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考虑安装误差的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轮齿接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双刀头(two-part cutter head)分体式刀盘,采用面滚式切制方法加工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依据其加工展成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在考虑安装误差的情况下进行了轮齿接触分析(TCA),得出了安装误差对其啮合性能的影响。在满足传动性能要求的情况下,设计了轮坯参数和机床加工参数。以一对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为例,分析了各个安装误差对其啮合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摆线转子泵转子结构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在摆线转子泵的设计中。如何较准确地选择内、外转子的各种参数,以及选择这些参数的步骤和判定方法,并对外转子齿根圆和齿面的过渡圆弧与齿面相切之点所应处的正确位置进行了分析研究,为避免设计过程中因过渡圆弧半径r0选择的随意性而导致r0过大出现干涉,或r0过小而降低圆弧的过渡效果,给出了正确选择该参数值的求解公式。  相似文献   

3.
以电动滚筒减速装置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全滚动平面钢球减速装置。该减速装置的结构形式采用的是活齿传动的一种,是由K-H-V型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传动,它利用一组中间活动件——活齿(钢球)来实现两同轴之间的转速和转向变换,突破了长期以来齿轮传动的传统结构特征,将行星齿轮的轮齿与轮体的刚性联接改为运动副活动联接,使行星齿轮的全部轮齿成为一组可作循环运动的独立运动体。整机可在要求工作性能稳定可靠、传动比大、传动效率高、体积小和重量轻的场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摆线的2种形成方法(内滚法和外滚法)以及2种方法形成同一条短幅外摆线的条件。依据摆线轮相互啮合原理建立了摆线轮通用齿形方程。在Creo中通过从方程创建曲线的方法建立了摆线的齿廓,通过拉伸切除等一系列的操作形成摆线轮参数化模型,为以后摆线轮的系列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具有传动比大和承载能力高的特点,在农业机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设计必须满足诸多方面的约束条件,同时又要保证传动效率高、体积小、传动比大等优点。因此,通过推导摆线针轮减速器的传动效率及体积的公式,以体积最小及传动效率最高作为目标函数,利用MATLAB编制遗传算法程序对其进行参数优化设计。并以RV80E为例,通过参数优化设计,使其传动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体积大幅减小,优化效果明显,为摆线减速器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孙俊鸽 《南方农机》2023,(1):151-153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是一种极其重要且应用广泛的传动方式。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环面蜗杆副的基本特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其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同时又对环面蜗杆副参数的选择、传动参数的适应范围及控制制造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蜗杆副齿面的曲面结构将直接影响蜗杆副的性能优劣,合理的曲面结构能充分发挥蜗杆副的优点,相反则会影响蜗杆副的啮合传动,损害蜗轮蜗杆元件;蜗杆副的曲面结构与它的结构参数、传动参数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对蜗杆副齿面进行接触分析,讨论齿面不同接触线的出现条件,意义重大,能够为今后蜗杆副的力学分析、误差分析以及仿真建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带轮式少齿差减速器是为改装MB1312型外圆磨床而设计的。设计中对轮齿干涉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迭代法对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参数进行了计算,与此同时进行了结构设计与研制。减速器经实际运转,指标符合要求,已付诸应用。表现设计方法正确,可供少齿差传动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齿行星轮分插机构是一种新型高速分插机构,由椭圆齿轮传动部分、正齿轮行星轮传动部分和栽植臂组成。其设计的基本思想采用椭圆齿轮副传动,选择合适的结构参数来形成插秧要求的非匀速传动比及转角关系。为此,主要论述如何利用计算机确定分插机构中椭圆齿轮的几何参数、椭圆齿轮副的传动性质,以及轮齿的齿廓在啮合过程中能保证要求的转动比、合适的压力角等。  相似文献   

9.
联合收割机割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和曲柄连杆、摆环传动机构的优缺点对比,针对曲柄迮杆、摆环传动机构使刀杆受到侧向的分力,容易导致刀杆断裂和故障率高等缺点,建立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端运动方程,并进行运动分析.得到了割刀实现往复直线运动的条件.根据这个条件和实际情况,设计了东方红4LZ-2.5联合收割机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经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校核,该传动机构安全可靠.为联合收割机传动机构的改进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型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副传动形式。其中内齿轮的齿廓为直线,外齿轮齿廓为与之共轭的曲线。定义了直线内齿齿廓方程,提出了外齿轮共轭曲线的求解方法,推导了该啮合传动的重合度计算公式。根据实例参数,绘制出齿轮副共轭齿廓并模拟了啮合过程,验证了这种齿轮传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增加工作齿高和对根切条件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高齿准双曲面齿轮的优化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大端面重合度,并保证所设计的齿轮不根切、齿顶不变尖,可在现有机床上使用标准系列刀具加工。台架试验表明,这种高齿准双曲面齿轮的噪声和振动量比普通准双曲面齿轮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针对自由曲面数控加工中端铣刀与工件的过切现象,提出了基于小波分析的过切故障监控方法.通过典型过切故障试验,结合小波能量法和小波变换良好的时频定位功能,对过切发生时与切削体积相对应的切削功率临界变化点进行了定量描述,进而在时域上对过切发生的时间准确定位,表明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可以对端铣刀曲面数控加工的过切故障实施监控.  相似文献   

13.
渐开线圆柱齿轮剃齿过程中的根切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对齿轮根切的定义过于笼统的问题,从根切对齿轮轮齿强度、刚度以及对齿形精度的影响角度出发,将根切分为“有害根切”和“无害根切”。根据渐开线齿形形成原理、剃前滚齿和剃齿的齿形特点理论,分析剃前滚齿根切的产生原因,并提出运用合理控制剃齿余量来控制实际生产中剃齿的“有害根切”。相应的加工测量实验表明,所得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齿轮传动系统啮合接触的动力学特性的仿真模型,在ANSYS/LS-DYNA环境下,仿真得到了轮齿响应节点的位移、速度和啮合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合Matlab及齿轮啮合原理,得到了不同转速条件下,齿轮动态传递误差曲线,以及不同摩擦条件下齿轮动态传递误差曲线和不同转速和摩擦条件下的齿轮动态啮合力的随时间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齿轮传动系统啮合接触的动力学特性的仿真模型,在ANSYS/LS—DYNA环境下,仿真得到了轮齿响应节点的位移、速度和啮合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合Matlab及齿轮啮合原理,得到了不同转速条件下,齿轮动态传递误差曲线,以及不同摩擦条件下齿轮动态传递误差曲线和不同转速和摩擦条件下的齿轮动态啮合力的随时间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双螺杆泵螺杆转子螺旋面啮合区磨损严重、内泄漏大等问题,根据啮合原理,建立椭圆弧及其共轭曲线的啮合模型,构建传动比为2∶3的主从螺杆端面型线,提出一种新型多点啮合型螺杆转子结构.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新型双螺杆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计算,研究了泵内部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型螺杆转子在轴截面上可实现三点啮合,在双螺杆转子上形成多重密封;采用V形凹槽的主螺杆转子齿顶压力分布均匀,采用传统结构的从螺杆转子齿顶处压力分布呈阶梯状;从螺杆转子周向啮合间隙处泄漏速度为主螺杆转子的1.8倍,表明主螺杆转子齿顶V形凹槽两侧的光滑顶棱与泵腔内壁面形成的类迷宫密封可有效减小周向啮合间隙处的泄漏;新型螺杆转子较大改善转子的磨损适应性,有效减小了双螺杆泵的内泄漏,对提高双螺杆泵的高压环境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空间啮合理论和优化方法得到各种参数的螺旋锥齿轮无根切最大齿根角θfmax和分锥角δ的关系曲线。验证了美国齿轮设计标准的设计曲线,并扩充了其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Hy-Vo齿形链的多元变异特性,构建了Hy-Vo齿形链-链轮-刀具齿条的啮合设计体系,提出了Hy-Vo齿形链与链轮正确啮合就位的必要条件,指出了在拉直状态下Hy-Vo齿形链节距和当量边心距的一致性是多元变异设计的重要基础条件,分析了缠绕圆和接触圆在啮合设计时的相互关系。实践研究表明,Hy-Vo齿形链的多元变异设计方法是实现产品创新升级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手段,是科学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在对螺旋锥齿轮啮合方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自底向上”的实体建模方法和八节点六面体等参元,建立其三齿的有限元分析3-D模型,并基于热传导理论,建立了螺旋锥齿轮啮合的本体稳态温度场;由此,对热和结构两个物理场进行耦合,仿真分析了螺旋锥齿轮啮合过程热应力和热变形。结果表明,螺旋锥齿轮副多齿啮合时,其中一个齿的啮合中心处稳态温度较高;最大热应力与热变形不在啮合中心,而是分别在靠近啮合中心的齿根和齿顶部位。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能够有铲地进行直实齿面的啮合分析,并可定量获取瞬时啮合点相对于理论啮合点的偏离误差,以及啮合点之外是否有相交干涉的新理论及方法。它对齿轮传动的减振、降噪、提高使用寿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