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长江流域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等因素,严重影响了中华鲟的洄游路线和繁殖场所,使之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并濒临灭绝危险。中华鲟为中国独有,是世界27种鲟鱼中最珍稀的一个种类。据估计,在大约1.5亿年前恐龙统治地球的白垩纪,中华鲟就在地球生存并繁衍。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水中的大熊猫”,因为它只在长江上游产卵,中华鲟又被称为“爱国鱼”。  相似文献   

2.
鲟鱼是鲟形目、鲟科鱼类中几种鱼类的总称。分布在我国的主要鲟鱼类有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skii和达氏鲟Acipenserdabryanus等。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鱼肚、鱼鼻、鱼筋、鱼骨等都能做出独具风格的名菜,尤其是鲟鱼籽酱被誉为“黑色珍珠”,被视为珍  相似文献   

3.
水中国宝--中华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鲟在三水、顺德等地繁殖成功后,有关单位已将部分培育成鱼种的中华鲟共1.7万多尾先后在顺德龙江左滩西江段和肇庆西江高要段放流增殖。中华鲟俗称鲟鱼,是大型溯河性名贵珍稀鱼类,是我国的特有鱼种,已被国家列入一级保护动物。据记载,在全  相似文献   

4.
中华鲟消化系统内消化酶活性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鲟鱼类是大中型的经济鱼类 ,广泛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北的水域中。我国是世界上鲟鱼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 ,长江除了中华鲟外还有白鲟、达氏鲟 ,其中白鲟只见于我国。而达氏鲟和中华鲟则是我国极有开发前途的一项自然资源 ,是科学研究的宝贵材料。中华鲟仔鱼期一般吃浮游动物 ;幼鱼期多以底栖的水生寡毛类、水生昆虫、小型鱼虾及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 ;成鱼期吃底栖动物或动植物渣滓。对于幼鲟的培育工作 ,国外多采用人工饲料培育幼鲟 ,既可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 ,又避免了单一使用水蚯蚓所带来的弊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邓昕等人尝试采…  相似文献   

5.
长江水系濒危珍稀动物知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鲟,又称“象鱼”,我国特有的经济鱼类,是长江中仅次于中华鲟的大型古老动物,为我国所独有。白鳍豚,是世界仅存的4种淡水豚之一。据中科院水生所专家介绍,白鳍豚目前在长江中的数量已不足 100头,为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由于环境的改变以及人类的酷渔滥捕活动,鲟鱼资源己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有些种类己濒临灭绝。运用人工养殖的鲟鱼亲本繁殖制种是保护鲟鱼物种、恢复鲟鱼资源的有效方法。我国鲟鱼人工繁殖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研究的范围相对较小,见于报道的仅有中华鲟、史氏鲟野生个体人工催产、孵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01年我们利用人工培育的匙吻鲟亲本进行了人工催产与孵化,得苗11.9万尾,在国内首次获得匙吻鲟全程人工繁殖成功。2002年利用去年催产过的亲鱼再次催产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鲟鱼类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和最原始的辐鳍鱼类。近20年来,各江河修建水利工程及筑坝阻断了鲟鱼的洄游通道,加上渔业水域污染,使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有的种类濒临灭绝(例如中华鲟)。  相似文献   

8.
鲟鱼属于软骨鱼科目,分布范围较小,大多数鲟鱼分布在我国东北方向以及两河流域等。鲟鱼本身肉质柔软且厚,含有丰富的营养。被人称为“黑色黄金”。鲟鱼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而且随着其野生资源的减少,大量的人工增殖及人工养殖相继出现,人工养殖过程中的病害也在逐步增加,这就不得不迫切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关于鲟鱼病害的知识以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史氏鲟的生态养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氏鲟又名黑龙江鲟,是淡水大型鱼类之一,隶属于鲟形目,鲟科,鲟亚科,鲟属。史氏鲟全身是宝,营养价值高,有水中“黑色珍珠”之美誉。近年来,由于史氏鲟自然资源日益减少,我国各地兴起了鲟鱼养殖的热潮,但大多数是小规模集约化养殖模式,利用土池进行生态健康养殖的很少。我所自1996年以来,开展了中华鲟、史氏鲟、俄罗斯鲟的人工养殖试验,取得了成功;2000年在福建仙游度尾进行史氏鲟土池生态健康养殖试验,经过7个月的养殖,取得了每公顷产量10875kg,成活率98.6%,商品率94.3%,经济效益172800元…  相似文献   

10.
江南金秋育王好安徽省青阳县沙济初级中学(242801)曹日煊长江中下游的秋天,温暖多晴,气候宜人,荆芥、紫苏、蓼草、野菊、香薷、山茶、柃木相继开花,养蜂人称其为“金秋银节”,因为这是仅次于春季既能生产蜜浆、又能育王换王的大好季节。现将我近几年秋季育王...  相似文献   

11.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隶属鲟形目、鲟科,是一种大型海河洄游性鱼类,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最大体重可达500kg,素有"活化石"和"长江鱼王"之称,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中华鲟的发育阶段按形态特征可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仔鱼期(孵出至卵黄  相似文献   

12.
鲟鱼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起源于2亿年前,是淡水鱼类中体型最大,并有“活化石”之称的现存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其在分类上属幅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我国的鲟鱼人工养殖起步较晚,尚未达到规模化养殖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保护中华鲟     
陈远发 《野生动物》2002,23(3):26-28
2001年8月,设在英国剑桥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临测中心公布了该中心近期一份调查报告:中国长江鱼王中华鲟的资源量(达到产卵群体尾数),已不足3000尾,而且仍在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减少。为此,中外专家们紧急呼救——  相似文献   

14.
对3个年龄(0.5、3和16龄)的养殖中华鲟(摄食鲟鱼饲料)和28龄野生洄游亲鱼肌肉和肝脏中14种常规脂肪酸相对含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龄中华鲟肌肉和肝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32.8%~38.7%及30.6%~46.9%),以18:(n-9)为主;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16:,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20:(n-6)和18:(n-6);20:(n-9)含量随年龄增大而减小,20:(n-6)含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大.28+洄游中华鲟肌肉中18:(n-9)、20:(n-6)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高于养殖鱼,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低.养殖中华鲟肌肉中16:高于肝脏,28龄野生鱼则肌肉中低于肝脏.通过系统聚类,0.5+与16+中华鲟肌肉和肝脏中脂肪酸舍量最为接近,0.5+与3+鲟较为接近,其中鱼的营养状况起主导作用,年龄差距起辅导作用.比较结果提示:在人工养殖中华鲟时,有必要在其饲料中添加适量含18:(n-9)MUFA的植物油或投喂富含18:(n-9)鲤、鲫鱼可能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马齿苋又名马齿菜、马蛇子菜,俗称“酱板草”、“瓜子菜”。为马齿苋科、马齿苋属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2x=54。明代朱肃《救荒本草》:“以其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一名五行草”。因为马齿苋生命力顽强,田边路旁随手可得,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为人们所喜爱的时令野菜。营养丰富的马齿苋,即可丰富人们的菜蓝子,平衡优化饮食结构,又有益身心健康,防病治病,活跃市场经济,显现出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马齿苋以其自身的独特效能,具有明显的开发优势。将成为一种极具开发前景,又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多效能型栽…  相似文献   

16.
鲟鱼为大中型经济鱼类,它源于2亿年前的古硬骨鱼类,是现存的最古老的鱼类之一,共有26种,我国有8种。鲟鱼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鲟鱼肉和卵味道鲜美,尤其是鱼籽酱素有“黑金子”之称。据中记载,鲟鱼肉和内脏有药用价值,其软骨具有抗癌因子,并有美容和延缓衰老的作用。鲟鱼皮是制作高档皮革的原料。鲟鱼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养殖品种主要有: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小体鲟、史氏鲟和杂交鲟等。鲟鱼为底层鱼类,有避强光趋弱光性。自然条件下,主食底栖软体动物,也摄食虾、蟹等甲壳类及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食配合饵料。其生存的适宜水温为15~25℃,最适宜的水温为21℃,最适宜的pH值为7~8。鲟鱼需氧较高,在6mg/L以上时,食欲旺盛,生长快;4mg/L时,摄食明显减少,长势慢;3mg/L以下浮头。目前鲟鱼的饲养方法有池塘、网箱和流水养殖。一、池塘养殖1.池塘条件面积3300~6600m2为宜,水深1.5~2m。2.清塘鱼种下塘前必须清塘。一般可用生石灰,每667m2用量150kg,清塘后10~15天用pH试纸测试,如pH小于8即可放鱼种。3.鱼种放养鲟鱼一般为单养,为调节池塘水质可放入少量花白鲢来控制浮游生物。池塘放养鲟鱼种,尾重最好大...  相似文献   

17.
日前黑龙江省勤得利农场水产专家周效广通过人工技术,成功地使鲟鱼和鳇鱼实现了杂交,孵化出鱼苗28.5万尾。鲟鱼又名“七粒浮子,是比较名贵的一种鱼类,鲟鱼全身为软骨,都可食用。鲟鱼体态优美,在水中游动似军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养殖技术》2001,(5):28-29
近年来,鲟鱼养殖热不断升温,目前,这一品种的养殖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中的一个“热点”。 一、我国鲟鱼养殖的现状 1.养殖品种不断增多,养殖数量迅速增加。我国鲟鱼人工繁殖研究起始于1956年,1988年开始鲟鱼人工养殖研究,真正较大规模发展只是在近二、三年内,其中以史氏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匙吻鲟为最多。迄今  相似文献   

19.
中华鲟幼鲟维生素C营养需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旨在确定中华鲟幼鲟对维生素C(VC)的营养需要量。配制含VC分别为0.5、59.8、119.5、239.1、478.1和956.2 mg/kg饲料的6组日粮(分别编号为C0.5、C59.8、C119.5、C239.1、C478.1和C956.2),连续投喂中华鲟幼鲟8周后,以生长速度、组织VC含量和部分相关酶活性来确定中华鲟对VC的需求量。结果表明,C0.5和C59.8组鲟鱼的增重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都低于C119.5组,进一步提高饲料VC含量,也没有显著变化(P>0.05);C478.1组的肝脏和肌肉组织VC含量达最高水平;C239.1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最高;C239.1组SOD活性最低。根据平均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做折线法分析表明,维持中华鲟最佳生长的饲料VC含量为108.5 mg/kg;肝脏中VC含量达最大时饲料VC添加量为309.4 mg/kg;肌肉中VC含量达最大时饲料VC添加量为273.3 mg/kg。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鲟人工流水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鱼属世界珍稀名贵鱼类,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古老淡水生物类群,有“活化石”之称。目前世界上鲟鱼仅存28种,被国际贸易公约组织全部列为珍稀保护动物。由于我国鲟鱼类天然资源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人工养殖鲟鱼逐渐兴起,俄罗斯鲟成为主要的养殖对象。俄罗斯鲟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生长速度较快,肉厚质实,无硬刺,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皮可制革,鱼卵可制作鱼子酱,经济价值高,是极具开发潜力的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