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红豆草与鸭茅、红豆草与无芒雀麦2个豆科牧草混播组合,每个组合设比例为5∶5,4∶6和6∶4的3种处理,分别设置1∶1行,2∶2行和3∶3行的异行建植方式,在豆科牧草初花期与禾本科牧草抽穗期及再生草停止生长前,通过刈割测定草地群落各种群组分的产草量及牧草营养成分的变化,研究采用间行混播的建植方式,对草地群落稳定性与主要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播牧草组合中,红豆草与鸭茅的混播组合在产量与品质上均高于红豆草与无芒雀麦;在1∶1行的建植上,其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优于其他建植方式;在混播比例上,红豆草与鸭茅组合,以4∶6的草群产量最高,平均可产干草1060.24g/m2;红豆草与无芒雀麦组合,以6∶4与5∶5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平均干草产量达到1 026.72g/m2与913.24g/m2。在草地牧草营养品质上,红豆草与鸭茅在混播比例4∶6、建植方式2∶2行及混播比例6∶4、建植方式3∶3行的组合,牧草品质优于其他组合;而在红豆草与无芒雀麦组合中,表现出以混播比例6∶4建植方式3∶3行的营养价值为最高。  相似文献   

2.
2种混配除草剂对防除狼毒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应用甲磺隆与阔叶净2种除草剂按不同比例混配,以2,4-D丁酯和清水分别为对照,进行2年防除草地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甲磺隆∶阔叶净=1∶1(用药量0.159 6 g/m2)防除草地狼毒效果最好,防效达97.5%,但对禾本科和阔叶草的影响较大;甲磺隆∶阔叶净=2∶1(用药量0.05985 g/m2)对禾本科和阔叶草的影响最小,没有负作用,同时它对狼毒的防除效果也比较好,防效可达90%,能有效抑制草地狼毒群落,在生产防治上应选用甲磺隆∶阔叶净=2∶1(用药量0.059 85 g/m2)进行推广防除草地狼毒。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赶黄草保肝泡腾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试验将赶黄草浸膏、柠檬酸、碳酸氢钠等混合制粒,并采用L9(33)正交试验分析方法优选颗粒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酸碱比1∶1,糊精淀粉比2∶3,不包合碱性泡腾剂为最佳制备工艺。说明应用试验优选的制备工艺可得到质量稳定可控的赶黄草保肝泡腾颗粒。  相似文献   

4.
胡建忠 《草业科学》2003,20(8):25-30
由美国引进的水土保持优良植物——牧场草,在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种植后,适应性较强。结合气候相似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及引种栽培试验,得出牧场草的适生中心区位于黄土高原的北温带部分,呈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非常宽阔的带,包括黄土高原沟壑区、丘陵沟壑区所有副区、风沙区等类型。  相似文献   

5.
高寒牧区生长牦牛冬季补饲策略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62天的补饲期内,各补饲组(处理组A补饲100%精料、处理B补饲50%精料和50%的青贮草、处理C补饲100%的青贮草)牦牛体重分别比对照组(自由放牧)少损失15.36、10.41和9.67kg/头,分别提高95.36%、64.42%和59.84%;各补饲组A、B和C牦牛的饲料报酬(补饲量/相对对照组的个体增重)分别为5.23∶1、7.68∶1和8.38∶1,而产出投入比分别为1.76∶1、1.77∶1和3.18∶1,补饲产生的年生态效益价值分别较对照提高2006.10、1337.40和1421.87元/头。  相似文献   

6.
台湾甜象草与桂牧1号杂交象草生产性能比较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台湾甜象草和桂牧1号杂交象草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均能适应试验地环境条件.台湾甜象草产草量最高,鲜草产量达到15423 kg /667m2,比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10367.2 kg /667m2增产5055.8 kg,提高了32.8%,而且较耐寒,越冬后恢复生长快,抗性较强,试验期间未发现病虫害,粗脂肪、钙、磷均稍高于桂牧一号.是一种高产优质的牧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源  赵海明  谢楠  刘贵波  谢俊雪 《草地学报》2012,20(6):1093-1098
为揭示不同种植密度和留茬高度下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 Sudanense)生产性能间的差异性,以国审冀草1、2号高丹草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2008-2010年在海河低平原农区连续3年小区试验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留茬高度对冀草1、2号高丹草株高、茎叶比、群体密度、鲜干比以及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7.5~37.5万株·hm-2)处理下,冀草1、2号高丹草的株高、茎叶比及总草产量无显著差异,而鲜干比和群体密度在相同茬次不同处理间表现出一定的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刈割时期(抽穗期刈割、株高1.5 m左右刈割)的留茬高度(5,10,15,20和25 cm)处理表明,抽穗期刈割时不同留茬高度下冀草1、2号高丹草各性状值间无显著性变化;而株高在1.5 m左右刈割时留茬高度为20 cm处理下冀草1、2号高丹草总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留茬高度为5 cm的处理(P<0.05)。综合分析得出,海河低平原农区,抽穗期刈割时,冀草1、2号高丹草的种植密度在7.5~37.5万株·hm-2均可,且不同留茬高度对2茬草的生产性能无显著性影响,而株高1.5 m左右刈割时,最佳留茬度应为20 cm。  相似文献   

8.
在科尔沁沙地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共3种禾本科牧草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按豆禾行数比1∶1、1∶2、2∶1和2∶2建植混播草地,分析了禾草种类和混播比例对二龄混播禾草、苜蓿及禾豆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草种类及混播比例对混播组分及群体产量影响显著(P0.05)。除第1茬禾草产量以苜蓿+虉草混播组合最高外,其余茬次及全年禾草产量均以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组合最高,苜蓿+垂穗披碱草混播各茬次及全年禾草产量最低。苜蓿+无芒雀麦和苜蓿+虉草1∶1混播全年禾豆总产量分别比单播苜蓿产量高25.70%(P0.01)和14.21%(P0.05),但禾草产量占比仅为16.10%和16.63%。豆禾1∶2混播全年禾草产量占比达到27.20%~37.57%,但禾豆总产量显著(P0.01)低于其他混播组合。在科尔沁沙地,苜蓿∶禾草1∶1混播短期内可获得最高的禾豆总产量,1∶2混播全年禾豆总产量最低,而禾草产量比最高。  相似文献   

9.
生物土壤滤体除臭装置处理猪粪恶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研制的生物土壤滤体除臭装置处理猪舍蓄粪池臭气,研究除臭可行性。通过生物滤池填料的筛选、填料层高度和初始含水率等工艺参数的优化以及不同通气量和气体浓度等受控条件的研究,明确最佳除臭条件和除臭效果。结果表明:气体氨气(NH3)浓度≤32.7 g/m3、甲烷(CH4)≤12.5 g/m3时,以腐殖土/蛭石(1∶1)为填料、填料层高度为60 cm、填料初始含水率为50%,控制通气量在1.7 m3/h时装置去除臭气效果最佳。生物土壤滤体除臭装置对一定浓度的蓄粪池臭气具有较好的除臭效果,适用于新农村的中小型家庭猪舍蓄粪池臭气处理。  相似文献   

10.
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14,他引:20  
在农牧交错带地区对退耕还草的草地进行土壤分析并与春小麦地比较,研究牧草对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第2年(生产第1年),草地0~20 cm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比小麦地有明显改善;单播和混播草地,播种第3年(生产第2年)较第2年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有增加,混播牧草改善土壤氮的效果比单播牧草更显著;老芒麦、无芒雀麦单播以及老芒麦 无芒雀麦混播可以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老芒麦 无芒雀麦、老芒麦 冰草3∶1的混播比例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11.
以红豆草、紫花苜蓿、红三叶、鸭茅、无芒雀麦和猫尾草6种豆禾牧草在混播种类为3、4、5、6与豆禾比5∶5、4∶6和3∶7条件下建立混播草地。依据2008-2012年各混播组合的群落组分稳定性、功能稳定性和可入侵性,比较了21个豆禾混播组合的群落稳定性。从组分稳定性来看,含红豆草的组合豆科植物稳定性较差;而不含红豆草组合豆科植物稳定性较高;从功能稳定性来看,随着混播种类数量的增加,群落稳定性呈增加趋势,豆禾比4∶6的群落稳定性低于豆禾比5∶5和3∶7。从可入侵性来看,混播种类对其影响较小,豆禾比5∶5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包含组分稳定性、功能稳定性和可入侵性3个方面的群落稳定性以豆禾比为4∶6较低,而混播种类对群落稳定性影响较小。因此,混播种类与比例仅能影响到群落稳定性的某一方面,还需探寻适宜的时空尺度与评价“标尺”下影响群落稳定性的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任文  张志新  蔺昶兴  杨倩  沈禹颖 《草业科学》2020,(10):2035-2048
混播是高寒地区栽培草地建植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于2018-2019年在天祝县进行大田试验,探究不同混播比例的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100∶0、70∶30、50∶50、30∶70、0∶100)栽培草地的生长动态及种间关系的变化。建植第1年,混播群落生物量于生长季末期达到最大,当红豆草和垂穗披碱草混播比例为70∶30时,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 LER)值较高,地上总生物量最大,为3 172.2 kg·hm-2,此时红豆草、垂穗披碱草间竞争关系较弱,两者竞争比率(competitive ratio, CR)值接近于1,混播群落的真实产量损失(actual yield loss, AYL)值接近于0或小于0。建植第2年,6月时混播群落绝对株高及自然株高较低,混播比例为30∶70的处理红豆草CR值、侵略强度(aggressivity, A)值大于垂穗披碱草,随着混播群落不断生长,红豆草、垂穗披碱草绝对株高及自然株高发生变化,生长空间趋于饱和,此时红豆草竞争能力(CR值、A值)远小于垂穗披碱草...  相似文献   

13.
佛甲草、唇萼薄荷屋顶草坪建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基质配方和基质厚度两个方面探索了利用佛甲草和萼唇薄荷建造屋顶草坪建植技术,结果表明:配方为泥炭∶花泥∶沙∶椰糠=3∶3∶2∶1(体积比)的基质最适合用作屋顶建坪;深厚的基质有利于屋顶草坪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草地盐碱化问题,试验采用补播稗草(东饲1号)和星星草,同时覆盖2.0 kg/m2(2M)、1.5 kg/m2(1.5M)、1.0 kg/m2(1M)粉碎玉米秸秆,以未补播(0M)为对照,连续三年测定了覆盖秸秆对补播牧草生长及草地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3种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秸秆可以提高稗草的生物量,且覆盖秸秆1.5 kg/m2时生物量最高,比不覆盖提高12.63%;覆盖秸秆可以提高星星草的生物量,也是覆盖秸秆1.5 kg/m2时生物量最高,比不覆盖提高10.17%。覆盖秸秆还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在补播星星草同时覆盖秸秆1.5 kg/m2,3年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值最高,真菌、放线菌、细菌含量分别为9.480×103,6.593×104,9.602×106cfu/g,比不覆盖秸秆含量分别提高30.43%、13.89%和8.19%。同时,覆盖秸秆使补播星星草区域微生物数量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5.
草蓄分权经营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本文论述了草蓄集权经营的弊端,论证了草蓄分权经营的涵义,经济学意义和特征以及推行草畜分权经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6年8月21日,我县老城镇一养鹅场75日龄鹅暴发球虫病。由于我们诊断准确、用药正确及时,迅速控制了局面,很快扑灭了疫情。现将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该鹅场一共养鹅3200只,一直饲养在停产的木器厂院内。院内人工挖了一个25m×30m深0.5m蓄水坑,注入井水,供鹅雏下水。人工采草和补料饲喂。  相似文献   

17.
三江源地区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三江源地区8个地点的12个样地不同退化草地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草地退化与土壤草土比、物理粘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化梯度的加剧、土层的加深,草土比值逐渐减小;不同地区不同退化梯度的草土比值以0~10cm土层变化最大,草土比极值变化为1/28.07~1/5068.77;随着草地演替度的减小,草土比随之减小,草地退化程度随之加重。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处理对提高高寒人工混播草地产草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在甘南碌曲海拔3500m草地区建立试验基地,通过对混播(燕麦 春箭筈豌豆)草地进行不同肥料、施肥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域适当施用羊粪肥和尿素对提高草地产草量效果非常显著(P<0.01),每公顷施羊粪肥15000kg、尿素150kg,可使人工草地产草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66.7%和98.1%,生产中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在内蒙古中部轻度盐碱地上建植豆禾混播草地的牧草产量及各混播组合物种的竞争关系,以草原3号苜蓿分别与新麦草、缘毛雀麦和长穗偃麦草3种禾草以不同比例(1∶1,1∶2,1∶3)混播建植人工草地,研究不同刈割期、不同混播方式下的牧草产量、土地当量比(LER)、相对产量(RY)、相对密度(RD)、相对产量总值(RYT)和种间竞争率(CR)等。结果表明,混播物种、混播比例和刈割时期对混播草地的产量和种间竞争关系有直接影响。在3个刈割时期,所有混播组合的牧草产量均高于单播,且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相对产量、相对密度和相对产量总值除个别1∶3组合外也均大于1,根据物种竞争模型对混播组合中各物种竞争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除豆禾1∶3组合外,苜蓿与3种禾草均分布在双方受益区域,表明各草种混播组合基本呈共存状态。除苜蓿与缘毛雀麦1∶1组合外,苜蓿在其余各混播组合中种间竞争率均大于1,且在同一刈割期随禾草比例的升高而增大。从牧草产量和种间关系的稳定性综合考虑,在上述地区苜蓿与缘毛雀麦以1∶1或1∶3混播,苜蓿与新麦草、苜蓿与长穗偃麦草以1∶1或1∶2混播更有利于建立高产稳定的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20.
在青海省低海拔地区的民和县和高海拔地区的湟中县,每隔50~100m分别设置1 740、1 854、1 960、2 080、2 190和2 614、2 668、2 715、2 784、2 918m共10个样地,研究海拔高度和混播比例(9∶1、8∶2、7∶3、6∶4、5∶5)对燕麦(Ar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产草量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燕麦、箭筈豌豆单播干草产量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高于高海拔地区;除海拔1 854、1 960、2 080、2 190m外,在同一海拔高度下均表现为混播牧草干草产量最大,燕麦单播次之,箭筈豌豆单播最小;在所有处理中,海拔1 960m处的5∶5混播组合牧草干草产量最高,为12.87t·hm-2,较同一海拔燕麦单播干草产量显著提高了60.88%(P0.05)。在牧草品质方面,牧草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随海拔升高呈无规律性变化,但在同一海拔高度下,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大,牧草粗蛋白含量呈增加趋势;燕麦、箭筈豌豆单播及混播牧草的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高于高海拔地区,而牧草的NDF、ADF含量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低于高海拔地区。经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各个海拔高度的最佳种植方式均为混播,最佳混播组合为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