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黄新 《福建农业》2004,(10):23-23,22
肉用犬的养殖经济效益好,但目前有的专业户管理粗放,技术水平低,再加上幼犬抵抗力弱,容易受各种疾病的侵袭,因而成活率低,致使许多养殖户遭受损失。其中,马立克次氏体病就是对肉用犬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必须认真加以诊治。 一、病原:马立克次氏体为多形的革兰氏阴性微生物,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形状和大小与细菌相  相似文献   

2.
猪附红细胞体病,简称猪附红体病,由立克次氏体病原——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的一种猪传染病。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流行该病。  相似文献   

3.
连秀清 《现代农业科学》2009,(5):212-212,216
鸡马立克氏病存在于世界所有养禽国家和地区,其危害随着养鸡业的集约化而增大。鸡群中一旦发生该病,即可引起大批死亡,甚至全群覆没,是中国三大重点控制的疫病之一。鸡马立克氏病防制一直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笔者分析了鸡马立克氏病防制现状,基于理论和生产实践,提出了鸡马立克氏病防制方法的改进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济宁市某4处猪场,其中有9个肥育猪舍中54头猪出现四肢末靖及腹下有不同程度的紫色斑块并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经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将该病作以报告。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专性血液寄生物、立克次氏体病原-猪附红  相似文献   

5.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是立克次氏体。立克次氏体是一类寄生在宿  相似文献   

6.
患"颤抖病"中华绒螯蟹病原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患典型颤抖病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组织进行了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在病蟹的鳃上皮细胞、肝胰腺上皮细胞和血淋巴细胞中有一种微生物大量寄生。该微生物的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双层结构,但无明显的细胞核。从该微生物的细胞大小、形态结构和寄生部位上初步判定为一种类立克次氏体。  相似文献   

7.
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原的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病原不应属于立克次氏体,属于支原体属。多数认为猪附红细胞体应改名为猪嗜血支原体。猪附红细胞体无细胞壁,无鞭毛。对青霉素类、磺胺类药物不敏感,抗寄生虫药物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病原——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病原体 猪附红体病原体为立克次氏体,是单细胞原虫的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多数呈球形、环形、椭圆形、杆状及发芽状。单独或呈长链状粘附在红细胞表面,也可围绕在整个红细胞上。  相似文献   

9.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原属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organism)目无形体科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suis)属的成员。附红细胞体有14种,无固定形态,多数以单独或呈链状排列形式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少数游离于血浆中。自1928年由Schilling在哺  相似文献   

1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猪所引起的一种热性、溶血性、急性血液寄生虫病,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呼吸困难、虚弱、腹泻等症状。此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给广大养猪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必须科学诊治。一、发病情况2003年7月份,我县湖洋乡有一养猪场的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水热法,用2,2’-bipyridyl-5和5’-dicarboxylic acid(H2bpdc)与水合的NiⅡCl2反应得到一个新奇的2D配位聚合物。该化合物得到红外、元素分析以及晶体结构的表征。室温下化合物的磁性分析表明,顺磁的Ni(Ⅱ)中心表现出反铁磁耦合作用力。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浓度外源过氧化氢对小菊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菊"东莞红"为试验材料,用0、50、100、200、500和1000μmol·L-1不同浓度外源H2O2对小菊插穗处理,观测插穗生根的发生和生长,测定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物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过氧化氢处理对小菊插穗生根有明显的浓度效应,适宜浓度的外源过氧化氢能促进小菊插穗生根以及根的生长,过氧化氢浓度在50-500μmol·L-1的处理能促进插穗生根和根的生长,降低叶片POD活性,提高PPO活性,其中200μmol·L-1为最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不同肥料和不同质量浓度芸苔素内酯(BRs)在油茶Camellia oleifera优良无性系上的运用最佳效果,选择5年生‘长林4号’‘长林18号’和‘长林166号’优良无性系油茶品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它们分别施生物有机肥、油茶专用肥及复合肥和叶面喷施0.067,0.033和0.020 mg·L-1芸苔素内酯,然后测定各处理油茶叶片日光合速率和油茶茶果的各项指标,并对测得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①净光合速率最高处理是‘长林166号’品系,施复合肥和喷施0.067 mg·L-1芸苔素内酯;②百粒质量最大处理是‘长林18号’品系,施有机肥和喷施0.020 mg·L-1芸苔素内酯;③出籽率最高处理是‘长林18号’品系,施有机肥和喷施0.020 mg·L-1芸苔素内酯;④出仁率最高处理是‘长林166号’品系,施专用肥和喷施0.020 mg·L-1芸苔素内酯;⑤出油率最高处理是长林4号品系,施专用肥和喷施0.033 mg·L-1芸苔素内酯。表4参12  相似文献   

14.
外源水杨酸对机械损伤胁迫下合作杨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合作杨扦插苗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水杨酸(SA)预处理对机械损伤胁迫下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H2O2)含量以及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A能明显促进合作杨损伤叶片中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的增加,并对合作杨损伤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因此,SA可能是通过抑制抗氧化酶的活性,使伤害信号分子H2O2获得积累,并由H2O2传递伤害信号,诱导了合作杨的伤害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5.
从甘蔗蔗茎cDNA文库中获得1个TRXI类第3亚组成员的硫氧还蛋白家族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TRXh2(登录号:KF921298).该基因全长752bp,开放阅读框长381bp,5’非翻译区长57bp,3’非翻译区长314bp,编码126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TRXs具有高度同源性.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该基因在甘蔗中为组成型表达,叶片和蔗茎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根和芽.在H:02和PEG逆境胁迫下,甘蔗&TRXh2基因的应答模式基本相同,呈现初期(3h)略微下调,早中期(6h或12h)表达量明显上调,中后期(24、48、72h)显著下调并维持基本稳定的低水平表达.甘蔗&TRXh2基因对NaCl胁迫的应答较快,虽然也呈现中期(12h)表达量显著上调,后期(24、48、72h)显著下调并维持基本稳定的低水平表达,但表达模式与也02和PEG胁迫应答有明显不同,表现在胁迫初期(3h)基因表达显著下调.上述结果提示,甘蔗Sc—TRXh2基因积极应答非生物逆境H2O2、PEG和NaCl的胁迫,在应答的基因表达谱模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6.
甜橙晚熟品种春橙1号选育及其早结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橙1号为从湖南引进的甜橙接穗(品种不详)嫁接苗中选育的芽变优良品种。春梢萌芽期在2月上旬,开花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果实着色期为10月下旬,2月上旬成熟。果实近圆球形,中等大,单果重150-220g,果皮橙红色,光滑。果肉橙黄色,可溶性固形物11.5%~13.5%,可食率73.6%,品质中上等。树势壮旺,抗逆性强,丰产稳产。2008年获得广西果树新品种登记证书。栽培上应高标准建园,超密度定植,加强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  相似文献   

17.
笔者封加减四黄素口服液中试品,开展仔猪腹泻疾病中常见的白痢病、水肿病和弧菌痢疾等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34日龄败血型水肿病:加减四黄素口服液组与四黄素口服液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7%和80%,治愈率分别为80%和50%,治愈率提高30%,效果显着;2.13日龄肠炎型白痢:加减四黄素口服液组与四黄素口服液对照组的有效率均为100%,治愈率分别为90%和30%,治愈率提高60%,效果非常显着;3.8周龄猪弧菌性痢疾:加减四黄素口服液组与四黄素口服液对照组的有效率均为100%,治愈率分别为90%和70%,治愈率提高20%,效果显着;因此,加减四黄素口服液的临床治疗仔猪腹泻性疾病效果比四黄素口服液显着。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动物疫病,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本试验采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PR-EIJTSA)方法对贺兰县周边地区的180份奶牛血清抽样样本进行了口蹄疫0型抗体的检测.监测结果显示免疫抗体合格率达80%,表明贺兰地区的奶牛0型口蹄疫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渗透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揭示干旱缺水对麻疯树Jatropha curcas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质量分数的聚乙二醇(PEG 6000)渗透胁迫,研究了胁迫处理下幼苗各项生理指标的消长变化规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麻疯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在5%和10%处理时略微升高,在15%,20%和30%聚乙二醇(质量分数)处理时持续下降,至10 d时分别下降了40.7%,46.0%和55.9%;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活性氧(O2·)产生速率、保护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叶绿素质量分数在各种不同处理条件下先升高后下降。而丙二醛质量分数在各种不同处理条件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10 d时在15%处理时增加最显著(P<0.01),与对照相比,上升了2.4倍。相关分析表明,相对含水量与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可溶性蛋白则与保护酶系活性及叶绿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O2·产生速率、丙二醛分别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种保护性酶活性之间及它们分别与叶绿素质量分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所述,渗透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的影响是多种生理生化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幼苗通过诱导保护酶系提高抗旱性,具有较强的渗透胁迫忍受能力。图3表1参27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H2O2诱导HaCaT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体外模型,探讨扇贝多肽(PCF)对H2O2损伤HaCaT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H2O2(50、100、200、300、500μmol/L)作用HaCaT细胞1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不同浓度(1.42、2.84、5.68 mmol/L)的PCF分别处理细胞12 h后,加入H2O2(300μmol/L)继续作用12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酶生化法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LDH活性以及细胞质中GSH-Px、T-AOC和CAT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50~500μmol/L浓度的H2O2依赖性地引起HaCaT细胞氧化损伤,300μmol/L的H2O2使存活率降低到56%(P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PCF均可保护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LDH的释放量,提高GSH-Px、T-AOC和CAT含量,增强细胞抗氧化作用。[结论]扇贝多肽能对抗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对细胞受损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