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白痢宁和复方要两种活菌制剂对雏鸡白痢病的保护率达92%以上;治愈率分别为81.5%和88%。  相似文献   

2.
应用白痢净菌剂防治白痢病父母代鸡群。通过细菌学、血清学等检验技术监测结果证明,每只鸡品服白痢净菌剂0.2~2.0ml,连续3次,鸡群中白痢阳性率降至0.27%以下(对照组8.7%),达到防治目的;每隔6个月重复口服白痢净菌剂,防治效果继续保持。防治后的鸡群生产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抚顺市某饲养乌鸡专业户饲养200余只乌鸡,于1997年6月发病死亡51只,确诊为大肠肝菌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和多发的传染病。本病特征为幼雏感染后常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成年鸡感染后,多呈慢性或隐性带菌,可随粪便排出,因卵巢带菌,严重影响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正> 鸡白痢病属于细菌性传染病,可通过药物预防和治疗。 1 鸡白痢的症状特点 1.1 20日龄以内的雏鸡多发,死亡率也最高,如于3日龄内发病,则系胚内感染。 1.2 发病雏鸡以排出白色、浆糊状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有白色、石灰样粪便污染为特征。 1.3 病雏羽毛蓬乱、嗜睡、怕冷、扎堆,常聚于热源附近。  相似文献   

8.
9.
10.
白痢净菌剂与3种药物预防鸡白痢病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证明,白痢净菌剂预防率为97%、、庆大霉素95.7%、痢特灵93.0%、土霉素87.7%白痢净菌效果最好,土霉素较差;攻毒试验中,白痢净菌剂保护率为95.0%,土霉素仅为67.5%。  相似文献   

11.
在保持恒定温、湿度的无菌隔离器内,用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标准株C_(79-13)实验感染肠道无菌鸡48羽,常规鸡12羽作为对照,观察雏鸡感染后的病变及细菌回收。结果表明:出壳24h内感染的雏鸡,其存活时间与环境因子和染菌剂量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常规鸡比肠道无菌鸡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5);肠道无菌鸡取败血症经过时,其胃肠道病变比较特殊,肝、肺亦有特征病变;从各组织、器官中均能回收到本菌的纯培养。实验证明,雏鸡肠道正常菌群在防御肠道病原菌定植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微生态制剂对雏鸡实验感染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不同微生物制剂饲喂1日龄雏鸡,连喂7d,在雏鸡3日龄时经口接种白痢沙门氏杆菌,30日龄检测雏鸡消化道菌群,统计育雏成活率,结果表明,给雏鸡早期饲微生态制剂对感染白痢沙门氏杆菌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于2012年对新镇十一个典型发病鸡群存栏的三万多只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通过调查,基本上摸清了本病在新镇发生、发展规律、病原、传播途径以及发病有很大关系的外界各种因素,为防止本病在新镇的广泛流行,为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雏鸡经口感染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测定口服抗生素对雏鸡盲肠内定植量和pH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限生雏鸡和普通雏鸡组,链霉素处理鸡和未处理鸡相比,前者的盲肠中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的定植量高于后者;前者盲肠内容物pH值高于后者;庆大霉素处理鸡与未处理鸡相比,前者盲肠中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的定植量和盲肠内容物pH值均高于后者,但是用庆大霉素处理要比用链霉素处理的影响程度小。普通雏鸡与限生雏鸡相比,口服抗生素能使限生鸡盲肠中鸡伤寒———白痢沙门氏菌的定植量多于普通雏鸡的定植量。  相似文献   

15.
烟草种质资源苗期黑胫病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0份烟草种质资源进行苗期黑胫病抗性鉴定,研究发现共有抗病品种13份,中抗品种25份,中感品种10份,感病品种10份。三次病指差值小于10的品种有24份,占参试品种的48%,其中抗病品种13份,中抗品种8份,中感品种2份,感病品种1份。三次病指差值大于10的有9份,占参试品种的18%,均为中抗(6份)、中感(3份)品种。结果表明,接种病菌5d内抗病和感病品种均可充分表现出抗性或染病性状,从而作出鉴定,而中抗品种和中感品种在接种后5~10d的病情发展变化比较快。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氟污染与枣黑顶病的关系,进行了氟化氢溶液喷雾诱导枣黑顶病的试验。结果表明:经氟化氢溶液喷雾处理过的枣果其果皮颜色转红速度、果实生长速度等都极显著地低于对照。氟化氢溶液喷雾诱导出的枣黑顶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症状变化规律都与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枣黑顶病相符,从而进一步证实氟污染是引发枣黑顶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对江西省部分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鸡群进行了鸡白痢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在614份鸡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194份,阳性率为32%;不同品种及类型的鸡感染率差异较大,最高达45%,最低为14%。鸡白痢杆菌病在江西部分地区鸡群中感染较普遍,阳性率很高,且流行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新疆大麦黑胚病的病原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河子、巴里坤两地的10份大麦黑胚种子研究表明,引起大麦黑胚病的病原主要有链格孢霉(Alternaria altrenata)和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种子平均带菌率达17.1;,不同地区种子带菌率和病原优势种群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栾丰刚  羌松  段晓东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2):2223-2229
[目的]研究新疆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的侵染特性.[方法]对采集的新疆小麦样品进行病菌分离鉴定,根据柯赫氏法则,通过田间回接试验,确定引致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菌;并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进行病原菌的接种,观察其侵染特性.[结果]确定引致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物是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 C.G.Nees.]和小麦根腐离蠕孢[Biplaris sorokiniana (Sacc.) Shoem.].两种主要病原物从小麦抽穗期至灌浆盛期均可侵染,以扬花末期和灌浆初期分别为细链格孢和小麦根腐离蠕孢的最适侵染时期,适宜的侵染部位为颖壳和小穗轴.细链格孢全疆都有分布,但在田间接种条件下致病力较小麦根腐离蠕孢弱.两种主要病原菌的萌发侵染方式不同,细链格孢孢子萌发产生附着孢,通过侵入钉侵染植物组织,而小麦根腐离蠕孢孢子则直接通过一端或两端萌发产生菌丝侵入植物组织.[结论]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有两种,细链格孢分布广泛,田间分离率高,而小麦根腐离蠕孢致病力强.两种病原菌的侵染方式及适宜的侵染时期均不同.  相似文献   

20.
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年份、同一地点、同一栽培条件下,152份小麦品种(系)自然感染黑胚病的程度有差异,其中2份免疫,81份抗病,69份感病,病拉率在0~68.83%之间。黑胚粒与正常粒相比,90%品种(系)千粒重增加,10%品种(系)千粒重降低,且千粒重增减与其病粒率高低无关。同一品种(系)4级种子和0级种子相比,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明显降低,苗干重、根干重减轻,病苗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