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石墨微波消解技术处理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蟹肉样品,ICP-MS同时测定Ca、Mg两种元素,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0.995,前处理耗时短,消解效果良好。结果表明,拟穴青蟹在硬壳期时体内Ca2+、Mg2+平均含量为471、2 508 mg/kg,而蜕壳后分别为385、1 565 mg/kg,拟穴青蟹蜕壳前后Mg2+浓度差异不显著、Ca2+浓度差异显著。因此,为使拟穴青蟹生长过程中甲壳顺利蜕壳及硬化,建议在养殖池中合理补充Ca2+、Mg2+。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2个地理群体的形态特征区分和养殖生长性状特征,通过测量形态指标和养殖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宁波和越南2个地方种群青蟹,在甲长/甲宽(CL/CW)、腹部宽/甲宽(AW/CM)、体高/甲宽(BH/CW)、大螯不动指长/甲宽(FFLC/CW)、第一步足长节长/甲宽(MLP1/CW)、第二步足长节长/甲宽(MLP2/CW)、第三步足长节长/甲宽(MLP3/CW)、第四步足指节长/甲宽(MLP4/CW)的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浙江宁波种群蟹比越南蟹甲长/甲宽(CL/CW)更大,腹部宽/甲大(AW/CM)更大,体高/甲宽(BH/CW)更小,说明甲壳更圆。浙江宁波种群比越南种群生长快,个体大,差异显著(P0.05),养殖成活率也高于越南群体。越南群体青蟹在浙江沿海养殖不具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野生花鱼骨和池养花鱼骨肌肉中常规营养组成、18种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鱼肌肉的水分及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养鱼,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两者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除胱氨酸外的其余17种氨基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多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单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在多烯酸中,野生鱼的C18∶2、C18∶3和C20∶2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而C20∶3、C20∶4、C20∶5、C22∶4、C22∶5、C22∶6、Σn-6及Σn-3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P<0.05)。但池塘养殖花鱼骨单位重量肌肉组织所含的人体所需必需脂肪酸的量,除EPA略低外,n-6系列PUFA总和、n-3系列PUFA总和及DHA均高于野生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野生花鱼骨和池养花鱼骨肌肉中常规营养组成、18种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鱼肌肉的水分及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养鱼,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两者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除胱氨酸外的其余17种氨基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多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单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在多烯酸中,野生鱼的C18∶2、C18∶3和C20∶2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而C20∶3、C20∶4、C20∶5、C22∶4、C22∶5、C22∶6、Σn-6及Σn-3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P<0.05)。但池塘养殖花鱼骨单位重量肌肉组织所含的人体所需必需脂肪酸的量,除EPA略低外,n-6系列PUFA总和、n-3系列PUFA总和及DHA均高于野生鱼。  相似文献   

5.
以采捕于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海区自然交配性成熟母蟹所产子一代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人工培育的拟穴青蟹C1~C5期仔蟹的14项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C4期仔蟹最先和C5期仔蟹聚为一组,随后与C3、C2期仔蟹聚集,最后才和C1期仔蟹聚集,说明随着个体发育仔蟹形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各期仔蟹形态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这种形态差异会随着个体发育而趋于缩小。判别分析结果表明,C1~C5期仔蟹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100.0%、100.0%、96.7%、69.7%、83.9%,平均拟合概率达到88.7%,判别率比较高,但C3、C4、C5期仔蟹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判。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项形态特征可分为3类,其中一类为全甲宽和第八侧齿间距,一类为甲长、第一侧齿间距及螯足掌节长,其他各项形态特征聚为一类,前2类是青蟹仔蟹形态特征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根据形态评估种质资源、分析种群差异、确立种质标准和研究生长发育时,需综合考虑不同发育阶段与形态特征发育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铵氮胁迫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在氨氮浓度0,0.5,1.5,2.5 mg/L胁迫0,24,48,72和96 h下,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血细胞总数(THC)、血细胞吞噬能力及其血清中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酶(PO)、溶血素等免疫相关因子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铵氮胁迫24 h时各试验组血细胞吞噬能力明显增强,其后逐渐减弱;铵氮浓度0.5 mg/L组AKP,SOD,PO,POD,溶血素等活力在试验24和48 h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铵氮浓度1.5 mg/L组仅SOD和POD活力在试验48 h内略高于对照组,其后下降,而其它试验组各测定指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低于对照组并呈下降趋势,且下降的幅度与胁迫浓度、时间成正相关.说明低浓度的铵氮胁迫短时间内会使青蟹产生应激反应,适当提高其免疫力,而长时间或高浓度的铵氮胁迫会抑制青蟹各免疫因子的活性,从而降低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野生和池塘养殖花鲭肌肉营养组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野生花鱼哥和池养花鱼哥肌肉中常规营养组成、18种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鱼肌肉的水分及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养鱼,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两者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除胱氨酸外的其余17种氨基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多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单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在多烯酸中,野生鱼的C18:2、C18:3和C20:2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而C20:3、C20:4、C20:5、C22:4、C22:5、C22:6、Xn-6及Xn-3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P〈0.05)。但池塘养殖花鲭单位重量肌肉组织所含的人体所需必需脂肪酸的量,除EPA略低外,n-6系列PUFA总和、n-3系列PUFA总和及DHA均高于野生鱼。  相似文献   

8.
以拟穴青蟹酚氧化酶原(SP-proPO)基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哈维氏弧菌免疫刺激后表达模式的分析,来探索SP-proPO基因在防御细菌入侵过程中的先天免疫作用.结果表明,SP-proPO基因在正常拟穴青蟹的血细胞中存在较高的表达量;而且在细菌刺激的情况下,SP-proPO基因的表达量存在较为明显的上升,哈维氏弧菌刺激12h后,血细胞中SP-proPO基因的表达量提高了近4倍;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2h后,血细胞中SP-proPO基因的表达量提高了近2.5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饵料对室内立体养殖(蟹公寓)拟穴青蟹生长性能和摄食环境的影响,通过投喂不同饵料(缢蛏、鲜鱼肉、青蟹配合饲料和鳗鱼配合饲料),采用标准方法对青蟹摄食过程中的生长和环境水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特定生长率方面,缢蛏组最高(1.15%·d-1),鳗鱼饲料组(0.56%·d-1)次之,同时除缢蛏组外,其他饵料组特定生长率与pH值、溶解氧、氨氮等显著相关。存活率方面,缢蛏组与水质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鱼肉组仅与活性磷酸盐、亚硝氮显著相关,两种人工配合饲料组与活性磷酸盐、悬浮颗粒物、溶解氧、pH值、亚硝氮等指标显著相关。除水温度和盐度外,水质指标主要受饵料投喂的影响。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显示,摄食过程中4种饵料组均处于污染状态,同时环境富营养化(NQI≥8.5),但缢蛏组富营养化程度最低。研究表明,缢蛏是最优的蟹公寓养殖饵料,其饲喂的青蟹具有较高生长性能,且养殖水体环境更优。综合考虑养殖成本,配合饲料也适于蟹公寓养殖青蟹,但需进一步改善摄食环境水质。研究结果为设施化拟穴青蟹养殖的饵料选择和管理措施优化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围绕以轮虫、桡足类为饵料系列的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池塘育苗方式替代传统的以轮虫、卤虫无节幼体为饵料系列的工厂化育苗方式,以降低育苗成本这一主题,采用实验室研究与生产性试验相结合的形式,探讨了轮虫、桡足类作为不同发育阶段拟穴青蟹蟤状幼体饵料的效果及其转换时机、适宜密度等与拟穴青蟹池塘育苗相关的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拟穴青蟹池塘育苗中,轮虫和桡足类可以成为拟穴青蟹蟤状幼体至大眼幼体阶段良好的食物源,2种饵料的理想转换期为蟤状幼体Ⅲ期(Z3)阶段;Z3-Z4阶段,3 ind/mL小规格桡足类密度组的幼体平均变态成活率优于其他规格桡足类密度组及卤虫对照组;Z4-M(大眼幼体)阶段,5 ind/mL大规格桡足类密度组的幼体平均变态成活率优于其他规格桡足类密度组及卤虫对照组;通过适当加大饵料密度的方式可以提高小规格桡足类对拟穴青蟹后期幼体(Z4-M)的变态成活率。因此,Z3投喂小规格桡足类,Z4及以后投喂大规格的桡足类,采取人工补充投喂的方式将投喂后的桡足类密度控制在5000 ind/L左右,是拟穴青蟹池塘育苗获得成功的关键。池塘育苗生产性试验共收获大眼幼体20万ind,Z1-M的成活率为13.3%。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青蟹东海三门湾野生群体和浙江三门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6个微卫星位点在2个青蟹群体中共检测到66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为0.746 ~ 0.895,均表现为高度多态性,可有效应用于青蟹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青蟹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 ~ 18,6 ~ 14,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577,0.56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79,0.828;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值为0.0317,遗传相似性指数为0.7930,遗传距离为0.2319。结果表明,青蟹野生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丰富,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2.
将少花龙葵、野苋菜、薄荷等3种野菜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贮藏,对贮藏后野菜叶片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5℃不利于野菜的贮藏,低温(5℃、10℃)则能抑制野菜叶片中水分、蛋白质、可溶性糖、Vc、叶绿素等含量的降低,同时也会抑制硝酸盐含量的提高;少花龙葵在5℃和10℃低温条件下贮藏,叶片中的水分、蛋白质、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硝酸盐和Vc含量差异显著,且在10℃下贮藏时硝酸盐含量超标,说明少花龙葵应置于5℃温度下贮藏;野苋菜在5℃和10℃低温条件下贮藏,叶片中的水分、可溶性糖、硝酸盐、Vc、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仅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因此选择10℃贮藏更省电;薄荷在5℃和10℃条件下贮藏,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从节能的角度考虑,选择10℃贮藏较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3.
花卉无土栽培的基质与营养液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综述了无土栽培的两大核心技术-基质与营养液的发展历史、种类、性质与配方,摘录了国际上一些著名的营养液配方。并针对主要花卉种类,列举了它们的配方组成以及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对野生和养殖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营养成分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大鳞副泥鳅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77.30%、1.30%、1.10%、18.10%,养殖大鳞副泥鳅分别为71.80%、1.10%、5.30%、17.20%;18种氨基酸总量野生为17.40%、养殖...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比较鉴定来源不同的紫菜中的镉含量。结果表明,野生紫菜镉的含量约为养殖紫菜的两倍,且具有显著性差异。以紫菜标准物质为参考,精密度、准确度和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不同来源农产品 中重金属镉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野生薇菜的人工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 5年多的人工单种栽培试验 ,结合薇菜的生长分布范围 ,归纳出其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处理的肥料和密度试验,发现王座甘蓝小区产量与栽培密度和施肥量成正相关,根据综合分析和经济效益考虑,王座甘蓝种植密度在52500-57000株/hm2为宜,施肥量以90000kg/hm2基肥+300kg/hm2复合肥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地区野生锯缘青蟹肠道菌群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DGGE技术对7个地区的锯缘青蟹肠道菌群进行了群落结构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7个地区的锯缘青蟹肠道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相似性指数在30%~70%之间,且同一地区雌雄样本的肠道菌群相似性也存在差异。对DGGE图谱中的12条主条带进行回收、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发现12个条带代表的细菌分别属于3个细菌类群: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um)、厚壁菌(Firmicutes)和棍状厌氧菌(Anaerorhabdus),其中有7个条带代表的细菌为不可培养的种类。  相似文献   

19.
20.
于2005年11月—2007年3月在大连长海县广鹿岛海区,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野生苗与人工培育苗的海上筏式养殖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前期(2005年11月),野生苗(7月龄)的平均壳长、壳高、壳厚和湿重分别为15.38、16.22、3.72mm和0.53g,明显低于人工苗(9月龄)(P〈0.01);2006年7月,野生苗(15月龄)与同时期的人工苗(21月龄)的平均壳长、壳高、壳厚和活体湿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2007年3月,野生苗(23月龄)壳长、壳高、壳厚和湿重分别为78.49、80.71、22.05mm和65.12g,高于同期的人工苗(25月龄);整个养殖阶段,野生苗的日生长量高于人工苗;野生苗和人工苗的养殖成活率平均为80.37%和75.35%,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从海上养殖效果可知,野生苗完全可以替代部分室内人工培育苗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