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采用组织分离方法从野生子实体中获得亚绒盖牛肝菌菌种,对其液体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碳源、氮源和起始p H对亚绒盖牛肝菌生物量及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在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及起始p H值为7.0条件下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褐环粘盖牛肝菌发酵产多糖的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褐环粘盖牛肝菌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为:10.0%马铃薯、3.0%葡萄糖、0.5%牛肉膏、0.3% KH2PO4、0.2% CaCO3、0.1% ZnSO4· 7H2O;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5.6,250 mL三角瓶装100 mL培养液,温度25~28℃,摇瓶培养9d.在该工艺下,褐环粘盖牛肝菌多糖的产量达62.10 mg/g. 相似文献
3.
4.
用美洲黑杨作亲本进行有性杂交,以抗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为选育的主要目标,兼顾生长特性、抗旱、抗寒等性状,筛选出3个优良的杨树无性系—Ⅰ—69杨×美洲黑杨的57号杨和65号杨;Ⅰ—69杨×青杨的1145号杨。 相似文献
5.
6.
试验以前期分离筛选到的一株柑橘溃疡病生防内生细菌GN232为对象,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其摇瓶发酵条件并测定其对脐橙苗期和成株期溃疡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当菌株GN232采用YPD培养液、种子液按照5%量接种到100 mL、初始pH值为7的培养液中,在30℃、转数为200 r/min的振荡器中培养60 h后,获得的发酵液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强;内生细菌GN232在脐橙苗期和成株期树均表现出对溃疡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当菌悬液稀释10倍时对脐橙苗期溃疡病的防效高于农用链霉素,菌悬液稀释50倍时对脐橙成年树溃疡病的防效能达到与农用链霉素相当的程度。试验结果为柑橘溃疡病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亦可为生防内生细菌GN232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抗溃疡病杨树种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对133个杨树种及无性系进行了溃疡病自然发病情况调查,同时对其中部分品种和无性系进行了室内人工接种。结果表明:不同派,派内、派间杂交种,同一杂交组合的后代中感病程度均有明显差异。室内人工接种感病程度差异的变化趋势和野外自然发病程度差异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沙兰杨、毛白杨、Ⅰ—214杨、Ⅰ-69杨表现最为抗病;北京杨、陕林2号杨最为感病;其它属于中间级别。 相似文献
8.
在杨树细菌溃疡病严重发生的吉林省抚余市,分别不同林龄和立地条件,选设具有代表性的样地,对高度感病的树种美×青,采用野外均匀分布,典型整群抽样调查和树干解析的方法,获得20块样地60株解析木的调查数据,确定了病情指数与材积损失率的相关效率。 相似文献
9.
杨树菌溃疡病已在东北杨树栽培区大面积发生。黑杨派、青杨派与黑杨派、黑杨派与青杨派的杂交种危害严重,其中以黑杨派的钻天杨、箭杆杨和黑杨派与青杨派的杂种北京杨、美×青高度感病树种,引起肿茎溃疡,损失严重。过去的造林已失败。通过抗病品种的调查,证明以小叶杨为母本的青杨派与黑杨派杂交种小钻类(包括小黑×黑小)具较高的抗逆性。通过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培养、过敏性反应和接种试验进行了病害诊断检测和玻片凝集反应,对健康和感病的样株进行了初步的血清学对照检测。 相似文献
10.
杨树溃疡病是我国杨树上的重要枝干病害,分布普遍,为害严重。在北方常导致严重损失。该病除杨树外,还能为害核桃、刺槐、苹果(特别是国光)、梧桐和榆树等多种树种。被害植株,轻则影响生长,重则枯梢,严重的整株死亡。基于此,主要探讨杨树溃疡病的症状、病原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山核桃干腐病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核桃干腐病Macrophoma caryae是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的一种新病害。研究发现,该病每年3月下旬始发,至11月下旬以菌丝体在病组织越冬。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蔓延,选择14种药剂对它们开展单稀释倍数抑菌试验,并将抑菌效果好的3种药剂进行8种梯度稀释倍数试验。再按筛选出的最佳防治药剂及其稀释倍数进行实地防治试验,获得最佳防治药荆和方法。结果表明:当4—5月山核桃干腐病的病原菌孢子发生盛期,在病株上喷洒体积分数为80%402抗菌剂乳油1:100~1:25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1:100~1:2500倍液和95%硫酸铜晶体1:100~1:500倍液的可选配比溶液时,均能有效控制山核桃干腐病病原菌孢子的蔓延:而在8—9月该病病原菌入侵山核桃木质部时,在刮除病斑或在病斑上深划线后,再用80%乙蒜素乳油、80%402抗菌剂和95%硫酸铜晶体中的任何一种杀菌剂的1:100~1:500倍溶液进行喷雾防治,15d后均可见明显的防治效果。图1表3参9 相似文献
12.
13.
14.
绍兴市杨树主要食叶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扇舟蛾Lostera anachoreta、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是危害杨树的二种主要害虫。杨扇舟蛾在浙江省绍兴市1a发生5代,以蛹越冬。低龄幼虫期用0.3%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1500倍液、5%吡虫啉乳油1000倍液和BT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8.2%、95.4%、92.6%和91.4%。黄刺蛾在浙江省绍兴市1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越冬,低龄幼虫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8%杀虫双水剂1000倍液和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5.1%、91.3%、98.4%和93.7%。 相似文献
15.
5种无机物对猴头菌发菌期,产量及锌,硒富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ZnSO4、MgSO4、HBO3、NaHSeO3、KCl对猴头菌发菌期、产量及Zn、Se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关中地区的原料栽培猴头菌,在原料中添加一定量的ZnSO4、MgSO4、NaHSeO3、KCl不会影响猴头菌的发菌期和产量,而加入的ZnSO4和NaHSeO3能显著地提高子实体中Zn、Se元素的含量;在试验范围内,猴头菌对Zn和Se的富集分别是线性和非线性规律;HBO3对发菌期的影响符合二次多项式趋势,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筛选对穿心莲安全性较好的苗前除草剂品种,为穿心莲田间杂草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测定11种除草剂对穿心莲的安全性;根据室内盆栽试验结果,从供试除草剂中选出对穿心莲比较安全(出苗率>65%)的除草剂品种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33%二甲戊乐灵EC、48%氟乐灵EC和48%仲丁灵EC处理对穿心莲的出苗率影响较小,穿心莲出苗率均在85%以上,且与清水对照的出苗率无显著差异(P>0.05);出苗率在65%~80%的有50%吡唑草胺EC、60%丁草胺EC、80%唑嘧磺草胺WDG和25%砜嘧磺隆WDG处理;其余除草剂处理在试验剂量下穿心莲出苗率均低于65%.从穿心莲幼苗的生长情况看,33%二甲戊乐灵EC处理对穿心莲幼苗的生长抑制率小于10%,其余10种除草剂处理对穿心莲幼苗的生长抑制率均在28%以上.在田间药效试验中,33%二甲戊乐灵EC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其他除草剂的防效(P<0.05,下同),对阔叶杂草的防效与80%唑嘧磺草胺WDG处理相当,但对作物的安全性显著高于80%唑嘧磺草胺WDG.[结论]33%二甲戊乐灵EC是目前防除穿心莲田间杂草较安全的苗前除草剂品种,可在穿心莲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前期筛选东当归地适宜化学除草剂扑草净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扑草净的安全性,采用GC-MS法检测了东当归根中的扑草净残留量.结果表明:GC-MS法检测的扑草净添加回收率为83.5%-90.8%,相对标准差为0.55%-2.60%.残留测定结果显示,春季1年生东当归移栽地分别处理扑草净(40%)2和4 kg.hm-2,秋季收获(施药后152 d)后烘干的东当归根中扑草净残留量分别为0.0368和0.0464 mg.kg-1.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仿生类、内吸性化学药剂乙蒜素能否用于甘蔗病害防控及是否具有促生效果,通过室内抑菌试验、毒力测定、桶栽施药试验,评价乙蒜素对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 (Ashby) Dowson)引起的甘蔗白条病的防控效果,同时通过桶栽施药试验对不同浓度乙蒜素处理的甘蔗进行农艺性状、生物量等表型测定,并结合光合、根系及抗逆等生理特性评价其促生作用。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乙蒜素毒力回归方程为y=26.29x-30.29,相关系数R2为0.948 9,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为1 132.43 μg/mL。病害防控及促生试验结果显示:80%乙蒜素1 000倍稀释液防控促生效果最佳。该处理下,施药42 d未检测出甘蔗白条病阳性植株,而对照(CK)阳性检出率100%。相较于CK,该处理(施药42 d)的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24.93%、净光合速率增加64.97%,根系活力增加62.44%,促生效果明显;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分别提高21.32%、44.32%、54.32%;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分别增加17.40%、17.39%、17.78%,而MDA含量减少22.74%,缓解膜脂过氧化、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甘蔗抗逆性。综上,80%乙蒜素1 000倍稀释液对甘蔗白条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且对甘蔗具有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棘孢木霉菌株PZ6对香蕉植株促生效应、抗氧化酶活性及枯萎病菌室内防效的影响,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及PZ6菌株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清水为对照(CK),分别设PZ6孢子液与枯萎病菌菌液(FOC4)5个不同组合处理:(1)PZ6;(2)PZ6+FOC4;(3)PZ6(3 d)+FOC4;(4)FOC4(3 d)+PZ6;(5)FOC4,采用盆栽伤根淋灌法,于6~7叶期对香蕉苗根际进行接种处理;不同时期调查不同处理香蕉苗植株性状,测定香蕉苗根系活力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通过解剖球茎考察病情指数,评价PZ6对枯萎病的室内防效.[结果]与其他处理相比,单施PZ6菌液处理可极显著提高香蕉苗新增株高和根系活力(P<0.01,下同),两者分别为6.33 cm和487.43μgTTF/g·h;与FOC4处理相比,配施PZ6菌液的FOC4菌液处理也可极显著提高香蕉苗根系活力.接种FOC4菌液50 d后,不同处理香蕉苗球茎枯萎病发病指数和防治效果均以PZ6(3 d)+FOC4处理表现最佳,其病情指数为37.50,防治效果为48.28%,其次为PZ6+FOC4处理,而FOC4(3 d)+PZ6处理表现较差.处理45 d后,除PZ6处理与CK间的叶片P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外,不同处理的香蕉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均与CK间呈极显著差异;除CK外,不同处理间不同酶活性呈一定的变化规律.叶片SOD活性与根系活力表现相似,均以PZ6处理最高(423.71 U/gFW·h),其次为PZ6(3 d)+FOC4、PZ6+FOC4、FOC4(3 d)+PZ6和FOC4处理;叶片POD活性表现相反,以FOC4处理最高(355.07 U/g·min),比对照极显著增加82.33 U/g·min,以处理PZ6最低(273.84 U/g·min).[结论]棘孢木霉PZ6菌株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香蕉苗对枯萎病菌的防御能力,提前施用PZ6菌株可有效阻止病原菌FOC4侵入香蕉苗,延缓植株发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