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10 a生酿酒葡萄‘蛇龙珠’为试验材料,运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的方式分别在萌芽期(S1)、新梢旺长期(S2)、开花期(S3)、果实第一次膨大期(S4)和副梢生长旺期(S5)一次性施入300 kg·hm-2尿素,对照为整个生育期均不施氮肥(CK),分别于花后50 d(DAF50)、花后85 d(DAF85)和花后120 d(DAF120)进行光合特性指标的测定,并采样分析氮肥施用时期对葡萄叶片光合生理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施氮均能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及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花前施氮肥叶片Pn和Fv/Fm增加最为显著,最高分别达到18.22μmol·m-2·s-1和0.854。S1、S2和S3处理显著增大了不同生育期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且S2处理在DAF85时最显著,Gs和Tr分别比CK高18.5%和10.8%;S3、S4和S5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的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S1处理叶片Ci与CK之间无显著差异。果实第一次...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氮素施用量对‘马瑟兰’葡萄果实芳香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设置4个施氮处理,分别为施入尿素150 kg·hm-2(N150)、300 kg·hm-2(N300)、450 kg·hm-2(N450)和600 kg·hm-2(N600),对照为整个生育期不施氮肥(N0)。在花后55 d(DAF55)、花后85 d(DAF85)和花后116 d(DAF116)采集果实样品,分析芳香物质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马瑟兰’果实中芳香物质以醛类为主,相对含量达到总含量的68%以上,施氮处理均能够增加DAF85前果实中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可达到20 122.28 μg·kg-1,而在采收期(DAF116)对照果实中挥发性物质含量为7 776.13 μg·kg-1,高于施氮处理3.56倍以上。月桂烯是‘马瑟兰’果实的特征性芳香物质之一,主要在成熟果实中含量丰富,且在N300处理下香气值最高,含量为55.86 μg·kg-1,3-乙烯醛是不施氮果实中的特征性香气物质。‘马瑟兰’果实香型以脂膏香和花香为主,施氮可增加原有香型比例,但不会改变整个生育期果实香味类型,而不施氮果实在成熟时以草香型为主,改变了原有香味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覆草条件下施氮水平对旱地梨树(Pyrus bretschnei deri Rehd.)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设置在全园覆草条件下株施纯氮1 kg(T1)、0.5 kg(T2)、0.25 kg(T3)和不施氮(T4,CK)四种处理,2011年至2012年测定了土壤和叶片养分、树体营养生长和果实产量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麦草覆盖条件下施氮能显著降低土壤pH值,提高土壤钙、锌含量,明显促进了梨叶片组织结构生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梨树新梢生长量、叶面积和百叶重量、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不同施氮处理均能提高梨果品产量,T1、T2、T3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25.4%、17.0%、11.6%。施氮后梨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明显降低,而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水分含量等品质指标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氮时期对陆地棉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确定棉花施氮总量的基础上,2011年进一步进行了不同施氮时期对陆地棉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播前施150 kg·hm-2基肥和花铃期施150 kg·hm-2追肥的N3处理功能叶片的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在花铃期以后均处于较高水平,而叶面积指数则表现为蕾期和花铃期各追施150 kg·hm-2氮肥的N4处理自花铃期保持最高水平,其次为N3处理。N3处理抑制蕾铃的脱落,其蕾铃脱落率分别比N2、N4处理低48.98%和44.44%。各处理皮棉产量以N3处理最高,达1324.7 kg·hm-2,比施肥各处理的平均产量高出14.9%。  相似文献   

5.
以5 a生‘瑞香红’苹果为试材,以只施基肥为对照(CK),T1为施基肥+3、6、9月分3次共追施N 0.34 kg·株-1、P2O5 0.20 kg·株-1、K2O 0.32 kg·株-1;T2为T1处理的施肥基础上,每次施肥时补充灌水0.03 m3·株-1;T3为施基肥+生育期7次灌水,每次灌水量为0.03 m3·株-1;T4为施基肥+3月(萌芽前)、4月(开花前)、5月(落花后)、6月(花芽分化期)、8月(果实膨大期)分5次共追施N 0.34 kg·株-1、P2O5 0.20 kg·株-1、K2O 0.32 kg·株-1;T5为T4的施肥基础上,每次施肥时补充灌水0.03 m3·株-1,共设置6个处理,分析不同肥水处理对土壤养分和苹果果实糖代谢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种施肥条件下,生育期灌水会增加单果质量和产量,降低果实硬度,其中T2的单果质量(235.93 g)和产量(45 037.11 kg·hm-2)最大;相较于CK,只增加灌水(T3)会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及果实氮元素含量,降幅分别为14.85%和21.29%;施肥与灌水均会增加果皮挥发性物质的总含量,与CK相比,T2~T5处理提高显著,且T3处理表现最优;T1和T2处理提高了果实中果糖与葡萄糖含量,增加了果实的甜度值,这与果实中的酸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活性增加有关;此外施肥与灌水均会降低果实中山梨醇脱氢酶活性。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种肥水处理对‘瑞香红’苹果果实品质指标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数表现为T2>T1>T5>T3>T4>CK。综上,在干旱地区,多次施加少量肥水在增加‘瑞香红’苹果产量的同时能提高果实品质;适度的肥水处理能提高果实蔗糖和葡萄糖含量;T2处理苹果产量和果实品质均为最优,可作为干旱地区苹果生产的推荐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6.
通过砂培及土培试验,分别以6个氮素供缺阶段处理和6个氮肥基追比例处理,探讨了缺氮阶段及施氮时期对亚麻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全生育期正常供氮(CK)相比,播种~枞形期缺氮(T_1)造成的干物质积累抑制随枞形期后的持续复氮而渐次降低,且茎、叶干物质积累量随复氮而终末产生了等量补偿,而枞形期~现蕾期(T_2)、现蕾期~盛花期(T_3)、盛花期~成熟期(T_4)、现蕾期~成熟期(T_5)4个时段的氮胁迫造成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降低,终末仍为不足补偿;胁迫阶段(T_1~T_5)的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18.02%、26.54%、35.06%、38.83%、48.00%。保证生殖生长阶段的氮素营养供给可避免35%~50%左右的减产损失。0.2 g·kg~(-1)施用的氮肥,基肥比重占2/3以上时不利于氮素营养状况的改善及植株的生长,基肥施用量≤1/2、剩余肥料于枞形期或现蕾期一次或分两次施入,可使植株的氮素及干物质积累总量分别增加10.71%~37.50%和9.34%~22.02%;1/6基肥+1/3枞形期追肥+1/2现蕾期追肥的方式,较其他施肥方式(100%基肥、2/3基肥+1/3现蕾期追肥、1/2基肥+1/2现蕾期追肥、1/6基肥+5/6枞形期追肥)的氮素积累量、植株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分别提高7.17%~37.50%、7.89%~22.02%、9.59%~26.71%。综上,盛花期~成熟期缺氮对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抑制敏感程度最高,现蕾期前后追肥具有显著的补偿效应;基肥施用量≤1/3、剩余肥料于枞形期(或分茎期)、现蕾期分两次施入,并使现蕾期追肥占1/2左右,是符合油用亚麻需求特性的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7.
于2019年5—10月在大田条件下,以马铃薯青薯9号和燕麦燕科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种植模式(马铃薯单作、马铃薯燕麦间作,分别记为IP、JP),4种施氮水平(0、75、150、225 kg·hm-2,分别记为N0、N1、N2、N3)的裂区试验,测定马铃薯叶片CAT、POD活性,MDA、脯氨酸、叶绿素含量及马铃薯品质。结果表明:施氮条件下,马铃薯CAT、POD活性均显著高于N0处理(P<0.05),成熟期,JP在N3水平下CAT、POD活性及叶绿素含量较N0处理分别增高14.0%、22.5%、19.6%,N2水平下MDA及脯氨酸含量较N0处理分别降低2.1%、56.8%,现蕾期至块茎膨大期,JP的生理特性优于IP;间作和适宜的施氮量有益于马铃薯品质提高,N1、N2、N3较N0处理,IP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增加15.9%、23.8%、12.3%,JP分别增加11.4%、45.6%、17.1%,IP支链淀粉含量分别增加3.2%、16.7%、22.8%,JP分别增加27.8%、64.6%、1.1%;可溶性糖含量在各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施氮量为N2时最高,IP、JP较N0分别增加3.0%、8.9%,且JP显著高于IP(P<0.05)。由通径分析中剩余因子e=(1-R21/2可知,马铃薯生理指标对支链淀粉形成的影响最大,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最小,剩余因子分别为0.750、0.401。叶绿素对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形成的直接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328、0.767,可通过叶绿素含量反映出块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可溶性糖的含量。综上,马铃薯燕麦间作复合系统优化了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特性,从而达到改善品质的目标,在生产中建议的施氮量为150 kg·hm-2(N2)。  相似文献   

8.
对河西走廊埋土防寒区酿酒葡萄贵人香开展树形改造试验,将多主蔓V形水平龙干形(CK)改造为单臂单蔓篱架水平龙干形(DLL)和单臂单蔓Y型水平龙干形(DYL)树形。通过对树体光合特性、生长及果实品质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DLL和DYL两种树形均提高了叶片的光合性能,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显著增加,但只有DLL树形叶片叶绿素a/b值显著高于对照;自然条件下晴天光合日变化中,不同树形均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其中DLL树形的午休现象较轻,且恢复较快。DLL和DYL两种树形第3节位粗度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1.71%、22.58%,纵横径比均显著高于对照。DLL和DYL两种改造后的树形分别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酚含量和糖酸比,且降低了总酸含量,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了20.5%和11.8%,糖酸比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5.09%和13.15%,还原糖DLL比对照提高了15.15%;总酸含量DLL比对照降低了14.99%。结果表明,河西走廊酿酒葡萄采用DLL和DYL两种树形,对于提高果实品质是较为合理的树形,DLL树形更佳,且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可以在西北埋土防寒区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果实套袋是蜜柚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控制痛虫为害,提高蜜柚品质。通过试验,分析不同时期套袋对蜜柚含糖量、果皮厚度、平均单果重、果实密度和净肉率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荔波县,蛮柚套袋以6月21日及以后最佳。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种植绿肥和施氮对旱作冬小麦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绿肥和氮肥双因素完全设计方案,其中绿肥作物在夏季休闲期种植,包括长武怀豆、苏丹草、怀豆+苏丹草混播和裸地休闲(对照)4种处理;氮肥于冬小麦播前施入,包括0、60、120 kg·hm-2共3个水平;观测指标包括土壤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休闲期种植怀豆、苏丹草、怀豆+苏丹草混播均显著提高了以上4种土壤总体酶活性,0~10 cm和10~20 cm土层增幅分别达12.9%~59.3%和6.19%~48.8%。土壤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在不同绿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种植怀豆较种植苏丹草和混播显著提高了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施氮肥对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4种土壤酶活性均随着施氮水平提高而增加。氮肥与绿肥对纤维素二糖水解酶活性具有交互影响。黄土高原旱作种植系统休闲期间可以考虑通过种植绿肥作物尤其是豆科绿肥来提高肥力。  相似文献   

11.
施氮时期对夏玉米生长、干物质转运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不同施氮时期对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通过桶栽施氮试验,研究了施氮总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施氮时期对夏玉米的生长、产量和干物质分配转运的影响。试验设置7个施氮处理:N0不施氮(对照);N1拔节期一次性施入;N2大喇叭口期一次性施入;N3吐丝期一次性施入;N4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分次施入;N5拔节期和吐丝期分次施入;N6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分三次施入。结果表明:N4处理植株的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相对于拔节期一次施肥的N1处理增加了5.56%;N4处理的叶面积、成熟期干物质较其它处理高,相对于N1处理分别增长了8.03%和8.29%;N2、N5和N6处理的产量和干物质量无显著性差异,相对于N1处理产量分别增长了4.0%、4.7%和4.1%,N1、N3处理的产量和干物质量较其它处理低,说明分次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干物质量,最佳施肥方案为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分次施入;N3、N5处理的干物质转运率相对较低,相对于产量较高的N4处理转运率分别降低5.5%和8.6%,但其花后同化物累积量相对于N4处理分别提高4.1%和7.8%,绿叶面积相对于其它处理较高,表明吐丝期追施氮肥可以延缓叶片衰老,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试验以3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设对照(CK)、轻度胁迫(T1)、中度胁迫(T2)和重度胁迫(T3)4个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组分,采用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基因(VvCCD1)、E-(β)-丁香烯合成酶(VvEcar)和植物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VvHPLA)、芳樟醇合成酶基因(Vvlis)在葡萄果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花后110 d,与CK相比,T1和T2处理下果实百粒重分别显著降低7.32%和20.97%,T3处理下果实百粒重显著降低31.80%;T1和T2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相比于CK分别增加10.33%和5.68%,差异不显著,但在T3处理下,果实TSS显著降低15.74%;果实有机酸含量在T1和T2处理下分别降低11.66%(P>0.05)和25.56%(P<0.05),T3处理显著增加18.61%;各处理下总酚含量显著高于CK;与CK相比,T2处理果实花色苷含量显著提高9.35%,T1处理和T3处理与CK...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钾肥种类和施钾时期对油葵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选取油葵杂交品种陇葵杂3号,采用2因素3水平(2个钾肥种类:氯化钾(F1)、硫酸钾(F2);3个施钾时期:全部种前基施(T1)、 50% 基施+50%现蕾期追施(T2)、 25%基施+50%现蕾期追施+25%花期追施(T3))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2014-2016年在甘肃省景泰条山农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KCl和K2SO4这两个钾肥品种的盘径、千粒重、粗脂肪含量、产油量、亚麻酸含量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与施用K2SO4相比,施用KCl的产量在2014年显著增加,F1T2的产量较F2T2增加了4.96%,F1T3较F2T3增加了4.06%。出仁率、油酸含量在2015年和2016年显著增加,F1T1的出仁率较F2T1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增加了1.50%、2.99%,F1T2的出仁率较F2T2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增加了1.76%、19.7%;2015年F1T2的油酸含量较F2T2增加了5.92%;2016年F1T3的油酸含量较F2T3增加了9.09%。粗蛋白含量在2014年和2016年显著降低,F2T3的粗蛋白含量较F1T3在2014年和2016年分别增加了9.95%、8.87%。粗蛋白产量在2016年显著降低,F2T3的粗蛋白产量在2016年较F1T3增加9.29%。亚油酸含量在2015年和2016年显著降低, F1T3的亚油酸含量较F2T3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增加了3.17%和3.03%。施钾时期对油葵的盘径、亚麻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油葵的千粒重、出仁率、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粗脂肪含量、产油量、油酸、亚油酸影响显著。钾肥的最佳施用时期为基施。油葵产量与盘径、千粒重、出仁率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油酸和亚油酸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渭北红富士苹果叶片营养状况及果实品质,以长富2号苹果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2%、0.5%、0.8%)尿素,研究不同处理对红富士苹果叶片营养、果实香气成分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幼果期到果实膨大后期,叶片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磷和钾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喷施尿素均提高叶片营养水平,其中以N2(喷施0.5%尿素)处理叶片整体营养水平较好,叶片氮、磷、钾的平均含量分别较对照(N0)提高15.68%、10.37%、5.6%。喷施尿素均不同程度增加了果实香气含量,其中壬醛、乙酸乙酯、乙酸戊酯在喷施尿素之后出现,总体以N2处理为最高,其香气成分总量较N0处理提高了22.29%。N2和N3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果实氨基酸、可滴定酸,但对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表明,喷施0.5%尿素能够有效增加苹果树叶片营养、提高果实香气与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探求新疆吐哈盆地极端干旱区不同灌水量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葡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作物耗水量(ET)、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置W1、W2、W3和W4四个灌水水平,灌水量分别为630、675、720、765 mm,以等氮配施为原则设置4个有机肥(OF)和无机肥(CF)配比处理,分别为F1(70%OF+30%CF)、F2(50%OF+50%CF)、F3(30%OF+70%CF)和对照CK(100%CF),采用完全组合设计,共16个处理。结果表明:各水肥处理对无核白葡萄IWUE有显著性影响,其中W3F2处理IWUE最大;葡萄耗水量随生育期的推进表现为先增后减再增再减,在浆果生长期达到最大;葡萄产量、单串重和百粒重随灌水水平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均在W3F2达到最大值,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24.25%~50.26%、25.26%~64.65%及47.76%~162.00%;各处理可溶性固形物、Vc和还原性糖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4.09%~25.95%、3.21%~27.80%及15.53%~40.59%,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69%~22.96%,其中W4F2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最高,W3F2处理还原性糖含量最高。研究认为W3F2处理(灌溉定额720 mm、有机肥50%+无机肥50%)是较为合理的滴灌葡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求导致早期落叶病发生的土壤条件,分析果树栽培前与果园管理过程中存在技术问题,本研究以相同园龄、相同果树品种、落叶和不落叶的几个果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果园土壤管理调查与土壤剖面化学性质的监测,测定了苹果果实的主要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农田土壤,土壤表层,落叶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要高于不落叶果园的,而在60 cm以下,落叶果园土壤有机质反而低于不落叶果园;而不落叶果园土壤中的碳酸钙含量略高于落叶果园;土壤剖面碱解氮含量随土层厚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不落叶与落叶果园土壤碱解氮含量在35 cm以上土层中基本相同,差异不明显(P>0.05);果实的密度测定结果为不落叶果园果实>落叶果园果实;在糖度上,不落叶果园果实>落叶果园果实。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条件下,采用多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N肥减量施用对作物产量、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土壤表观N平衡的影响,旨在为关中小麦/玉米一年二熟轮作区合理施用N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N处理(玉米季施氮187.5 kg·hm-2,小麦季施氮150 kg·hm-2)相比,2008—2011年三年中,15%减N、30%减N两个处理均未显著降低作物籽粒与秸秆产量;2010—2011年生长季中,15%减N处理降低了作物秸秆N、P、K周年总吸收量,增加了籽粒N、P、K周年总吸收量,其中籽粒P周年总吸收量增加达显著性水平;30%减N处理显著降低了籽粒N和秸秆N、K周年总吸收量,降幅分别为12.9%、41.9%、18.5%,在小麦收获后,30%减N处理的N素盈余量只有11.3 kg·hm-2,有潜在缺N危险。综合考虑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表观N平衡,在秸秆还田条件下,15%减N处理的施N量(即玉米季施氮159 kg·hm-2,小麦季施氮127.5 kg·hm-2)为本地区最佳N肥用量。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赤霞珠’葡萄在河西走廊不同地区的品质差异,连续3 a在武威、张掖和嘉峪关果园采集成熟期葡萄果实进行品质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及有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张掖地区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24.81%),武威地区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葡萄果实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34%和24.06 mg·g-1),张掖地区单宁含量最低(5.57 mg·g-1)。张掖地区果实中葡萄糖、果糖、蔗糖的总含量分别达到71.99、70.51、5.61 mg·g-1,显著高于嘉峪关和武威地区;武威地区葡萄果实酒石酸和草酸的含量较高,分别为8.66 mg·g-1和0.32 mg·g-1,显著高于嘉峪关和张掖。‘赤霞珠’葡萄共检测出36种香气物质,其中包括9种醛、9种醇、4种酯、3种酮、2种酚和9种其他类化合物,各地区香气物质的类型及总量均表现为嘉峪关>张掖>武威。整体而言,张掖地区‘赤霞珠’果实品质较好,而嘉峪关地区‘赤霞珠’芳香物质积累较多。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避雨栽培和套袋技术对葡萄病虫害发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于2015年4—9月在贵州省余庆县开展了葡萄避雨栽培和果穗套袋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和果穗套袋技术对葡萄侵染性病害黑痘病、霜霉病、大褐斑病、穗轴褐腐病、炭疽病、白腐病、灰霉病及非侵染性病害日灼和裂果均有控制效果。同时,可防除鸟害。避雨栽培与果穗套袋技术集成使用,其控害、提质效果优于单一技术,能有效防治葡萄病虫害,减少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次数,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滴灌条件下施氮时段对土壤氮素分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点源滴灌试验模拟土壤入渗,并分不同时段施氮肥,灌水施氮肥结束后,在不同时间段和湿润体不同位置采集土样,并测定土壤中速效氮的含量,分析比对湿润体中不同位置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滴灌全程施肥,土壤湿润体中高氮区始终分布在滴头附近;滴灌前1/2时段施肥,硝态氮含量的最大值(107.50 mg·kg~(-1))出现在距滴头水平距离15~20 cm,垂直距离15~30 cm范围内;后1/2时段施肥,高氮区始终也分布在滴头附近,但含量值表现极高(184.36 mg·kg~(-1));中间1/2时段施肥,硝态氮主要分布在距滴头水平距离为15 cm左右,垂直深度也为15 cm左右的土层范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湿润体中NO3--N的含量均表现为到第5天前后达到最高值,此后又开始降低;NH4+-N在时间上转化速率相对较快,在灌水施肥结束后的第3天硝化作用最强,从第3天到第5天NH4+-N浓度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