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蛹虫草虫草酸虫草素含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HPLC法对蛹虫草的虫草酸、虫草素含量作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同种培养基质中蛹虫草不同部位和不同培养基质中蛹虫草相同部位的虫草酸、虫草素含量均有不同, 通过比较确定了虫草酸、虫草素含量较多的部位, 从而为今后虫草酸、虫草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3.
4.
5.
以优质蛹虫草菌株为试材,分别以12、16、20、24、28℃5种不同温度进行单因子对照试验,比较不同温度处理后蛹虫草蛋白质、多糖、虫草素、虫草酸含量等的变化,探索不同温度处理对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蛹虫草发菌、转色、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等主要生长阶段的培养温度分别为约20、24、24、16℃时,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相对较高;栽培实际以约16~20、20~24、20~24、16~20℃为宜。说明实行变温管理是提高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及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从冬虫夏草发酵液及菌丝体中提取、分离虫草多糖,并建立样品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乙醇沉淀法分离冬虫夏草发酵液和菌丝体中的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样品中多糖含量。用葡萄糖作为标准制作标准曲线,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0.0043x﹢0.0299,相关系数R2=0.9926。发酵液中虫草多糖的得率为58.38%;菌丝体中虫草多糖的含量为4.71%。发酵液多糖的重现性试验的标准差为0.0055,变异系数为0.74%,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9%;菌丝体多糖的重现性试验的标准差为0.0059,变异系数为1.24%,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57%,变异系数为1.24%。此法无需多糖纯品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精确度和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可作为检测北冬虫夏草多糖含量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采用人工栽培法,比较2个蛹虫草菌株在生物转化率、多糖含量、虫草酸含量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蚕蛹粉添加量对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处理在生物转化率、多糖含量及虫草酸含量方面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蚕蛹粉的加入量与蛹虫草子实体、培养料中多糖及虫草酸的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综合各项数据,得出2号蛹虫草菌株与培养基A的组合具有明显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以优质蛹虫草菌株为试材,分别以不同光照强度对蛹虫草发菌、转色、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等阶段进行单因子对照试验,比较不同阶段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各蛹虫草试验组在蛋白质、多糖、虫草素、虫草酸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及特点,探索蛹虫草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光照强度及规律。结果表明:蛹虫草发菌、转色、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等阶段的光照强度分别约为0~10、500~200、200~500、300~500lx时,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说明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光照强度对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合成和积累可产生明显影响,以各阶段相应适宜光照强度对蛹虫草进行栽培是保证和提高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不同溶剂(乙醇、甲醇、石油醚、乙酸乙酯)对广东虫草(Cordyceps guangdongensis)子实体色素的提取效果及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广东虫草色素易溶于80%乙醇溶剂,最大吸收波长为410nm。色素的乙醇溶液分别在光照与黑暗条件下放置5d,其吸光度值分别减少22.3%和16.6%,在有光照条件与无光照条件下色素的吸光度差异显著。与室温25℃相比,在20~50℃下,色素吸光度无显著差异,在60~70℃下,差异显著,而当温度为90、100℃时,差异极显著,色素吸光度分别升高了19.8%和37.7%;强酸条件(pH为2~3),氧化还原剂H2O2,使色素褪色;碱性条件(pH为8~9),氧化还原剂Na2SO3以及部分食品添加剂(麦芽糖、柠檬酸、蔗糖)对色素有增色作用;金属离子影响色素的稳定性,其中Fe3+及Fe2+使色素发生色变。 相似文献
14.
15.
人工培育蛹虫草与野生蛹虫草氨基酸成分测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人工培育蛹虫草与野生蛹虫草氨基酸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野生蛹虫草中含有的17种氨基酸,在人工培育蛹虫草中几乎都含有,并且在以蚕蛹为培养基质生长的蛹虫草中氨基酸总量及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总量均高于野生型及其它人工培育型的蛹虫草。 相似文献
16.
17.
金针菇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6 株人工栽培的金针菇进行了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发现金针菇伞的营养价值仅占整个菌株的1/3 。在整体营养价值上, 金针菇的氨基酸含量全面, 且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 已测的7 种占氨基酸总量的48-23% , 尤其是苯丙氨酸含量较高, 是一种较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在供试的6 个菌株中, 89—6 菌株的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均为最高, 人工栽培时, 是一个值得推广的较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8.
19.
以2个蛹虫草菌株2014072503-1和2014072301-1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蛹虫草40d液体发酵过程中其发酵液中的虫草素产量,研究了蛹虫草发酵时间对虫草素产量的影响,旨在确定虫草素开始产生、产量迅速升高、产量最高的3个关键时间点,为下一步对以上时间节点的菌丝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进而挖掘与虫草素产量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奠定基础。结果表明:2个蛹虫草菌株发酵过程中产虫草素的起始时间点为发酵后3d,迅速升高的时间点是12d,虫草素产量最高的时间点2014072503-1号菌株为发酵后37d,而2014072301-1号菌株为发酵后34d。2014072301-1号菌株发酵产生的虫草素含量高(382.43μg·mL~(-1)),时间短(34d),更适于作为生产虫草素的菌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