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氨氮和亚硝酸氮对偏顶蛤的急性毒性,为合理调控偏顶蛤水体中氨氮与亚硝酸氮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偏顶蛤对氨氮和亚硝酸氮毒性的耐受力。[结果]氨氮对偏顶蛤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158.85 mg/L,安全浓度(SC)为15.89 mg/L;非离子氨对偏顶蛤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14.06 mg/L,安全浓度(SC)为1.41 mg/L。亚硝酸氮对试验蛤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54.20 mg/L,安全浓度(SC)为5.42 mg/L。[结论]与亚硝酸盐相比,偏顶蛤对总氨氮毒性的耐受力更强,非离子氨对偏顶蛤的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高太忠  张昊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89-17592
通过室内土柱淋滤试验,揭示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在潮土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确定迁移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施氮周期内,淋出液氨氮浓度最高为15.86 mg/L,最低为0.09 mg/L,平均为2.02 mg/L,超标10.1倍;亚硝酸盐氮浓度最高为37.456mg/L,最低为0.002 mg/L,平均为4.854 mg/L,超标242.7倍;硝酸盐氮浓度最高为16.35 mg/L,最低为2.12 mg/L,平均为6.51 mg/L,未超标.当潮土中硝化作用强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氮浓度升高,氨氮浓度降低.当反硝化作用增强时,硝酸盐氮浓度降低,氨氮浓度升高.地下水中主要的污染物质为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低于Ⅲ类标准).氮在河北平原潮土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过程可以用所建模型进行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3.
高太忠  付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67-6670
[目的]为了揭示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在褐土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方法]以河北平原的褐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的淋滤实验,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其迁移规律。[结果]在施氮周期内,氨氮浓度最高为15.86 mg/L,最低为0.09 mg/L,平均为2.02 mg/L,超标10.1倍;亚硝酸盐氮最高浓度为37.456 mg/L,最低浓度为0.002 mg/L,平均浓度为4.854 mg/L,超标242.7倍;硝酸盐氮浓度最高为16.35 mg/L,最低浓度为2.12 mg/L,平均浓度为6.51 mg/L的未超标,占标率为32.57%。[结论]在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和氨氮是污染地下水的主要2种氮素存在形态。在深层地下水中,氮素主要存在形态为硝酸盐氮。所建数学模型可以定量地预测氮在包气带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4.
通过检测仿刺参养殖池塘表层与底层的三氮一磷及硫化物,研究仿刺参养殖池塘水质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变化范围:表层氨氮含量为0.107~0.412 mg/L,底层氨氮含量为0.096~0.469 mg/L,冬季较其他季节低;表层硝酸盐氮含量为0.252~0.688 mg/L,底层硝酸盐氮含量为0.232~0.681 mg/L,冬季较其他季节高;表层亚硝酸盐氮含量为0.003~0.041 mg/L,底层亚硝酸盐氮含量为0.001~0.045 mg/L,夏季较其他季节高;表层磷酸盐含量为0.015~0.048 mg/L,底层磷酸盐含量为0.011~0.038 mg/L,夏季较其他季节高;表层硫化物含量为0.008~0.019μg/m L,底层硫化物含量为0.009~0.019μg/m L,夏季较其他季节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羽毛藻作为养殖池塘生物过滤器对海水养殖废水的净化作用。[方法]通过在石斑鱼养殖废水中接种适量羽毛藻藻体,测定其对养殖废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吸收效果。[结果]羽毛藻对氨氮、硝酸盐的去除率作用较强,第5天对氨氮的吸收率可达97.5%,第2天对硝酸盐氮的吸收率可达96.7%,对于磷酸盐的吸收不明显,通过对氨氮和硝酸盐氮的吸收作用可以将水体中亚硝酸盐氮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结论]羽毛藻对氨氮、硝酸盐的去除作用较强,可将羽毛藻作为养殖废中水处理接种藻体的一个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新疆渭干河千佛洞段水体水质状况.[方法]于2014年1月、4月、5月、7月、1D月、11月对渭干河千佛洞段水体进行温度、溶解氧、溶解氧饱和度、pH、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等9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渭干河千佛洞段水体温度年波动范围在2.22 ~ 21.17℃,年平均温度为11.74±7.296℃;水体溶解氧含量年波动范围在7.87~16.45 mg/L,年平均溶解氧含量为12.06±3.413 mg/L;水体溶解氧饱和度年波动范围在101% ~ 120%,年平均溶解氧饱和度为109.77%×6.616%;pH年波动范围在7.76 ~9.36,年平均为8.31±0.571;化学需氧量含量年波动范围在0.40~1.68 mg/L,年平均化学需氧量含量为1.13±0.475mg/L;亚硝酸盐氮含量年波动范围在0.001 6 ~0.017 5 mg/L,年平均亚硝酸盐氮含量为0.0097±0.0086 mg/L,氨氮含量年波动范围在Q.002 4 ~0.0045 mg/L,年平均氨氮含量为0.0034±0.000 79 mg/L;总磷含量年波动范围在0.001 0~0.002 5 mg/L,年平均总磷含量为0.001 8±0.000 63 mg/L;硝酸盐氮含量年波动范围在0.0032~0.0074 mg/L,年平均硝酸盐氮含量为0.0055±0.001 7 mg/L.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分析,渭干河千佛洞段水体水质属于Ⅰ类,所测指标均满足饮用水和渔业用水需求.[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渭干河水资源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生物絮团技术对彭泽鲫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为生物絮团技术在鲫鱼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设生物絮团组和对照组,生物絮团组通过添加葡萄糖控制碳氮比(C/N)为20:1,对照组仅投喂配合饲料.试验周期60 d,期间每隔6d测定一次水质指标(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试验结束后测定彭泽鲫的生长指标.[结果]生物絮团组彭泽鲫的终末均重、个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蛋白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饵料系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养殖水质方面,从整个养殖周期来看,生物絮团组的氨氮浓度相对较稳定,维持在1.00 mg/L左右;亚硝酸盐氮浓度变化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硝酸盐氮浓度也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10.00 mg/L以下.[结论]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彭泽鲫养殖中可有效改善水质,并可促进彭泽鲫生长和提高饵料利用效率,实现饵料蛋白的二次利用.  相似文献   

8.
以三峡库区支流御临河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8月在御临河河口进行原位浮游植物生长营养盐添加实验.研究发现,单独添加氮或磷营养盐并不能显著促进御临河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浮游植物生物量最高时分别为初始值的1.8倍和2.3倍,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氮、磷共同添加组中浮游植物生长明显,其生物量最高时分别为初始值的5.7倍和8.2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御临河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共同限制的,且磷是主要的限制因子;当硝酸盐质量浓度在1.050 mg/L,磷酸盐质量浓度在0.220 mg/L以下时,有望在泄水期控制浮游植物的生长速率;通过分析营养盐添加组中钾离子与叶绿素a的关系发现,在一定钾离子质量浓度范围(3.45~21.62 mg/L)内,叶绿素a质量浓度随着钾离子质量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拐点出现在K+质量浓度为15 mg/L左右,因此推测水体中低质量浓度钾离子可能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而以往大部分研究中的营养盐添加方式可能忽略了钾离子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曝气工况对养殖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套优化组合的水处理系统,主要由下行生物膜池、上行生物膜池、下行牡蛎壳滤池和上行牡蛎壳滤池4个单元串联构成,各单元底部均设置了曝气装置.设计了仅其中1个单元或者3个单元曝气的4种工况,来研究不同曝气工况对养殖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进水总氨氮质量浓度为0.52~0.72mg·L-1,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15~0.72mg·L-1,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7.59~9.26mg·L-1,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为1.81—2.40mg·L-1,水温为15.3~20.4℃时,采用仅上行牡蛎壳滤池曝气工况时水处理效果最好,对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7±7.5)%、(94.9±3.6)%、(12.2±38.7)%和(17.8±17.4)%,各项指标的出水浓度分别为0.16、0.04、6.76、1.91mg·L-1.其中:总氨氮和硝酸盐氮出水浓度分别达到国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和Ⅲ类水标准,亚硝酸盐氮出水浓度低于鳗鱼养殖安全浓度,但活性磷酸盐出水浓度高于国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0.
饮用茶水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红梅  杨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315-17317
[目的]了解饮用茶水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动态变化特征。[方法]测定不同茶叶品种、冲泡放置时间、沸腾时间以及冲泡方式下茶叶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情况。[结果]3种茶叶中,硝酸盐质量浓度大小顺序为红茶〉绿茶〉龙井茶,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大小顺序为绿茶〉红茶〉龙井茶。不同放置时间下,绿茶硝酸盐质量浓度先缓慢上升,再直线上升,最后又缓慢下降,1min时最低,为0.187mg/L。720min时最高,为1.230mg/L;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180min时最低,为0.060mg/L,1440min时最高,为0.130mg/L。不同沸腾时间对绿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大,硝酸盐质量浓度范围为0.180—0.220mg/L,亚硝酸盐质量浓度范围为0.102~0.130mg/L。密闭条件下冲泡的茶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高于敞开方式下冲泡的。[结论]冲泡茶叶后应在30~180min内饮用;冲泡茶叶时最好选择敞开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王友利  杨海波  于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247-12249
[目的]确定硝酸钠浓度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油脂和淀粉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亚心形扁藻作为试验材料,以海洋微藻培养常用的普适性康维方营养液为基础,考察硝酸钠质量浓度为10 mg/L、60 mg/L、110 mg/L、160 mg/L和210 mg/L的培养基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油脂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当硝酸钠浓度为10 mg/L时,有利于油脂、淀粉的合成,但此时扁藻生长慢,生物量低,使得这些生物组分的总产量低;当硝酸钠质量浓度为60 mg/L时,油脂和淀粉含量较高,并且扁藻生长快,油脂、淀粉的总产量高;继续增加硝酸钠浓度时,扁藻生物量和各组分含量基本不变.[结论]从微藻生物能源角度考虑,60 mg/L的硝酸钠质量浓度是培养亚心形扁藻的优化浓度.  相似文献   

12.
程龙  宋坚  何舟  宁军号  庞云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33-12934,12949
[目的]为合理调控刺参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浓度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在pH8.O、水温20℃条件下研究氨氮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结果]氨氮对刺参幼参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18.6、288.2、244.5和212.1mg/L,安全浓度为21.2mg/L;非离子氨对刺参幼参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2.00、10.86、9.21和7.99mg/L,安全浓度为0.80mg/L。[结论]刺参幼参对氨氮的耐受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COD对硝酸盐氮分析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COD浓度下硝酸盐氮吸光度的变化。[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标准溶液中的硝酸盐氮,分析7种有机物在不同COD下对硝酸盐氮吸光度的影响。[结果]COD浓度分别为15 000、20 000和15 000 mg/L时,葡萄糖、甲醇和乙醚(带有单键)对硝酸盐氮吸光度无明显影响;COD浓度分别为7 500、16 000和7 500 mg/L时,甲醛、苯和乙酸(带双键)使得硝酸盐氮吸光度分别增加约5倍、1倍和8倍;COD为10 000 mg/L时,丙酮使得硝酸盐氮吸光度减少约14倍。因此,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有机物的硝酸盐氮水样时,虽然该法简便、快速,但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和局限性。[结论]该研究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盐氮浓度的可行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舟形藻的污水培养及条件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材料与方法 1.1藻种及培养基 经“神舟5号”航天搭载后的舟形藻由徐州师范大学郑维发教授惠赠。试验所用原始培养基由参考文献的配方优化而成。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improve the biomass of Navicula tenera, and thu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chieving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Navicula tenera. [Metho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sewage to cultivate Navicula tenera was preliminari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 series of culture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nutrient source of nitrogen(N), phosphorus(P), iron(Fe), silicon(Si) and the salinity in medium for culturing Navicula tenera, were optimized by single factor test and orthogonal design. [Result]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for cultivating Navicula tenera using sewage are as follows: the water from Xiaoerlou Artificial Lak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basic solvent; 360 mg/L urea; 150 mg/L N2HPO4·12H2O; 50 mg/L ferric citrate; 2 000 mg/L Na2SiO3·9H2O; 2.0 mol/L salinity. Navicula tenera was strongly adaptive to sewage and could well uptake the nutrient sources in the sewage.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 culture cost decreased, and meanwhile the biomass of Navicula tenera reached 4.766 g/L which is 3.57 multiples over original medium and 1.9 multiples over optimized medium No. 1. [Conclusion] This study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combination of culturing Navicula tenera in large scale and sewag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水体环境监测中废水排放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单一急性毒性试验和联合毒性试验,研究了金属离子Cu2+和Cd2+对草履虫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结果]在单离子急性毒性试验中,Cu2+和Cd2+对草履虫的毒性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大,且均呈明显的剂量效应。Cu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32mg/L,而Cd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96mg/L。当Cu2+和Cd2+共存时,Cu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24mg/L,Cd2+的1h半致死浓度(LC50)为0.19mg/L,2种金属离子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在废水排放中,不但要考虑单种金属离子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而且要重视2种或多种金属离子共存时它们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表面活性剂SDS与DBS对褐点石斑鱼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表面活性剂SDS和DBS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分析比较2类毒性数据处理方法的优劣。[方法]以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变态期仔鱼作为指示生物,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SDS和DBS的急性毒性。建立直线回归模型,并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技术构建非线性回归模型,预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效应。[结果]2种表面活性剂的直线方程F检验均为极显著;其剂量—效应曲线(DRC)均可用双参数模型Weibull与Logit函数有效表征。直线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对2种表面活性剂毒性效应估算表明,预测半致死浓度时,2种模型差异可忽略不计;预测极端效应浓度时,差异显著。直线回归模型估算的安全浓度SDS为0.4292mg/L,DBS为0.9543mg/L;双参数模型对48hLC50拟合预测值SDS为1.5033mg/L,DBS值为3.3416mg/L,两者预测结果一致,毒性均为SDS大于DBS。[结论]试验结果为研究表面活性剂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危害及评价提供参考资料,并为毒性数据的分析处理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具有蜕皮激素活性的二酰基肼类化合物RH-2485对农业重要害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用2μL的1、10、50、100、1 000 mg/L系列浓度的RH-2485点滴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测定幼虫的死亡率、半数致死浓度(LC50)、发育历期、化蛹率和羽化率等指标。[结果]随着RH-2485浓度的升高,斜纹夜蛾幼虫死亡率也不断升高,而致死所需时间则不断下降,100 mg/L浓度的致死率在90%左右,1 000 mg/L浓度的致死率为96.7%。RH-2485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LC50为5.220 91 mg/L。斜纹夜蛾1龄、2龄幼虫对RH-2485比较敏感,但它们之间则无显著差异。[结论]试验结果为田间利用RH-2485防治斜纹夜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孙凌  阚元卿  尚志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01-7903,7908
[目的]探讨不同氨氮浓度对水蕹菜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在营养液中设置不同氨氮浓度(0、0.1、0.5、1.0、5.0、10.0、50.0 mg/L),对优良的水面培植作物——水蕹菜扦插苗展开培养,研究其各项生长指标对氨氮浓度变化的响应及其对氨氮的吸收利用。[结果]氮素缺乏导致水蕹菜植株增高减缓,叶片黄化,分蘖受抑。当氨氮浓度超过0.5 mg/L时,植物快速增高;但超过10.0 mg/L,又会抑制植株增长,根系溃烂,叶片脱落。氨氮初始浓度为1.0 mg/L时,水蕹菜各项生长指标最优,对氨氮净化效率最大,为96.3%。氨氮浓度超过1.0 mg/L时,植株根长偏短,根重偏低,茎叶系统增重明显,总生物量增长状况优于低氨氮处理(1.0 mg/L),但净化效率却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结论]该研究为鱼虾菜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对四角蛤蜊稚贝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静水水生生物测试方法,分别在24、48、72和96 h观察四角蛤蜊稚贝的死亡数,并计算出氟苯尼考的安全质量浓度。[结果]氟苯尼考在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 930.65、1 585.86、1 415.32和948.64 mg/L,氟苯尼考对四角蛤蜊稚贝的安全浓度为139.31 mg/L。[结论]该研究为四角蛤蜊人工苗种繁育过程中的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