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讨接种根瘤菌对Cd胁迫下紫花苜蓿氮代谢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2种紫花苜蓿(维多利亚、WL525HQ)为植物材料,研究Cd(0 mg·kg-1和50 mg·kg-1)处理土壤接种根瘤菌对两种紫花苜蓿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含氮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影响紫花苜蓿氮代谢,50 mg·kg-1 Cd胁迫对未接种根瘤菌紫花苜蓿WL525HQ地上部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最大,NR活性较0 mg·kg-1 Cd处理降低85.01%。0 mg·kg-1 Cd处理时,WL525HQ接种根瘤菌后地上部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较未接种组提高95.53%,维多利亚接种根瘤菌后地上部天冬酰胺合成酶(AS)活性增加33.30%。50 mg·kg-1 Cd胁迫时,与不接种根瘤菌相比,接种根瘤菌的WL525HQ地上部NR活性增幅最大(164.66%),接种根瘤菌后维多利亚地下部NR活性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提高99.46%。50 mg·kg-1 Cd处理中,接种根瘤菌缓解了Cd胁迫对紫花苜蓿含氮物质积累的抑制,维多利亚、WL525HQ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未接种组显著提高6.24%和5.82%,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16.10%和18.70%,维多利亚总氮含量显著提高9.48%。研究表明,接种根瘤菌可通过调节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来促进Cd胁迫下紫花苜蓿的氮素向蛋白质合成的方向转运积累,一定程度上缓解Cd对紫花苜蓿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硫铁矿区污染土壤镉铅高富集蓖麻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蓖麻(Ricinus communis L.)是一种有价值的能源作物,筛选适合在硫铁矿区严格管控类耕地上种植的Cd、Pb高富集蓖麻品种,可以合理地利用污染农田且能生产生物能源。选取18个蓖麻品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Cd、Pb胁迫下蓖麻的生物量及产量、根际土壤Cd、Pb含量及不同蓖麻品种Cd、Pb的提取量、富集与转运差异、根际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等。结果表明,不同蓖麻品种的全株生物量及果实的产量之间差异明显;重金属Cd、Pb在蓖麻不同组织的分布情况均为根>茎>叶>壳>籽粒,18个品种蓖麻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Pb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同一个品种茎叶Cd的转运系数均高于果实Cd转运系数,茎叶Pb的转运系数除BM-6外,均高于果实Pb的转运系数; Cd的最大提取量为42.67 mg·株-1,Pb的最大提取量为1 482.22mg·株-1;根际土壤有效态Cd、Pb含量均高于背景值,有效态Cd含量为1.25~2.82 mg·kg-1,有效态Pb含量为72.20~108.79 mg·kg-1;通过聚类分析,品种BM-6、BM-7、BM-11、BM-13、BM-15和BM-18为蓖麻Cd、Pb高富集的品种。根据蓖麻生物量和产量,植株Cd、Pb含量及提取量,富集及转运系数,根际土壤有效态及酶活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认为BM-2、BM-6、BM-7、BM-15和BM-18共5个品种可作为Cd、Pb高富集蓖麻品种在严格管控类耕地上推广种植,其中效果最好的品种是BM-18。  相似文献   

3.
东北设施叶菜类蔬菜镉铅污染安全生产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年来东北地区设施蔬菜种植业发展迅速,导致菜地土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镉(Cd)和铅(Pb)污染,影响了蔬菜的安全生产。本文以保护90%和5%的蔬菜品种为划分依据,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对Cd和Pb污染设施蔬菜土壤进行了安全生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蔬菜中Cd和Pb的含量超标率分别为23.53%和20.59%。蔬菜对Cd的富集系数与土壤pH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P<0.05),而对Pb的富集系数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5)。菠菜和小白菜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强,而油麦菜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弱。小白菜和韭菜对Pb的富集能力较强,而茼蒿对Pb的富集能力较弱。建议设施叶菜类蔬菜宜产区、限产区和禁产区土壤中Cd的含量分别为≤0.43、0.43~2.88 mg·kg-1和≥2.88 mg·kg-1;Pb的含量分别为≤24.21、24.21~392.31 mg·kg-1和≥392.31 mg·kg-1。设施叶菜类蔬菜对Cd和Pb的吸收富集特征不同,并且在蔬菜样品间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因此进行宜产区、限产区和禁产区划分对Cd和Pb污染设施蔬菜土壤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品种茶树对镉的响应差异,比较了9个当前主栽茶树品种对Cd吸收累积的差异特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茶树在对照、Cd处理(土壤Cd含量1 mg·kg-1)条件下,茶树地上部分干物质质量、Cd在茶树各部位的含量、富集转运系数以及茶树根部镉相关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Cd处理下不同茶树品种地上部分干物质质量出现不同程度增加。两种处理下,Cd在茶树中的分布趋势均表现为根 > 枝干 > 成熟叶 > 新梢,Cd处理下,这四个部位平均Cd含量分别为32.79、0.293、0.112、0.044 mg·kg-1。Cd处理下,土-根的富集系数和根-枝干、根-成熟叶、根-新梢的转移系数范围依次为7.17~30.12、0.017~0.078、0.002~0.007、0.000 3~0.006 1。CsZIP1、CsZIP2、CsHMA2、CsCAX2在紫鹃中表达量最高,CsHMA1在中茶108、乌牛早、紫鹃、浙农117表达差异不显著。综上,当茶园土壤0.3≤Cd≤1.5 mg·kg-1时,不同品种茶树的新梢Cd含量都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Cd≤1 mg·kg-1),处于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硫对镉胁迫下小白菜镉富集、光合速率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以小白菜品种"七宝青"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外施硫(50 mg·kg-1)对不同镉(Cd)处理水平(0、5、25、50、100 mg·kg-1>)下小白菜生长、Cd吸收转运、光合特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单一Cd处理相比,5.25 mg·kg-1 Cd处理水平下,外施硫显著促进了小白菜的生长,其株高分别增加了11.14%和21.16%,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了22.55%和19.90%,根部干重分别增加了27.83%和20.29%,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1.81%和15.13%。外施硫降低了小白菜Cd的转运系数(TF)和地上部生物富集系数(BCF),提高了根部BCF。25 mg·kg-1 Cd处理水平下,外施硫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显著降低了24.82%,根部Cd含量显著增加了23.94%,TF值最小。5.25 mg·kg-1 Cd处理水平下,外施硫能够明显缓解Cd胁迫对小白菜叶片光合作用的抑制,其净光合速率(Pn)分别增加了13.15%和15.22%,气孔导度(Gs)分别增加了13.81%和15.42%。25 mg·kg-1 Cd处理水平下,外施硫小白菜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及抗坏血酸含量分别增加了20.82%、23.34%、26.79%和25.72%。研究结果表明,在25 mg·kg-1 Cd处理水平下,外施50 mg·kg-1硫显著减少了Cd从根部向地上部转移,降低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提高Cd胁迫下小白菜叶片的光合强度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对小白菜Cd毒害的缓解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对Pb的富集特征,选用2个Pb低富集玉米品种(曲辰11号、曲辰3号)和2个Pb高富集玉米品种(靖丰8号、旭玉1446),开展Pb胁迫(2000mg·kg-1)下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玉米植株生物量的变化、各部位Pb含量、Pb总吸收量、富集与转运规律、土壤pH值及有效态Pb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Pb胁迫导致4个玉米品种根、茎、叶和籽粒生物量不同程度的下降,总生物量下降9.65%~20.46%,但低富集玉米品种生物量的下降程度小于高富集玉米品种;(2)玉米各部位的Pb含量分配规律为根> 叶> 茎> 籽粒,分别为95.39~121.02、25.56~43.21、14.06~25.41、2.52~5.38mg·kg-1;低富集玉米品种根的Pb含量高于高富集玉米品种,而茎、叶和籽粒的Pb含量低于高富集玉米品种;玉米植株对Pb的总吸收量为4.46~7.94mg·株-1,低富集玉米品种植株的Pb总吸收量显著低于高富集玉米品种;(3)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对Pb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小于1,表现为低富集玉米品种低于高富集玉米品种;(4)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土壤pH值为6.60~6.82,且低富集玉米品种显著高于高富集玉米品种,土壤有效态Pb含量范围为969.86~1116.15mg·kg-1。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红麻在重度与轻微镉污染耕地的修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不同品种红麻在不同镉(Cd)污染程度耕地中的修复能力,以7种红麻在重度与轻微Cd污染耕地中进行植物修复对比试验,对红麻各部位Cd的累积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生长指标、相应土壤Cd变化量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试验总变异来源及各品种回归系数。结果表明: 7种红麻均能在Cd污染耕地中正常生长,在重度污染耕地中的Cd移除量为72.49~149.17 g·hm-2,在轻微污染耕地中的Cd移除量为25.95~49.91 g·hm-2。红麻各部位Cd的富集能力排序为:叶 > 根 > 茎,转移能力排序为:叶 > 茎。重度Cd污染下,红麻各部位富集系数为1.11~8.83,转移系数为0.32~4.25;轻微Cd污染下,红麻各部位富集系数为2.08~14.63,转移系数为0.38~2.92。所有红麻的回归系数均小于1,稳定性都较高。研究表明: 7种红麻都具较好的生物产量及Cd富集与转移机制,均可用于Cd污染耕地修复,其中中红麻13号可用于重度Cd污染耕地修复,中红麻13号与中杂红328号可用于轻微Cd污染耕地修复。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紫花苜蓿氮代谢的Cd耐性评价及其鉴定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不同品种紫花苜蓿氮代谢对Cd的耐性并筛选可靠评价指标,以20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为植物材料,以0、50 mg·kg~(-1)两个Cd处理浓度为土壤条件,开展温室盆栽试验。测定各品种的株高、生物量、全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脯氨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指标,计算Cd胁迫后各指标的变化率;分析各指标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计算各品种的综合评价值(D),建立D值的回归模型并筛选Cd耐性的评价指标。结果显示,Cd胁迫后,11个指标在不同品种中的变化率各不相同,其中增幅最大的指标是品种"WL525HQ"中的硝态氮含量(122.24%),降幅最大的指标则是品种"WL525HQ"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83.00%)。在株高、生物量、全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谷氨酸合酶活性8个指标之间,呈两两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20个紫花苜蓿品种中,"巨人"的D值最大(0.89),其氮代谢具有最强的耐Cd性,而"三得利"的D值最小(0.04),其氮代谢Cd耐性最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株高、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硝态氮、硝酸还原酶和生物量6个单项指标作为评价紫花苜蓿氮代谢Cd耐性的主要指标,为紫花苜蓿Cd耐性品种的筛选与鉴定提供依据和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于山东偏酸性棕壤Cd污染风险区种植的低累积小麦品种,从当地小麦栽培品种中选出20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20个小麦品种籽粒Cd积累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20个品种的小麦籽粒中Cd含量范围为0.013~0.116 mg·kg-1,各品种间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差异显著,富集系数最大值是最小值的9倍多,不同部位的转移系数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5倍;综合聚类分析、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等指标,初步筛选出在试验条件下表现出低累积特性的3个小麦品种(烟农745、济麦55、济糯116),小麦产量指标结果显示其中2个品种的产量高于平均产量,结合健康风险评价指标最终确定出2个产量较高的Cd低累积小麦品种(烟农745、济麦55);但是对于筛选出的小麦Cd低累积品种的稳定性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没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d、Pb复合胁迫下湿地匍灯藓(Plagiomnium acutum)重金属的累积效应及抗氧化系统的响应。结果显示:复合胁迫下Pb显着抑制湿地匍灯藓对Cd的吸收,与低 Pb 水平(20 mg·L-1)相比(对照无检出值),在低 Cd(2 mg·L-1)处理时,随Pb 处理浓度增加,藓体内 Cd 累积量分别降低了30.1%和 78.4%;在高 Cd(50 mg·L-1)水平处理时,其降幅则分别达到了 35.0%和 86.9%.复合胁迫引起湿地匍灯藓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随胁迫程度加大而持续升高,当复合胁迫浓度达到最大时,MDA含量也达到了最大,与对照相比显着增加7162%.与此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也呈现了应激性增加,且均在最高复合胁迫浓度处理时达到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37.4%和2049%,而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持续降低。基于此,可以认为:Cd、Pb复合胁迫下,Pb对Cd的累积效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有浓度依赖性;Cd、Pb复合胁迫所致细胞氧化损伤的主要来源为过氧化物的清除能力低下所致过氧化物积累。  相似文献   

11.
对T型和V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tDNA的RAPD扩增产物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不育系和其保持系间mtDNA的RAPD扩增产物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两种保持系间的扩增产物则无明显不同,说明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可能与mtDNA的变异有关;同时,在两种不育体系的RAPD扩增产物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暗示这两种不育体系产生不育的机理可能不尽完全相同,而各具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网捕和室内外饲养等方法研究了关中大蒜根蛆葱地种蝇(葱蝇)Deliaantigua(Meigen)和灰地种蝇(种蝇)D.platura(Meigen)的生活史与发生规律。优势种葱蝇一年发生3代,以围蛹在土中越冬。世代历期:室内36.5~59.5d,田间32~74d.其年生活史可分为春季为害、越夏、秋季为害和越冬4个阶段,以春季第1代为害最重,是造成大蒜减产的主要原因。混合种群为害程度受5cm土壤温度及含水量、大蒜生育期和施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小蜂对杨圆蚧的趋性及杨圆蚧挥发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臂式嗅觉仪测定了长棒四节蚜小蜂和黄胸扑虱蚜小蜂对杨圆蚧1龄固定若虫的虫体、介壳、虫体与介壳复合体的趋性。结果表明,介壳和虫体与介壳复合体对两种小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两种小蜂对气味源的剂量都比较敏感。采用敢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方法,分析了杨圆蚧1龄固定若虫虫体及介壳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各组分所占比例,分析表明,虫体和介壳中释放出的挥发性物质均含有9个组分,但这9个组分在虫体和介壳挥发物中的比例略有变异。  相似文献   

14.
5种杀虫剂对粘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室内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胃毒法、卵和蛹采用浸渍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杀虫剂对粘虫卵、1龄幼虫、3龄幼虫、5龄幼虫和蛹的室内毒杀作用。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虫剂对卵的触杀作用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对幼虫的毒杀作用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对蛹的触杀作用依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辛硫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粘虫卵和幼虫的毒杀效果最好,对卵、1龄幼虫、3龄幼虫、5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0.276、1.555、0.109和1.483 mg/L;高效氯氟氰菊酯对粘虫蛹的触杀效果最好,LC50为5.539mg/L。建议根据粘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在生产中将甲维盐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作为防治粘虫的首选药剂。与其他供试的4种杀虫剂相比,氯虫苯甲酰胺对粘虫卵和蛹的毒杀作用最弱,对1龄、3龄、5龄幼虫的毒杀作用略高于辛硫磷或与其相当,显著低于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建议在粘虫大发生时慎用。  相似文献   

15.
Pb在类芦组织和亚细胞中的分布规律和毒害效应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通过研究类芦体内Pb在组织和亚细胞水平的毒害效应和分布规律,分析类芦对Pb的耐性机制,为了解类芦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耐性机制及逆境生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以Pb为目标污染物,胁迫后测定类芦体内(分为根和叶)Pb在各亚细胞组分的含量,并分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EDS)观察Pb在组织和亚细胞的分布以及对其损伤情况。结果显示:从组织水平来看,Pb胁迫下组织结构由排列整齐变为不规则,局部出现较大破损而形成一些碎片,并出现晶体堵塞导管的现象;从亚细胞水平来看,类芦根叶细胞均损伤,出现细胞壁模糊、线粒体减少、叶绿体肿胀等现象,在根部Pb主要分布于细胞壁(12.28 mg·kg~(-1))和以液泡为主的可溶组分(38.82 mg·kg~(-1)),而叶片中以可溶组分占比例最大(32.56%),且EDS元素分析也显示细胞内含有大量Pb。这些结果表明,类芦对Pb有一定的吸收富集能力,并可通过改变Pb在其组织和亚细胞水平的分布来降低毒害作用,因此类芦对重金属Pb有较强的耐性。  相似文献   

16.
光热及pH值对苦皮藤有效成分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度和pH值对苦皮藤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虽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较小,在80℃,pH10条件下保温4h,其生物活性只降低15%。光照也会使苦皮藤有效成分失活,但这种作用比较缓慢,在阳光下曝晒9天,其生物活性仅降低24%,可满足大田防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从健康辣椒根际土壤筛选具防病促生功能的菌种并应用于生物障碍土壤,可为辣椒提质增产和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优质的菌剂资源。本研究以辣椒根腐病的病原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优良生防菌株,对其固氮、溶磷、解钾、分泌3-吲哚乙酸(3-indole acetic acid,IAA)、产铁载体、产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利用酚酸类连作障碍物质等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田间原位栽培试验检测其生防和促生效果。结果表明,从设施连作抗病辣椒根际土中获得6株具有抑菌作用的放线菌,通过定性、定量测试发现菌株G-1拮抗效果最强,其对设施蔬菜5种常见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抗菌谱广,且具有分泌IAA、产铁载体、产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溶解有机磷、利用酚酸类化感物质等特性。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进化树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田间原位栽培试验显示,G-1菌剂对辣椒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病作用,可显著降低根腐病的病情指数,促进辣椒根系生长,且可使辣椒增产31.04%。研究表明,弗氏链霉菌G-1具有优良的防病促生功能,其固体菌剂的田间应用对辣椒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辣椒具有明显的促生增产作用,可作为辣椒益生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陕西关中麦区多个县区小麦赤霉病与地下水位关系的分析,发现地下水位与小麦赤霉病菌载体玉米残秆的产壳率、产壳指数以及田间病穗率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地下水位既影响病菌的生长发育和侵染,也影响小麦品种的发病程度,因此地下水位可作为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分区指标。据此对关中麦区各县进行了赤霉病流行分区,结果表明,位于渭河平原一、二级阶地老灌区的各县区的有关乡镇为赤霉病的常发重发区,黄土台塬新灌区的有关县区的乡镇为中度流行区,非灌区的有关县区的乡镇为轻度或不发生区。该项研究成果为关中麦区和类似麦区小麦赤霉病分区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广受关注的问题.尽管国内的一些学者就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和橘小实蝇SIT技术分别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然而关于应用该蜂和不育雄虫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进行田间联合防治的研究还未见相关报道.为此,为探讨天敌昆虫和雄性不育技术对橘小实蝇的田间综合治理(IPM)技术,开展了阿里山潜蝇茧蜂和橘小实蝇不育雄虫的田间释放试验:首先应用性引诱剂降低田间野生雄虫数量;而后,释放橘小实蝇不育雄虫,进一步降低田间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最后,释放阿里山潜蝇茧蜂对田间残余的橘小实蝇卵进行追踪寄生,以达到持续控制的目的.通过监测整个防控期田间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以及果实受害率和防治效果作为评价指标评价该防治方法的综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应用阿里山潜蝇茧蜂、橘小实蝇不育雄虫并配合引诱剂的综合措施对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有明显控制作用,田间总体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此外,提出完善橘小实蝇田间防控措施的建议,并提出该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25,12,5μg·mL-1的多效唑进行保护性施药即可对条锈病和白粉病达到100%的防效。200μg·mL-1的治疗性施药可铲除寄主体内的条锈菌菌体,并使已形成的孢子堆枯死。25μg·mL-1的治疗性施药可铲除白粉病寄主体内茵体和使体表的菌落崩解。0.05%和0.1%的拌种量防治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持效期分别为50d以上和27d以上,但拌种用量不可超过0.1%以免引起药害。本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可作为防治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高效药剂,可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