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品种选择、育苗、合理套栽、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豫北地区蛇瓜套种佛手瓜高效立体栽培技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佛手瓜,又称芒果南瓜、合掌瓜、梨瓜等,属葫芦科稀特蔬菜品种。它原产于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岛,我国云南、福建等省均有种植。由于它营养丰富,病虫害较少,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3.
多吃瓜类蔬菜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比其他季节要多,必须及时补充。夏季正是瓜类蔬菜上市旺季,它们的含水量都在90%以上。冬瓜含水量居众菜之冠,高达96%,其次是黄瓜、丝瓜、佛手瓜、南瓜、苦瓜、西瓜等。吃500克的瓜菜,就等于喝了450毫升高质量的水。另外,所有瓜类蔬菜都具  相似文献   

4.
一种以黄瓜、西红柿、胡萝卜、芹菜等为原料制成的蔬菜饮料,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问世.它的问世填补了饮料的一项空白。蔬菜饮料是由淄川蒲家宴食品有限公司挖掘传统工艺,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不加任何添加剂,将蔬菜榨汁后配制而成。这种饮料既保持了蔬菜的原有鲜味和营养成分.又克服了蔬菜在烹饪制作过程中的养分流失,延长了保存期,满足了不同年龄层饮用的需要。如富含维生素C的西红柿饮料、具有降脂降压的芹菜饮料、能防癌抗癌的胡萝卜饮料等。目前,该公司已开发出黄瓜、佛手瓜等十几种蔬菜饮料,投入市场后,受到消费者青睐。蔬菜…  相似文献   

5.
豆豉酱菜     
市场上出售的各种酱菜,有的是由各种蔬菜腌制而成,有的是在腌制蔬菜中加入浸泡过的豆类混合而成,有的是豆类制作的豆豉,均制作时间较短,味道不够清香、鲜美。 现在提供一种新的豆豉酱菜,它不仅味道好,而且爽口。豆豉酱菜由以下原料配制,鲜姜2份~6份,鲜花椒3份~7份,花生米3份~7份,核桃仁1份~5份,大黄豆30份~70份,鲜西瓜皮1份~5份,藕3份~7份,江豆角8份~12份,老秧瓜(或佛手瓜)8份~12份,白面粉3份~7份。 制备方法是在鲜花椒下季的时候开始制作,首先将大黄豆3斤泡开,煮熟,捞入白面粉3…  相似文献   

6.
志高 《湖南林业》2002,(11):35-35
植物绿阳台到花市去买些攀缘植物,把这些绿色小精灵一盆盆地拴在防护栏上,任其攀缘而上,翠叶披拂,有风则呈袅娜之态,无风亦有娉娉之姿,使你身处高楼而心享自然。护栏的植物选择以柔、翠为佳,绿萝、紫藤、七里香、爬壁虎都是可以参选的“佳丽淑媛”。绿萝茎叶纤秀,攀缘西阳台,可蔽荫挡暑,亦可观赏留连;紫藤枝如游龙,花如蝴蝶;七里香和爬壁虎浓密可爱,翠色森森。如果再实用一点,可以植数株葡萄、丝瓜、金瓜、佛手瓜等,无论收不收获,都会有一种“把酒话桑麻”的村野情结陶然心中,怡然而自乐。蔬菜添生机我们不妨试栽几样蔬菜…  相似文献   

7.
蚊子、苍蝇、螳螂、臭虫、蜘蛛、蚂蚁之类害虫,在家庭、工厂、办公室、医院、学校、酒店等地,随处可见,无处不入.这些昆虫不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烦恼,更重要的是,他们导致疾病传播,从而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根除害虫,改变居住环境,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湿地是什么?沼泽、荒滩、洼地、芦苇荡……给人荒废、荒芜、荒野的印象:其实,湿地就在周边,离我们很近、很亲、很美:池塘、水田、海滩、绿洲、水库、湖泊、江渚,皆为湿地。杭州的西溪西湖,北京的什刹海北海,保定的白洋淀,常熟的沙家滨,济南的大明湖,大理的洱海,盘锦的红海滩,云南的红河梯田,当年红军通过的若尔盖草地,北大荒人拓荒的三江平原,横贯南北的中国运河水系,都是湿地。  相似文献   

9.
绿叶的妙用     
廖朝阳 《湖南林业》2010,(11):26-26
苍翠的绿叶世界,不仅洁净空气,使人心情愉快,增强人的体质,而且在创造人类文明中还作出了它应有的贡献。 各种各样的树叶,都含碳、氢、氧、氮、磷、钾、镁、钙、硅等元素,它又含有木质素、纤维素、树脂、果胶、栲胶、淀粉等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多鸟演唱会     
初春,风平浪静的天气里,朝霞刚从天际显现。山东牟平玉泉寺林场一带的山林里,杜鹃、百灵、画眉、黄鹂鸟、啄木鸟、喜鹊、山鸡、斑鸠、白头翁、野鸽子等就醒来出窝,翩翩飞舞,欢腾喧闹,拉开了歌舞演唱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森林采伐是森林经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采伐对树木天然更新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森林的结构、组成及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本文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择伐5 年后不同作业迹地(集材道、楞场和采伐后林窗)的幼苗更新及灌木、草本的多样性进行研究,并以没有进行采伐干扰的林地作为对照。共设计样地23 块,在各个小样地内调查幼树的种类、树木、高度;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种类、树木、高度和盖度,应用SPSS 软件进行一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择伐作业影响幼苗的更新,灌木和草本的多样性在作业迹地增加,尤其在林隙处的多样性最高。适当采伐能促进幼苗的更新,特别是阔叶树种的更新。集材道对幼苗密度的影响比对幼苗高度的影响大,幼苗密度在集材道上密度最高;采伐作业对针叶树种有严重的影响,在三种作业迹地上针叶树种的密度都比对照低。为了维持森林的结构和组成,在森林收获和楞场的建立时,必须采取科学措施保护针叶树种。此外,采伐林窗和楞场的面积都应该减小。为了确保采伐迹地建群树种的更新,经营中应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适当控制过于旺盛的灌木和草本层的生长。本研究结果将为采伐后作业迹地的恢复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的依据。图1 表4 参14。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与评价马尾松一代、二代无性系种子园的遗传增益及改良效果,指导马尾松良种选育、生产及应用。【方法】利用营建在浙江省淳安县燕山林场和福建省邵武市卫闽林场的6年生马尾松一代和二代自由授粉家系遗传测定林,分析不同世代种子园子代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并进行家系育种值估算及生长评价。【结果】马尾松不同世代的种子园子代生长差异很大,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生长量显著大于马尾松优良天然林分的混系子代,其中一代种子园子代各家系单株材积表型值和育种值分别大于优良天然林分混系55.78%~84.62%和40.66%~71.39%,二代其值分别大于优良天然林分混系58.96%~108.97%和42.97%~91.89%,二代种子园子代的平均生长量和遗传稳定性总体上高于一代种子园子代。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主要生长性状在世代内家系间的生长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一代种子园子代中最优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大于最差家系21.94%、30.72%和97.75%,在二代种子园子代中最优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大于最差家系23.42%、29.60%和90.09%,说明种子园中对亲本材料的再选择非常重要。依据子代的单株材积育种值在两测定点的位次及其变幅大小,将38个家系分成速生型、较速生稳定型、较速生不稳定型和慢生型4类,各类所占家系数分别有23.68%、26.32%、21.05%和28.95%,其中速生型和较速生稳定型家系所对应的亲本无性系可作为新建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的优良建园材料。种子园子代主要生长性状的地点×家系、区组×家系的互作效应极显著,说明各家系在不同立地环境中生长表现不一致。【结论】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良种效益显著,二代增益大于一代。通过选择速生型和较速生稳定型家系将有助于种子园建园亲本的再选择、现有种子园的留优去劣疏伐和重建新的种子园。鉴于子代主要生长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使各家系在不同立地环境中生长表现不同,建议对子代生长表现突出、结实量较多的无性系进行单系采种利用。  相似文献   

13.
竹类是一类具特殊生长习性与生长型的植物,其分布范围广泛、有性生殖脆弱而无性繁殖发达,易于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沦为小种群或濒危物种。本文从小种群近交危害与集合种群上分析了竹类种质保护的适度思想,即适宜的局域种群与集合种群结构度是优化竹类野生种质保护的重要依据;并从区域相对封闭生态系统结构度与竹类种质稳定性上分析了野生种质适度保护的策略;最后从加强竹类种质种群生态学特征的编目清查、自然野生栖息地就地保护、竹类种质保存圃建立与完善,以及竹类原料林的定向培育4方面阐述了竹类种质的适度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杉木生态型造林和传统造林邻体对杉木基株干扰效应的差异,阐明生态型造林的优越性,避免造林地滋生大量五节芒,在不影响杉木生长的前提下解决传统造林中出现的炼山和抚育造成的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为今后造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选用生态型造林与传统造林两种类型造林8年生生长数据,采用邻体干扰指数模型的方法,研究两种造林类型邻体对杉木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生态型造林地中有灌木植物22种、草本植物4种;传统造林地中五节芒占草本植物总数量的91.8%,仅有灌木植物7种、其它草本植物1种,前者林地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和香农维纳指数均大于后者。测得两者初始个体高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86.8 cm/a、31.9 cm/a和94.2 cm/a、51.9 cm/a,灌木植物第1、2年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48.7 cm/a和53.3 cm/a,草本植物的平均生长速度为55.7 cm/a;两者8年生杉木平均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6.4 m、5.8 m和7.9 cm、8.7 cm。生态型造林地中灌木层干扰效应强于传统造林,主要干扰物种有4种,平均干扰指数为2.40;后者林地中草本层干扰效应强于前者,主要干扰物种有1种,平均干扰指数为0.42。生态型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大,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大于灌、草植物,无缓苗期,造林后快速生长,对造林初期生长速度促进作用明显;传统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小,有缓苗期,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小于灌、草植物,林地必需进行抚育。分别拟合两者总干扰指数与杉木基株大小、基株生长速度唐守正树高曲线,知其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前者抵抗邻体干扰能力强于后者,个体大小受邻体的影响较小,邻体对基株生长的整体干扰作用要小于后者。生态型造林不抚育促使杉木个体高生长较快,传统造林由于频繁抚育杉木个体胸径生长较快。生态型造林炼山为五节芒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前者无炼山抚育,生物多样性丰富,抑制五节芒生长。  相似文献   

15.
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4m以下树冠上的枝叶、灌木层、草本植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负荷量和生物质能进行了调查测定,计算了其林分地表可燃物每公顷可利用的生物质能的产出量,并估算了我国现有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可利用生物质能的潜力.结果表明,全国现有杉木、马尾松林可利用地表可燃物的生物质潜能高达1 057.31万~1 211.54万t标准煤,产业化前景非常广阔.同时,作为用材林营造的杉木、马尾松人工林,自进入中龄林之前至成熟林阶段,每隔3 a可以重复利用一次,每公顷地表可燃物累计产出生物质能702.64-805.13 kg标准煤.从森林培育和森林防火的角度看,可以把马尾松林作为能源林进行经营,并通过地表可燃物的定期利用来降低森林火险,提高全林分的抗火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兴凯湖不同栖息地水鸟特别是濒危鸟类如鹤鹳类群落组成差异,为兴凯湖水鸟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 2017年12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湖岗、龙王庙、东北泡子以及青山水库4个区域6类栖息地水鸟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并对水鸟群落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兴凯湖湿地内共记录水鸟7目11科85种364 063只。湿地内水域面积最大,物种数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以雁形目和鸻形目鸟类最多;林地与灌丛面积最少,物种数最少;灌丛多样性指数最低,以鹭科鸟类为主。在4个区域,湖岗水鸟多样性最高,其次是龙王庙和东北泡子,青山水库多样性最低。由于不同区域的栖息地组成不同,水鸟数量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兴凯湖栖息地类型的改变与人类活动的加剧,特别是作为鹤鹳类主要的繁殖地龙王庙与东北泡子,农田耕地面积增多,而沼泽湿地与草甸面积减少,使得鸭类与鹤类数量大幅减少。建议需根据不同水鸟对栖息环境的适宜性需求,制定科学合理保护方案,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7.
竹材碳足迹内涵及其对产业发展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植物是陆地上唯一能够从大气中固碳的自然生态系统,其减缓气候变化、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能力远未被认识和充分发挥。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固碳潜力巨大,一次种植可永续利用。竹子从光合作用、生长发育、采伐收获、产品制造、友好利用直至分解释放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是碳汇或碳封存的全过程,即竹材碳足迹。通常研究的竹林碳汇只涉及竹林生长阶段,忽略产品使用阶段,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开展竹材碳足迹的全过程系统监测和研究,完善竹林碳汇的内涵,正确认识碳循环规律,是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碳汇研究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竹材碳足迹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实施之下,促进竹林定期采伐、全量收获、健康生长,促进竹产品量产利用,增加产品碳封存时间、提高产品寿命,促进资源高效利用、脱贫增收致富、延缓碳排放,调控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合理有序、协同发展,意义更加重大。竹材碳足迹理念的实施对系统认识竹林碳汇、指导竹林健康生长、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推进竹业全产业链发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广西南宁市测量粉单竹竹秆的全高、材长、胸径、节间数量及每节间三要素(直径、长度和壁厚)等秆形指标,对砍倒的立竹进行分段称重,研究这些指标与竹材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材长、节间数量及三要素均与胸径相关密切,幂函数和线性方程拟合程度高。最长节间出现在第9~12节,最粗直径多在第4~6节。全株生物量中竹秆所占份额最大,为76.82%,各器官生物量依次为秆 > 蔸 > 枝 > 叶。单株竹秆鲜质量与胸径高度显著相关,可用二次线性方程进行较精确估算。研究秆形结构变化规律、全株及每段竹秆鲜质量分配格局,有利于促进粉单竹竹秆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19.
台湾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在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森林资源受到了战争时期的滥垦滥伐,损失惨重。抗战胜利后,台湾的森林保护与经营经历了"以林养林"、"植伐平衡"、"伐生平衡""保林造林"、"造重于伐"、"保林造林"、"生态维护"的森林资源恢复过程。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台湾的经济起飞,森林的生态效益日益凸显,森林资源采伐逐渐减少。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国有林采伐全部停止,台湾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经营开始朝着生态保育、森林游憩、城市森林、社区林业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棚草莓重茬栽培土壤根际菌物和线虫数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大棚重茬草莓的幼果期、盛果期和采果后期及不同土壤处理(太阳能处理、原美草莓重茬病防治剂处理、溴甲烷熏蒸处理)的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变化,证实了原美防治剂的生态安全性及土壤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大棚草莓根际土壤中真菌数量随着草莓发育进程的推进有增大趋势,细菌数量先升高后降低呈单峰曲线分布,放线菌数量盛果期有所上升,到采果后上升幅度较大.不同土壤处理后比对照土壤根际中细菌富集,真菌、放线菌受到抑制,土壤由"真菌型"土壤向"细菌型"土壤转化.用原美草莓重茬病防治剂处理过的土壤比对照土壤真菌少,约为对照的1/10,且与其他处理无差异;在盛果期放线菌数量太阳能、原美草莓重茬病防治剂、溴甲烷处理分别比对照减少85.9%、84.0%和71.1%;细菌数量在盛果期比对照土壤高2~3倍.同时,通过淘洗法测定了土壤处理对根际线虫数量的影响,其数量变化与土壤处理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