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结合RS和GIS技术,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域在1992年、2000年以及2004年3个时段内的景观格局空间变化.研究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水体景观面积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森林景观和农地景观整体景观面积增加,形状趋于复杂.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的主体形态之一。区域生态用地对维护都市圈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多尺度景观格局分析有利于把握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和规律。本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基于2000—2020年Landsat影像数据,综合使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都市圈、城市、区县3个尺度下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结果显示:(1)近20年间南京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总体规模呈“急剧下降”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变化具有明显的转入和转出双向特征;水域和草地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林地景观优势度提升。(2)城市尺度下各城市区域生态用地规模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与都市圈基本一致,但在景观格局变化上具有差异,其中宣城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逐渐优化,而淮安、马鞍山、芜湖则破碎化程度增加。(3)区县尺度下约半数以上区县的区域生态用地的规模下降且景观破碎化增大,其中盱眙县、郎溪县和广德市加剧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入全面了解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格局演变特征,还有利于制定满足不同空间层次且兼顾差异性的生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3.
利用RS和G IS技术分析了湛江市1996—2007年林地数量和其景观格局的变化,定量评价了其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年中,湛江市林地景观总面积显著增加;斑块破碎程度增大,空间格局变得更为复杂;湛江林地景观的格局演变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的结果与其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有密切相关性。最后提出了湛江今后的林地保护和发展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三峡库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库,借助GIS平台构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布图,通过对林分水平与区域水平的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指数的定量描述和分析,揭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环境状况及空间变异特征,有助于从宏观角度理解区域生态状况,辨识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并作为早期预警和诊断性指标,为制定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遥感及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对甘南县山湾村近10 a来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近10 a来,景观格局发生了一定变化,林地面积有了较大提高,农田、废弃地面积略有降低,荒草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大,其余景观类型相对比较稳定。从而使景观均匀性、多样性、区域景观破碎度略有增加,景观优势度略有减少,说明在人为干扰下,该村景观格局正在逐渐发生良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研究区2010年和2015年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地对旺苍县林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旺苍县林地类型变化以乔木纯林地和一般灌木林地为主,全县优势斑块类型保持不变,景观格局异质性程度降低,破碎化程度降低,整体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演变,景观连通性增大,景观多样性减少。  相似文献   

7.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将引起自然保护地内的景观格局的变化,探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对构筑山东生态格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东省自然保护地2020年封库数据为基础,从土地利用类型和景观格局两个尺度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借助ArcGIS和Fragstats 4.1软件,探讨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从景观类型水平看,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农用地的斑块面积、空间连接度等显著降低,建设用地、林地景观类型破碎度和连接度降低;从景观格局水平看,调出矛盾面积的大小与景观格局变化贡献率呈正比,村庄面积虽小,但由于村庄分散性的分布特征导致其对景观格局破碎度的贡献率与城镇建成区和开发区基本一致。在六大类矛盾中,永久基本农田、人工集体商品林和矿业权的调出是影响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退耕还林工程是西部乃至中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重建与恢复植被不仅可以改变景观的类型组成,也影响着景观的空间格局。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上,对各个地区景观变化研究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在退耕还林建设的影响下,景观格局发生演变,耕地、林地景观格局得以优化调整,斑块复杂性和景观异质性程度降低,景观要素的空间联结加强,生态环境改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的生态功能,其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重建是改善宏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的不断向外扩展,大量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有重要影响的林地和湿地等被开发,导致了城市景观的空间分布的不断改变,其景观格局的变化无疑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宏观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都市城市扩张对景观生态格局驱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城市的扩张。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城市扩张安全格局在不断地进行着博弈,人为干扰对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城镇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非农村人口比重的不断攀升以及城市化发展的模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整个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以海口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利用RS和GIS技术分析海口市建成区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口市建成区各景观类型中以不透水表面为主,占建成区总面积的79.86%;其次是绿地和水面。在各行政区域中,景观指数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建成区城市化水平从龙华区、美兰区、琼山区、秀英区依次降低,总体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龙华区因地处城市中心区域,大型斑块的集中分布格局造成景观连通性和团聚度很高;秀英区则因景观破碎化分布导致景观团聚程度降低,而景观多样性则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本研究揭示了海口市建成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地表覆被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制定区域土地利用政策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会同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为研究区,利用该区1989年、2000年遥感卫星图像和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借助3S技术,对研究区11年间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从景观面积动态变化、景观要素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和景观要素空间相互关系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景观不论从面积还是斑块规模上,都是不断增加,景观总体异质性增加,森林景观的优势度升高。  相似文献   

12.
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既反映了城市化对城市森林的影响,也决定其在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中的功能,掌握城市整体森林景观格局有利于全面了解一个城市的森林特征。本文基于上海市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景观指数法对2004年和2014年上海市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进行城乡梯度及其森林类型的动态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上海市森林景观空间分布与城市地貌格局吻合,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不管从景观构成还是景观指数方面看,森林景观生态质量均低下。在景观尺度上,虽然十年间城市森林面积显著增长,但城市森林从2004年到2014年呈现景观破碎化程度高、景观连接度较差、景观斑块边界整齐单一、斑块间生态过程联系较弱等问题。在森林类型景观尺度上,阔叶林占上海市森林类型的大部分且其面积有增长趋势,果树林呈减少趋势;相比其他类型,阔叶林空间聚集分布范围集中在近郊,且聚集效应相对明显。通过城乡梯度划分和分析,上海市城市森林景观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且区域差异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从宏观水平上分析城市森林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以期为城市景观格局优化和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平台的林火景观格局研究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林火管理需要在整合森林防灭火信息的基础上,对林火发生、发展、蔓延以及可燃物景观格局现状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以期对林分可燃物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并实现对林火防区可燃物未来演替格局的预测。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述分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空间直观模型模拟,是针对把林火作为驱动因子的大时空尺度森林景观变化研究的强有力工具。提出了以林火景观生态格局为核心的研究框架,具体研究成果将直接为林火防区提供灭火策略和灭火指挥辅助决策的数源基础和定量化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过伐林景观要素沿环境梯度分布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志  孙玉军 《林业科学》2005,41(1):14-18
运用趋势面分析方法 ,在arcinfo的支持下 ,采用统一网格样点采样法 ,通过对不同森林类型的演替阶段定量化 ,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森林景观要素沿环境梯度分布的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金沟岭林场范围内 ,水平地理位置对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极为有限 ,景观要素空间格局更多地受地形特征和干扰格局的综合控制 ;研究地区海拔、坡向和坡度是控制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在不同海拔带上 ,坡向和坡度对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作用在方向和强度上都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LandscapecanbeconsideredaspatiaI1yheterogeneousarea,andspatialpatter11referstothearra11gementofstructurall1eterogeneityofenvironments,resourceandbiologicalsysteInsinspace(Formanetall986,Tur11erl987,l989-Risserl987,TurneretaI199l).Turner(1987,1…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为研究区域,采用ArcGISIO.0空间分析模块划分该地区集水区的森林,并通过Frag+stats3.3对帽儿山林场集水区从斑块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上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其中,景观格局指标包括:斑块面积、面积比、斑块数、斑块密度、形状指数、分维度等。研究结果表明:软阔混交林是帽儿山林场集水区主要的森林景观类型,是其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次是硬阔混交林,柞树林,白桦林等,景观资源丰富。该地区景观特征的研究为帽儿山集水区森林景观规划、森林景观生态系统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对改善帽儿山集水区地区森林结构、更好地实现森林空间布局的优化配置和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帝山林区景观要素空间关联度与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本文提出了用于分析复杂景观异质景观要素空间关系的景观要素空间关联指数 ,介绍了应用GIS技术测度该指数的方法。在ARC/INFO支持下 ,对关帝山森林景观各景观要素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研究地区景观格局的控制因素 ,掌握了研究地区森林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景观要素空间关联指数用于复杂异质景观的格局分析可取得良好效果 ,其生态学意义明确 ,实用性强。通过统一网格样方图层与景观图层叠加进行全景观取样的方法 ,简便、可靠、实用。关帝山森林景观受以居民点为干扰源 ,沿河流、道路延伸和扩展 ,经农田向外围渗透扩散的干扰格局和环境异质分布格局的共同控制。从复杂、破碎、高度异质的总体景观中 ,揭示了研究地区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 ,掌握了研究地区 1 0个地类之间以及 1 0个森林类型之间空间关系的总体格局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白河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所知的四川岷山山系川金丝猴种群最大、密度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保护区,对该地区在地震前后的生态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有利于物种资源的保护。本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平台,结合2008年汶川地震与2017年九寨沟地震发生的关键时间节点,从2003—2018年每隔5年,选取了Landsat5 TM和Landsat8 OLI的遥感影像,利用生态景观格局类型及景观生态指数来分析两次地震前后15年间白河自然保护区在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尺度上的生态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白河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由裸岩、草地/灌木、温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5种类型组成。在Fragstats4.2中选取8个景观指数,分别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对保护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初步分析发现,斑块类型水平上,2003—2018年白河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景观类型为针阔混交林,其次为温带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且两次地震均导致主要景观类型所占面积下降,各景观类型斑块数量增多,景观类型平均面积减小,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水平上,两次地震导致景观多样性降低,景观整体形状趋于复杂,景观空间异质性程度下降,各景观类型面积所占比例的差距增大,整体景观朝着非均衡化方向发展。本研究结果对地震前后的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灾后生态恢复重建,以及物种资源尤其是川金丝猴的栖息地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GIS技术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稳定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景观异质性是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森林景观稳定性与景观生产力、森林斑块形状和大小以及森林景观斑块的分布格局也密切相关。保持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景观的异质性,是保持森林景观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