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作物种子并研究其变异机理,进而培育新品种,这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育种方法。近年来,我国已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了70多种植物500多个品种的作物种子,航天诱变育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培育出许多新品种(系)。对航天诱变机理的研究方法也逐渐增多,从单一的形态观察向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发展,并且取得了一些长足的进展。本文对航天诱变育种的成就、研究方法和机理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阐述了航天育种机理的研究进展。对航天育种的主要因素—强辐射与微重力的来源、对植物种子的作用机理和所产生的生物效应进行了重点阐述,并指出了其研究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动态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航天诱变育种是将水稻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器(卫星),经过空间诱变作用产生变异,在地面选择有益变异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与常规育种相比,航天诱变育种具有诱变频率高、变异幅度大、育种周期短、有利突变体多等特点。目前普遍认同产生变异的主要因素有微重力、强幅射、转座子活化和高真空等,并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水平以及细胞学水平开展空间诱变机理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我国自1988年首次通过卫星搭载开展水稻航天诱变育种以来,已有9个育成品种通过了省级审定,其中“华航一号”等4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级审定。鉴于水稻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具有的独特优势,其可望成为推动21世纪水稻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小麦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航天诱变育种作为现代育种的一条新途径,以外层空间为诱变环境,在微重力、多种射线等复杂因素的作用下诱发植物产生突变,除具有提高突变率、变异较易稳定的特点外,还有生理损伤较轻、处理后代个体存活率高的优点,因此在植物育种中利用较多.作者综述了小麦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概况,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今后我国小麦航天诱变育种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利用空间诱变技术培育出适合新疆气候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方法]水稻品种新稻11号干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经诱变处理后将种子在地面种植,经过多年后代系谱选育,调查后代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选育出的优良品系参加新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F1代出现变异单株;F2代群体的单株间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出现了强烈的后代分离,F3代个别株系开始稳定.F4代基本进入稳定状态,从中筛选出结实率高、产量高,食味佳,整精米率高(抗爆腰),抗病性强的突变株系.[结论]水稻品种新稻11号干种子经空间诱变所产生的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并能够稳定的遗传给后代[1].经系谱选育,育成一个适合新疆干燥气候条件下种植的抗爆腰型、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新稻39号. 相似文献
15.
16.
17.
航椒黄帅是以采用航天搭载、空间诱变、生物技术、农业育种技术集成创新,以育成的新自交系032-1-2-1-1-H-H做母本,以未搭载的082-1-1-H-H做父本培育而成的加工型黄色辣椒一代杂交种.果实长指形,皱纹少,有光泽,青熟果黄绿色,老熟果黄色,味极辣,维生素C的含量202 mg/100 g,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11.6%;果实纵径17.5 cm,横径1.6cm,肉厚0.16 cm,单果重15.6 g;对辣椒疫病、病毒病、白粉病表现高抗;平均产量56 493.0kg/hm2,适宜在甘肃、宁夏、辽宁、浙江等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19.
总结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采用辐射诱变技术进行湖南省水稻种质资源创制和育种应用所取得的成就。1985~2000年,湖南省水稻资源诱变创制和育种应用累计育成品种22个;2001年至今,先后育成两优124、C两优266、星2号及湘辐994等13个优良品种。并从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水稻资源创新为目标,为现代育种提供诱变技术和资源服务;以现代种植发展需要为目标,根据农业环境和生产模式的变化调整主攻方向;提升平台共享和服务功能,加强全省诱变育种研究合作,助推湖南水稻育种再造辉煌3个方面提出了今后水稻诱变育种的目标及方向。 相似文献
20.
植物空间环境的诱变育种与现存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返回式卫星进行搭载,利用空间环境进行诱变育种作为现代育种的一条新途径,已成为植物诱变育种的新兴领域。我国目前在航天诱变育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培育出许多新品种(系)。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对理论研究质疑较多,甚至存在很多矛盾性的结果,阻碍了航天育种的进一步发展。综述了航天育种的诱变机理、诱变特点及对植株的影响,并着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