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为揭示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并制定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方法]以2000和2015年金钱河流域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影像处理方法对影像进行分类,采用叠置分析得到2000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转移矩阵;利用Fragstats软件在景观格局分析中采用了景观格局数量分析方法,在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分别选取不同景观指数,系统分析了金钱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景观格局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近15年来金钱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均发生明显变化,草地、林地、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分别增加了620.33、386.58、45.32 km~2,而水域、未利用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减少了555.34、452.71、44.17 km~2。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和水域面积始终占据优势,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且破碎程度降低,分布呈现集中化,水域周边的景观要素增多。[结论]流域内水域面积减少明显,其主要原因是降水变化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草地面积增多,主要转入类型为水域,多为断流的河流以及变小的河道;林地面积的增多以及耕地面积的基本平衡与政府施行的退耕还林、林地耕地保护政策有很大关系,因此短时间内政府政策的导向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在景观格局的数量分析上研究区的破碎程度降低,景观呈均衡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2.
库玛拉克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涛  曾亚娟  王芳  李健  郑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798-12799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景观空间格局,选取2005年9月份分辨率为18.5m的中巴遥感影像以及1990、2000年9月分辨率为30m的Landsat—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ERDAS和ARCGIS、SuperMap等遥感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已有的1990、1999年阿克苏地区的土地利用解译结果为参照,采用人工目视解译重新进行遥感解译,提取各景观要素信息,并计算一些常用景观指数,分析研究区1990~2005年的15a间景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绿洲林地增加最快,其次是人居地和农田;绿洲草地面积减少最快,其次是盐碱地湿地景观和高山冰雪景观减少,1990~2005年15a绿州林地面积增长了106.5km2是阿克苏地区各级政府大力推广特色林果业,提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结果;人居地和农田的增加,绿州草地面积的减少以及盐碱地、湿地的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大幅增加和人类活动的干预;高山冰雪景观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气候异常所致;高山湖泊、山地森林、山地灌木面积没有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库玛拉克河上游高山险峻,受人类干扰较少。  相似文献   

3.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2000年LandsatTM7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影像解译和实地调查获得柘皋河流域景观类型图,并采用景观指数分析法对流域内景观空间格局做定量分析,为流域内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结果显示:柘皋河流域是以农业为主的发展模式。景观异质性高,分布相对均匀;耕地破碎化程度低,连通性好,利于农业发展;居民点与交通用地破碎化程度高,边缘效应强,对周围影响大。A区农业化和非农化矛盾最强烈。B区景观异质性高,景观类型分布均匀,生态结构稳定。C区景观异质性低,生态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以地形图与遥感影像为信息源,采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结合热点分析方法,对1970-2012年霍林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0-2012年霍林河流域土地利用的综合动态度呈先减小后增加,而空间变异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斑块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而邻近指数的变化与斑块密度相反;景观分离度和Simpson’s多样性指数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流域破碎化程度较高地区由下游逐渐向中游地区转移,而上游地区破碎化程度一直较低;流域下游地区斑块形状较单一,景观聚集度较低,景观多样性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流域的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热点地区的数目逐渐减少,流域上游热点地区的面积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5.
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99-8600
[目的]研究玉树州天然草地生态脆弱现状。[方法]根据玉树州天然草地野外调查样点,对TM遥感影像草地类型进行解译,对天然草地退化程度进行定性。利用景观指数对玉树州7个天然草地景观类型进行生态脆弱性分析。[结果]玉树州天然草地区域生态脆弱综合指数偏低,中度以上脆弱区域面积约占99.91%。[结论]生态脆弱性已经成为威胁试验区天然草地生态安全的最大隐患。  相似文献   

6.
探讨沿海城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对于深化和揭示土地利用对景观功能的效应有重要意义。根据1990、2000、2010、2020年沿海城市盐城4期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ENVI5.2监督分类及目视解译,得到4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来分析土地类型的变化差异性,从而揭示盐城市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盐城市耕地面积减少了近400 km2,部分耕地转变为草地和水体,水体占比从2.26%增加至9.35%,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耕地和林地呈快速减少趋势,建设用地转入转出频繁,但总体转化增速较为缓慢。研究时段后期,滩涂滩地占比从4.05%降低至2.29%,逐渐向草地和水体转化。1990-2020年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导致景观格局指数发生显著变化,耕地的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逐年增加,说明耕地破碎化程度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研究区内各用地类型边缘密度增加,蔓延度指数、聚合度指数减少,说明研究区域内的景观边缘形状指数趋于复杂,景观类型的离散度增加,区域空间范围内的聚集性减弱。各种景观类型变化差异相对增大,使得近30...  相似文献   

7.
黄先明  赵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5,(9):183-184,205
以金口河区为研究对象,基于Arc GIS10.1和Fragstats 4.2,选取了破碎度、分维数、蔓延度、分离度和多样性5个评价指标,对其1994~2010年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的破碎化程度在不断加剧,反映出土地系统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其脆弱性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景观格局演变及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格局演变及优化研究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工作,总结了景观格局演变及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最后探讨了未来景观格局演变及优化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秦岭菜子坪林区森林景观格局现状和破碎化特征,为研究区以及秦岭中段南坡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菜子坪林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基础,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支持下,对菜子坪林区森林景观格局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以边界密度、平均分维数、平均最近邻距离和相似邻接比指数为评价指标,对其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分为14个景观类型,共1 072个斑块,其中无林地斑块面积仅占总面积的3.04%,各景观类型的平均分维数均接近1.00。各森林景观类型的边界密度为:板栗林>落叶松林>华山松林>软阔林>油松林>杨树林>云杉林>硬阔林>铁杉林>桦木林>冷杉林>刺槐林>栎林;相似邻接比指数为:栎林>刺槐林>冷杉林>桦木林>铁杉林>硬阔林>杨树林>云杉林>油松林>软阔林>华山松林>落叶松林>板栗林;平均最近邻距离为:板栗林>落叶松林>桦木林>刺槐林>冷杉林>铁杉林>云杉林>软阔林>华山松林>硬阔林>油松林>栎林。【结论】菜子坪林区森林整体分布的连续性较好,景观类型斑块的边界褶皱程度较低。在各森林景观类型中,栎林的面积最大,破碎化程度最低;板栗林、落叶松林呈小面积零散分布,破碎化程度最高;其余各景观类型的边界密度、相似邻接比指数和平均最近邻距离差异均不明显,破碎化程度相似,均居于适中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利用植被图,在GIS软件ARC/INFO支持下提取植被景观斑块信息,对植被景观斑块的面积,周长、斑块数及景观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从景观组分的面积,周长分布,斑块密度分析,马尾松林,中亚热带丘陵低山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是该保护区的主导景观类型;从斑块面积特征和周长特征分析,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丘陵低山常绿阔叶林的破碎化程度最低,植被的保护较为完整;马尾松林的斑块数量多,孔隙度最大,对景观的形成有主要的影响;景观组分类型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以类型斑块数最大,类型面积最小。  相似文献   

11.
王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204-6205
该文基于实地调查研究,对秦岭“七药”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探讨,重点分析该区系属与种的地理成分,发现秦岭“七药”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为秦岭“七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408-5409,5417
该文对秦岭“七药”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秦岭“七药”植物种类丰富;药用部位具有多样,但以全草入药最多;因种类的不同,秦岭“七药”的药用功能也呈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以1991、1999和2007年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信息,将其按地貌分区,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植被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1999年是研究区16a植被景观结构变化的转折点,植被覆盖状况前期恶化后期好转.1991-1999年两区极低和低级植被覆盖度占绝对优势,继续增强,风沙区55%-70%,丘陵区70%-80%.高等级比例均在5%以下,持续下滑.2007年两区的优势级别提升为低级和中级,风沙区比例55%,丘陵区70%.极低级别比例减小,风沙区40%-20%,丘陵区50%-15%.高级比例不同程度增大.(2)1999年前后植被景观格局反向演变,两区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程度不同.植被多样性和均匀度先减小后增大,等级问交替分布规律先弱后强.风沙区景观形状由复杂到简单,破碎度先增后减;丘陵区破碎度持续增大,形状变化微小.整体上来看,风沙区植被多样性高整体性好,植被均匀度指数大,交替分布规律明显,丘陵区植被格局较差.但外界对风沙区的干扰比丘陵区强烈.(3)植被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中始终保持多核心模式,核心面积、形状甚至类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风沙区核心多为无植被斑块,丘陵区多为高植被覆盖度斑块.核心外围植被分布具有梯度性.  相似文献   

14.
邓红  谢祥财 《农学学报》2014,4(5):44-47
园林植物造景也被称为“软景”设计,作者通过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和对南北方若干小区植物现状的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福州市和秦皇岛市2个新建的居住小区作为对象。通过对这2个小区植物景观进行全面分析,以小见大,阐述了南北方植物造景存在的5点差异,并且简单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3个原因。文章的目的是为了使从事植物造景的工作者,景观从业者更好地了解南北方植物造景存在的差异,对以后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园林植物的运用起到启发和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试验农区8种农田生态模式和实地调查数据,在对不同农区5年间景观格局特征(多样性指数、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以生态模式为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与景观格局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了生态模式尺度下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学意义。研究认为:生态模式作为农田景观破碎度的限制性因子影响明显;城郊农区及环岛农区比规模生产农区生态模式对农田景观格局的影响大;稻田中的生态模式对景观格局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潜江市耕地格局与景观破碎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两期GlobeLand 30土地覆盖数据,以湖北省潜江市为研究区,分析潜江市土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并计算该市19个乡镇的耕地斑块面积与破碎度指数,建立耕地面积和破碎度耦合的9种耕地变化模式,分析各乡镇耕地面积、耕地破碎度变化以及两者相联系形成的耕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0年,潜江市耕地总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但潜江市内部各乡镇耕地面积变化幅度差异显著,耕地破碎化加剧;潜江市"耕地面积减少伴随着破碎度增加"的耕地变化模式占主导地位,位于城市化发展较快的东北地区,而"耕地面积增加伴随破碎度减少"的乡镇主要分布在农业比较发达的西南地区。潜江市城市建设用地逐渐占用耕地,导致城市边缘耕地面积骤减,耕地内部破碎化趋势严重。  相似文献   

17.
城市园林绿化特色性是体现城市绿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创建城市园林绿化特色不仅要有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及丰富的植物种类等量的标准,而且在质的方面要能较好地体现生态学、自然美、人文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特色的有效途径是模拟自然植物群落, 提高城市绿化绿量, 开展园林植物科学研究, 强化绿化特色设计意识, 精心施工与栽培养护管理。表4 参11  相似文献   

18.
城市园林绿化特色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30  
城市园林绿化特色性是体现城市绿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创建城市园林绿化特色不仅要有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及丰富的植物种类等量的标准,而且在质的方面要能较好地体现生态学、自然学、人文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特色的有效途径是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提高城市绿化绿量,开展园林植物科学研究,强化绿化特色设计意识,精心施工与栽培养护管理。  相似文献   

19.
城市园林绿地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建设低碳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低碳园林是今后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在对低碳园林概念、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节能减排的要求出发,探讨低碳园林评价的指标及其标准,以期为低碳园林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低碳园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