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某生态河道示范工程为例,主要阐述的对象时生态护坡关键技术,本文主要阐述了三种生态护坡技术,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护坡和复合式生态稳定护坡技术,通过对这三种技术的使用,还对工程的进行了三年的生态监测,同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工程护坡植物生长比较好,起到比较好的护坡作用,该护坡工程减少了河岸土壤的侵蚀,提高了河岸的稳定性,而且对提高河岸的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加强了生物多样性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河岸护坡很少考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现有的生态护坡技术融入人与自然和谐的因素,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总结了国内外生态护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应用成果,详细介绍了植物护坡、自然型护岸、网石笼结构生态护岸、生态袋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坡6种护坡方法的应用原理以及在我国实际工利中的运用,并对其相对优势和应用局限进行对比。最后指出了我国现有的河岸带护坡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概述生态护坡的概念与内涵、优势、功能、应用原则的基础上,分别总结了传统植物生态护坡和框格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的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4.
马吉林 《甘肃农业》2014,(3):60+62-60,62
随着科技与时代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水利防洪工程是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提高,对防洪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要求其功能性的同时,防洪工程也有助于生态的平衡,增加绿色植被面积以维护自然和谐[1]。本文对水利防洪工程中生态护坡建设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出生态护坡建设在水利防洪工程的应用,为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设奠定基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体现环境水利的理念,改善迁安水生态环境,积极采用生态护坡技术。文章就滦河迁安段防洪大堤建设有关生态护坡情况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生态护坡的发展及其应用要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护坡的设计注重对其行洪排涝和水土保持等功能的发挥,而忽视了其可能会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容易引起生态退化。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而实现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护和恢复。阐述了生态护坡的概念和内涵,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护坡的发展。在分析传统护坡缺陷的基础上,对比了生态护坡的优势,探讨了生态护坡设计和应用的原则和要点,展望了生态护坡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植被护坡工程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合理评价植被护坡工程的质量,进而为植被护坡工程设计提供借鉴及理论和技术支持,从生态效应、功能效应、景观效应3个方面共提出13项指标,构成了边坡植被防护系统质量评价体系。并给出了各指标的量化计算方法以及各指标在各等级内的取值区间和分级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边坡植被防护系统质量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8.
生态混凝土是一种新型材料,用其护坡能够在功能、景观效果和生态要求之间找到一个合适平衡点.笔者以实际项目为例,在不破坏原有的防洪大堤护坡砼的前提下进行生态护坡改造,把原有毫无生机的护坡砼改变成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观大堤,可长期耐洪水、耐风浪冲刷且低维护成本的生态护坡.  相似文献   

9.
生态护坡应用及护坡植物群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被的力学效应和水文效应2个方面分析了生态护坡的作用机理;介绍了生态护坡技术方法和适应范围;从植物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理论出发,结合植物生物学特性,根据中国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列举出了适合于中国6大区域生态护坡的植物群落,并提出草灌结合种植技术为生态护坡最佳植物群落选择的理论;最后对生态护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水利防洪工程在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重视其建设的有效性.生态护坡建设可以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河堤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水利防洪工程.本文在概述生态护坡建设的基础上,总结了水利防洪工程中生态护坡建设需要遵循的原则和生态护坡建设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  相似文献   

11.
王莹  贾良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863-3864
为遴选出省域范围内的生态保护关键区,建立一套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以及一般关键区域等8个指标为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宁杭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及防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准确地评价高速公路边坡5种常用灌木的生态防护效果,通过对宁杭高速公路绿化现状的调查,把试验取样地点设置在已建成的高速公路边坡,通过挖掘法挖取植物根系,观察根系的构型;使用根系分析仪测定根系的形态学指标(根长、根体积);通过简易的设备和直剪仪测定根系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综合分析根系的形态学指标和力学指标,测得5种灌木对于生态边坡的防护效果按照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夹竹桃(Nerium indicum)、伞房决明(Cassia corymbosa)、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边坡植被护坡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宝汉高速(宝鸡至汉中)从生态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采用了边坡植被护坡技术,并在生态防护的基础上,兼顾良好景观的形成。根据目前国内外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运用植物学、水土保持工程、风景园林等诸多学科的知识,介绍了宝汉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护坡技术,探索了一条成本低、效果好、适合宝汉高速公路边坡实际情况的生物复合护坡十大理想模式,使生态防护既能满足护坡固坡、防止冲刷的工程要求,又能因地制宜。该技术与周围生态景观有机地相结合,促进我国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京郊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施农业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京郊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座谈调研并结合北京市相关文件及统计数据,分析了近年来北京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特点,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和扶持设施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京郊生态村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研究为主体,对生态村建设的内涵及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分 析。以怀柔区北宅村为具体实例,对北宅村实施生态村建设的措施以及为实现生态村建设的目标所进 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而得出京郊生态村以集体经济为龙头,用科学的方 法健全资产管理的法律监督机制,发挥组织体系的服务功能,加大农业教育投资,提高村民生活的整体 水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生态护坡是指用活的植物覆盖坡面,使用有生命的植物与非生命的材料有机结合的方式代替纯工程防护的方式,而形成的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新技术。生态护坡不仅可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加固边坡,提高边坡表面抗冲蚀能力,而且是一种最经济的防护形式。国外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关于生态护坡的研究,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国内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始而全面展开,已取得部分成果。总体上看国内研究多集中于水土保持学方面的研究,而对坡面植物根系的工程力学作用以及植被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防护研究开展较少,在理论研究上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在植被护坡的植物选择上多采用进口草坪植物,本地物种应用较少。我国是竹类植物种类最多、利用最早的国家,竹类植物主要生长于山地及坡地地带,其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加固边坡表层的功能强大。探讨竹类植物在生态护坡中应用的可行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的北京郊区已不适合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只适合有条件地为社会稳定和安排就业保留部分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北京郊区应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业.  相似文献   

18.
生态灌区基本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占庞  韩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621-8623
依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从灌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出发,构建了生态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分析了目前生态灌区综合评价方法,指出了各种方法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都市农业与京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城市的农业在表现形态和功能内涵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我国沿海和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一种新的农业形态--"都市农业"逐渐形成.根据京郊城市化的要求,北京市提出了以"拓展京郊农业功能,改善首都生态环境,建设都市农业"为目标,建设"三大体系",构筑"三道屏障",发展"六种农业",调整农业结构的战略举措.以国内外都市农业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经验为指导,进一步加快京郊的农业结构调整,对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依据及京郊实践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市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即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理论、博弈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等。北京郊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具有显著的特点,即产业链分布的跨区域性、以流通企业为“龙头”、以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园区为载体、形成门类多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