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一些菇农朋友打来电话,反映他们及周围其他菇农的平菇长了“疙瘩”,严重影响商品质量,不好出售,问怎么办?笔者近日在农贸市场也同时发现,相当数量的平菇都有“瘤盖病”,菌盖上密布凹凸不平的疙瘩,消费者戏曰“长粉刺”,惟恐蘑菇“有病有毒”而拒绝购买,生产者很无奈。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在平菇生产中发生了一种严重的新病害,大部分发生在第一茬菇采收后,也有少数发生在二三茬菇后.病害初发时,平菇培养料表面长出少量白色小点,呈瘤状,很像未分化的平菇子实体原基,逐渐长大连成一片,后期变成褐色.该病传染性强,一旦发生,不再正常出菇,栽培人员称此病为"白疙瘩"病.目前尚没有根治的方法,但只要注意预防,就可有效防止病害发生.通过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2004,(9):33-33
平菇栽培过程中会出现菌丝生长旺盛,穴白且浓密,子实体难以形成、不出菇或出菇很少的现象,菇农常称其为长"白毛"。可做如下处理: 调节温度 高温型平菇白天可将温度控制在25℃左右,低温型平菇白天可将温度控制在10℃左右。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尽可能加大昼夜温差,以刺激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栽培平菇时常出现菌丝生长旺盛,色白浓密,而子实体难以形成,不出菇或出菇少的现象,菇农称其为"白毛".  相似文献   

5.
在平菇的栽培过程中,由于杂菌、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影响了平菇的产量和品质,给菇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就平菇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和杂菌的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加以介绍,为菇农提供一些帮助。一、生理性病害及防治(一)珊瑚状平菇在原基形成后,子实体不正常分化成形,菌柄细长、分杈,参差不齐,菌盖很小或不形成菌盖。发生原因是未及时通风,供气和光线不足而致。对病状轻微的子实体在通风和光照的条件改善后,只要加强管理,一般可得到矫正,病状严重的子实体,一般  相似文献   

6.
冬春季节,很多菇农反映平菇只长菌柄,不长菌盖,鸡腿菇菌盖又尖又小,菌柄粗大等等,在仔细了解并排除病原性病害之后,笔者认为:该类症状是菇棚内氧气稀少、二氧化碳浓度高的原因,并非侵染性病害,只要结合实际,解决通气问题,症状即时可解。去年年底,天气变化反复无常,尤其以烟台威  相似文献   

7.
中原地区夏季平菇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地处中原腹地,常年平菇栽培主要集中在9~11月,而在高温、高湿的夏季相对较少,因为夏季高温多雨,易感染杂菌,且菌柄长,菌盖薄,菇形差,不耐运输和储藏,技术难度大,成功率低,但售价高,效益好。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召陵区部分菇农栽培夏季平菇逐年增多,为促进夏季栽培平  相似文献   

8.
<正>平菇因易栽培、产量高而处于一种数量多、档次低、价格低的尴尬地位。前几年屡屡发生的"菇贱伤农",多是因平菇而起,2018年甚至一度跌到0.6元/千克,令一些菇农损失惨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①经济大环境所  相似文献   

9.
冬季气温低,空气中杂菌少,是栽培平菇的好季节.但有不少菇农在栽培过程中常遇到培养料变酸发臭或粗柄菇、蓝色菇和瘤盖菇现象,使成功率、产量、质量均有所下降,影响菇农的经济效益.根据菇农多年生产经验和实践,现将其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一、平菇:"打孔增氧"不可过度 为了促进平菇发菌,菇农大多采取后期打孔增氧的方法.但很多菇农打孔过多,出现"烧菌"现象,即菌袋内的菌丝因高温而被烧坏.由于平菇采用生料栽培,尤其是在菌丝发满半袋之前,如果打孔过多,在氧气含量充足的情况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导致料温升高,当菌袋料温高于35℃时,就会造成"烧菌".对于使用生料栽培的平菇,菌袋有以下3种打孔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连续栽培平菇的老菇区,经常发生平菇胡桃病、钮扣病等毁灭性的病害,轻则减产50%,重则绝收,给菇农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改变传统的栽培技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不少菇农为急于取得收益,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存在盲目促进发菌、过早撑袋等行为。对此,专家进行了以下解析。一、平菇一打孔增氧莫过度为促进平菇发菌,菇农大多采取后期打孔增氧的方法。但很多菇农打孔过多,导致出现"烧菌"现象,即菌袋内的菌丝因高温而被烧坏。  相似文献   

13.
科技短波     
《新农村》2017,(10)
<正>河南选育出食用菌杂交品种最近,河南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所选育的平菇新品种"黑平16-1",获得品种鉴定书。这是河南省第一个适宜工厂化栽培的平菇新品种。从2013年开始,河南省农科院组织专家用野生食用菌品种与菇农种植的高产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出平菇新品种"黑平16-1"。经过两年多的种植试验,"黑平16-1"具有产量高、抗性好的特点。该品种一个生  相似文献   

14.
<正> 冬季气温低,空气中杂菌少,适宜栽培平菇,但有不少菇农在栽培过程中常遇到培养料变酸发臭或粗柄菇、蓝色菇和瘤盖菇现象,使成功率、质量、产量均有所下降,直接影响菇农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生产经验和实践,现将其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简述如  相似文献   

15.
最近,各地均有菇农来信、来电咨询说,他们栽培的平菇出完1~2潮菇后就没了出菇后劲,并有不同程度的发黄、干枯或变软、腐烂等现象,重者第1茬菇就染病,而且有区域性发病的特点.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这大多是近年来在平菇(包括小平菇)生产中普遍暴发的两种细菌性病害--平菇锈斑病(又称褐斑病)与软腐病:……  相似文献   

16.
《北京农业》2001,(5):22-1
BP168-1菌株是采用单孢子杂交选育而成的一个高温平菇新品种.由于遗传基因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现已开始成为许多地方夏季栽培平菇的首选品种,并被广大菇农誉为"速生、抗杂、高产、优质"的高温平菇王.  相似文献   

17.
进入冬季低温季节,平菇生产中出现了某些病害和问题。笔者对病菇病袋的发病情况进行了相关调研,对情况有了基本了解,现整理成文,希望对发生问题的菇农朋友有些许帮助,给生产正常的朋友提个醒,同时,提出尚未探明原因的问题,与业内人士讨论,希冀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最大限度地减少平菇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18.
海南平菇栽培近几年有一定的发展,但本地菇农的生产技术落后,外来菇农的生产技术也没有根据海南气候、材料以及市场的供求关系等情况及时调整,经济效益很低.笔者根据十年来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海南平菇栽培的高产稳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9.
平菇是常见的食用菌类,在栽培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其生长发育受阻,出现畸形,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由于品相不好,商品价值降低。1、瘤盖菇菌盖边缘有许多颗粒状突起、色浅、菇盖僵硬,生长迟缓。1.1发生原因:因栽培室内生火增温、二氧化碳积聚浓度过高,栽培袋靠近风口,冷风刺激引起菌盖生长失控而起疙瘩。1.2防治方法:根据不同品种对温度的需要,适当加温、  相似文献   

20.
白灵菇畸形菇的产生,降低了产品等级,甚至失去商品价值,影响了栽培者的经济效益。1、常见的畸形菇有:菌盖紧抱不展"拳头状",柄长肥粗盖小"花瓶状",盖凹陷边裂外卷"破碗状",盖窄长"牛舌状",盖面斑点"麻脸状",盖中瘤肿突起"胀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