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GEF项目)从1995年开始实施,经过七年的辛勤工作已于2002年成功结束。陕西省是主要受益省之一,实际投资1064.5万美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5%(其中GEF项目赠款682.3万美元,国内配套382.2万美元)。佛坪、太白山、周至、牛背梁、长青是  相似文献   

2.
秦岭保护区群位于陕西秦岭山脉的中部地区,是秦岭山脉的精华所在。它包括太白山、佛坪、周至、牛背梁、长青五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朱鹦保护观测站。太白山、佛坪、周至、长责保护区已经连成一片,东部有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南部的朱鹤保护观测站,构成了秦岭自然保护区网络。东西长约150km,南北宽95km,总面积2055万hm2。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2m,是我国大陆东经105°以东地区的最高名山,群内相对高差3000m。同时在太白山高山区保留着第四纪冰川活动遗迹,冰斗、角峰、槽谷、石海、石河等冰川地貌类型多样,被人们称作冰川地貌的天然博物…  相似文献   

3.
陕西秦岭地区的太白山、佛坪、周至、牛背梁、长青等五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全球环境基金组织(简称GEF)资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自1996年实施以来,已经取得显著效果。 该项目是采用先进而创新的方法,在我国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的自然保护区,目的是通过制定管理计划、人员培训、科研和加强保护区野外设施建设,以及增加社区参与等方面工作,来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以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项目投资681.3万元。主要任务是通过选择转产项目,组织施工生产和管理,分流安置职工,建立  相似文献   

4.
正陕西黄柏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核心位置。它处于秦岭中段南坡太白县境内,东与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接壤,东南与佛坪自然保护区接界,南与长青自然保护区相接,西与牛尾河自然保护区毗邻,北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相连。保护区总面积21865公顷,地势南低  相似文献   

5.
<正>陕西黄柏塬自然保护区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太白县境内黄柏塬,周边与太白山、佛坪、长青、周至老县城、牛尾河自然保护区相连,处于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群的核心,是连接秦岭大熊猫"牛尾河区域种群"和"兴  相似文献   

6.
陕西丰富的生物资源,尤其秦岭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生态价值。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促进林业生态建设持续发展,从1965年建立的第一个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全省先后建立了佛坪、周至、牛背梁、长青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保护濒危珍稀鸟类“朱鹮”建立了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为保护三河湿地(黄河、渭河、洛河交汇处),渭南市成立了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在陕北风沙区为保护濒于灭绝的臭柏资源建立了神  相似文献   

7.
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东与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南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西、北与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这里沟谷纵横,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森林茂密,且垂直分布十分明显。从保护区海拔2900米的最高峰,到处是苍松翠柏,奇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太白山自安然保护区GEF项目实施自然与管护背景,保护工作面临的威胁,比较了实施编制《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计划》,调整机构设置和功能区划,改善办公与防护条件,开展社区共管项目,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等GEF项目主要内容前后发生的变化,总结提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工实施GEF项目,在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第四纪冰川遗迹、古文化遗产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等项目目标的同时,从保护任务、内容、方法等方面逐步进入科学、合理、系统、全面轨道,机构管护能力提升,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当地社区保护意识增强,经济收入增加,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9.
一提到大秦岭,自然会想到秦岭主峰太白山,而太白山保护区,正是以保护太白山56325公顷的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历史遗迹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白山保护区位于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核心位置,向南可以俯瞰黄柏塬、老县城、佛坪、长青自然保护区,东边是"周保"、观音山、天华山、皇冠山、平河梁、鹰嘴石自然保护区,西边是牛尾河、桑园和摩天岭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部,地跨陕西省太白县、眉县、周至三县,总面积56325公顷。1965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太白山自然保护区。1986年7月国务院批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45年的发展历程中,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关心与支持,各项工作得以全面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更是取得了连续45年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为太白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1988年,成立了"陕西太白山国  相似文献   

11.
陕西是中国大熊猫的重要分布区之一,秦岭大熊猫以其魁悟的体态和绚丽的毛色闻名于世,主要分布于秦岭腹地的佛坪、洋县、太白、周至等地。秦  相似文献   

12.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典型的暖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自然历史遗迹和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综合性保护区,保护区地处暖温带到亚热带过渡地区,为我国南北生物的过渡地带,是秦岭地区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是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保护区,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行动区之一。一、太白山保护区的区位优势太白山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的中段,周至、太白和眉县的交界处,总面积56325公顷,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倡导与支持下,4日,“关注秦岭”大型采访活动在古城西安举行了启式,来自全国34家媒体的记者分6路赴秦岭进行实访。此次活动旨在使人们了解认知秦岭,对以保护大为代表的秦岭保护事业给予充分的关注。秦岭是动植物区系的分界线,物种与栖息地类型十分丰富,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大熊猫仅有的几个重要栖息地之一。国家相继建立了太白山、佛坪、周至、牛背梁和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成了自然保护区群,为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地做出了积极贡献。秦岭还是我国重要的水…  相似文献   

14.
何晓军 《陕西林业》2011,(Z1):29-30
从1995年实施GEF项目开始,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先后申报和实施了多个项目,扩大了对外知名度,改善了与周边社区的关系,现将1995-2010年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申报、实施的主要项目工作简要介绍。1、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1995年8月林业部正式启动了"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项目希望通过在计划制定、  相似文献   

15.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金丝猴分布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丝猴 (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Milne-Edwards)为我国特产的国家 Ι级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于陕、川、甘、鄂及云、贵的局部山区 ,秦岭仅分布在太白、周至、洋县、佛坪和宁陕5县境内[1 ] 。据文献记载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南坡的太白县黄柏塬以东至周至县厚畛子地区有金丝猴分布 ,1 982~ 1 984年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时未记载有金丝猴的分布 [2 ]。迄今未见保护区内有金丝猴分布的报道。 1 999年 7月下旬我们进行野生动物野外监测时 ,在保护区南坡周至县厚畛子乡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保护区龙洞沟发现了一群金丝猴。为了搞清保护区内的金…  相似文献   

16.
在陕西秦岭地区,现有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bedfordi)3471~5 527头,沿秦岭主脊分布在秦岭地区的柞水、宁陕、长安、周至、佛坪、城固等19个县,海拔2000 m以上地带,以宁陕、城固、周至、佛坪、洋县、太白等县分布更为集中。分布区总面积24773 km^2,分布密度0.140~0.223头/km^2。生境破碎化、栖息地面积缩小以及人为活动干扰是羚牛种群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拯救性地在秦岭地区建立一批羚牛保护区、加大执法宣传和立法力度是有效保护秦岭羚牛资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GEF项目简介     
GEF是全球环境基金的缩写。我国GEF项目是利用全球环境基金赠款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国际资助项目。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尝试在组织、规划制定、技能开发、信息管理以及把当地社区结合到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方面,采用先进的并具创新性的方法,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和重要保护意义的自然保护区。全国列入项目的示范保护区有:福建武夷山、湖北神衣架、陕西秦岭、云南西双版纳、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8.
陕西秦岭自然保护区群GEF项目是全球环境基金组织在中国资助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项目,在我国是首次。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用先进并创新的办法建设一批示范性、具有全球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以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体地讲是在吸取当前国际新理论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管理计划、  相似文献   

19.
近日,在社会各方的大力协助下,经过林业公安民警半年多的艰苦侦查,一举破获了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斤砸”致大熊猫普查员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的恶性案件,犯罪嫌疑人贺泽贵、贺泽富被批准逮捕。 2000年12月16日,在全国第三次熊猫普查工作中,普查队员赵俊军(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职工),李先敏(陕西省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职工)二人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潭保护站辖区的龙王桥沟一带开展普查工作时,误入非法狩猎人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秦岭生物资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探索保护、利用及开发资源的途径,1982年省林业局主持,由有关林业教学、科研、林勘设计等单位以及西北大学、陕西师大、省动物研究所、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组成陕西省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队,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