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麦蚜 麦蚜为全国麦区常见害虫之一.江苏省麦区蚜虫种类主要为麦禾缢管蚜、麦长管蚜。小麦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受害.以穗期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麦蚜混合种群发生规律与空间生态位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抽穗期以前,麦长管蚜为优势种群,季缢管蚜只占1/5左右,两种蚜虫的生态位重叠比较大;抽穗期以后,黍缢管蚜上升为优势种群,麦长管蚜的数量比例逐渐下降,两种蚜虫的生态位重叠较小。造成这种交替变化的原因在于气温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麦蚜发生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蚜俗称小麦腻虫,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麦黍缢管蚜、麦无网长管蚜。静海县以麦长管蚜为主。麦蚜主要在寄主作物的茎、叶及嫩穗上刺吸危害,吸取汁液使叶片发黄或全部枯黄,生长停滞,分蘖减少,子粒饥瘦或不能结实。对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杨荣明 《当代农业》2013,(23):34-35
麦蚜为全国麦区常见害虫之一.江苏省麦区蚜虫种类主要为麦禾缢管蚜、麦长管蚜。小麦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受害,以穗期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麦蚜人工饲料的研究动态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蚜人工饲料的研究动态及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陈巨莲丁红建麦蚜属同翅目蚜科,在我国主要种类有4种: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和麦无网长管蚜。一、蚜虫人工饲养技术研究30年代初Hamilton最先尝试人工饲养蚜虫,Bradley(1956)则首次...  相似文献   

6.
连续两年(2019-2020年)在青海高原对燕麦生长期发生的蚜虫种群数量定期开展监测,并采用形态学方法对蚜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为害燕麦的蚜虫有4种,分别是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和麦无网长管蚜,其中,前2种为优势种类,麦长管蚜主要为害麦穗,7月中旬至8月中旬种群密度均较大;麦二叉蚜与禾谷缢管蚜主要为害叶片和茎秆,7月中旬前后是这两种蚜虫的主要发生期;麦无网长管蚜以取食叶片为主,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该虫的主要发生期。燕麦蚜虫整体种群数量从6月中下旬开始呈上升趋势,至7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期,因此,建议在6月初麦蚜始发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防麦蚜数量达到经济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7.
麦蚜发生规律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多年系统观测,关中麦区麦蚜种类为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谷缢蚜、麦无网蚜和玉米蚜。麦长管蚜是小麦生长后期危害优势种;渭北旱塬和关中灌区西部小麦生长前期的优势种分别为麦二叉蚜和禾谷缢蚜。据麦蚜混合种群数量消长规律,提出渭北春季麦蚜混合种群发生量峰值预测式。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在渭北非极端寒冷年份可以成、若蚜安全越冬,未谷缢蚜只部分年份可以越冬。小麦适期晚播可减少黄矮病的发生,但对麦蚜却无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麦田蚜虫及其天敌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麦田蚜虫及其天敌群落主要由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和麦二叉蚜3种麦蚜以及12种天敌昆虫组成,天敌中以蚜茧蜂数量最多。麦蚜和天敌的演替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的麦蚜和天敌数量较少,没有必要防治蚜虫;第2阶段,麦蚜数量达到顶峰,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第3阶段,群落处于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9.
小麦不同生育期对麦蚜取食的反应及麦蚜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蚜是小麦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江苏地区小麦上的蚜虫主要是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它们自小麦出苗至收获均可刺吸麦株汁液。由于该虫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发生的数量不同,目前大田生产上人们注重的只是穗蚜的密度和防治。但是,蚜虫的取食危害是一个连续过程,且不同生育期小麦对麦蚜的危害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搞清楚这些关系,对于合理制定麦蚜的防治指标和指导大面积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麦不同抗蚜性品种上的蚜量上升速度、高峰值和主要危害期维持较高数值的时间不同。后期麦蚜种群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对小麦品种的适应性。郑州地区早期以麦长管蚜为主,后期以禾谷缢管蚜为主。不同抗蚜性品种上的蚜虫优势种群变化不同,不同种蚜虫对品种及在麦株上的分布有一定的选择性。瓢虫在抗蚜性强的品种上的上升时间,晚于抗性弱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水试验法,在水温为(15.0±1.0)℃下,研究了饥饿及再投喂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体质量为69.56 g±2.35 g)氨氮、活性磷排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初期牙鲆氨氮、活性磷排泄率呈直线下降,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排泄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再投喂后,各饥饿处理组牙鲆氨氮、活性磷排泄率快速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摄食对牙鲆氨氮、活性磷排泄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饥饿和饱食状态下,牙鲆氨氮、活性磷排泄率的峰值均出现在10:00,为摄食后4 h,以后逐渐下降;低谷均出现在18:00;再投喂期间平均氨氮排泄率昼夜差异不显著(P〉0.05),活性磷排泄率白天略高于夜间(P〈0.05)。  相似文献   

12.
本文调查了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和禾縊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的田间消长规律和种群数量变动因素。麦二叉蚜发生最早,一般在小麦返青期即有发生,小麦灌浆乳熟期以后,因气候及营养条件惡化,蚜量急剧下降。麦长管蚜在小麦拔节期始见有翅成蚜,孕穗、抽穗以后,蚜量一直稳定上升,灌浆至乳熟初期蚜量急剧增长达到高峰。此后驟减。禾縊管蚜最耐高温高湿,一般小麦揚花期以前蚜量少,麦收前7~10天内剧增达高峰。在小麦各生育期,三种麦蚜长管蚜始終占总蚜量的70%以上,多者100%,是麦田蚜虫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3.
经传毒力测试,具有南方麦区代表性的长沙、南京和杭州的介体禾谷缢蚜,对小麦黄矮病(BYDV)的传播能力,同样不但赶上而且超过该病优势介体麦二岔蚜。这就预示随着我国南方麦区优势麦蚜种群禾谷缢蚜传毒力的显著提高,小麦黄矮病存在着由北方麦区往南方麦区扩展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分析肥料运筹对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表明,小麦一生氮肥适宜运筹比例为基蘖肥占一生总施肥量的60%左右,拔节孕穗肥占40%左右,磷、钾肥宜作基肥和返青拔节肥二次施用。前期施氮肥过多易使群体发育不协调,分蘖成穗率降低,粒叶比小,产量低;后期适量施氮并配合磷、钾肥施用,能有效地增加孕穗后光合物质生产,粒叶比大,产量高。  相似文献   

15.
玉米苗期肥水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施肥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供应不足时,施用氮肥可显著抑制玉米苗期的生长,而磷、钾肥特别是钾肥的施用则能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和抗旱能力、达到以肥调水的目的;只有适宜土壤水分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氮肥的肥效;施用钾肥可提高玉米的抗涝能力。施用氮肥能提高玉米体内的氮素含量和吸收量,磷、钾肥也能促进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并且降低土壤水分状况对氮素吸收的影响,土壤相对含水量较低时,氮、钾肥施用可显著促进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含水量较高时施氮则抑制磷素的吸收。在土壤水分缺乏的条件下,施用氮、磷肥能抑制玉米苗期对钾素的吸收,施用钾肥促进玉米对钾素的吸收、提高体内的含钾量。  相似文献   

16.
夏大豆施肥生理基础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应用同位素示踪和大豆结瘤[R#-(j1)]不结瘤[r#-(j1)]等位基因系进行氮磷施肥生理基础研究,明确了大豆生育早期主要利用土壤氮和肥料氮,中后期主要利用共生固氮。大豆生育后期由营养器官向籽粒转运的氮素,转运率为50%左右,磷素转运率比氮素高10-20%,合理施用氮肥能够促进豆株对土壤氮的吸收,激发率达1.535-1.778。试验认为早期施用少量氮肥对大豆生育有利,氮磷比以1∶2或1∶3为佳。在135亩中等肥力土壤上连续4年亩产达152-200kg以上。同时研究了夏大豆高产生育指标和9项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肥料结构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因素饱和设计,定位研究了农家肥、麦草、氮、磷化肥配施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相同降水条件下,通过不同的施肥措施,可使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生产效率提高3倍以上.4种肥料对土壤水分生产效率影响的顺序为;氮肥>农家肥>磷肥>麦草.其中农家肥和氮肥是正效应,麦草和磷肥呈负效应;各肥料间尚有一定的交互效应.当前提高羊地小麦水分生产效率的较好的肥料结构为:农家肥7500kg/亩,氮肥12.5 kg/亩,磷肥2~5kg/亩,不施用麦草.  相似文献   

18.
水稻土主要农化指标与水稻产量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氮效果极显著,在施氮或氮瞵基础上施钾效果显著,在施氮或氮钾基础上施磷效果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与水稻产量及施肥增产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通过土嚷碱解氮和速效钾的测定,确定水稻是否施用氮肥和钾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氮磷配施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年肥料配施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配施不仅增加植株茎叶内的氮、磷、钾含量,而且,小麦籽粒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以N30P24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6.4%,对籽粒加工品质改进也最大.所以,在本试验条件下,提高小麦品质的最佳氮磷配施量是尿素30kg、三料磷肥24kg.以扬花期喷施尿素增加蛋白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水肥互作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人工模拟条件下,采用“311-B”D饱和最优设计,探讨了水肥交互作用对玉米株高、茎基宽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植株的株高与氮肥、灌水量、磷肥用量都呈正相关,其中氮肥用量影响最大,灌水量次之,磷肥用量影响最小;但氮肥用量与灌水量的交互、氮肥和磷肥的交互与株高呈负相关。与氮肥用量和灌水量的平方项呈负相关,说明过量的氮肥或灌水量都对植株的株高呈负效应。同样,玉米的茎基宽与氮肥用量、灌水量、磷肥用量呈正相关。其中氮肥对茎基宽的影响最为明显,灌水量次之,磷肥用量的影响最小。在本试验中,氮肥用量与灌水量的交互、磷肥和灌水量的交互与茎基宽呈正相关。氮肥、磷肥和灌水量对玉米产量均具有正效应,且符合报酬递减定律,过量施肥、灌水会引起明显的负效应,造成玉米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