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调查得出林分因子如郁闭度、坡向、坡位对松毛虫白僵病流行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分析了气候条件中温湿度的影响和温湿系数与松毛虫白僵病感染率的相关关系,两者模型为Y= 12.18+ 14.46X(Yxy= 0.7731)。  相似文献   

2.
在对林间白僵菌宿存场所、松毛虫种群密度和针叶含水量等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的基础上,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空间状态马尾松毛虫白僵病流行的主因素相关模型,并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对白僵病的流行程度进行了划分.揭示了白僵病在林间流行所必备的奇主、病原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马尾松毛虫白僵病流行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群落学角度出发,应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线性回归等指标和方法,对马尾松林中昆虫群落与松毛虫自僵病流行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昆虫群落愈丰富,分布愈均匀,松毛虫白僵病就愈难于流行;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是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较低时虫口的主要控制因子;松毛虫白僵病主要在马尾松毛虫种群密度大的情况下流行,并控制其种群密度的继续扩大。开展封山育林,可保持林间昆虫的多样性,从而可减少松毛虫大发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4.
1.本省安吉县东风林场连续六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生产实践以及放菌和养蚕的实际试验证明: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即使放菌的松林相邻桑园和蚕室,都未发现松毛虫的白僵病和家蚕的白僵病有因果关系。东风林场六年来用5万余斤白僵菌粉防治了4  相似文献   

5.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与白僵病流行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围场县自1982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以来,收到了明显的防治效果。据调查,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当年平均僵虫率达80%以上的有2万余亩松林,至今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单株平均有虫稳定地控制在5条左右,有虫但不成灾,造不成经济损失。主要是林分环境条件适宜。林间既有一定数量而造不成经济损失的松毛虫个体,又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僵虫、僵蛹、遇到湿度大的年份,白僵菌孢子萌发再侵染新的寄主,导致了白僵病的流行,这对抑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增长,持续控制危害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摸清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作用,我们于1989年对应用自僵菌防治松毛虫与白僵病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森林环境与害虫白僵病的流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森林中害虫白僵病的流行森林中害虫白僵病的流行,往往是抑制害虫大发生的主导因素。据报导1954年湖南新宁、湘潭等地几万亩松林中的松毛虫发生  相似文献   

7.
刘巧云 《福建林业科技》1995,22(3):66-68,88
白僵菌冬季防治松毛虫,能使松毛虫在林分中带菌越冬。次年春季,松毛虫白僵病流行早,防治效果好,而且对松林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白僵菌可采用油剂、乳剂、水剂和粉剂防治,施菌量以17.1─18万亿个孢子/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几种方法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具备白僵菌寄生、发展的条件。否则,达不到治虫的目的。现介绍我市多年来的几种方法:1.带菌越冬于九月、十月对第2代、第3代越冬松毛虫幼虫群体布菌,使白僵病在松毛虫群体...  相似文献   

9.
1.本省安吉县东风林场连续六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生产实践以及放菌和养蚕的实际试验证明: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即使放菌的松林相邻桑园和蚕室,都未发现松毛虫的白僵菌和家蚕的自僵病有因果关系。东风林场六年来用5万余斤自僵菌粉防治了4万余亩次松林内的松毛虫,防治效果在75-90%以上。周围蚕桑社队距林地300-1000公尺,未见农民的家蚕因林场放了白僵菌而发生白僵病。余杭县长乐林场和鄞县天童林  相似文献   

10.
白僵菌油剂与溴氰菊酯混合超低量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浓度白僵菌油剂与溴氰菊酯混合超低量喷雾防治马毛松毛虫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每hm^2使用量为1500mL白僵菌油剂、1.5mL2.5%溴氰菊酯时,48h内的死亡率为28.1%;在用量为6000mL白僵菌油剂、12mL2.5%溴氰菊酯时,48h内的死亡率高达94.4%。到松毛虫化蛹时以上两处理的总体防治效果分别为48.8%和99.6%。各防区的白僵率从7.5%—31.5%不等。与白僵菌油剂的用量呈相关性。结果表明,白僵苗与溴氰菊酯混合的防治是快速而持续控制松毛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自然感染白僵病的松毛虫僵虫分离纯化,选育出39个原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后,筛选出15个优势菌株。室内外毒力测定结果,普白(PB)3和普白(PB)9 2个菌株毒力显著,室内测试施药后15d的感病率分别为89.2%和88.7%;林间防后15 d普白3和普白9的致死率分别为84.1%和81.4%。  相似文献   

12.
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与环境温湿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防治期的气候特点,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下,开展白僵菌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因子是影响越冬代防治效果的主要因子,在4月中、下旬,平均气温在18℃以上时放菌,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出现白僵时间为10d左右。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温多雨,白僵病发生频繁,成为蚕茧生产的“隐形杀手”。白僵病是白僵菌寄生于蚕体而引起的蚕病。白僵病蚕从感染到发病死亡时间,一般1至2 龄为2至3天,3龄3至4天,4龄4至5天,5龄5至 6天。防治措施 1.蚕室蚕具蔟室蔟具的消毒:蚕室蚕具簇室蔟具等要进行二消一洗(即上一批蚕结束后马上用消毒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和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游县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分安全区、偶灾区和常灾区3种类型,安全区基本呈无虫状态,常、偶灾区1987年前每2~3年和6~7年大发生1次,1987年后每3~4年和6~7年有一个幅度小、时间短的虫口上升期。该县白僵病的流行是抑制松毛虫种群增长的主导因子,其次是赤眼蜂的寄生,因此,采用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生物预防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的是适合该县的防治策略的,1981~1994年共为松林挽回经济损失3356.2万元,获经济效益3024.5万元,同时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主要微生物的利用1.白僵菌的利用黄僵病是在赤松毛虫自然种群流行的代表的硬化病,特别在高密度时经常流行。由于死虫体表形成分生孢子而传染,系经皮感染。日高(1933年)为了把它应用于防治,使幼虫发病死亡,将虫体表面形成的分生孢子,使之在赤松毛虫发生的松林内飞散,由此导致黄僵病蔓延,试验获得成功。也可用固体培养基代替病死虫得分生孢子使之飞散。这里不采用散布孢  相似文献   

16.
一、用中肠细胞质多角体病毒防治油松毛虫油松毛虫分布于日本的本州、四国和九州;中国的东北、华北,朝鲜及西伯利亚东部也有。日本的受害面积每年约5万公顷。油松毛虫的寄主树种主要是赤松和日本黑松。松树的针叶全被吃光,由于不能像阔叶树种那样萌芽而枯死。火炬松和斑克松等国外引入树种有时同样受害。(一)油松毛虫的疾病油松毛虫可检出病原体16种(见附表),其中在自然发生地上呈现流行病景象的有黄僵病和软化病(病毒性?)。黄僵病菌不拘虫态,从幼龄幼虫到成虫都可发病,而软化病只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施用金龟子绿僵菌前后马尾松毛虫虫口密度的T测验、节肢动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及群落特征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对马尾松毛虫的种群控制作用明显,对非目标无脊椎动物不具有明显的影响,并且改善了整个马尾松林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龙游县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分安全区、偶灾区和常灾区3种类型,安全区基本呈无虫状态、常、偶灾区1987年前每2-3年和6-7年大发生1次,1987年后每3-4年和6-7年有一个幅度小、时间短的虫口上升期。该县白僵病的流行是抑制松毛虫种群增长的主导因子,其次是赤眼蜂的寄生,因此,采用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生物预防为主、化学防治为哺的的综合治理的适合该县的防治策略的。19811884年共为松林挽回经济损失335  相似文献   

19.
经测定,林中松毛虫平均虫口Xi^-=2.7头/株,林缘松毛虫平均虫口Zi^-=20.7头/株,计算得随机变量txz≈—8.272,因此,|txz|>t0.05。故林分中,林中、林缘的马尾松毛虫分布平均数具有的差异性,可信度95%。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及抽样调查,初步探讨了马尾松毛虫卵密度对其三种主要寄生蜂——松毛虫赤眼蜂、松毛虫黑卵蜂和白跗平腹小蜂的寄生效率的影响以及各寄生蜂在卵块单位上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随着生境单位(这里为单株树)卵块数的增加,松毛虫赤眼蜂和松毛虫黑卵蜂的发现卵块数相应增加,但白跗平腹小蜂的这一反应不明显;随着卵块的增大,各蜂的卵块发现率和发现卵块寄生卵粒数亦相应增加,但发现卵块寄生率呈相反趋势;在卵块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白跗平腹小蜂的寄生卵数大于其它两蜂;在搜寻寄主卵块时,松毛虫赤眼蜂和松毛虫黑卵蜂有相互离异的趋势,而松毛虫赤眼蜂和白跗平腹小蜂有相互吸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