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坝上地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遥感与G IS技术支持下,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计算了研究区内1987、1999和2004年的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17 a来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景观整体上处于破碎化过程,尤其是沙地在1987~1999年间迅速扩大,虽然在1999~2004年经过了一定的恢复,景观异质性有所下降,但仍然没有恢复到1987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沽源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GIS/RS环境对两期TM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处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河北省沽源县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沽源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明显的是林地、未利用地和耕地,并以林地的增加为主,土地利用景观异质性在增强,景观多样性有所减少和景观组分趋向均匀分布,景观聚集度适中且小斑块数量增多,空间连接性减少,空间分布趋向均衡化分布,斑块形状总体上仍然有规律、简单,受人类干扰程度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3.
采用土地资源利用动态度等相关模型对江口县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5年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呈现逐年增加态势,耕地、草地、林地、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减少,土地利用由耕地、林地、园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向交通运输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转化。为了保持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提出了要对耕地、园地、草地、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实施保护,加大对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力度,以满足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青海湖及其周围地区沙化土地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变化都有指示意义,为了定期掌握本省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为国家和本省制定防沙治沙与防治荒漠化的政策和长远发展规划,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在现状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统计各类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监测方法。与1994年、1999年、2004年、2009年连续四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青海湖及其周围地区从最近20年5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看,在1999年之前的5年沙化土地是发展的,年均速率达到了2.7%,是有监测数据以来沙化土地发展速度最快的。在其之后的15年保持持续逆转的态势,逆转速率在0.25%~2.3%之间,逆转速度逐步减缓,小有起伏。同时尽管沙化土地总体在逆转,但局部地段仍在扩大,而且沙化土地面积占到区域陆地面积21.4%,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42.6%,而露沙地和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较大,比例较高,沙化土地的逆转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可逆性高。  相似文献   

5.
以永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1978~2009年间6期遥感图像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解译,运用景观格局指标,分析永定河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2年来永定河流域以农、林、草业景观为主,耕地面积有下降趋势,林地面积2000年最低,后缓慢上升,水域面积近10年下降明显.景观破碎化程度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多样性指数逐步升高,景观类型均匀度总体有下降趋势,景观类型转移概率矩阵表明,林地最为稳定,干旱河道的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6.
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多伦南部、围场西部、丰宁北部为研究对象,利用1987年、1999年和2004年3期Landsat TM卫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和转移矩阵,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及土地沙化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具有恶化和逆转双重性,积极的生态建设能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1987—1999年该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沙化土地扩展,1999年在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后,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显著遏制。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景观格局分析反映景观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等方面的特征[1],通过对城市景观格局分析确定格局形成的影响因子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进而揭示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的关系,发现格局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能达到调整景观格局,优化景观功能的目的[2-3].  相似文献   

8.
9.
神农架生态环境特殊、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地区之一。同时,作为中国中部生态旅游热点地区,神农架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对神农架地区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landsat 5、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30 m×30 m分辨率)进行解析,获得了这3个不同时期研究区的耕地、林地、灌草地、湿地、水体和建设用地等6种不同景观类型的分布图及不同景观类型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这20年内,神农架的主体景观森林得到了较好地保护,面积基本保持了动态平衡,耕地面积也基本稳定,建筑用地和水体显著增加,而灌草地则显著减少,湿地在2010~2020年也显著减少;且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变化幅度在2000~2010年要显著大于2010~2020年。因此,在未来应该注意加强对该地区灌草地及湿地的保护,并严格限制建设类项目。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神农架地区的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赵性运 《新疆林业》2011,(5):24-24,25
塔河下游是塔河流域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是当今治理保护塔河绿洲的重点之一。自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塔河上中游开荒造田,资源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及人为不合理资源开发利用等原因,造成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多处合拢,其生态危险明显加剧。塔河下游出现了胡杨面积逐年减少,范围退缩,  相似文献   

11.
以丰宁满族自治县2009年、2014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在ArcGIS支持下提取2期沙化数据,采用转移矩阵法和数学模型法分析研究区5a沙化土地格局变化,以2014年土地利用格局为基础,应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19年土地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化土地集中分布在西部及西南部,以轻度沙化为主,沙化程度总体表现为重度逆转、轻度扩展的趋势,到2014年,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 872.8hm~2,重度向中度沙化土地转移概率达0.660 7,中度向轻度沙化土地转移概率为0.635 2;土地利用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并逐渐向西南方向扩展,草地分布在西部地区,耕地夹杂其中,林地和草地间的相互转化是土地主要转移类型;沙化区土地利用类型2009年以草地和耕地为主,随着林地出现和面积的不断增加,中度、重度沙化区演变最为明显;预测2019年土地利用中,林地、未利用地面积继续增加,草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他类型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房丽华  刘冰 《防护林科技》2007,(1):52-52,63
分析了三北地区土地沙化现状及沙化形势。据统计,“十五”期间,三北四期工程完成造林300多万hm2,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33万多hm2,三北地区的防沙治沙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目前三北地区还有沙化土地148万km2,治理任务还十分艰巨,难度越来越大,导致沙化扩展的各种人为因素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退耕还林工程是西部乃至中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重建与恢复植被不仅可以改变景观的类型组成,也影响着景观的空间格局。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上,对各个地区景观变化研究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在退耕还林建设的影响下,景观格局发生演变,耕地、林地景观格局得以优化调整,斑块复杂性和景观异质性程度降低,景观要素的空间联结加强,生态环境改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利用ArcMap 10、Fragstats 4.1、DPS 14.1、Excel等软件,选取常用的景观指数,分析云南省腾冲县天然林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腾冲县天然林景观总体异质性高、形状复杂、聚集程度高、斑块分布比较均衡,景观格局特征比较复杂;②各森林类型面积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栎类林其它阔叶林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旱冬瓜林硬阔林竹林冷杉林软阔林华山松林铁杉林,栎类林、其它阔叶林面积占61.51%,是腾冲县天然林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旱冬瓜林面积占32.04%,是腾冲县天然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硬阔林、竹林、冷杉林、软阔林、华山松林、铁杉林面积仅占6.45%,面积虽小,但在天然林景观中具有特殊的作用;③因子分析结果,从稳定、复杂、异质性高、破碎化低、抗干扰能力强等方面综合评价,按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栎类林其它阔叶林云南松林硬阔林针阔混交林旱冬瓜林竹林冷杉林铁杉林华山松林软阔林;④聚类分析结果,可把腾冲县天然林分为4类,第一类是破碎度低、形状复杂、异质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的栎类林和其它阔叶林,第二类是破碎度高但形状复杂、异质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和旱冬瓜林,第三类是斑块间平均距离远、聚合度高、呈群团状分布的硬阔林、竹林、铁杉林和冷杉林,第四类是破碎度高、形状简单、异质性低、抗干扰能力弱的华山松林和软阔林;⑤聚类分析结果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体现了硬阔林平均几何最邻近距离远的特征,对腾冲县天然林景观格局的评价效果比因子分析更好。  相似文献   

15.
信宜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信宜市为研究区,利用patch analyst景观格局分析软件,选取斑块数目、斑块面积、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大小、斑块面积标准差、斑块面积变异系数、平均斑块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破碎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信宜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类...  相似文献   

16.
凉水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ARC/INFO和景观空间模型———马尔柯夫模型方法,系统分析凉水自然保护区三个时段的景观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凉水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发生了变化,景观斑块种类增多,并有景观类型增加和减少现象发生,基质———天然红松林的面积在逐年减小,其景观类型转变规律与统计资料、调查资料及林木的内源演替过程相一致;通过景观动态分析,提出今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1990-2010年的Langsat MSS影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等方法和理论,对成吉思汗陵地区的1990-2010年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年成吉思汗陵草地景观的优势度增加,景观格局趋向于稳定化、简单化、优势化。究其原因,是由于林地、裸地、盐碱地、沙地等景观类型面积的减少所致,这不仅恢复草原植被的有限生境,一定程度上也缓解自然生态平衡,形成整体景观格局的稳定化与优势化。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大庆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庆地区1978、1988、1992、1996、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获取20 a来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景观变化信息,以G 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选取面积比重、平均斑块面积和斑块数量等来分析大庆地区的景观结构变化特征;采用破碎化指数、形状指数、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景观指数分析大庆地区的景观异质性变化;引用特定转移过程贡献率计算研究区内各时段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组分转移贡献率,分析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演变。结果表明: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和功能减退,沙化和盐碱化日趋严重等生态过程,是大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过程响应,恢复与建设生态脆弱的资源型城市的景观生态系统,须对景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西昌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的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峰  鞠洪波  黄建文 《林业科学》2006,42(Z1):56-61
利用西昌市1996和2004年2期TM影像数据,对西昌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4年,西昌地区林地面积增长明显,草地面积迅速减少,耕地面积略有增长,耕地、林地和草地类型间的转化频繁;耕地景观随着斑块数和斑块密度的减少破碎度降低,而林地和草地的破碎度增加;耕地和林地斑块形状不规则性增强;就整体景观而言,西昌地区林地的优势度进一步提高,景观均匀度下降.建议在今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合理安排还林和还草任务,同时对退耕后耕地面积仍有增长的现象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5a内三江源区沙化土地消长变化情况,具体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该区域沙化动态,得出影响三江源地区沙化的原因,提出如何治理该区域沙化土地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