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美国《森林工业》1980年2月号等资料报道,1979年6月30日上任的美国农业部林务局长彼德森,已在全国林区跑了一圈,以了解全国林业情况.彼德森是土木工程师,于1949年开始在林业部门任职,并曾担任过林务局大林区主任和助理林务局长等职.他在上任后不久的一次回答记者问题时表示,他虽然在美国迄今十一任局长中是唯一一名非林学家,但他有三十年的林业工作经验,完全可以胜任这职务;同时表示他将运用他的经验和能力把林业  相似文献   

2.
一片林子的故事李廷贤他叫海山,在五凤山上干了三十年,每星期上山两趟,检修山上的广播电视转播机。去上山,没有公路,从局里到山上有三十里山路,每次,他都是徒步上山。他有个习惯,就是爱山,每次回来,都要给局里的人讲山上的风景,讲松树,讲得很细,甚至讲到他上...  相似文献   

3.
3月2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自治区党委接受了新华社、国家林业局宣传办、中国绿色时报等中央新闻单住记者的采访。王乐泉指出:林业是新疆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业,是新疆生态建设的主体,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王乐泉首先强调了林业在新疆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林业的发展使绿洲内部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变,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牧业连年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以说,没有林业就没有水,就没有绿洲的形成和发展。新疆自然生态环境没办法和内地省相比,这几年灾害天气呈上升趋势,1997年我就说过…  相似文献   

4.
记者:黄副省长,刚才说到您是大学毕业以后然后到云南来的,当时是哪一年?回答:1968年。记者:在云南工作生活这三十多年您对云南有一个什么样的感情?回答:我觉得云南这个地方真是山水非常美,风土人情也非常丰富,尤其是像我这样一个学农业的、管农业的、搞农业的人来说,觉得特别有搞头。因为云南的气候丰富、生物资源丰富、农业资源丰富、搞农业是叫做丰富多彩。只怨自己学得不够、这个内容太多了、太丰富了、在云南搞农业可能是最理想的地方了。记者:据我们了解,您是1993年就在云南省当副省长,而且是主管农业和林业的,…  相似文献   

5.
华侨在侨乡捐款,如果不是数额巨大已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但坐在记者面前的这位老人却是众多捐款富豪中的“另类”。说他“另类”,自有原因。“他是一位说不清自己捐赠数额的捐款者”,“他是一个年近八旬几乎捐出了自己全部家产的人”。  相似文献   

6.
记者见到刘宝敬时,他已经在为2010年的春节张罗春联了。刘宝敬把他设计的年画称为环保年画,没有传统中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的意义,而宣传环保的字样。记者问他:“这样的年画有人会贴吗?”刘宝敬说“我准备免费发放,就算有一个人贴了,过年的时候,如果说会有十个人去他家串门拜年,这样,就起码有十几个人会看到,会多多少少受一些好影响。”  相似文献   

7.
记者见到刘宝敬时,他已经在为2010年的春节张罗春联了。刘宝敬把他设计的年画称为环保年画,没有传统中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的意义,而宣传环保的字样。记者问他:“这样的年画有人会贴吗?”刘宝敬说“我准备免费发放,就算有一个人贴了,过年的时候,如果说会有十个人去他家串门拜年,这样,就起码有十几个人会看到,会多多少少受一些好影响。”  相似文献   

8.
全国著名的林业劳模——石玉殿同志,离开我们已整整三十年。三十年间,他那献身绿化事业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林州人民绿化山河的斗志,使一个植被较差的干旱石质山区变成了一个山青水秀、层林尽染的新林州。在他逝世三十周年的时候,我们以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绿化事业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力发展红枣生产,已成为我区很多地方林果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地区的部分乡、镇、村,只要具备相关条件,便把红枣作为重点考虑的发展方向,有的县一年就定植几千亩、上万亩,所用的苗木80%以上均来自路途遥远的内地省区。但就其效果来看,这几年发现有很多地方定植当年成活率不理想,如巴州有几个县的部分乡村,仅2000~2002年的连续3年中,从内地调进红枣苗木达几百万株之多,有相当大的面积红枣生长量极小;成活率在40%以下,有个别乡村不足18%。到第二年春天幸存的株数廖廖无几,基本处于完全失败状态,浪费了财务、人力、物力、土地等投入。有的果园虽经过了连续3~4年的补栽,其结果看上去还是没有成形,表现出高低不齐、大小不均、缺株现象仍然严重,形成连年建园不成园,栽树不见树的被动局面。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内地调进的枣苗中,有一部分是无根的根蘖苗和归圃苗,一部分是各式各样的杂种苗,还有未经嫁接的实生苗。同时供求双方各自的气候特征相差较大、运距很远、苗木失水、抽干现象严重。此外异地枣苗在品种纯度方面更是花样繁多,十分混乱。已进入结果期幼树还要进行大量的嫁接,给果农们造成了无尽的烦恼,其效益难以达到预定目标。为此...  相似文献   

10.
万昆 《森林与人类》2005,25(6):52-55
2003年,本文作者,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万昆,在一年中参加了中国南极和北极科考活动。他以媒体记者的视角,记录了他看到的南极和北极。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书稿至今没有出版。应本刊之约,他为我们撰写了稿件。由于篇幅较长,我们决定分两期刊登。下一期。我们将刊登有关南极内容的文章。——《森林与人类》编辑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