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我场1953年开始建立,共有茶园110亩。其中用种籽直播茶园42.2亩,苗圃改建茶园26.1亩;用一年生苗于1954年移栽定植计41.7亩。至1959年茶树树龄已有6足龄。1956年3足龄时,即投入生产,每亩平均采制毛茶20斤,特别是在大跃进的1958年,出现了五年生的新茶园平均亩产茶条136斤、茶子36斤、茶叶  相似文献   

2.
我場自1956年春以来,已逐步发展新茶园2100余亩,为了使幼龄茶园提早成叢,同时很好地利用幼龄茶树修剪下来的老叶以增加收入,去年我場党支部特种了一块試驗田(三亩)这块茶地是二足年生的茶树。采取一年定型修剪二次,并适当地加强了肥培管理措施之后,今年第一年开始投入采扎。到9月10号止,平均每亩已采了干毛茶100斤左右。估計全年亩产可  相似文献   

3.
新地公社都枚大队历史上没有种过茶树,在党的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号召下,他们才开始开茶地。56年春播种171亩,57年就开始打顶采收,58年收3259斤,59年更上一层楼,春夏茶共产6097斤,今年大壤山的65亩茶园到十月上旬止,已产4300斤,现在仍不断萌芽,估计可以生产6500斤干茶,创造大面积四年  相似文献   

4.
密植速成茶园是茶树栽培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在常规茶园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密度,改单条种植为双条或多条种植,同时降低茶树高度,由原来的80~100厘米降低到60厘米左右,从而达到早投产。一般常规茶园播种后,需要培育5~6年后才能正式投产,而密植茶园可收到“一年种,二年采,三年亩产超百斤,四年五年创高产”的好效果,并且茶树封行正式投产后,可实行免耕,省工省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罗新民 《茶业通报》1998,20(1):21-22
宁国市园艺场1991年拥有茶园415亩,由于多年重采轻管,单施化肥,不施有机肥,主采春茶,轻采夏茶,不采秋茶,茶树形成"二层楼"现象,没有像样的树冠采摘面,芽叶密度小,重量轻,经济效益差。1991~1992年,连续两年对220亩低产茶园分期分批实施综合技术改造,主要抓了更新树冠,加强肥培,适时轻修剪,早采多产名优茶几个重要环节,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一、综合改造技术措施(一)改造树冠为了尽量减少当年茶叶经济效益的损失,同时保证茶树改造后的恢复,1991年5~6月分两批改造了120亩低产茶园。5月中下旬,对20亩树冠和骨干校都已…  相似文献   

6.
茶树红锈藻病是致使茶树未老先衰的一种枝干病害,能导致茶树大量落叶、枯枝,造成减产,严重的甚至成片桔死。据调查,全区发病茶园达23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74.2%,发病率一般在80%以上,据桃江县7个区调查,茶园面积5万多亩,发病率100%,该县大力港乡黄龙咀村古家湾茶场,茶园面积130亩,原来是该县的先进高产单位,1975年亩产干茶达200斤以上,1980年后,主要因采摘不合理,培管不善,病害加重,致使产量逐年下降,到1982年亩产干茶只有50斤,比1975年每亩减少150斤,而且树势衰老,叶片稀疏,  相似文献   

7.
蓬莱公社新林茶场“龟山”10亩茶园种植的毛蟹,于一九七八年新开茶园,一九七九年春种植,同年的秋茶打顶,亩产干毛茶35斤,一九八○年亩产干毛茶120斤,一九八一年亩产干毛茶302斤,预计今年亩产干毛茶可达到600斤。新林茶场二足龄茶树亩产干毛茶能够达到302斤的速生高产科技成果经验,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国低产茶园面积很大,以亩产干茶低于50斤为标准约500万亩,占茶园总面积30%左右。我省是老茶区,127万亩投产茶园平均单产仅70斤左右,低于三十年前世界平均单产水平,与国内江苏、浙江等省相比较,差距也不小。我省茶叶单产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产茶园占的面积大,据霍山县调查,低产茶园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44%;名茶之乡、全国第一大产茶县一歙县,30万亩茶园平均单产长期稳定在60斤左右的低水平线上。山区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正定县南豆大队第四生产队,为了探索棉花高产规律,7r4年进行了高密度、早打顶的试验,在菜园地种植了4.8亩棉花,采取大麦和棉花间作,4.2尺一带,棉花行距平均2.1尺,株距2.8寸,每亩留苗12000株,到7月6日即全部打完了顶尖。据秋季收花时调查,每亩实有棉花10000株,株高80厘米,每株平均3.5个果枝,单株结铃9.1个,空株占5%,脱落率24.1%。经过精细管理,每自然亩收大麦300斤,皮棉128斤,折合亩产粮食1200斤,棉花170.6  相似文献   

10.
在大跃进的1958年,浙江省茶叶产量突破了抗日战争前的最高年产水平。去年全省实采的八十三万亩茶园中,共产干茶六十五万担左右,每亩平均达78.3斤,超过抗日战争前最高产量的1933年的四十九万一千二百二十担的百分之三十二;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国茶园面积已达到1,500万亩,年产干茶500万担,按照平均4斤鲜叶制干茶1斤计算,全国年采鲜叶量约21.5亿斤,茶区一般妇女劳力手采平均每人每天以30斤鲜叶计,全国即有近21万人全年投入手工采茶劳动,这样不仅影响其它生产的发展,也限制茶叶生产的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国营茶场,采茶劳力矛盾更突出,采茶用工量约占茶  相似文献   

12.
安徽金寨县苏口茶場共有茶园321亩,現有釆叶茶园61亩,去年春茶期,从4月16日至6月10日止共釆制各类干毛茶10,140斤,总产值10,818元,平均亩产166斤8兩,比1958年亩产64斤增产160%。同吋出现大面积丰产茶园12.5亩,平均亩产367斤;高额丰产茶园2亩,平均亩产达到488斤;不仅产量跃进,質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茶树新的栽培技术,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四年,杭州地区茶叶工作者在余杭县漕侨、双汗两个大队进行茶树密植栽培试验,两年试验结果,获得了“一年种、二年采、三年亩产干茶超两百斤”的良好效果。到一九八二年春为止,全地区密植速成茶园已发展到四万亩左右,其中已投产的近万亩。为了摸清密植速成茶园的栽培技术和经济效益,杭  相似文献   

14.
龙成仁 《茶业通报》1990,12(3):14-16
湖南省洣江茶场地理位置处于北纬26°49′之间,东径113°33′—113°34′之间,地势西南高中间开阔,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场现有茶园面积3220亩,其中有丘陵红壤3056亩9要5厘,占耕性土壤97.97%,有省内外优良茶树品种18个,受益茶园656.78亩,占全场茶园面积的21.05%。槠叶齐已发展到310.1亩,占良种茶树面积的47.31%。我场二大队一中队1978年发展槠叶齐24亩,1989年已进入高产优质茶区范围,亩产茶青2198斤,折合干毛茶549.5斤。同时一、二、三级茶青占了总数的65%,1988年占82%。我场二大队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丘陵红壤茶园低产主要原因及其改良后获高产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茶叶是高产作物,茶叶产量的上限随各茶区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而异。世界最高单产是日本高达268斤。我国亦有不少高产典型,如杭州茶试站4400亩投产茶园平均亩产336斤,其中734亩单产高达520斤;江苏芙蓉茶场110亩茶园平均单产713斤;广东红星茶场最高亩产达1410斤;我省普文农场、勐海茶科所均培育出单产500——800斤的高产茶园。我县城关区回贤一队七五年试种的一亩密植茶园,八三年单产就达335斤,85年到七月十三日止,已收鲜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梅家塢十月茶叶生产合作社是龙井茶的主要产地,全社228戶,1118人,有男女正半劳动力492人,以茶叶生产为主,茶叶收入占全社总收入的80%以上,有茶园785亩,其中生产茶园675亩。公社化后改为十月生产队(茶叶专业队)。十月社1958年茶叶总产量力154,162斤(其中粗茶6624斤),比1957年117.397斤增加31.4%,每亩平均产干茶233斤,比1957年增加36.3%,每亩平均增产62斤,超过了过去5年所增加的产量。历年来产  相似文献   

17.
春夏茶超过去年全年产量今年力爭全年产量翻一翻武义县明山乡的412亩采叶茶园,1957年全年产茶44,630斤(干茶),平均亩产108.37斤,1958年春茶产53,264斤,平均亩产129.3斤,一季春茶超过去年全年产量。于潛县天目山第一高級社,1957年全年产茶180担,1958年产春茶230担,一季春茶  相似文献   

18.
紹兴县越联社是个高山区。全社317户,有茶山(間作)948亩,仅有水田2.2亩。1957年共产干茶600担,平均亩产干茶63斤。 1957年秋該社在茶园里种了240亩草子(紫云英),平均每亩产鮮莖叶3,770斤,其中产量最高的一亩,产鮮茶叶12500斤,产量在11000斤以上的还有14亩,在2000斤以上的有15亩,在4000斤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茶园施用复合肥的效果,于1976年在安徽劳动大学实验茶园,进行实验研究。试验地红壤丘陵地,地形平坦,肥力中等。茶树品种是1974年移栽的福鼎大白茶一年生扦插苗。每丛栽苗二株。移栽时每亩施菜饼100斤,过磷酸钙40斤作基肥。茶苗移栽后即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高度15厘米。1974年、75年是培育茶苗准备试验阶段,从1975年秋季起,停止施基肥。1976年开始试验,茶树生长三足年,到1979年试验结束,茶树生长七足年。1980年停止施肥,进行后效观察。  相似文献   

20.
紹兴县平水区西渡口农业社有茶园200亩(每亩平均200叢茶树),以一年的时間完成茶树树冠改造工作。他們采用了全叢台刈和局部台刈,輕重修剪等方法,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行动,到6月底止完成了148亩,还有52亩將在1959年“春分”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