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施氮量对马铃薯氮素积累及功能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季节马铃薯氮素高效利用的相关机理,指导不同季节马铃薯的氮肥运筹,提高氮肥施用效率。通过春、秋季盆栽试验,比较6个施氮水平下春、秋马铃薯氮素积累及功能叶片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随施氮量的增加,春马铃薯硝态氮含量增加,秋马铃薯则先增后减;春、秋马铃薯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施氮量增加呈现先增后减。同等肥力下,块茎形成期与块茎成熟期春马铃薯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峰值比秋马铃薯分别高出35.3%、74.0%。(2)春、秋马铃薯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生育时期同等肥力下,春马铃薯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均高于秋马铃薯。(3)生理指标中叶片硝态氮与植株氮含量相关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2.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5个不同形态氮素比处理水平对马铃薯体内氮素分布、块茎形成期的光合参数以及收获期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为3∶9时,植株体内氮素含量及块茎中的氮素含量在成熟期最高,分别为21.77 mg.g-1和19.10 mg.g-1;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均随着铵硝比下降而升高,单施硝态氮时,光合速率为20.33μmol.m-2.s-1,气孔导度为342.00 mmol.m-2.s-1,胞间CO2浓度为224.67μmol.mol-1;铵硝比为3∶9时,马铃薯产量最高,为26.08 t.hm-2,较对照增加了28.1%.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不同红蓝光比例对块茎形成期马铃薯植株匍匐茎的发生、块茎形成以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分别设置白光(W)、红光∶蓝光=1∶7(1R7B)、红光∶蓝光=1∶1(1R1B)和红光∶蓝光=7∶1(7R1B)4个光谱处理,测定不同光处理22、25、32、40和90 d的马铃薯植株匍匐茎数、块茎数、叶片中蔗糖和淀粉含量、植株生物量等参数,探究块茎形成期叶片糖代谢与匍匐茎、块茎形成的变化关系以及块茎成熟期叶片光合速率与光合产物代谢对产量的影响。[结果]与红蓝组合光谱相比,W处理显著提高了块茎形成期匍匐茎成薯率以及块茎成熟期叶片的光合速率、植株干重和收获指数,但降低了单株块茎数和商品薯率。1R7B光谱处理下叶片光合速率、植株干重、收获指数、块茎产量、平均块茎质量与商品薯率均降低。1R1B光谱处理有利于块茎成熟期叶片在光下合成的淀粉在黑暗条件下有效输送到库器官,提高了收获的块茎数量与块茎产量。与其他光谱处理相比,7R1B光谱处理有利于块茎形成期匍匐茎的发生与块茎的形成,提高了植株的商品薯率。[结论]高比例红光光谱(7R1B光谱和1R1B光谱)有利于马铃薯...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定薯3号(D3)马铃薯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膏粉(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处理土壤,研究硫酸钙对马铃薯植株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膨大期及成熟期取样测定表型指标、生理指标、品质和产量。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加硫酸钙后与对照组相比,表型上:D3马铃薯植株在块茎形成期、膨大期及成熟期均无显著性差异。生理上:对D3马铃薯植株地上部分的SOD和POD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SOD和POD活性均显著升高,D3马铃薯植株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而脯氨酸(Pro)含量前期变化不明显,在块茎形成期显著升高。产量和品质方面:施加硫酸钙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同时显著提高块茎中钙、钾、镁、VC含量,但锌含量显著性降低。说明土壤中施加硫酸钙对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品质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氮是马铃薯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决定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的需要量大,必须加以补充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需求。研究和了解马铃薯氮素营养特性,是马铃薯生产合理施用氮肥的前提和基础。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归纳马铃薯植株的氮素含量、氮素吸收速率、氮素积累及氮素分配等规律,并概述施用氮肥对马铃薯光合作用、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马铃薯氮素营养的进一步研究和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氮是马铃薯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决定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的需要量大,必须加以补充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需求.研究和了解马铃薯氮素营养特性,是马铃薯生产合理施用氮肥的前提和基础.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归纳马铃薯植株的氮素含量、氮素吸收速率、氮素积累及氮素分配等规律,并概述施用氮肥对马铃薯光合作用、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马铃薯氮素营养的进一步研究和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荣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7):55-56,59
在青海省旱地对马铃薯需肥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育期中干物质累积量随植株生长发育呈快速增长趋势,成熟期到高峰的干物质积累量为6 228.00 kg/hm2。每生产1 000 kg马铃薯块茎吸收氮13.57 kg、磷2.24 kg、钾9.11 kg,氮、磷、钾比为1∶0.20∶0.68;马铃薯整个生育期氮的积累分配中心为叶片,生长前期的钾和磷元素分配规律与氮素相同,而成熟期钾和磷的分配积累中心转移为块茎。  相似文献   

8.
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数码相机获取马铃薯冠层图像,分析不同供氮水平下马铃薯冠层图像数字化指标与土壤无机氮(Nmin)、植株氮素营养指标(叶柄硝酸盐浓度、叶绿素仪读数、植株全氮含量、叶片全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马铃薯冠层图像绿光与蓝光比值G/B是最适宜作为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的数字化指标;建立了评价马铃薯氮素营养丰缺的冠层图像数字化指标G/B的量化标准和氮肥推荐量。  相似文献   

9.
叶面喷施烯效唑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10、20、40、80 mg/L的烯效唑溶液对马铃薯早熟品种Favorita植株进行了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可以降低马铃薯植株的株高和植株地上鲜重,提高地下植株的块茎数量和块茎干重,增加块茎重量。其中以40 mg/L烯效唑叶面处理马铃薯植株的产量最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氮素吸收、积累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施用不同量的氮素,对马铃薯植物氮素积累、吸收速率、块茎生产效率、氮肥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内氮素的积累量随生育时期的推移逐渐增加,在淀粉积累期达到最大,之后又有降低的趋势;氮素吸收速率随生育期变化,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出苗后35~55 d(块茎膨大期),氮素吸收速率达到最大,之后呈降低的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块茎生产效率、氮肥的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呈现下降趋势,氮素收获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为施氮量225 kg/hm2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