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我国草原资源丰富,西部与北部地区是草原分布的主要地区。草原不仅对生态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以帮助改善环境,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同时还可以为畜牧业提供充足的草料作为畜牧业饲料,是畜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不断的破坏,为了实现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合理调整草原生态环境,达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利用,发展生态畜牧业是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西藏草原的资源概况、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从认识和重视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这个观点出发,提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以求促进经济、生态、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为加快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阿勒泰地委、行署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实施各项措施,对今后阿勒泰市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草原生态环境是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快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更是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来,我市为加  相似文献   

4.
草原有着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生物资源、人文社会资源,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良好发展,对其所在区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草原生态的保护与修护工作有着至关之重要的作用。草原生态景观的打造,不仅能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也能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针对生态修复背景下草原生态景观的营造,以康定市为例,把康定市草原作为研究对象,从当地的草原风光以及民族风情出发,结合当地气候环境特点,提出相应的景观营造策略,将草原的保护利用与生态景观设计相结合,在生态修复优先的前提下提升草原旅游资源价值,为草原的修复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20,(15)
草原资源是新疆伊犁州畜牧业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如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经济发展和草原文明的生态保护相冲突等。因此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畜牧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保护伊犁州草原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前言为加快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阿勒泰地委、行署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有效实施各项措施。对今后阿勒泰市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草原生态环境是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快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更是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来,我市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青海省草原地区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天然草原不断退化。减少放牧力度、加强草原生态修复是维护草原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在草原生态保护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牧民的教育,引导他们加强对草原生态保护的认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弥补禁牧和休牧带来的经济损失,为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贡献。草原是青海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青海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草原建设,加快草原生态环境治理,是青海省畜  相似文献   

8.
正草原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保障,同时草原面积的扩展,还可以有效遏制土地沙漠化的进程。草原资源无论是对经济建设还是生态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可以有效的保护草原资源不被侵蚀,对整体生态环境的改良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根据现阶段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作出探究,并整理出相关意见,希望对草原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草原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结构组成的一部分,是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状况的直观体现。青海省作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位于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m以上,草原资源高度发达,是青海省覆盖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自然资源,但是在青海省草原的近年发展中,草原受虫害问题影响严重,给青海草原资源的发展利用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本文对青海省草原虫害诱因进行分析,提出其生态治理措施,以实现对青海省草原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决定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效果,为保护生态环境中稀缺的自然资源,建设绿色、环保的牧区经济体系,各级政府必须采取合理措施,调配财政资源、技术资源,建立完善的草原环境监管体系,颁行具备较强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推进牧区可循环环保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强化草原保护力度、修复生态环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的主导产业,而牧草是牲畜的主要食物来源,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广大牧民群众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在草原环境治理上,群众保护草原生态坏境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政府以冬春草场为重点进行了草原治理,草原生态环境正逐步向良性化发展。在草原的治理中,轮牧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保护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轮牧还可清洁净化牧场,降低家畜寄生虫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草原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还是社会发展很重要的物质基础。一旦草原生态系统被恶意破坏,人类就遭受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生态恶化这些都可以将人类的家园破坏殆尽。这样一系列的草原或者土地荒漠问题和生物受损等自然灾害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基于此,对新疆草原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一些举措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高度重视草原生态要求和相应的制度政策的出台。健康畜牧业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展览,加强草原建设实现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导作用。在文中就草原建设成就与保护分析在这个问题上,提出要促进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建议。对于加强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努力发展草原的畜牧业这是国家对于中国广大草原地区提出的重大任务。目前我国对于草原的保护工作正在努力开展,各个草原以及畜牧地区围绕着保护生态的核心进行管理,同时利用当地政府以及相关法规对草原地区实施保护,使生态畜牧的发展更加的顺利。1.关于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的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14.
草原保护与建设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草原资源监督、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等措施是西藏草原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区草原生态环境和草地生产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我区草原保护与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诸如草原局部退化形势依然严峻、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效果不明显、草原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草业科技支撑不足等。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区草原保护、草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草业顶层设计、加大草原行政队伍、加强草原科学研究、建立西藏乡土牧草繁育体系等西藏草原保护与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人们正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自然和谐方向迈进。吉林省西部农牧交错,环境问题严峻,不仅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对全省生态质量构成威胁。草原是人类的肉库、粮食和保护大自然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因素。立足新高度开发、保护、合理利用草原,发挥区域优势,是实现吉林省西部草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保护、合理利用草原,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据全国草原资源普查统计,吉林省西部地区(白城、松原)草原面积约170万h㎡,占全省草原总面积的50%左右,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该区草原"三化"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6.
蔡振波 《新农业》2022,(7):49-50
草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国土的主体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天然草原近千亿公顷,居世界第二位,约占全球草原面积的13%,是森林面积的2.5倍.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发展,倡导科学发展、利用草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中国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魏琦  侯向阳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8):3719-3726
生态补偿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如何建立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国内外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具有长期挑战性的课题,关系着补偿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永续性的关键问题。草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生物多样性保存中心、生态安全屏障和食物安全的接续地,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已初步建立,投资规模和覆盖面均较大,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草原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形势仍然没有根本转变。因此,探讨和建立公平性和长效性相结合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协调草原资源的多重功能、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多赢”、确保草原资源保护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生态补偿概念、理论和长效机制发展趋势的分析,阐述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民致富中的必要性。通过对不同草原区域实施草原生态补偿进行实地调研、对牧户固有的生产决策行为对草原生态补偿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及对中国当前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分析,认为目前草原生态补偿存在如下主要问题:长期欠账,草原生态治理难度巨大;草原生态投入少、周期短,保护成果尚难以得到有效巩固;牧民存在心理载畜率和超载惯性,对生态补偿减畜产生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进一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延长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期限;增加草原生态补奖经费;实行多样化的适应性减畜模式;大力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经营模式和加强草原畜牧业制度保障体系。旨在为中国脆弱性生态资源的科学保护和草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拥有的草原面积位居世界第二,占国土面积约40%,草原所拥有的生态作用、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环境的污染,工业的发展,过度的放牧,草原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草原退化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加强我国的草原资源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因此,本文从我国草原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以此提出了加强我国草原资源保护的做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草原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合理的利用草原,平衡草原和牲畜关系,可以延续资源,实现草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民族的团结。在维护边疆稳定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应该如何合理的保护和建设草原,改善草原的生态环境,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希望能够在保护草原生态过程中发挥出积极的效用。  相似文献   

20.
吴小军 《饲料博览》2021,(2):55-55,60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现有草原面积约为27.35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8.64%,退化草原面积约19.41万hm2,占草原总面积的71%。自2003年以来,同心县先后依托国家禁牧封育、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退牧还草工程、退耕还草项目、已垦草原治理试点项目等--系列重大政策项目,通过禁牧、草原围栏、草原补播改良等措施,不断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草原生态环境由严重恶化向整体遏制、局部好转方向发展。同心县是宁夏中部干旱带重要的草原生态屏障,草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严重影响全县的草地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而且直接威胁到全区的生态安全。因此,保护好、管理好同心县草原,对同心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