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径比对矩形圆弧角养殖池水动力特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单管入流模式下,进径比(参数C/B,C为射流孔位置到养殖池壁的水平距离,B为养殖池短边边长)对单通道矩形圆弧角养殖池系统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实验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构建单通道矩形圆弧角养殖池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应用平均流速、阻力系数和速度分布均匀系数等流体动力学特征量分析养殖池内(尤其是池底)的流场形态,并修正...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养殖池入射流间距对双管射流模式下(射流位置位于圆弧角,射流角度为30°)方形圆弧角养殖系统内流场特性的影响.采用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通过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差分法构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选取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池内流场流动状态.结果显示:通过优化入射流间距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池整体流速、流场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3.
胡艺萱  刘鹰  任效忠  李猛  毕春伟 《水产学报》2023,47(5):059516-059516
为研究进水系统优化对方形圆弧角养殖池内流场特性的影响,实验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CFD)构建方形圆弧角养殖池的三维数值湍流模型,单管进水系统设置在养殖池弧壁的中间位置(以下称弧壁单管),并主要对不同进径比(参数C/B,射流管中心位置到养殖池壁的水平距离C与养殖池短边边长B之比)和不同射流角度对养殖池系统内的流场特性开展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进径比条件下,随射流角度增加养殖池水体平均速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最优射流角度不同。进径比为0.01且射流角度为45°时,养殖池内部流场平均流速最高。进径比为0.03时,最优射流角度为30°。当C/B=0.05~0.13时且射流角度为25°时,水体平均速度最高且流场均匀性较好。进径比C/B=0.07~0.09、射流角度为25°时,养殖池内部流态总体上优于其他工况。研究表明,养殖池流场特性与进水系统进径比和射流角度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进水系统设计和优化养殖池系统的流场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水产养殖池内的水动力条件,同时兼顾降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能源消耗,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建立对直双管(两个进水管布设于不相邻的两个直壁中间位置)入流的养殖池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不同射流角度的方形圆弧角养殖池内流场特性开展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射流角...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带有顶、底边舱且低径深比的养殖工船养殖舱内流场特性,以提高水产养殖动物福利与经济效益,提出一种结构优化参数折角比(a/B,a为角壁边长,B为养殖舱壁边长),以评估养殖舱内流场的改善效果。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技术,研究折角比参数a/B(0~0.4)和进水速度(0.8~1.2 m/s)对养殖舱内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进水速度下,养殖舱内流体特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养殖舱水力停留时间一致的条件下,当折角比参数0.25≤a/B≤0.40时,养殖舱内流场均匀性较好,平均流速较原方形养殖舱提高35%,能量有效利用率提高70%;角壁附近低流速区域减少,养殖舱中间排水口区域有明显涡柱形成,有助于提高养殖舱系统的自清洁性能。研究表明,折角比参数a/B控制在0.25~0.40时,有助于提高养殖舱系统的能量有效利用率和养殖空间利用率。研究结果可为养殖工船养殖舱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3种仿刺参养殖池塘底质的特点,于2014年4—6月检测了砂质底、泥沙质底和泥质底仿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的粒度组成、7项理化指标及8类细菌数量特点。试验结果显示,3种池塘底质分别属于含砾泥质砂质底、粉砂质砂质底和砂质粉砂质底;底泥pH值波动均不大;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36.83~-233.83mV、-340.77~-310.30mV和-380.66~-369.77mV;硫化物含量分别为29.64~386.83μg/g、47.6~507.50μg/g和160.16~991.04μg/g;砂质底池塘总氮、总磷、有机碳含量较少,泥沙质底总氮含量超标严重,泥质底总磷含量超标,且有机碳含量远高于其他两种底质池塘。3种底质池塘底泥中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均远高于亚硝化细菌的数量,还原性物质大量积累;泥沙质底池塘弧菌和硫还原细菌数量较多。结果表明,3种底质池塘底泥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底泥氧化还原电位偏低,硫化物含量较高;其差异性体现在砂质底池塘各指标波动较大,泥沙质底池塘总氮含量超标,有害细菌滋生,泥质底池塘底泥总磷含量超标,有机碳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对养殖日本鳗、欧洲鳗和美洲鳗的4口露天土池逐月进行水化学测定。2几日本鳗养殖池的pH分别为9.1和9.0,透明度为24和31cm,氨氮为0.92和0.56mg/L;欧洲鳗养殖池的pH为8.6,透明度为23cm,氨氮为0.69mg/L;美洲鳗养殖池的pH为9.0,透明度为41crn,氮氮为0.83mg/L。分析了鳗池化学指标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原因,并从健康养鳗的角度对池水化学性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进水流速的智能调控,可降低饵料残留,避免水质恶化。为此,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进水流速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流场特性的影响,并基于该研究设计出一套确定进水流速调控的实验方法。首先,通过对比Standard k-ε、RNG k-ε和Realizable k-ε 3种湍流模型及多种壁面函数的仿真效果,确定RNG k-ε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作为仿真配置。同时,针对多相流模型,对欧拉多相流模型和DPM离散相模型进行对比,为提高计算准确性选用DPM离散相模型,并基于上述模型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制定网格划分方案。其次,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为例,模拟不同进水流速下养殖池流场、排污和水温调节的效果。最后,针对仿真结果提出进水流速调控方案。结果显示,日常采用1.0 m/s的进水流速,可有效提高适宜流速区面积并控制水处理成本;投饵前,采用0.2 m/s的进水流速可以解决循环水养殖中存在的饵料浪费问题;进食结束后,采用1.2 m/s的进水流速可快速排出残饵避免水质恶化;水温异常时,采用15 ℃的水、以1.2 m/s的进水流速注水230 s,可使20 ℃的水下降到正常水平,精准化控制水温。采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针对不同养殖生物和养殖环境设计进水流速智能调控策略,可用于解决循环水养殖过程中饵料浪费、水质变差和水温异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虾养殖池的综合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福建省水产第一大县连江县从1986年起规模化养虾以来,尤其是1993年起发生暴发性对虾病毒病以来进行了虾池的混养、轮改养和立体养殖,促进对虾养殖向着综合开发利用方向发展,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的生产试验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为给养殖池的池型选择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在相同的池体尺寸、进水速度和池底出水比例条件下,针对Cornell和Waterline两种经典双通道圆形养殖池,对其速度流场进行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分析。仿真应用Ansys 15.0软件中的Fluent模块,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两种池型的内部速度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其流场特性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池型的水流速度向池中心方向在很短距离内随着径向距离的减少而急速增大,当达到某一径向距离时,速度达到最大值,然后速度随着径向距离的减小而减小,在池子中心轴线或附近处速度降到最小;在纵向上,与池心相同水平距离处的水体流转速度则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池底出水分流比小于10%时,Cornell池池底自清洁能力、池子整体流场均匀性均比Waterline池差。仿真结果从理论上验证了两种池型底流比例的经验设计值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在半封闭式奥尼罗非鱼养殖池中投入饲料,探索养殖过程中鱼池沉积形成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养鱼或未养鱼,投饲或不投饲,各池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沉积;外源饲料输入量相同时,养鱼池新颗粒物生成量(干重)比未养鱼池大15.63%,而沉积量比未养鱼池小19.49%;无外源饲料输入时,养鱼池的沉积量比未养鱼池大75.76%;养殖系统内养殖对象与其所处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对系统新颗粒物生成及沉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表明,水中土霉素、红霉素和氯霉素达250μg/mL以上时,浮游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反应,部分轮虫和枝角类放出休眠卵并出现死亡。红霉不的质量浓度于5μg/mL时,3d内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与对照水样相比,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毛蚶的生物沉积作用以及对养殖水体中物质的运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毛蚶能够加速养殖池中悬浮颗粒物的沉积,小个体(壳长2.60~2.85 cm)的生物沉积率为45.9~89.5 mg ·ind-1·d-1;中等个体(壳长3.77~3.97 cm)为101.0~167.0 mg·ind-1·d-1;大个体(壳长...  相似文献   

14.
养殖排污水循环处理系统由轮虫净化池、沉淀净化池、反冲式物理过滤装置和生物净化池组成。物理过滤系统主要是通过水流的反冲式流动,使大量的污物停留在系统的下层,利于从系统中排除;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低值、高效的化学絮凝剂;生物净化主要是通过细菌、微藻和轮虫等生物群落综合处理来实现。经净化的养殖污水可进入虾池循环使用或排放外海。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池的设计和运转,应该将与养殖鱼紧邻的水流静滞区降低至最小。在养殖中上层鱼类的水池中,水的流动和鱼的游动相结合,在与养殖鱼紧邻的水流静滞区域,足以维持溶氧和新陈代谢浓度与主水体相一致。如果是底层栖息性鱼类,如北美牙鲆,它们一般静止地呆在养殖池底,常常在它们  相似文献   

16.
养殖密度对工厂化对虾养殖池氮磷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设置300尾/m3、600尾/m3、1 200尾/m3和1 800尾/m3 4个养殖密度,探讨了工厂化对虾养殖池中养殖密度对氮磷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对系统氮、磷的贡献率分别为84.3%~98.3%和93.2%~97.3%,且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水层输出的氮、磷分别为总输出量的27.5%~36.3%和8.4%~23.9%,通过底泥沉积的氮、磷分别为总输出量的30.9%~43.9%和51.5%~62.3%.结果说明,在系统氮磷的总输出中,水层输出和沉积均占到了相当的比重,相比较而言,沉积作用更为重要.养殖密度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层和提高底泥沉积的氮磷量;总氮磷的投入中有14.5%~28.7%的氮和7.4%~16.5%的磷最终转化为对虾生物量,表现为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池壁附着物中积累的氮磷量在总氮磷输出中所占比重较小,分别为0.3%~3.2%和0.2%~3.0%,且其比重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结果说明,养殖密度显著影响对虾工厂化养殖池氮磷的收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利用人工投饵的对虾养殖发展很快。在养殖过程中经常有些肉食性鱼类及其它虾类混入池中。混入池中的鱼虾类给对虾苗的生长带来怎样的影响,危害情况如何?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不多,至今尚未见有关报道。为查明池养对虾受危害的情况,以便制定合理的虾苗放养量和科学管理措施,使养虾业尽量减少损失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日本对虾病害暴发严重,养殖密度的增大带来的水环境问题受到关注。微生物制剂与药物相比,安全性更高,无毒副作用,成本更低,而且环保,能维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笔者通过对问题高位池水环境的研究,发现微生物制剂在日本对虾高位养殖池水环境的调控和治理上有着明显的作用和优势,尤其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养殖户的氨氮、亚硝酸盐问题,微生物制剂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理调控作用,而且还能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养殖池水中浮游植物与细菌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条件下检测了不同组成和数量的浮游植物对养殖池水细菌数量24h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浮游动物的自然养殖池水中,24h内细菌数量白天增长,夜晚下降,翌日晨下降至最低点。降低自然养殖池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和改变其组成后,24h内细菌数量持续增长。在灭菌养殖池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浮游植物和大肠杆菌,1d后细菌总量有一定下降;只加入大肠杆菌的灭菌池水,3d后细菌数量有较大增长。本研究证明养殖池水浮游植物种群和数量与细菌密度之间存在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菌藻调控技术、底质改良技术及投饵区微孔增氧技术对异育银鲫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在江苏大丰地区选择3口总面积约42.93hm~2的异育银鲫精养池塘实施以上技术,同时两口总面积约30hm~2的池塘作为对照池,采用PCR-DGGE方法比较分析4—7月池塘底泥中的细菌多样性。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塘底泥细菌多样性指数为3.15~3.52,明显高于对照塘的2.20~2.74,表明了三大技术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底泥中细菌多样性指数,同时底泥菌群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与异育银鲫的损失率呈正相关,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三大技术的联用有利于提高精养池塘生态稳定能力,间接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