83%;活立木总蓄积为1297·20×104m3,其中林分蓄积957·25×104m3,占活立木总蓄积73·79%;森林资源表现出总量少,且分布不均,林地利用率高,但单位蓄积生产力低,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等特点;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中幼林的抚育管理,开展森林分类经营,构建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是南充市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景宁县森林资源继续保持面积和蓄积"双增长",林地保护和林权管理全面加强,但目前森林资源管理形势仍十分严峻。"十二五"期间景宁县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要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深化森林资源管理改革和加快科技进步,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的森林资源管理,同时要从严格限额采伐、加强林地管理、规范流通秩序、狠抓队伍建设4个方面加强建设,全面提高景宁县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水平,为实施"创建"战略和生态县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从资源总量、面积蓄积、龄组结构及覆盖率等方面对黑龙江省勃利县国有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其森林资源的特点及优势提出了今后经营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宁海、奉化绿化造林与森林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宁海、奉化山林保护和造林绿化情况宁海、奉化有关部门对山林保护和造林绿化工作十分重视,例如宁海县的五山林场,除经营好2184.2hm2的林区,同时把7hm2的良种苗木场地管理得很好。该场生态公益林为1556.76hm2,(其中防护林1544.73hm2,灌木林11.93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4.7%,商品林461.2hm2,(其中用材林308.0hm2,竹林309.5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2.10%。森林资源蓄积活立木总蓄积138318m3,均为乔木林分蓄积,其中针叶林蓄积有85462 m3,占总蓄积的61.8%,阔叶林52858 m3,占38.2%,针阔混交林36 m3,占0.1%,五山林场是开辟旅游业很有发展前景的林场。目前是宁波市林木采种基地。  相似文献   

14.
1.哈尔滨市林业发展现状 全市市属林业现有经营面积139.98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18.87万公顷,有林地面积9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8286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44.8%。森林面积和蓄积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的前列,森林资源虽然丰富,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科技》2016,(8):146-147
简要介绍潜山县森林植物种类和野生动物资源状况,对其森林资源现状进行详细介绍,概括当地林业生产现状,并对其资源特点进行分析,以为潜山县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本溪县近几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其森林资源数量、龄级结构等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年间,全县林地面积稳步增长,森林蓄积呈上升趋势;幼、中林面积、蓄积量所占比重大而成熟林所占比重小,各龄级面积蓄积不均匀,龄级结构不尽合理;非公有制林业在全县林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本溪县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马尾松是我国南方适应性强、用途广的传统乡土造林先锋树种,在福建省用材林中占的面积和蓄积比重都较大,据省林业勘测设计院1979年森林资源统计,分别达52%和41.5%。过去对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情况研究甚少,也没有编制过马尾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因此极  相似文献   

18.
塞罕坝河北2%的林地面积,培育了全省10%的森林蓄积,以国家累计1.9亿元的投资,创造了153亿元的森林资源价值。以近五十年的坚守,以永不言败的担当,构筑了一道为京津阻沙源、为辽津涵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的绿色长城。该文从八个方面分析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措施,以期为森林资源管理更好发展提供有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林龄增长和气候变化是影响森林蓄积量变化的关键因素,研究这两种因素对区域尺度森林蓄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生态过程模型(3-PG)、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及3种未来气候情景(BS、RCP4.5和RCP8.5),量化了林龄和气候变化对三峡库区马尾松林蓄积的影响。结果2009—2050年林龄促使三峡库区马尾松林蓄积年均增长2.60 × 106 m3/a或2.60 m3/(hm2·a);而气候变化对蓄积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年均增量为1.70 × 105 ~ 2.00 × 105 m3/a或0.17 ~ 0.20 m3/(hm2·a),相当于林龄影响的6.55% ~ 7.67%。林龄和气候变化对马尾松林蓄积生长的促进作用在三峡库区中部最强,而在库区南部最弱。林龄促进马尾松林单位面积蓄积年均增长最高和最低的地区分别是万州区和巴南区,对应值为4.54 和1.17 m3/(hm2·a)。气候变化对开州区单位面积蓄积年均增长的促进作用最高,为0.40 m3/(hm2·a),而对涪陵区的促进作用最低,为0.03 m3/(hm2·a)。结论林龄和气候变化均促进马尾松林蓄积生长,其共同作用将使万州区和开州区马尾松林单位面积蓄积年均增量最高,而使巴南区蓄积年均增量最低。未来需重点关注巴南区马尾松林生长,通过加强抚育管理、调整林龄结构以维持区域森林资源增长。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4—2013年4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对江西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共同影响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分布,自然灾害、重大林业政策、生态工程实施与森林资源变化密切相关;(2)经过20多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全省有林地面积呈上升趋势,森林面积和蓄积显著提高,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增加196.00%、72.81%;(3)林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公益林面积比重明显增加,商品林面积比重有所减少,森林的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4)人工林面积比重由12.25%提高到32.66%,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天然林面积比重有所下降;(5)森林资源以中、幼龄林为主,占森林总面积的87.00%~91.32%,存在单位面积蓄积量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进一步强化森林经营管理、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森林生产力水平,是今后江西省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