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多胎品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新疆军垦型A品系多胎公、母羊本种累代选育和导入湖羊血液,通过严格选择、大量淘汰的手段,用系祖建系的方法,育成了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多胎品系。该品系羊毛长度9.30~12.11cm,毛纤维直径20.72~23.65μm,净毛率56.54~66.62%,育成公、母羊剪毛量和剪毛后体重分别为8.24、59.3kg和5.98、37.88kg,成年公母羊毛量和体重依次为10.46、76.35kg和5.92、49.01kg,主要生产性能全面符合中国美利奴羊品种标准;繁殖率182.4%,比新疆军垦型羊提高6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血清转铁蛋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美利奴羊是我国细毛羊育种的重要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是承担此重任的四大育种场之一。成功地培育出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其中A,B,C3个品系在成果验收时已得到确认。A品系羊的特点是体大、毛密、产毛量高;B品系则以毛长突出...  相似文献   

3.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品系间毛细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毛纤维直径、细度标准差与细度离散是体现毛细度的重要参数.以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超细毛品系、A品系、B品系、毛用多胎品系和肉用多胎品系为试验对象,测定毛纤维直径、细度标准差和细度离散系数,分析各品系羊毛细度特点并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超细毛品系羊毛纤维直径最小,其毛纤维直径、细度标准差和细度离散系数显著低于其它品...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品系间的毛品质特点,以超细毛品系、A品系、B品系、毛用多胎品系和肉用多胎品系为试验对象,测定毛纤维的主要理化性能,分析各品系羊的毛纤维特点,并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品系羊毛自然长度最长;超细毛品系羊毛纤维直径显著低于其它品系(P<0.05),其羊毛卷曲度显著高于其它品系(P<0.05);B品系污毛量最高,肉用多胎品系污毛量显著低于其它品系(P<0.05)。毛用多胎品系净毛率最高,但各品系间净毛率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羊毛细度与卷曲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细度与污毛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卷曲度与污毛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卷曲度与自然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污毛量与自然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自然长度与净毛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各品系羊的毛品质特点与培育目标一致,其中,超细毛品系羊毛综合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5.
做营养需要量试验研究,共分5组。放牧并随意适量补饲的为对照组。依不同营养水平分成试验1、2、3、4组;结果表明,试验各组的生产性能,羊毛品质,生长发育,经济效益均好于对照组。净毛产量试验、1、2、3、4组分比对照组高0.68、0.90、0.93与1.11kg(P〈0.05),试验期各各组毛长较对照组依高出1.3、1.7、1.2与1.8cm(P〈0.01),其末各组体重也明显高对照组6.54、8.6  相似文献   

6.
实验通过PCR-SSCP技术,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KRT27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羊毛细度性状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显子5的一段长度为122 bp的扩增产物经SSCP分析后出现了两种基因型AA和AB,存在两种等位基因A和B;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中的频率分布分别为0.86和0.14,等位基因A、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93和0.07,表明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所研究群体在该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间羊毛细度性状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BMP15基因作为影响蒙古羊双羔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影响Invedal和Hanna绵羊多胎性状的BMP15基因作为多胎候选基因,旨在探索该候选基因与蒙古羊双羔群体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蒙古羊高繁殖力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该实验以蒙古羊单羔群体(18只)、多胎类型小尾寒羊(30只)为对照组对蒙古羊双羔群体(50只)进行了BMP1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restriction fragment polymor-phisms, RFLPs)分子标记技术对BMP15的FecXI 位点突变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PCR-SSCP技术对BMP15的B1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蒙古羊单羔群体以及多胎类型小尾寒羊群体中均不存在该位点的突变.即BMP15的FecXI 位点不是影响蒙古羊和小尾寒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在3种群体中存在相应的B1突变28~30 bp(CTT缺失),并发现了3种基因型,蒙古羊双羔群体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020(++), 0.940(B+)和0.040(BB);蒙古羊单羔群体只检测到了2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722(++)和0.278(BB);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00(++), 0.667(B+)和0.033(BB).B+基因型蒙古羊平均产羔数比++基因型多0.83只,差异极显著(P<0.01),推断BMP15的B1突变有可能是控制蒙古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母羊平均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 ).经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该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蒙古羊单羔群体及小尾寒羊该位点处于Hardy- Weinberg 平衡 (P>0.05 ).  相似文献   

8.
选择影响Invedal和Hanna绵羊多胎性状的BMP15基因作为多胎候选基因,旨在探索该候选基因与蒙古羊双羔群体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蒙古羊高繁殖力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以蒙古羊单羔群体(18只)、多胎类型小尾寒羊(30只)为对照组对蒙古羊双羔群体(50只)进行了BMP1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Polymor phisms,RFLPs)分子标记技术对BMP15的FecX1位点突变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PCR-SSCP技术对BMP15的B1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①蒙古羊双羔群体、蒙古羊单羔群体以及多胎类型小尾寒羊群体中均不存在该位点的突变.即BMP15的FeeX1位点不是影响蒙古羊和小尾寒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②在3种群体中存在相应的B1突变28-30 bp(CTT缺失),并发现了3种基因型,蒙古羊双羔群体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020(++)、0.940(B+)和0.040(BB);蒙古羊单羔群体只检测到了两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722(++)和0.278(BB);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00(++)、0.667(B+)和0.033(BB)).B+基因型蒙古羊平均产羔数比++基因型多0.83只,差异极显著(P<0.01),推断BMP15的B1突变有可能是控制蒙古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母羊平均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经X2适合性检验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该位点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蒙古羊单羔群体及小尾寒羊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  相似文献   

9.
新疆军垦型美利奴羊主要选育区的新疆石河子与奎屯两大垦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冬春严寒枯草期长达5~7个月,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育成母羊来说,靠放牧或放牧补加少量精饲料的传统养羊方式,每天所获营养物质不仅不能满足正常的营养需要,严冬季节甚至抵消不了在冰...  相似文献   

10.
以著名肉羊品种白萨福克羊为父本,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为母本进行杂交,产生的杂交一代母羊全部留作回交一代的母本,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特级种公羊作为回交一代的父本进行杂交利用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一代(F1)3月龄体重、6月龄体重和14月龄剪毛后体重分别较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提高51.7%、23.7%和8.0%,差异均极显著(P<0.01)。回交一代(B1)3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分别较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提高39.5%(P<0.01)和17.1%(P<0.01)。杂交一代(F1)毛长、毛纤维直径和产毛量分别比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提高了-14.4%、13.1%和-27.3%,差异也极显著(P<0.01)。回交一代(B1)毛长和产毛量分别比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降低8.9%(P<0.01)和18.2%(P<0.01)。说明杂种羊肉用性能较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得到显著改进。但与此同时,毛用性能退化显著。从肉毛兼用性考虑,回交一代要好于杂交一代。  相似文献   

11.
以绵羊BMPR-IB和BMP15基因作为候选基因,以湖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两个基因在湖羊中的多态性。结果发现,湖羊均是BMPR-IB基因突变纯合体(BB),而不带有BMP15突变基因,说明BMPR-IB和BMP15基因并非湖羊多胎性能的主基因。但是,选育后的湖羊总产羔率和第一、第二胎平均产羔数显著高于未经选育的群体,湖羊多胎性状客观存在,其分子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BMPR-IB和BMP15基因作为湖羊多胎性候选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绵羊BMPR—IB和BMP15基因作为候选基因,以湖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两个基因在湖羊中的多态性。结果发现,湖羊均是BMPR—IB基因突变纯合体(BB),而不带有BMP15突变基因,说明BMPR—IB和BMP15基因并非湖羊多胎性能的主基因。但是,选育后的湖羊总产羔率和第一、第二胎平均产羔数显著高于未经选育的群体,湖羊多胎性状客观存在,其分子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分子水平探讨杜寒绵羊的多胎机制,本试验在山西省某养殖场采集了87只经产杜寒母绵羊的耳组织,选取骨形态发生蛋白15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1B, BMPR-1B)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PCR-RFLP法,结合母羊产羔数与所产羊羔初生重,分析其与杜寒绵羊多胎性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杜寒绵羊的BMPR-1B基因在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A→G突变,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G和GG,A等位基因频率(0.5230)略高于G等位基因(0.4770),A为优势等位基因;AG基因型频率(0.5172)高于GG(0.2184)和AA(0.2644)基因型,AG为优势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显示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BMPR-1B基因第864位碱基未发生突变。杜寒绵羊的BMP15基因不存在V31D和S300G位点突变。在该群体中,BMPR-1B基因A746G位点GG、AG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1),羔羊初生重在3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BMPR-1B基因是影响杜寒绵羊繁殖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对杜寒绵羊进行辅助育种,初步排除BMP15基因突变对杜寒绵羊多胎性能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羊毛纤维直径、细度标准差与细度离散是体现毛细度的重要参数。以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超细毛品系、A品系、B品系、毛用多胎品系和肉用多胎品系为试验对象,测定毛纤维直径、细度标准差和细度离散系数,分析各品系羊毛细度特点并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超细毛品系羊毛纤维直径最小,其毛纤维直径、细度标准差和细度离散系数显著低于其它品系(P〈0.05)。毛纤维直径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变大,细度标准差和细度离散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化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毛纤维直径与年龄及细度标准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细度标准差与细度离散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纤维直径越小,细度标准差越小,毛品质越好,各品系羊的毛细度特点与培育目标一致,其中,超细毛品系羊毛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RBP4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RBP4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萨福克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这个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BP4基因扩增片段在4个绵羊品种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BB基因型只出现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中,而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则没有BB基因型;AB基因型频率随着绵羊繁殖力的降低而升高;AA基因型只出现在小尾寒羊、多赛特羊中。BB基因型小尾寒羊产羔数分别比AA和AB基因型多0.52只(Pd0.05)和0.67只(Pd0.05),AA和AB基因型小尾寒羊产羔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检测的绵羊RBP4基因座位与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控制部分绵、山羊品种高繁殖力的BMPR-IB、BMP15和GDF9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闽东山羊BMPR-IB,BMP15和GDF9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系。研究发现:多胎品种闽东山羊及南江黄羊在BMPR-IB基因的相应位置上并未发生与Booroola Merino羊相同的突变,同时也未检测到BMP15的FecXI,FecXH,FecXB基因及GDF9的FecGH基因,因此排除了这5个突变位点影响闽东山羊高繁殖力性状的可能性。然而,由于闽东山羊的BMPR-IB、BMP15、GDF9的全基因序列信息的缺乏,尚不能完全断定3个基因对闽东山羊高繁殖力性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控制部分绵、山羊品种高繁殖力的BMPR-IB、BMP15和GDF9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福清山羊BMPR-IB、BMP15和GDF9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多胎品种福清山羊及南江黄羊在BMPR-IB基因的相应位置上并未发生与Booroola Merino羊相同的突变,同时也未检测到BMP15的FecXI、FecXH、FecXB基因及GDF9的FecGH基因,因此排除了这5个突变位点存在控制福清山羊高繁殖力主效基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RARG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视黄酸受体γ(retinoic acid receptor-gamma,RARG)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RARG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特克塞尔、多赛特、萨福克)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这个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ARG基因引物1扩增片段在5个绵羊品种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AA基因型只出现在湖羊中,AB和BB基因型均出现在5个绵羊品种中;BB基因型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比AB基因型多0.41只,但差异不显著(P〉0.05)。RARG基因引物2扩增片段在5个绵羊品种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CC和CD基因型均出现在5个绵羊品种中,5个绵羊品种中都没有检测到DD基因型;CC基因型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比CD基因型多0.55只(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