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银吉  骆红莲 《四川蚕业》2013,41(1):27+33-27,33
优良蚕种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蚕茧生产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要生产高质量的蚕种,有健康的蚕才是保证。除严格饲养技术外,消毒防病工作是关键。蚕病一旦发生,轻者减产欠收,重者颗粒无收。蚕病损失不但挫伤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还会影响整个蚕业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小梅 《广西蚕业》2005,42(2):44-45
消毒是养蚕生产过程中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来杀灭养蚕环境中的病原体,以控制蚕病的发生,是夺取蚕茧丰收的必不可少措施之一。养蚕生产中所采用的消毒方法按性质来分有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法两种;按消毒范围来分有蚕室蚕具消毒、蚕体蚕座消毒和卵面消毒三种;按消毒时期分有养蚕前消毒、蚕期中消毒和蚕期结束消毒三种。  相似文献   

3.
<正> 《江苏蚕业》先后刊登了关于养蚕消毒防病的文章,对做好蚕病的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众所周知,引起蚕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病原体的存在,如果消毒不严,防病措施疏忽,加上气候不良,管理粗放,就易引致蚕感染发病。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常见某些养蚕单位,蚕期前的消毒比较认真,蚕期中也注意蚕座和蚕体消毒,饲养管理水平也不差,但到了蚕的4~5龄期,仍有较多的病蚕发生。其原因何在?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促使我们去观察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单位,在养蚕处理的某些细节上,  相似文献   

4.
<正> 养蚕防病、预防为主、消毒为重,做好养蚕消毒工作是夺取蚕茧无病高产的重要保证,消毒剂“养蚕欢2号”(粉剂)是替代该药液剂的换代产品,四川省蚕业研究所在许多蚕区中试和推广该消毒药剂,受有关部门的委托,1997年夏季和秋季,我们就该药剂对家蚕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微粒子原虫进行了消毒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玲 《四川蚕业》2002,30(3):34-35
<正> 蚕病是养蚕生产中的头号大敌,是造成单产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每年因蚕病造成的损失约占蚕头总数的20%,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因此加强消毒防病非常重要,而这正是我县蚕业科技的薄弱环节。我县广大蚕农对此认识不足,并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和不科学的做法,严重影响了消毒防病效果,现提出来并予以纠正,以促进蚕农提高蚕茧单产,增加养蚕效益。  相似文献   

6.
消毒是预防蚕病的重要措施。彻底消毒,认真贯彻防病和科学养蚕的各项技术,才能确保养蚕无病高产。因此,解决消毒药剂的高效低毒,成本低易掌握使用,运、贮等都较方便的新药,是促进蚕业生产发展的关键。我们在南宁化工  相似文献   

7.
覃海全 《广西蚕业》2010,47(1):10-13
针对我市新蚕区蚕农轻视消毒防病环节,养蚕管理粗放,导致蚕儿体质差、抗病能力弱,蚕病暴发,单产低、蚕茧质量差等状况,详述养蚕过程中消毒防病技术,为今后蚕农克服消毒防病薄弱环节,增加养蚕收入,稳定蚕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村养蚕防病四关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华 《中国蚕业》2010,31(2):64-66,69
根据蚕病发生的原因和多年指导蚕茧生产的经验,提出预防蚕病四关隘,即养蚕前彻底消毒,消灭病原菌;高度重视养蚕期卫生,防止病原菌侵入蚕体;增强蚕儿体质,防止蚕病发生;及早发现蚕病,尽量减少损失,以防止蚕病蔓延,获得蚕茧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县一部分老养蚕户蚕病时常发生,产茧量降低,质量明显下降,并且蚕病呈现上升趋势,给一部分新植桑养蚕户带来严重的思想顾虑。因此。减少老养蚕户蚕病的发生,发挥他们的科技示范作用,是促进桑蚕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针对老养蚕户蚕病多发的原因,提出以下几点措施。1 严把消毒防病关1.1 养蚕前的消毒。老养蚕户多年养蚕,蚕室蚕具重复使用,消毒不严,病原体积累,再加上蚕粪乱倒乱晒,使病原体大范围扩散存在。因此,老养蚕户应特别注意养蚕前的消毒防病工作。在养蚕前7天,对蚕室蚕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村养蚕中 ,蚕病的发生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 ,而蚕病发生中 ,危害较严重的是传染性蚕病 ,如病毒病、僵病等 ,引起这些传染性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养蚕环境中存在着病原微生物 ,其中带病批次的蚕沙、簇草、簇具是重要的传染源。因此 ,采取得力措施 ,控制蚕病的发生和蔓延 ,是稳定发展蚕桑生产 ,提高蚕茧产质量 ,维护蚕农利益的重要环节。现就谈谈造成家蚕发病的原因和控制蚕病发生和蔓延的防治对策。1 造成蚕病发生的原因家蚕发生蚕病的原因很多 ,但生产上一般主要有如下方面 :1 1 思想麻痹 ,消毒不彻底养过蚕的人 ,都有这样的体会 ,当在某一新区 ,首次养蚕时 ,开始几期蚕 ,蚕病很少 ,或者有时甚至不消毒 ,也很少发病 ,随着养蚕次数增多 ,蚕病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主要是从没有养过蚕的地方 ,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逐年积累增多之故。还有老养蚕区 ,为什么年年消毒、期期消 ,而蚕病还是不断发生 ,而且总发生原来几种病 ?这主要是消毒不彻底原因 ,即消毒药剂质量问题 ,消毒方法等问题。 1998年春秋二期原蚕生产中 ,我场饲养量最大的坝头村 ,其中一组有二户分别饲养 2 0g蚁量 ,由于往年蚕茧产质量都好 ,思想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江苏和浙江两省342个种桑养蚕农户的问卷调查,就农户所面对的蚕业风险及其防范行为分析认为,蚕业收益较高,但蚕业风险大于其它种植业;蚕业风险主要来源于茧价格下跌、农药中毒、发蚕病、周边污水废气排放、自然灾害和桑树病虫害;江苏省蚕农的损失主要源于农药中毒、发蚕病、工业废气污染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自然风险,而浙江省蚕农的损失主要来自蚕茧价格下跌产生的市场风险;蚕病导致78.65%的农户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养蚕中发生最多的也是农户最担心的蚕病类型是血液型脓病;农户发生桑病虫害和蚕病的主要原因是疏于桑园管理和没有按照技术要求养蚕;为减少损失,农户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风险防范,但是风险损失主要由农户自己承担。为此,极大多数农户希望政府能够补贴种桑和(或)养蚕,同时希望能够稳定茧价,加快桑和蚕品种更新,加强养蚕期问农药使用管理,控制养蚕期间企业的污染排放,将蚕桑纳入农业保险范畴。  相似文献   

12.
消毒防病,至今仍是养蚕生产中防止蚕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五十年代末期,我省自推广使用漂白粉做为蚕室蚕具消毒剂,以后又以石灰消毒蚕体蚕座以来,对于防止蚕病发生,特别是对于减少病毒性蚕病和真菌性蚕病的危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九六六年推广五令地坑养蚕后,这两种消毒剂继续有效地应用于地坑消毒。  相似文献   

13.
1 蚕室蚕具为什么要彻底消毒养蚕能否丰产,首先要看有无蚕病发生,无病才能高产,所以,消毒防病是养蚕的重要技术环节,是优质丰产的关键.养蚕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性蚕病,造成的损失要占蚕病损失的70%以上.传染性蚕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有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4.
1 血液型脓病发生原因分析 1.1 消毒不彻底 由于南方习惯多批次连续养蚕,蚕期批次间隙时间短,蚕前彻底消毒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有些养蚕数量少的农户根本不重视养蚕前的消毒,消毒工作马虎,给蚕病的暴发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5.
<正> 蚕药是确保养蚕优质高产的必需物资,其药效是否安全有效,关系到蚕茧丰歉。近年来,我省养蚕单产不高,重要原因之一是消毒防病不彻底,蚕药品种单一,药效不够稳定,不能有效控制蚕病发生。建国以来,养蚕消毒药剂一直以漂白粉为主,它杀菌范围广,使用简便,消毒效果好,成本也不高。但是,漂白粉有效氯易于挥发,由于运输、贮藏等影响,致使有效氯含量降低。同时,在使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李清明  李西波 《北方蚕业》2023,(4):32-35+38
对陕西省西乡县子午镇2022—2023年蚕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当地桑园建设、养蚕设施设备配置以及消毒防病技术水平,分析蚕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改善养蚕硬件条件、培养蚕桑技术能手、健全防病卫生制度、合理使用蚕药等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县养蚕生产上常用漂白粉、福尔马林蚕房、蚕具的消毒。但漂白粉药性不稳定容易失效,不经过测定后使用,往往出现消毒不彻底,造成蚕病连续发生对生产损失很大。同时漂白粉还有刺激性臭味和对金属竹木等蚕具都有腐蚀性。福尔马林药剂刺激性很大,而且消毒要密封等缺点。近几年来我国科研部门积极研制了一些新消毒剂。1982—84年中国蚕业研究所对“蚕康宁”进行了实验室、农村中间试验及大面积应用试  相似文献   

18.
<正> 蚕病是影响蚕茧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目前农村在推广全年多次养蚕的条件下,如何控制蚕病为害,夺取蚕茧优质丰产,这是广大养蚕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就当前生产上蚕病为害的情祝和消毒防病存在的问题,谈几点意见。一、主要蚕病的传染与为害的先决条件蚕病通常分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前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发病后传染蔓延迅速,对生产威胁极大;后者多由害虫寄生或药物中毒而致,发生为害有一定的范围。传染性蚕病的发生,一般都需具备三个先决条件:①病原体的存在;②病原体通过一定的  相似文献   

19.
姚瑞德 《广西蚕业》2009,46(2):8-11
近年来,蒙山县新圩镇第五批蚕发病严重,为了减少蚕病的发生,寻求防治蚕病的方法,笔者与镇蚕业干部,到本镇村屯部分养蚕户家中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发现,这次发生的蚕病主要是病毒病,造成的损失很严重,有的颗粒无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蚕病发生是因为6月至7月之间天气温度高湿度大、桑叶质量不高、养蚕设施或条件差、蚕农防病意识不强、养蚕技术及防病措施落实不到位等原因,造成蚕病不同程度发生、蚕茧减产。由此提出本镇蚕病综合防治的几点建议:严格消毒,执行防病制度,加强饲养管理,贯彻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20.
崔颖钊 《北方蚕业》2012,33(2):48-49,51
<正>蚕病防治是蚕桑丰产、丰收,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不少蚕农在蚕病防治工作中,存在认识误区和操作错误,不能把握蚕病防治关键,往往花了冤枉钱、多费了力,却发挥不了良好的效果,造成蚕病屡屡发生,损失严重。1现行农村蚕病防治主要存在问题1.1忽视养蚕前消毒和回山消毒部分蚕农对养蚕前消毒不重视,把养蚕前消毒当成打扫一下卫生就行了,舍不得花钱买蚕药消毒,造成环境当中的病原基数居高不下,容易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