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博弈外资种业的国内种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462-14464
外资种业具有资本优势、人才优势、研发优势等多种优势,在推动国内种业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农业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我国种业竞争力低、种业市场混乱,缺乏与外资种业抗衡的能力。种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只有壮大民族种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种业安全。国家应从准入制度设置、知识产权保护、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扶持和保护国内种子企业,以促进国内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部、商务部等多部委日前联合调查了跨国种业企业进入我国的情况以及外资对种业市场的影响。"调查报告还在起草中,大多数参与调研人士的建议并不是要限制外资种业企业的发展,而是要求加强对其监管,尤其是要对有垄断行为的国际种业企业实行产品最高限价等措施。"近日,一位接近调查组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  相似文献   

3.
我国种业市场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明 《北京农业》2011,(11):12-15
<正>种子是农业之母,种业主权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外资在我国种业市场的不断渗透,挤压了我种子企业的经营空间,一些企业生存艰难,甚至沦为外资操控的"棋子"。而据记者调查了解,很多外资种业巨头拥有深厚的国外政治背景,业内人  相似文献   

4.
农业部、商务部等多部委日前联合调查了跨国种业企业进入我国的情况以及外资对种业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业部、商务部等多部委日前联合调查了跨国种业企业进入我国的情况以及外资对种业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种业对外资的政策仍将收紧,允许外资控股国内合资种子企业的可能性正在变小。  相似文献   

7.
我国种业市场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是农业之母,种业主权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外资在我国种业市场的不断渗透,挤压了我种子企业的经营空间,一些企业生存艰难.甚至沦为外资操控的“棋子”。而据记者调查了解,很多外资种业巨头拥有深厚的国外政治背景,业内人士称,一旦这些外资企业完成对我种业的垄断,可能以此为砝码,不仅要求巨额的垄断利润,甚至可能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种子是农业之母,种业主权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外资在我国种业市场的不断渗透,挤压了我种子企业的经营空间,一些企业生存艰难,甚至沦为外资操控的"棋子"。而据记者调查了解,很多外资种  相似文献   

9.
国家发改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审议意见的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外资进入种业的监管。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修订外资投资农作物种子企业管理办法,将进一步规范外商投资种业行为。  相似文献   

10.
王超 《北京农业》2009,(9):14-14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种为本。我国涉及民生的种子产业正在迎来外资入侵。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目前已有70家外资种业公司进入中国,我国种业正遭遇灭顶之灾。从2000年《种子法》颁布之后,我国种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但开放后,由于国内上万家种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结果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严重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1.
正种业是一个触及中国农业发展命脉的产业,企业则是种业发展的主体。在外资企业的强势进入和市场冲击下,我国本土种子企业该如何突围?我国自2000年颁布《种子法》以来,种业开始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种子市场的逐步开放,全球种业前十强的跨国集团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面对外资种业巨头的蚕食,本土种业堪忧。  相似文献   

12.
2 000年《种子法》的出台,标志着国内种业市场的大门已开,中国种业历史性地完成了向民族资本的全面开放,同时允许外资进入中国种业市场,中国种业结束了国有资本的垄断经营模式,真正由封闭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从农业部举办的首届"全国种子交易会"公布的中国种业五十强到2006年举办的"第四届全国种子交易会"公布的五十强名单对比发现,第一次公布的五十强名单已有一半被淘汰出局,仍保留的五十强名录中的企业排序也有变化。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和演变,中国种业企业已经逐步发展和壮大。然而跨国种业巨头也不甘示弱,纷纷融资和找代理人,达到实际控制和控股。在"与狼共舞"的发展中,中国种业的发展现状是令人欢呼雀跃的,但是还让人忧心忡忡。从"大德农"风光不再现到中小种业企业发展出现的困境和瓶颈,我们可以发现种业企业在兼并组合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从企业兼并的理论出发,总结国内外种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种业企业兼并重组的动力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以供业界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郑风田博客之一:国内种业岂能“武大郎开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垄断中国种业一直是近期的热点话题,洋种子“统治”中国最大蔬菜基地的消息更让不少人担忧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其实,外资垄断中国种业的说法本和,央就是不恰当的,要改变本土种业“大而不强”的现状,正需要在国内市场与国外巨型种子企业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正>2009年11月25日在广州举办的2009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上,孟山都、先正达、巴斯夫等跨国种业巨头纷纷占据着主要展览位置,显示出外资进入中国种业市场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15.
在外资种业公司的虎视眈眈下,数千家小面分散的中国种业公司急需整合。“你们准备怎样对待中国的种子企业?”日前在沈阳兴趣行的“2008国际种业博览会”上,育种专家张士煌这样问杜邦—先锋中国区负责人刘石,  相似文献   

16.
正一、新世纪十年种业"航母"梦《种子法》刚刚施行,农业官员便多次在全国种子会议上,放言要打造种业"航空母舰",轮番推出种子复兴计划、种子工程建设、种子体系建设、良种补贴"项目"等等。十年过去了,中国种业未能真正建立起种子企业的良性体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尽管不断评选出所谓种业"五十强"、"骨干企业",实际上既没做"大"也没做"强"。管理部门的官员一茬接一茬地换,打造种业"航空母舰"依然照样喊,但官员的调门也与时俱进,随着形势而改变。一种是要把捆绑的小"舢板"打败跨国种业"入侵",一种是开展一场"麻雀"对抗外资"老鹰"战。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种业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发改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审议意见的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外资进入种业的监管。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修订外资投资农作物种子企业管理办法,将进一步规范外商投资种业行为。报告提出,要加强对外商投资监管,促进市场公  相似文献   

18.
一方面,是外资种业巨头在华增设育种基地扩充产能,销售业绩攀升,业务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却是本土种业仍处"混战时代",面临企业规模小、研发水平低、市场混乱等诸多难题。本土种业如何"正视差距""奋起直追",成为正在此间举行的"2010年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及种业高峰论坛"上各界人士谈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北京农业》2013,(14):28
<正>部分种子外资占比过半"25家外商投资企业获得许可经营我国种业;每年我国大约进口种子量15000吨;甜菜95%是外国品种,食葵约50%~60%是国外品种。"这是近日农业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一组数据。农业部表示,只有牢牢把握我国种业发展的控制权,才能牢牢把握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动权。农业部将从加强政府部门协调、加大种业投入、支持企业发展、强化种子管理等四个方  相似文献   

20.
顾鑫 《北京农业》2012,(2):11-12
正外资进入中国种业,对于种业安全乃至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已经是老生常谈,毕竟有压力才有动力,中国本土种子企业可以奋起直追。然而,本土种子企业在育种方面正遭遇套牌泛滥、科研院所定位不清,影响创新热情以及中小企业创新受遏制等一系列困局。如果不能切实破除困局、提升育种能力、培育出本土的优势种子,实际被外资控制的合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