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通过对京科糯2000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及经济效益的研究,阐明当以鲜穗出售时,合理密度为5.25×104株/hm2,此时产量与优质协调一致,效益最高;而以籽粒为收获目标时,适宜密度为6.0×104株/hm2,此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夏播4个不同熟期的油葵杂交种在5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小区籽粒产量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的油葵杂交种的产量潜力不同,在播期一致的情况下,参试杂交种籽粒产量平均效应的优劣顺序为F53F51F57S40,生育期较长的杂交种F53的籽粒产量要明显高于生育期较短的F57,同时也高于生育期比其长的S40,略高于生育期较短的F51;种植密度是影响夏播油葵杂交种籽粒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不同熟期的油葵杂交种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种植密度不同,早熟杂交种的最佳密度较大,晚熟杂交种的最佳种植密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京科糯2000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及经济效益的研究,阐明当以鲜穗出售时,合理密度为5.25×104株/hm2,此时产量与优质协调一致,效益最高;而以籽粒为收获目标时,适宜密度为6.0×104株/hm2,此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定植密度对不同生育期油葵产量的影响。2015年6月选取早熟、中早熟、中熟和晚熟四个杂交油葵品种进行试验,每个品种分别设计四个不同的定植密度,对比每一个油葵品种最适合定植密度。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四个不同生育期的油葵品种,最合适定植密度分别是早熟品种每亩定植4466株,中早熟品种每亩定植3706株,中熟品种每亩定植密度3173株,晚熟品种每亩定植密度为2780株。不同生育期的油葵品种获得最高产量的定植密度是不同的,在具体生产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种植密度,这样才能保证获得而高产。  相似文献   

6.
通过二裂式裂区设计,结果表明,在我省直播油菜的生育期推迟到10月底,也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密度2-3万株/亩,产量无显著差异,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密度的增加,生育期有所缩短。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马铃薯种植的最佳覆膜时期和最佳种植密度,开展了不同覆膜时期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播前覆膜相比,采用秋覆膜、顶凌覆膜均能使马铃薯的物候期提前5~10 d,且覆膜越早,提前天数相应增多,而播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时期影响不大。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处理之间马铃薯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不同种植密度间马铃薯产量差异极显著,以播种密度6.00万株/hm~2产量最高,播种密度5.25万株/hm~2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因素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栽培因素(品种、密度、氮肥、覆膜、补灌)对玉米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高密度的栽培方式减少了土壤表层水分的散失;耕地覆膜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作物生长的水分条件,玉米籽粒灌浆期耗水量最大,土壤含水量相对其他时期较低;玉米整个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均有下渗的现象,深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较高;适量高密度种植富友9号玉米,并且配施适量的氮肥,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不同缓释肥对玉米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3种缓释肥和常规肥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缓释肥对玉米生育期影响不大;对产量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施可得”、“史丹利”、“史贝美”、普通复合肥.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不同颜色地膜栽培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进行了3种不同颜色地膜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绿膜栽培的玉米生长速度快,生育期比白膜和黑膜提早2d;产量以绿膜最高,为879.2kg/667m2,其次是白膜,产量为866.4kg/667m2,再次是黑膜,产量为846.0kg/667m2,露地玉米产量最低,为772.0kg/667m2。  相似文献   

11.
脱毒马铃薯不同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贵州省余庆县的主要粮食、饲料及蔬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0.87万hm2左右,本地品种占推广面积的70%以上。由于当地品种优良特性退化严重,产量低、品质差,为了促进余庆县马铃薯生产快续发展,近年来不断从外地引进和推广优质脱毒马铃薯品种,目前推广面积已达0.33余万hm2。为了摸索脱毒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2007年特进行了脱毒马铃薯不同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  相似文献   

12.
明确长江流域春玉米适宜的栽培调控措施。比较不同处理间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产量性状以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苗期利用地膜提前播种及生育中后期采用化控剂的调控,既可调节生育期,又可以优化资源分配模式,提高物质生产效率,在适宜密度范围内,在稳定粒重的前提下,增加穗粒数,可以达到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产量高低主要在于花后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的积累量,覆膜及化控剂调控对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互作增产效应大,说明两种栽培措施可以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但高产互作效应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范春花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10-110,215
为了探讨夏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试验于2011年6~1O月在温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试验区进行,以“郑单98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育期、株高、产量及穗部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育期影响不大,生育天数基本相同;拔节期施肥,可以增加株高,后期施肥有助于提高产量。4个处理中,D处理即在苗期、穗期分别撒施硝酸磷肥300kg/hm^2、300kg/hm^2,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生育期对皖薯5号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为鲜食型甘薯在安徽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年以鲜食型甘薯品种皖薯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3种不同种植密度(5.25万、6.75万和8.25万株/ha)和3种不同生育期(90、110和130 d)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的甘薯鲜薯产量、薯块干物率、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及商品薯率等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种植密度和生育期对皖薯5号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及干物率均有明显影响.低种植密度下(5.25万株/ha)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随生育期延长而极显著增加(P<0.01,下同);中等种植密度下(6.75万株/ha)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及干物率在早期随生育期延长而极显著增加,后期增加则不显著(P>0.05,下同);高种植密度下(8.25万株/ha),鲜薯产量随生育期延长无明显增加趋势,而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及干物率在早期随生育期延长极显著增加,后期增加不显著.生育期为111和130 d时,皖薯5号的商品薯率在中等种植密度条件下最高,在高种植密度条件下最低.[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种植密度和延长生育期能提高甘薯产量,但过度提高种植密度和延长生育期并不利于提高甘薯产量.皖薯5号在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a、生育期130 d条件下可获得最高产量;在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a、生育期110 d时可接近最高产量并获得最高的商品薯率,此条件下有利于鲜薯提早上市,延长销售周期,获得更高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不同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应龙 《农技服务》2010,27(8):986-98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条件下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逐渐增加,但农艺性状表现逐渐变差,其中临奥1号受密度影响最大。中单808号在参试品种中产量表现最好,当密度为60 000株/hm2时产量达11 358.45 kg/hm2,分别比益玉6号和临奥1号增产1 522.05 kg/hm2和2 343.45 kg/hm2,增产率15.5%和26%,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增产增收为目的,通过不同密度、不同施肥量及合理施肥来提高玉米产量,结果表明要使玉米获取高产,在保证密度的前题提下,肥料的投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宽厢宽带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文齐 《农技服务》2010,27(2):196-196,214
对玉米宽厢宽带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以探求玉米宽厢宽带合理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窝距16.7cm,栽培密度45000株/hm2的玉米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6593.70kg/hm2;窝距18.3cm,栽培密度40905株/hm2的产量为第2,平均产量为6018.75kg/hm2;各处理产量顺序为处理①>处理②>处理③>处理④>处理⑤。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建议栽培密度以37500~45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种植密度,连续2a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DH605的农艺性状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株高、穗位高均增加;植株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率和倒折率显著增加;夏玉米的产量随密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确定了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推广种植DH605最佳密度为67 500株/hm2,为夏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探索烟农999小麦在淮北地区种植适宜的播种期,特开展不同播种时间对其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间的延迟,小麦全生育期有所缩短,因而要尽量早播,为小麦赢得更多的生长时间,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产量以10月2—16日播种的处理较高,建议淮北地区在10月上中旬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