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为给旱地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20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单施磷肥产量增加85.8kg/ha,增幅6.8%;单施氮肥增产352.8kg/ha,增幅28.0%;氮磷配施增产2262.2kg/ha,增幅179.7%。有机肥处理增产显著,单施有机肥增产1954.2kg/ha;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施氮肥增产9.8%,施磷肥增产17.1%,施氮磷肥增产15.5%。长期化肥单施肥料利用率较低,单施氮肥的氮肥利用率为16.0%,单施磷肥的磷肥利用为7.0%。氮磷配合施用,小麦吸氮、磷、钾量显著增加,氮、磷肥利用率分别增加21.2和6.9个百分点。氮、磷和有机肥处理的小麦吸氮量比氮磷处理增加18.2kg/ha,吸磷量增加4.1kg/ha,吸钾量增加8.3kg/ha。  相似文献   

2.
为给稻茬小麦大面积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扬麦20为材料,通过氮肥施用量、施用比例和时期调控构建不同氮肥利用率(NUR)群体,研究不同群体间产量及其构成、籽粒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氮高效群体(NUR≥60%)的籽粒产量、出粉率、硬度、净效益及产投比均显著高于氮中效群体(NUR40%~60%)和氮低效群体(NUR≤40%)。不同氮肥利用率群体间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差异均不显著。NUR与籽粒产量、出粉率、硬度、净效益和产投比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氮高效群体具有适宜穗数和较高穗粒数,而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群体。NUR与千粒重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以上结果说明,通过氮肥的合理运筹可以实现产量、效率、品质、效益协调提高的栽培目标。  相似文献   

3.
4.
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草甸土玉米田施用不同量氮肥、磷肥、钾肥,在试验用肥量范围内玉米的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逐渐增加,但肥料的利用率却逐渐下降。回归分析显示施肥量与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间呈极显著的线性或抛物线性相关关系。肥料增施量与增产率间均呈极显著的抛物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水氮处理对稻茬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稻茬小麦水肥优化管理提供对策,以国审小麦品种兰考198为供试材料,连续两年在河南信阳研究了水(正常和渍水)、氮(0、225和300 kg·hm-2)处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处理对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影响表现为氮>水>水×氮。施氮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穗数、穗粒数、产量、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对千粒重影响不大。渍水处理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但两种水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渍水对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影响也因年降雨量的不同有所差异,对籽粒容重无显著影响。因此,在当前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高的豫南稻茬麦区,氮肥仍是决定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苏北黏土地区光温资源不足,为抢稻茬小麦积温、提高播种出苗质量、控本增效,开展了宽幅机械直播对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宽幅机械直播处理的浅播(2 cm以内播种深度)比例、出苗率、3叶期单株分蘖和基本苗均远高于常规复式播和履带播,宽幅机械直播处理的稻茬小麦产量(8731.5 kg/hm2)分别较常规复式播和履带播高216.0、892.5 kg/hm2,因此宽幅机械直播更利于提高稻茬小麦播种和出苗质量,并能通过降低播种量获得适宜基本苗,改善群体结构,从而改善产量结构,提高稻茬小麦产量.相对于常规复式播和履带播,宽幅机械直播播幅分别高2.2倍、3.6倍,作业成本分别降低195、270元/hm2.因此,采用宽幅机械直播能提高作业效率,达到稻茬麦抢时早播的目的,并能进一步降低机械作业费,实现控本、增产、提质、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长期定位施肥小麦的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豫麦13、郑太育1号、临汾7203、郑州941、豫麦47、郑州8998、郑麦9023等7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15年9个不同施肥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对氮磷钾肥的当季和累积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165kgN/hm^2)情况下,化肥处理中NPK和NP处理小麦的氮、磷利用率最高,分别为70.3%和68.4%及48.3%和46%,是最佳施肥配合;非氮磷配合的其他化肥处理(N、NK、PK)的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均最低,其中氮、磷的利用率为负值。玉米秸秆还田(SNPK)条件下小麦对氮、磷的利用率高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小麦-大豆轮作中小麦的肥料利用率略高于小麦-玉米轮作;肥料用量愈大,肥料利用率愈低,MNPK处理的N、P、K平均当季利用率分别是1.5MNPK处理的1.2、1.4和1.1倍.NP、NPK、MNPK、SNPK处理的肥料利用率有累加效应,其中氮肥第1~5年累积较快,6年后稳定在48.9%~70%;磷肥15年一直累积,1~8年累积速度快,9年后较慢;钾肥1~5年累积较快,5~7年波动,8年后稳定在35%~39%。  相似文献   

8.
稻茬小麦中高产水平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小麦产量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小麦产量由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小麦产量的高低取决于产量构成因素的配置。为探究稻茬小麦中高产水平下的合理产量结构配置,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获取2001-2011年稻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文献,并对中高产水平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偏相关分析显示,3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根据中高产水平小麦产量结构的特点,在稻茬小麦的选育与栽培过程中,应以穗数为主导因素,协调穗数与穗粒数的关系,稳定千粒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氮肥用量对黑龙江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加了植物体内物质积累和生物量。但氮肥施用过多可导致水稻倒伏及水稻千粒重的下降。通过数学模拟得到氮肥效应方程,确定当地水稻适宜氮肥用量为6.33 kg/667 m~2,此时水稻产量最高为774.3 kg/667 m~2。从氮肥用量对水稻氮肥利用率影响来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总吸氮量增加,同时氮肥的收获指数、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是下降的。而氮肥的吸收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说明只有氮肥的合理施用才能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无机与有机肥配施对小麦籽粒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阐明天田条件下无机与有机肥配施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以中筋型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施用有机肥、无机与有机肥配施以及施用尿素处理对小麦籽粒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杌与有机肥配施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还可以改善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综合各处理结果,施用有机肥以鸡粪处理、无机与有机肥配施以鸡粪+尿素处理对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改善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稻茬小麦的氮硫肥施用技术,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置0、195和270 kg·hm-2 3个施氮水平和0、30和60 kg·hm-23个施硫水平,研究氮、硫肥配施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显著增加,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延长,但施氮量达270 kg·hm-2时氮肥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显著下降,籽粒支链淀粉、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降低。增施硫肥可使籽粒产量显著增加,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并提高籽粒支链淀粉、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相比其他氮、硫肥组合处理,施氮195 kg·hm-2配合施硫60 kg·hm-2提高了总氮素积累量、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该组合处理下籽粒产量比仅施氮270 kg·hm-2处理提高了5.7%。此外,195 kg·hm-2施氮量配施硫60 kg·hm-2还提高了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蛋白各组分含量。这说明氮硫合理配施可提升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起到提高籽粒产量、改善籽粒蛋白品质和粉质质量的作用;减氮条件下通过适量配施硫肥可作为小麦优质高效生产的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缓释掺混肥配比对稻茬小麦生产的影响,在沿淮下游地区,以淮麦52和淮麦920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以缓释掺混肥(SRF,N∶P2O5∶K2O=26∶12∶12)和丰卉尿素(U,46%N)为供试肥料,设置U四次分施(M1)、SRF一次基施(M2)、60%SRF基施+40%U拔节期追施(M3)、60%SRF基施+40%SRF返青期追施(M4)、M3模式减氮15%(M5)和M4模式减氮15%(M6)6种施肥模式,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氮素积累及利用、干物质转运和品质等的差异。结果表明,缓释掺混肥一次基施(M2)和减氮15%条件下两次分施(M5和M6)较常规肥料处理(M1)均能实现稳产。缓释掺混肥两次分施(M4)可有效促进稻茬小麦花后光合物质生产和氮素向籽粒运转,增加籽粒氮素积累量,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生理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分别较M1处理增加16.49%、11.09%、4.86%和4.72%,较M2处理增加21.31%、15.19%、5.32%和18.60%;M4处理较M1处理增产9.01%和6.78%,较M2处理增产11.43%和12.10%,实现产量提升的同时显著改善小麦籽粒蛋白品质。综上,60%缓释掺混肥基施和40%缓释掺混肥返青期追施有助于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适宜在沿淮下游稻茬麦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生态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绿营高TM”生态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配施绿营高生态肥各处理分蘖增长平缓,成穗率高,而对照(单施化肥)分蘖前期分蘖发生快,无效分蘖多。生态肥与化肥配施各处理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对照,使汕优63增产6.40%~953%,秀水63增产6.70%~952%,差异均达5%显著水平,不同配施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汕优63和秀水63生态肥配施各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表明合理配施生态肥可以促进水稻健壮生长,中后期可提供较多的养分,增加灌浆期绿叶面积,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增加干物质产量和稻谷产量,而且还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小麦生长、光合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小麦品种新冬42号为材料,进行了常规化肥减量25%配施有机肥(CF+M25)、常规化肥减量50%配施有机肥(CF+M50)、常规化肥减量75%配施有机肥(CF+M75)、常规化肥(CF)、空白对照(CK)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下小麦生长、光合相关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CF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变化,CF+M25处理小麦叶片的比叶重显著增加,增加幅度3.7%,CF+M50处理使小麦叶片单株分蘖数增加了7.89%;有机肥配施处理对冬小麦SPAD和光合参数有一定影响,但与CF处理比较规律性不明显;CF+M50处理显著增加冬小麦穗部干物质积累量,并且有较高的地上部生物量。常规化肥减量25%和减量50%配施有机肥能促进小麦增产且有效降低化肥施用量,可作为新疆伊犁地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15.
灌水方式对不同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冬小麦生产中合理灌溉提供依据,以河农859和豫麦49为材料,设置三种灌水方式,即S1(冻水 拔节水)、S2(拔节水)和S3(拔节水 灌浆水),主要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2个品种各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动态、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在拔节期、灌浆前期和生育后期,S1、S2处理0~80 cm土层分别处于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条件下,S3处理0~40 cm处于不同程度胁迫.豫麦49 的水分利用效率以S3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S1和S2;河农859的水分利用效率以S2、S3较高,且显著高于S1,同时S2与S3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适度水分胁迫在不影响河农859产量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河农859籽粒产量以浇2水的S3较高,但与浇1水的S2产量差异不显著;而豫麦49在S3处理下的产量显著高于S2和S1.表明河农859抗旱性较强,只浇拔节水即可以在基本满足产量形成需要前提下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豫麦49只有在供水充足条件下才能发挥其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明确“水稻-再生稻”体系施用专用肥对产量、产量构成因子、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水稻-再生稻”的轻简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点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T1)、当地农民习惯施肥(T2)、专用肥(T3)等3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处理的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氮、磷、钾养分含量,从而计算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施肥可以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与T1相比,9个试验点的T2处理头季稻和再生稻平均增产56.0%和89.4%;T3处理平均增产75.3%和108.9%;与T2相比,T3处理头季稻、再生稻以及两季总产量分别增加了1006 kg/hm2、356 kg/hm2和1362 kg/hm2,增幅分别为12.4%、10.3%和11.8%。T3处理相较于T2处理,每穗粒数增加了20粒,增幅达到10.5%。养分吸收结果显示,与T2处理相比,T3处理头季水稻地上部氮(N)、磷(P2O5)和钾(K2O)的积累量分别增加了7.4%、6.8%和10.2%;再生季分别增加了5.9%、16.6%和24.4%。不同试验点T3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均有提高的趋势,与T2处理相比,最高分别增加25.3%、93.8%和143.7%。在9个试验点,纯收入平均提高了6.19×103 元/hm2。【结论】专用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稻谷产量,增加地上部养分吸收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次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西北绿洲氮磷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氮磷配施对西北地区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甘肃凉州区黄羊镇甘肃农业大学试验农场开展了4个施肥处理(N165 P105:165 kg N·hm-2 +105 kg P2O5·hm-2;N165 P165:165 kg N·hm-2 +165kg P2O5·hm-2;N225 P105:225 kg N·hm-2+105 kg P2O5·hm-2;N225 P165:225 kg N·hm-2 +165 kg P2O5·hm-2)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4个施肥处理中,N165 P105、N225 P165和N165 P165三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N225 P105;N165 P105是河西绿洲冬小麦高产节肥的最佳施肥处理.少施N肥有利于WUE的提高(7.89%),而氮磷合理配施才能获得较高的WUE.多施N、P肥可增加N(36.72%)和P(58.94%)的消耗量,但明显降低N(44.48%)、P(53.50%)利用效率,不同处理间N、P利用效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但N、P肥在养分利用上彼此影响不大.因此,肥料的合理配施是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实现西北地区高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等氮量条件下研究100%有机肥(T1)、30%有机肥+70%无机肥(T2)、20%有机肥+80%无机肥(T3)、100%无机肥(T4)和不施肥(CK)对玉米各生育期0~9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均可增加各土层硝态氮含量,随玉米生长发育,表层硝态氮有下移趋势,成熟期最明显,其中,T4处理31~90 cm土层分别比CK、T3、T1和T2处理高96.9%、39.1%、36.1%和17.8%。苗期和灌浆期0~9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与玉米产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和0.904~*,拔节期达0.997~(**),T2和T3处理供氮能力较强。T3、T2、T4和T1处理玉米增产率分别达138.76%、131.93%、117.28%和71.73%,其中,T3和T2处理高产并稳产,可最大限度提高氮肥利用率,明显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有机无机肥配施是较为合理的施肥模式,且配比以20%∶80%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