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爱小树如小孩,爱老树如老父”,这是30年前谢觉哉同志写《大兴植树之风》诗中的两句。诗中还写道“百年之计树人,十年之计树木。树木何止十年,计划应该百世。”谢老认为树亦如人,应该百世。把植树作为千秋万代的事业,一代代的传下去,造福子孙。这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爱树如人的珍贵感情。  相似文献   

2.
鸟是人类的朋友。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倾之以诗,赞之以文,表达了爱鸟之情、护鸟之心。 李白一生特别喜欢鸟,尤其是白鸟,他爱之若子。在他的诗中,提及的白鸟就有10种之多,但他最喜欢的要数白鹇。天宝12年,李白游黄山,得知山民胡晖家养有一对白鹇,便愿出一双白璧来换取。胡公仰慕李白,割爱相赠,"唯求一诗"。李白欣然应允,提笔写了《赠黄山胡公求白鸥》一诗答谢:"请以双白壁,买君双白鹇。白鹇如白锦,白雪耻容颜……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诗中极力赞美白鹇的高洁纯美和超脱不凡,抒发了自己对白鹇"平生酷爱,竟莫能致,忽得胡公相赠,喜出望外"的兴奋心情。  相似文献   

3.
凯亚 《内蒙古林业》2006,(12):46-46
西方咏茶诗中最早闻世的,当推英国诗人华勒(E.Wal1er),撰于1663年,献给英王查理二世皇后凯瑟琳娜的那首祝寿之诗,即《饮茶皇后之歌》。此诗尽管在西方流传得很早,但不知是何缘由,它的译作见之于我国出版物上却非常之晚,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末叶,亦即在相隔两百六十余年之后,开始  相似文献   

4.
一、“计篇第一”原文及参考译文 (一)“计篇第一”原文 孙子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相似文献   

5.
海山仙馆的匾题诗联与园林艺术美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山仙馆"是广州十三行时期由行商潘仕成兴建的一座吸收了较多西方技艺要素的岭南古典园林。海山仙馆之园林艺术引发出丰富的诗联匾额之作,诗联匾额之作也修饰了海山仙馆的自然山水之美、建筑文化之美、人文精神之美。认识并把握二者间的互动原理与表现手法,有利于加深对行商园林的研究、评赏和传承。  相似文献   

6.
古今植树谈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植树,在我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有关古人植树的情况,在我国古农学著作及其有关文献资料中有许多记载。早在春秋时期,我国政治家、经济家管仲在《管子》一书中,提出治国的五件大事,就把“山林救于火,草木殖成”列为第一件大事,而治水、农耕、畜牧和修建等次之。进而,他又提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这一脍炙人口的  相似文献   

7.
绩溪抒怀     
2006年4月18日赴绩溪六天,无时不沉浸在真情与友谊的氛围中,弥足珍贵,难以忘怀.特小诗录之,以表谢忱.  相似文献   

8.
杜默(1017年-1084年),字师雄,安徽和州人(今和县)。幼读经史,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尤善作歌,人称“歌豪”,与欧阳修、石延年(石曼卿)相互推崇,友情甚笃,并称“三豪”(文豪、诗豪、歌豪)。 和县丰山杜村的杜氏宗祠,千百年来一直以“三豪堂”为其氏族堂号而引以为荣。其杜默手植梅花名闻遐迩。每过早春,骚人雅士游赏者不胜计,优美咏颂篇章亦难尽数。  相似文献   

9.
赵正兴 《中国林业》2011,(22):40-40
古有王维之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钱起的“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沈周的《辛夷墨菜图》,周之冕的《杏花锦鸡图》不一而足。辛夷之美自古有之,片片辛夷之花,虽然无意却表露了诗人的自然之思,清明而纯净地倒映着诗人心中的自然之光。  相似文献   

10.
草木之歌     
正草木青青,绿色情怀,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象征。在这个大千世界里,除了水,我最喜欢的便是草木。葳蕤茂盛是草木,蓬勃自强是草木,独具精神也是草木。草木既具生之意趣,也有枯之荣光。生时可能脉脉不得语,枯时也许就春风吹又生。所以我一直认为,草木既是诗歌催生者,又是歌者、舞者,它还是智者。草与树缠绵,花与果相伴,无处不是诗意在流淌。花开花谢是诗,叶落叶萌是诗,莺飞草长也是诗。无边的落木萧萧下是诗,一岁一枯荣是诗,采菊  相似文献   

11.
盆景是诗画、园艺、美学、雕塑、制陶等学科和技艺高度交融而成的一门造景艺术,是自然美和艺术美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它以“缩龙成寸”、“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里之峻”等手法。艺术地表现自然,升华自然,堪称“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凝固的音乐,有生命的艺雕”。盆景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但能否更好地展示盆景的艺术美,则取决于盆景的陈设。一、盆景几座,琴瑟相合盆景可使室内增添情趣,一只造型优美、工艺考究、韵味古雅的几座配上一盆相得益彰的盆景,犹如一位少女穿着一件美丽得体的衣服一样漂亮,几座是盆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07年林业计财工作,指出2007年林业计财工作为实现现代林业建设良好开局提供了坚实保障;阐述2008年林业计财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提出2008年要突出抓好的10项林业计财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3.
植物学家胡先先生的《水杉歌》是我国科学史上的珍贵史料。1962年一经发表 ,即受到毛泽东主席、陈毅副总理的重视。三十多年间 ,不少同志对此进行过专门研究。但是 ,由于原诗文字深奥 ,加之印制过程中的以讹传讹 ,国家图书馆所藏发表该诗的报刊书籍中 ,几无一家与原诗相同 ,各家的解释更令人莫衷一是。基于此 ,莫容、胡洪涛二先生在1999年花去数月时间核对原诗 ,稽考史料。莫先生为学界中人 ,兼备深厚的古汉语基础 ,故筚路蓝缕 ,首开抛砖之功 ,对此诗作了翔实完备的注释 ,胡洪涛先生对此诗作了白话翻译 ,以期更多的同志能够理解胡先马肃先生《水杉歌》的科学内涵以及献身科学的精神。胡先先生虽已仙去多年 ,可是 ,其“博闻强识”、“笺疏草木虫鱼细”的科学精神和“格物致知”、“一物不知真所耻”的科学态度却日久弥新。如今科学更加昌明 ,上到太空、下至海洋等各个领域 ,“泱泱汉帜”业已飘扬。但是毋庸讳言 ,非科学、伪科学的东西仍旧占有一定的市场 ,因此读科学先辈的诗、倡科学研究之风 ,意义大焉。此 ,即莫容、胡洪涛二先生注释此诗、翻译此诗的目的所在 ,亦即编辑编发此诗的宗旨所在。愿科学之风日盛!  相似文献   

14.
风翻绿竹竹翻风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由于用词精炼,对仗工整,音调协和,格律严谨,义美、形美、声美,故被誉为“诗中之诗”。对联之中有许多咏竹的精彩之作,诗情浓郁,画意盎然,读之如赏奇珍异宝,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优美的竹联...  相似文献   

15.
跨世纪的工程赵叶人类时刻在创造出数亿万计的物质财富。人类时刻在追求长青的生命之树。——作者题记除夕前夜的跨世纪决策1993年,对每个江阴人来说是难忘的。江阴市继1990年获得全国十佳卫生城市的称号后,又在1993年的11月通过了国家级卫生城市专家调研...  相似文献   

16.
邺地为中国历史上的六朝古都,其文化内蕴丰富,但邺文化的研究却远远尚未开掘,甚至少有人知邺文化。本文试从唐代邺地诗人的诗中,探索邺文化之古邺地的本土诗人,所表现出诗的雅正的一方面。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我国林业计财工作富有成效。重大规划批复取得新进展;争取资金投入创历史新高,计691.6亿元,比2008年增长14%;争取政策支持取得新突破;行业民生改善开辟新领域;林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分析了当前林业计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2010年工作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广西,又称八桂。但广西为何叫八桂,许多人并不清楚,或者只是一知半解。 有人说,孙绰有《游天台山赋》诗中说的“八桂森挺以凌霜”,是广西被称为八桂之始。其实,那是泛指,还不是专指广西。也有人说,梁沈约在其诗中写的“临姑苏而想八桂,登衡山而望九凝”是广西被称为八桂之始。其实,梁诗中说的“八桂”,是指浙江的八桂岭而非指广西的。虽然,到梁代有很多人用“八桂”入诗,但仍  相似文献   

19.
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桃源县境内。它背倚巍巍雪峰,面临滔滔沅水,中贯319国道,要居岳阳楼、武陵源、南岳衡山诸风景名胜之中枢。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世以来,后人一直在寻踪觅迹,桃花源也因之盛名中外。1992年经林业部批准,在国营桃花源林场基础上建立了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 桃花园国家森林公园面积15.8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65平方公里。桃花源以其山水洞谷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联碑刻之丰,历史传  相似文献   

20.
祝贺汪振儒教授九秩华诞前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教授1997年正值汪老虚岁九十大寿,欣逢九七香港回归,可谓“双喜临门”。我是汪老的忘年交,敬仰兴奋之情不能自已,写了首(藏头)祝寿诗,裱好后亲送汪府。诗曰:振兴中华,平生夙愿;儒雅风范,诲人不倦———教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