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以圆果种黄麻粤圆5号(Corchorus capsularis L.cv.Guangdong 5)作供试品种,研究了在两种种植密度和两种株距下宽窄行条播和等行条播两种条播方式的群体光合性状及其干物质生产的变化。 各生长期不同条播方式的群体叶面积、比叶重,净同化率以致干物质产量均差异不显著,旺长期不同条播方式的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差异不显著。旺长期宽窄行条播群体内水平光强度分布不均匀。试用群体的自动调节现象来解释这一结果。不同条播方式下经济系数保持恒定。 两种株距的群体总叶面积和干物质产量都有显著差异。同一密度下行株距比值大的群体内光强度增加是由于叶面积小的缘故。在试验范围内,总叶面积与干物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8),平均净同化率与干物质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588),总叶面积和平均净同比率的变异是干物质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因此,生产上只要密度和株距适当,应因地制宜着重考虑选用有利于耕层土壤疏松和排灌保墒,便于人工和机械化操作,从而节省劳力,提高肥力的条播方式。确定条播方式以后,结合有利于群体叶面积的发展和净同化率的提高的栽培措施,就足以提高干物质产量,即最终提高麻皮产量。企图一律采用宽窄行条播来提高干物质产量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
闽糯0018群体结构试验表明: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合理,净同化率与叶面积系数最高,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库源比及经济系数较合理,产量及产量性状表现最优,有效调控各个时期的群体叶面积,对中后期干物质的积累以及产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对鲁单981产量及其产量建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鲁单981,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个体产量、主要产量相关性状、单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单株叶面积以及群体消光系数均呈现降低的趋势,群体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叶面积指数则呈现升高趋势。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为45000-60000株/hm^2时,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群体净同化率高,可获得较高的玉米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4.
江苏淮北地区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下光合物质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苏北、苏中地区主推的4个中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直播、机插、手栽共12个处理,于2012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试验基地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的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特征。主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群体干物质质量在拔节前无明显差异,拔节后基本为手栽最大,机插次之,直播最小,并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越来越大;单茎干物质质量在整个生育期都是手栽最大,直播最小。在光合生产上,拔节前不同种植方式的水稻叶面积指数相当,光合势表现为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依次提高;拔节至抽穗期,光合势也是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差异较小;抽穗期不同种植方式的水稻有效叶面积率间没有明显差异,而高效叶面积率表现为手栽极显著高于机插,机插极显著高于直播;抽穗以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均表现为手栽最大,直播最小;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最高,机插次之,直播最低。  相似文献   

5.
麦后直播短季棉不同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麦后直播条件下,通过5个不同密度及留果枝数处理结合DPC系统化控试验,研究了短季棉不同密植群体的产量性状,以及群体叶面积、光合势、净同化率、生长率和干物重积累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9~15.75万株.hm-2的密植范围内,每公顷总铃数、产量和霜前花率均随密度增加而提高,达显著正相关;而密度超过15.75万株.hm-2后,由于单株生长受到过度限制,单株铃数和铃重显著降低,导致群体生产力下降,每公顷铃数减少,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产水稻的物质生产及高产原因,选用本地区的高产品种:吉玉粳、长白9号、藤系138三个品种,探讨了干物质的生产和产量构成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藤系138的产量最高,其主要原因为抽穗后干物质的积累较多,抽穗后的净同化率(NAR)较高;吉玉粳产量较藤系138低,是由于净同化率较低所致;长白9号产量最低,是由于其在整个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LAI)低所致。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方式下马铃薯的群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净作制和套作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净作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密度为7.5万~9.0万株/hm2,套作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密度为5.25万~6.75万株/hm2.栽培方式不同,各项最佳生理指标也不一样,净作条件下叶面积系数1.14~1.16,总光合势153.30万~169.35万(m2·d)/hm2,干物质积累量8975.85~9345.00kg/hm2,净同化率为5.31~5.64g/(m2·d);套作条件下叶面积系数为0.85~0.86,总光合势107.10万~126.15万(m2·d)/hm2,干物质积累量6921.75~7437.00kg/hm2,净同化率为5.47~5.98g/(m2·d).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裂式裂区设计,对紧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3种株型玉米品种的密度及产量结构、叶面积系数、干物质重、光合势、净同化率等主要群体质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临奥4号最佳产量水平密度为4000~4800株/667m2,其主要质量指标:最大叶面积系数3.39~4.14,干物质积累量1523.60~1632.00kg/667m2,总光合势16.11万~19.98万m2·d/667m2,平均净同化率为7.39~8.34g/(m2·d).半紧凑型玉米毕玉2406最佳产量水平密度为3200~4000株/667m2,其主要质量指标:最大叶面积系数2.67~3.15,干物质积累量1159.36~1334.80kg/667m2,总光合势16.35万~18.79万m2·d/667m2,平均净同化率为6.68~6.82g/(m2·d).平展型玉米毕单13号最佳产量水平密度为3200~4000株/667m2,其主要质量指标:最大叶面积系数3.81~4.23,干物质积累量1209.60~1390.00株/667m2,总光合势22.68万~24.96万m2·d/667m2,平均净同化率为5.16~5.22g/(m2·d).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产水稻的物质生产及高产原因,试验选用本地的“吉玉粳”、“长白9号”、“藤系138”三个高产品种,探讨了干物质的生产和产量构成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藤系138”的产量最高,其主要原因为抽穗后干物质的积累较多,抽穗后的净同化率(NAR)较高所致;“吉玉粳”产量较“藤系138”低是由于净同化率较低所致;“长白9号”产量最低,是在整个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LA1)低所致。  相似文献   

10.
1980~1987年在江苏省沭阳县叶庄村进行小麦高产栽培试验,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为了探索淮北地区高产小麦高光效群体结构及光能利用率,我们对不同产量类型麦田的叶面积动态、叶面积密度铅直分布、叶倾角、株间光照分布、净同化率、干物质积累、光能利用率与产量形成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密度对蓖麻生长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蓖麻生长状况的试验,结果表明:蓖麻在不同种植密度下,株高、叶面积系数、净同化率、产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2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产量为3 750~4 500kg/hm2,灌浆成熟期株高210~230cm,叶面积系数2.0~2.5,开花期净同化率7.9~8.4g/m2.d为宜。  相似文献   

12.
小麦植株分布状况对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密度相同而植株分布状况不同的试验处理,对小麦各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净同化率(NAR)、群体生长率(CGR)、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株的非均匀分布导致群体头数、LAI、群体干物质积累量、NAR、CGR、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下降。在一定范围内,籽粒产量随植株非均匀分布状况加剧而减少、这主要是生物产量下降造成的。当非均匀分布超过一定程度以后,经济系数的降低也成为大幅度减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新品种诺达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 000~82 500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产量显著增加,但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产量又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产量和密度符合二次曲线关系;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大,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而后下降;玉米在个体和群体层次上的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动态,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的加大而减少,群体干物质产量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诺达1号的种植密度超过82 500株/hm~2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光合性能及产量构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光合性能及产量构成特征,为新疆玉米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择5个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条件下探讨各处理群体冠层光合性能指标、干物质积累及其产量构成的特征.[结果]耐密型品种中单909叶面积指数(LAI)大小适宜,LAI到达峰值的时间较早,抽雄前与灌浆后LAI变化速率较小;花后光合势的比例、净同化率较高,粒叶比较大,总干物质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时间较长,高密度下收获株穗数和产量较高;稀植大穗型品种中单808虽然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均较高、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大,但花后光合势所占比例、净同化率和粒叶比均随密度增加显著降低.在高密度条件下(13.5×104株/hm2),群体收获穗数及穗粒重显著降低,严重制约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结论]在新疆干旱气候生态条件下,利用膜下滴灌技术,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照资源优势,选用冠层光合性能强的耐密型玉米品种,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挖掘品种自身的高产潜力,最终实现大面积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干物质生产和光合特性与籽粒饱满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籼型和籼粳杂交稻干物质生产和光合特性及其与籽粒饱满度关系的研究表明,籼粳杂交水稻比籼型杂交稻具有更强的干物质4产优势,但器官间干物质分配率及其不同生长时期干物质积累率不平衡,导致茎叶干物质转换率和灌浆盛期群体净同化率较低,后期叶面积指数较大。影响籼粳杂交稻籽粒饱满度的主要因素是茎叶干物质转换率和孕穗后的群体净同化率以及群体生长率。  相似文献   

16.
对泡桐一年生埋根苗生长、干物质积累、储存/结构分配、同比物分配等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并结合不同群体结构的研究,优化了育苗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年生长周期中,泡桐一年生埋根苗的叶面积增长和干物质积累规律均符合Logistic 方程,净同化率和比叶面积为单峰曲线,相对生长率和叶面积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储存/结构分配的变化规律与净同化率一致:而同化物的分配在各生长时期不同,生长初期主要分配给根系和叶片,速生期主要分配给叶片和茎,生长后期主要分配给茎和根系.同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和分配具有交替节律性。密度影响单株叶面积、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光能的分布,从而影响净同化率。随着密度的增大,净同化率降低,单株生物量减小。密度对储存/结构的分配没有显著影响,但它影响同化物在各器官间的分配。通过优化方法,确定育苗密度以每亩555株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玉米闽紫糯1号群体结构及需肥特性试验,探讨不同密度处理及肥料配比对闽紫糯1号光合群体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合理,光合势、净同化率与叶面积系数最高,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氮肥、磷肥、钾肥对玉米产量贡献:氮肥>钾肥>磷肥;氮肥对玉米籽粒重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的影响最大.氮、磷、钾3种肥料的最佳施用量为N 187.5kg·hm-2、P2O5 112.5 kg·hm-2、K2O 180.0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的种植密度可构建良好的群体结构,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充分发挥高粱品种的增产潜力。以酿造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晋杂23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4.5万株/hm2、7.5万株/hm2、10.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对高粱生长、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高粱株高相应增高,而茎粗相应变细;高粱的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光合势(LAD)和总光合势呈显著性增加,而透光率、群体净同化率(NAR)、群体生长率(CGR)呈现递减的趋势;高粱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现递减的趋势,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性增加。在4.5万株/hm2~10.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籽粒产量随密度增加呈显著性增加,其中密度在10.5万株/hm2的籽粒产量比4.5万株/hm2增产13.8%。随着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相应增加,穗粒数相应减少,千粒重没有显著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种植密度与LAI、LAD、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透光率、NAR和CGR呈显著性负相关。本研究表明,种植密度对高粱群体生理指标、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酿造高粱‘晋杂23号’的种植密度以10.5万株/hm2为宜,在高粱生产中可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使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都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玉米品种兴垦3和丰禾1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行距配置和4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下玉米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变化。[结果]不同种植方式下,2个株型品种在R2种植方式下的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产量等均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种植密度下,兴垦3和丰禾1在M1和M2密度下较好。[结论]不同株型玉米在合理的种植密度下采用R2种植方式能够显著改善玉米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提高群体光合性能,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在玉米种植上,种植方式R2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对宁夏灌区不同时期种植的春小麦品种的群体光合特性研究表明,在宁夏灌区春小麦改良过程中,不同品种的群体光合性能存在显著差异.宁夏平原春小麦随品种的更新,相对生长率、净同化率(NAR)有增加趋势,叶面积(LAI)、光合势(LAD)、作物生长率(CGR)逐渐增加,叶面积比率(LAR)逐渐下降,干物质累积量、子粒产量、生物产量有明显提高.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CGR,LAI,LAD与子粒产量、生物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CGR对子粒产量和生物产量的直接作用都是最大的.因此,从群体光合作用考虑,提高作物生长率,降低叶面积比率,适当扩大叶面积,延长叶面积持续期是增加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