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通过赋予前期分离获得的一株卡伍尔链霉菌菌株TJ430利福平抗性,达到迅速提高菌株产抗生素能力的目的;采用核糖体工程技术使菌株TJ430的ropB基因发生突变从而获得利福平抗性,通过构建好的高通量筛选模型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筛选正向和负向突变菌株,利用液体发酵复筛进一步确认初筛结果,通过对突变株进行基因测序寻找突变株ropB基因的突变位点;构建的高通量筛选模型能准确、快速筛选出突变菌株,分离到5株正向突变株和2株负向突变株。在负向突变株ropB基因的第280 bp处发现一个点突变,但是在正向突变株测序片段中未发现突变位点。采用的引物序列只能对ropB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序,从正向突变菌株抗生素产量较原始菌株提高2.5倍以上,且菌丝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来推测,正向突变菌株的突变位点应位于ropB基因中未测序片段。在完成原始菌株全基因组测序基础上,可重新设计引物对该菌株的全ropB基因进行测序,寻找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养殖池塘底泥环境中农药氰戊菊酯(fenvalerate,简称FV)及其异构体(分别用FV1、FV2表示反式异构体,FV3和FV4表示顺式异构体)的消除动态规律,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培育的方式观察底泥样本中FV及其手性异构体在浓度水平和异构体差异上的消除变化规律。研究发现,FV在底泥环境中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不同暴露浓度条件下,FV及其手性异构体的降解半衰期均无显著性差异,FV在环境中的半衰期范围是19.47~38.73天。不同手性异构体在底泥环境中的半衰期存在差异,FV1的降解半衰期显著高于其他异构体,FV3显著高于FV2和FV4。FV在底泥环境中存在α-C位置异构的转化现象,当转化进行3周后,转化速率变慢,转化产物变化开始不断减少。研究认为,FV在底泥中的蓄积周期较长,应尽量避免FV在底泥环境中的直接残留和暴露。此外,为安全进行渔业生产和有效进行环境生态风险评价,在底泥FV残留的检测或去除研究中应区分其不同的手性异构体。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3种不同类型的保鲜剂(次氯酸钠(NaClO)、海藻酸钠(SA)、6-苄氨基嘌呤(6-BA))对鲜切结球生菜贮藏品质的影响,为鲜切结球生菜的加工和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以鲜切结球生菜为试材,通过测定其色差、褐变度、叶绿素含量、VC含量、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总醌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研究贮藏期间不同保鲜剂处理对鲜切结球生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蒸馏水浸泡)相比,NaClO、6-BA和SA处理均能延缓鲜切结球生菜在贮藏期间V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及醌类物质的生成,维持其总酚、总黄酮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能力,延缓鲜切结球生菜切口的褐变.3种不同类型的保鲜剂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鲜切结球生菜的贮藏品质,延长其贮藏期.其中,6-BA相较于另外两种保鲜剂,在抑制褐变关键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延缓鲜切结球生菜褐变和叶绿素流失方面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次氯酸钠和尼森(Nison)杀菌剂及其复配液为处理液,对淮稻6号水稻糙米发芽过程的污染菌及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质量分数1.5%的Nison和质量分数1%的次氯酸钠均可抑制糙米发芽过程中细菌的生长,而两者混和液的抑菌效果最好,对产品的营养物质转化特别是糖的转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次氯酸钠用于植物培养基灭菌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添加次氯酸钠替代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在培养基凝固后添加次氯酸钠,温度25℃、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为16小时的培养条件下,浓度为360mg/L时,仍有部分培养基污染;在培养基配制过程中,琼脂加热溶解后,趁热在培养基中添加10mg/L次氯酸钠,未发污染。以‘神马’菊花为外植体,在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加入终浓度20mg/L的次氯酸钠时,植株可以正常生长,而且,生长状况好于高压灭菌组;次氯酸钠浓度高于50 mg/L时,生长状况差于高压灭菌组,而且会产生伤害。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药小分子人工抗原设计合成的基本原则,以氰戊菊酯的特征菊酸部分——氰戊菊酸作为半抗原,与载体蛋白BSA偶联合成了氰戊菊酯免疫特异性人工结合抗原,并对抗原合成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抗原合成反应温度以室温为宜,偶联时缓冲液的最佳pH值为8.0;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扫描,合成抗原的紫外图谱相对于半抗原和载体蛋白均发生了偏移,表明偶联成功;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合成产物蛋白条带明显在载体蛋白条带之后,即合成产物的分子量大于相应的载体蛋白分子量,从而判定偶联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几种碱性试剂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pH值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pH值会因为鱼类所排放的CO2和硝化反应所产的酸而降低,过低的pH值会对鱼类生长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加碱调节pH值对于维持循环水养殖的稳定运行时非常重要的。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以理论分析为主,具体实验研究较少见。采用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对采集于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水样进行滴定实验,得到相应的滴定曲线,与同等条件下滴定的去离子水曲线比较后发现,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水体具有缓冲性。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与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滴定曲线相比,在突越点前和在突越点后,pH值的变化都相对剧烈,为了避免加碱后会对水体pH值产生较大波动,宜选择碳酸钠、碳酸氢钠等弱碱性物质。同时,在pH值降至突越点之前,补充碱性试剂是一个较合适的时机。  相似文献   

8.
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动态及降解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寻找有效降低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方法,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选用百菌清、氰戊菊酯、乐果3种使用广泛、具有代表性的农药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上农药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施药当天氰戊菊酯、乐果、百菌清3种农药在生菜中的残留量要明显高于番茄,分别高出42.9%、44.9%、57.8%,第7天3种农药在番茄和生菜的残留量分别为154~285μg/kg、258~528μg/kg。施药当天乐果、百菌清、氰戊菊酯3种农药在大棚中芹菜上的残留量较露地分别高出2.9%、7.1%、6.0%。在5~20天期间露地芹菜的农药降解速度也明显高于大棚。氰戊菊酯的沉降试验表明:1天内沉降量为农药用量的8.77%~19.64%。农药在蔬菜上的起始浓度与蔬菜食用部分表面积比有关;大棚蔬菜的农药降解速度要明显慢于露地蔬菜农药的降解速度;农药的沉降现象是影响大棚农药残留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淡水池塘养殖作为中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中国水产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介绍了中国淡水池塘养殖现状和主要养殖品种,并详述了淡水池塘养殖在品种结构、养殖技术以及养殖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还概括了目前中国淡水池塘养殖的主要模式。从品种、饲料、病害、环境、养殖设备、水产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养殖管理8个方面提出现阶段淡水池塘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逐一提出相应发展建议,以期为中国现代化淡水池塘养殖的健康、高产、环保以及标准化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探求合理有效且低成本的废水处理措施,对于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别采用沉淀法、过滤法、分离法处理养殖用水。结果表明,经沉淀12h、200目网筛过滤和细砂分离后,对COD、TSS、NH4-N、NO2-N和PO4-P的去除率分别为72.9%、91.6%、26.1%、30.3%和17.4%,说明该简易处理措施可较好的处理养殖用水。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区域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经济与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构建天津市水产养殖适宜性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IDRISI软件开发了天津市水产养殖适宜性评价系统。系统首次整合了天津市整体海、淡水及武清区、汉沽区两个典型养殖区域的基础数据专题地图和评价模型参数文件,实现了线性加权地图处理、地图再分类、地图追溯和地图显示等核心功能模块。用户也可在调用现有的评价模型之外自定义完成基于栅格地图的多准则评价模型的构建。利用系统运算可得出天津市适宜水产养殖的四类地区分布,即不适宜、一般、适宜和非常适宜地区,从而为天津市水产养殖规划及管理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