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树子代测定是良种选育的中心环节,是提高选种效果的重要基础工作。当前对桉树的选优都按表现型选择,优树的表现型是其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良好的表现型是环境条件的作用,还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能否传递给后代?究竟有多大遗传强度均不得而知。林木育种的实践表明:光靠表现型选择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必须按照一定的验试设计,根据子代的表现对亲本的遗传价值作出评定,才能获得较好的选择效果,这就必须通过子代测定的方法,子代测定因交配方式的不同,有自由授粉测定、白交系测定和多系杂交  相似文献   

2.
双亲本子代测定,又叫全同胞子代测定。它比半同胞子代测定能更精确地测定优树(或无性系)的遗传素质,提供加性和非加性遗传方差及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遗传增益的估量,并为多世代育种提供繁殖材料。从1976年起,利用排牙山林场1973年建立的嫁接种子园开展了双亲本子代测定,现将1977年组织的部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作为我国南方林区重要的用材树种,经过几十年的遗传改良已进入到高世代时期,遗传改良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林木生长量也已获得较大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从杉木1代种子园家系子代测定林、杂交试验林和种源试验林中选择出优良材料营建了2代种子园[1],对新建的种子园材料进行子代测定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工作,不仅可了解其种子园的改良效果和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也可为高世代种子园营建提供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4.
林木育种的实践表明,对亲本的表型选择需要根据子代的表现对亲本的遗传价值作出合理的评定,这就是子代测定。子代测定的方法由交配设计方式的不同,使用的材料也不同。其中比较简单,而一次能测定多个无性系,信息快的还是优树自由授粉的子代测定。子代测定可以提供一般配合力的估量,也能估算部分遗传参数。为此,我们用优树自由授粉子代苗为材料,从生长和抗性两个方面测定,进行了主分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福建省官庄林场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子代测定结果表明,参试家系间的效应显著;利用方差分析的结果,估算了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并以10%、20%的选择强度估算出杉木的遗传增益值。通过分析得出杉木各生长性状间有较高的相关性。依材积选择出46个优良家系,用作造林,4年生时估计其遗传增益可达41.37%~51.37%。  相似文献   

6.
种质资源是林木遗传改良和良种基地建设的宝贵材料。本研究从优树选择、种源选择、杂交育种、子代测定等过程中收集的优良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  相似文献   

7.
滇西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半同胞子代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腾冲古永林场所设的9个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固定样地为参试单元,设大理、保山商品种作对照,进行滇西地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半同胞子代测定试验。经7年试验,探讨了子测林生长、材质、结实诸性状的关系;估算了优良林分子代初期的实际遗传增益和主要遗传参数。结果显示:该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子代7年生时树高、胸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实际增益分别达到:37.49%、65.60%、219.84%和269.57%;遗传增益分别为:20.14%、40.46%、107.11%和59.79%,已远远超过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子代遗传增益3%的攻关考核指标。通过试验反馈表明了所制定的滇西地区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方法及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名词解释     
子代测定 用不同亲本子代所作的田间对比试验。根据各亲本子代性状的表现,可对亲本进行再选择。子代测定对提高育种效果意义重大,是现代育种工作中不可分割的环节。子代测定可用自由授粉、半同胞和全同  相似文献   

9.
云南松母树林早期遗传增益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在永仁县白马河林场做了3个不同种源50个林分云南松母树林子代林的遗传测定试验,对3年和一的子代林树高、地径进行了方差、遗传力、实际增益、遗传增益的分析计算,并对不同种源的子代林树高、地径、进行了对比分析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母树林子代林与商品种子代林之间在树高、地径生长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树高生长具有较大的遗传力,遗传增益为8.42%;不同地域的云南松母树林第一代子代初期的表现性状均较  相似文献   

10.
我区目前所选出的杉木优树,都是按表型选择的,优树的表型是其遗传因素与环境条件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良好的表型是位置效应(环境条件的作用)还是其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能不能遗传到后代,而又有多大的强度?都需要通过对优树进行子代测定后才能决定。因此,对优树进行子代测定,选择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福建省官庄林场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子代测定结果表明。参试家系间的效应显著;利用方差分析的结果,估处了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并以10%、20%的选择强度估算出杉木的遗传增值。通过得出杉木各生状间有较高的相关性。依材同46个优良家系,用作造林,4年生时估计其遗传增益可达41.37-51.37%。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枫香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介绍了中国枫香的用途,地理分布,指出了中国枫香进行了遗传改良的重要意义。分别从优树选择,种子生物学特性,优树子代苗期测定和生长节律观测,优树子代多点区域测定,优树子代叶色变异分析与观赏性新品种选育,新品种快繁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针对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 为了正确评价根据表型中选的油茶优树遗传品质的优劣,有必要对油茶优树的主要性状进行测定。通过子代测定可掌握母本与实生子代间性状的相似程度和遗传稳定性;了解子代各优树系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程度,对主要性状的遗传性进行测定;观其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子代性状与母树某些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为油茶优树早期选择提供依据。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14.
杉木初级种子园是用表型优树建立的。各无性系遗传素质如何?增益多少?都是科研工作中的新课题。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探讨提高选择育种效果的程序和方法,并为建立高一级种子园准备繁殖材料,从1976年起,陆续对排牙山林场1973年用45个无性系建立的种子园,开展子代测定,现将测定结果综述如后。材料和方法种子园无性系子代苗期测定主要于1977~1979年间进行,试验材料为母树嫁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个油桐优良单株后代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正安39株油桐优树中选择20株进行子代及无性系测定,6年的观察研究表明,2号、5号家系为优良家系,家系遗传增益达12.9%;5号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遗传增益达27.7%。5号优树在群体子代和无性系测定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遗传品质和较高的遗传增益,应加速利用。  相似文献   

16.
广西马尾松遗传改良进程及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广西马尾松在种源选择、种子园营建、子代测定、性状培育等方面遗传改良进程以及改良的效果和应用情况,指出了广西马尾松遗传改良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广西马尾松遗传改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8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进行优良家系及单株的选择。结果表明,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利用30%和15%的入选率对参试的2个测定组进行选择,选择出20个速生优良家系,平均材积遗传增益为11.31%;选择出38株优良单株,平均材积遗传增益81.89%。  相似文献   

18.
为测定日本落叶松无性系优良基因型的遗传传递能力,本文分别对岫岩县朝阳乡鸽子洞和汤沟乡后边半同胞子代家系测定林(代号为8601和9001),进行了测定与选择。通过材积生长测定,方差分析与差异显著性检验,8601子代林共筛选生长优良家系12个,9001子代林共筛选生长优良家系14个。通过遗传力、遗传增益估算,两个子代林,共筛选优良家系18个。其材积平均遗传力为07685,平均遗传增益36.96%,平均材积现实增益超过对照83.63%,超过家系总体平均值21.86%。  相似文献   

19.
对广西某林场马占相思实生林选出的32个优良单株的自由授粉子代测定试验林进行实测调查,通过对子代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对不同家系间的马占相思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力稳定性、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的估算,分析比较马占相思不同家系的生长表现及其性状差异。优良家系的初步选择结果,就树高而言,最优家系为家系3和家系28,最劣家系为家系22。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主要遗传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7~14年生的4个产地、4个试验点的樟子松优树子代测定的遗传参数研究表明:遗传本数受试验设计、环境条件、年龄状况及育种群体本身影响;随机区组的优化设计区组为4~9,小区株数≥4株,且每个处理总试验株数不得少于30~50株;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生物遗传型的充分体现,为此要适时改善林内环境条件;揭示了遗传参数与时间变化规律,为早期选择及制订育种计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