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农作物生产水足迹角度出发,基于彭曼公式结合CROPWAT软件计算,分析了2011年新疆13个地(州)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水足迹情况。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棉花的单位面积及单位质量需水量分别为8650 m3· hm-2、4.82 m3·kg-1,均大于小麦和玉米的需水量,是三种农作物中最耗水的作物;新疆主要农作物需水以蓝水为主,其中棉花的蓝水比重最高达93.31%,南疆地区蓝水利用量最大;2011年新疆全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为2049.31×107m3,其中蓝水足迹为1651.65×107m3,绿水足迹为186.88×107m3,灰水足迹为210.78×107m3;巴州、阿克苏、喀什地区的作物生产水足迹总量较大,是水资源治理的主要地区。对于水资源缺乏的新疆地区,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及减少化肥施用量,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水足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生产水足迹的视角,借鉴粮食生产虚拟水的算法(Aldaya&Llamas,2008),采纳灰水足迹的最新研究成果(2010),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CROPWAT软件,对吉林省玉米、水稻和大豆三种农作物在丰、平、枯条件下的生产虚拟水及其水足迹进行计算,并着重探讨了灰水问题。主要结论是:1)无论降水量多寡,玉米、水稻和大豆的生产虚拟水量均以绿水为主,且蓝水、绿水虚拟水量之和比全国均值低、比东北三省的均值高,具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2)施用化肥产生的灰水足迹在总水足迹的比重较大,与"吉林省在东北地区面源污染贡献率高"的结论一致,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计划实施过程中,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双赢"目标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基于水足迹理论,利用气象和农业数据,对山西省2005-2014年11个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水足迹及水足迹进行量化,并对其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各地区粮食作物生产水足迹在研究时段内均呈下降趋势,全省综合作物生产水足迹由1.75m~3/kg减少到1.31m~3/kg;2)作物生产水足迹在区域间有由南向北增加的趋势,其中大同、吕梁、太原生产水足迹较高,具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3)山西省粮食作物年均水足迹总量为163.65亿m~3,高于全省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呈不可持续状态。该结果可为山西省制定水资源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探讨区域农作物水足迹与其时空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益。本研究量化并分析关中地区54个县(区)2000—2020年冬小麦和夏玉米水足迹,并借助通径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其绿水足迹、蓝水足迹及灰水足迹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关中地区农作物总水足迹从2000年2.232×108m3下降到2020年2.003×108m3,其中,蓝水是最主要的水资源使用形式,其次是灰水,绿水使用量最少,三者占比分别为37.261%、36.254%和26.485%;(2)农作物总水足迹空间上差异显著,呈现出东高西低和相似地区(高-高、低-低)集聚分布的特征;(3)单位面积产量、平均风速和化肥施用量分别为影响绿水足迹、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最显著的因素。本研究的结果有利于帮助关中地区节约水资源和提高用水效率,拓展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思路。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近10年来水资源足迹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足迹是指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下,维持一定人群消费所需要的总的水资源数量[3]。文中以陕西省为例,运用产品虚拟水研究方法测算并分析了陕西省1998-2007年的水足迹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自1998年来陕西省水足迹总量稳定在239-267亿m3,人均水足迹保持在660-730m3,两者总体呈上升趋势,10年间陕西省水资源集约利用度提升迅速,水资源压力指数由于受到降雨量等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总体有所升高。将陕西省水足迹与同期全国其他城市以及国外一些国家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降低水足迹以缓解陕西地区水资源压力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6.
和田地区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区,研究区域水资源安全对指导水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社会经济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水足迹理论,研究和田地区1989—2018年农作物生产和动物产品生产的农业生产水足迹的组成及时空变化,通过水足迹强度和水资源压力指标从水资源消耗和污染两个角度分析和评价水资源安全状态的时空变化.结果表...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的新疆适度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个区域生态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能力与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首先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其次计算了新疆1998-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实际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新疆1998-2008年的生态适度人口。结果表明:在1998-2000年期间,新疆实际人口从1747.35万增加到1849.41万;新疆生态适度人口从841.272万一直增加到935.744万;过剩人口也是从906.078万一直增加到913.666万。在2001-2007年之间,新疆实际人口在逐步增加,从1876.19万增加到2095.19万;在此期间新疆生态适度人口反而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从819.721万一直下降到574.94万;新疆过剩人口从1056.469万一直增加到1520.25万。2008年期间,新疆过剩人口比2007年减少了,主要原因是人均生态足迹下降,从而引起生态适度人口的上升。总之,新疆目前已经出现了过度人口和生态赤字,人口规模是非常不合理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仍在不可持续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新疆主要农作物疫霉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1993~1995年,对侵染新疆主要农作物的疫霉菌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共从9个地区的28种作物上采集表现根腐、根颈腐、果腐症状(包括病土)的病样1531个,结果从其中17种作物上分离到452个疫霉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和菌体可溶性蛋白电泳测定,鉴定为7个种: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恶疫霉[P.cactorum(Leb.et Cohn) Schroeter],掘氏疫霉(P.drechsleri Tucker),菸草疫霉(P.nicotianae van Breda de Haan),苎麻疫霉(P.boehm eriaeSaw.),柑桔褐腐疫霉[P.citrophthora (Sm.et Sm.) Leonian],隐地疫霉(P.cryptogea Pethyb.etLaff.)。这些疫菌是造成新疆茄果类、瓜类、棉花、苹果、梨、枸杞、草霉、红花、白术等幼苗及成株大量死亡及烂果的主要病原,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敦煌1980-2012年农业水足迹及结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水足迹模型,从生产水足迹角度计算评价了1980-2012年敦煌市农业水足迹及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并进行敦煌农业水足迹结构的合理性研究.研究表明:(1) 1980-2012年敦煌市农业水足迹从1980年的1.26×108m3增加到2012年5.43×108m3,对水资源的真实占用是农业用水统计量的1.72倍;敦煌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结构不合理,耗水作物占经济作物种植的50%以上.(2)水足迹研究为解决干旱区水资源在本流域或更大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提供了借鉴.敦煌市水资源利用呈不可持续状态,调整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实施虚拟水战略,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缓解敦煌水资源紧缺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化肥污染的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灰水足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化肥在促进粮食增产的同时,也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文中以东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垦区为例,应用灰水足迹方法,对基于化肥污染造成的粮食生产灰水足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产量与灰水足迹、化肥施用量与灰水足迹均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75;水稻生产对灰水足迹的贡献率为56%,所占比重最大,水稻高产地区同时也是高污染地区,并通过国际、国内比较,指出黑龙江垦区降低灰水足迹的空间,为"绿色垦区"建设提供科学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疆博斯腾湖水污染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实地调查和对监测资料的分析 ,对博斯腾湖水质污染的特点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 :(1)造成博斯腾湖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农田排盐水入湖 ,导致湖水污染 ;(2 )博斯腾湖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黄水区 ,主要超标物是可溶盐、COD和氨氮 ;(3)污染物入湖量最大的时间是 7~ 9月 ,入湖污染物约占全年入湖量的一半 ;(4 )博斯腾湖水质的污染主要是几个大排水渠引起的 ,它们的排放量占全部排水渠排放量的 80 %以上。同时 ,根据博斯腾湖水污染的特点 ,提出了农业发展和水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3a小区试验,摸清新疆主要粮食作物在滴灌条件下作物系数和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灌区用水管理、编制流域综合规划等项工作提供科学的试验数据和决策依据.采用小区试验方法,以小麦、早稻、玉米、土豆、谷子、大豆6种粮食作物为试验对象,设置灌水定额单因素4水平(300m3/hm2、375m3/hm2、...  相似文献   

13.
用虚拟水理论方法讨论新疆绿洲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绿洲是依赖外源性水源而存在的生态系统。水资源的短缺,自然诱发了绿洲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的矛盾。通过分析目前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的现状,本文尝试用虚拟水策略探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虚拟水理论是基于水安全的一种全新思路,通过对新疆主要农作物虚拟水含量的计算,分析该理论在新疆水利用方面的利用前景,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疆水土流失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该文在对新疆水土流失的现状、特点的分析的基础上,对现实存在着的水蚀强度、戈壁的风蚀强度、盐碱地的归属和侵蚀交错类型的分隔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水土流失调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科学测定土地流入对棉花生产的影响,识别棉花适度经营规模范围,对推进土地流转和确保棉花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新疆棉花主产区591份棉花种植户的微观数据,利用倾向值匹配法测算了土地流入对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样本农户自选择和内生性问题后,土地流入使籽棉亩产量平均提升29.20kg;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棉花种...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来,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据2009年底初步统计,各种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累计达5 100万hm2次,约占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10.4%。本文就当前生产上主要的物理诱控、昆虫信息素诱控、天敌昆虫、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驱避剂、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物水分亏缺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分胁迫是影响作物生产最为普遍的环境威胁,水分亏缺的诊断对农田灌溉和精确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本身具有一种适应土壤水分胁迫的生理生态调节机制,以度过不良的生长环境,这为水分亏缺诊断提供了信号和依据。本文从土壤指标、气象指标和作物指标角度综述了作物水分亏缺诊断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种方法指标的利弊,并从应用研究角度分析了应用尺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南疆近60年来大风灾害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疆各地州1949—2008年间的风灾发生次数、累计发生时间,其造成的死亡人口、受灾农田面积、经济损失和死亡牲畜资料,对南疆风灾、灾度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得出:(1)在南疆总体上,风灾发生次数由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逐年增长,50年代发生11次,90年代发生115次,但21世纪开始略有减少;巴州、阿克苏和喀什风灾发生次数多,累计发生时间长,是防范风灾和灾后救助的重要区;克州、和田风灾发生次数少,累计发生时间短,是防范风灾和灾后救助的次要区。(2)在南疆风灾中均有重大灾害、一般灾害和轻度灾害,巴州属于重大风灾区;阿克苏、喀什与和田属于一般风灾区;克州属于轻度风灾区;(3)在南疆整体上,4~5月份风灾发生次数较多,累计发生时间较长,而且4~5月份是作物播种和出苗期,大风容易成灾,为此4~5月份是风灾防范和灾后救助的重点季节。(4)大风受灾农田面积随着耕地面积的扩大而增加,而且增长速度比耕地增长速度还快,建议加大投入,改善生态环境,加快退耕还林还草进程,建立减灾系统,加强风灾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