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室外自然环境条件下比较了水蕹菜、水葫芦、水花生以及慈姑对养殖池塘废水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四种水生植物对TN、TP、COD、氨氮、硝酸盐氮以及亚硝酸盐氮均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综合比较发现,水蕹菜和慈姑对养殖池塘废水的净化能力强于水葫芦和水花生.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污水净化中常用水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净化效果,通过综合比较,探讨龟鳖养殖水质净化中水生植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池塘养殖水体净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池塘养殖水体污染现状入手,分别介绍了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原理与方法,重点分析了具有投资少、处理成本低、且不产生2次污染的生物净化技术,通过比较,认为生物净化技术在池塘养殖中有着更为广阔地应用和发展前景,是实现无公害养殖和内陆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4.
鲟鱼工厂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循环水养殖存在着氨氮、磷酸盐总量不断积累的问题,影响鲟鱼品质和产量。为了提高鲟鱼循环水养殖效果,本文采用了6种水生植物,研究了其调节鲟鱼养殖水体氨氮与磷酸盐等水质、促进鲟鱼生长、改善鲟鱼品质的作用,结果显示:种植了水生植物的A、B试验单元氨氮去除率分别为76.4%与56.6%,磷酸盐去除率分别为64%与44.0%;鲟鱼养殖成活率分别为96.8%与96.5%,饵料系数分别为1.52与1.63;鲟鱼肉质口感好,没有泥腥味。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对养殖水体中氮、磷具有极强的去除能力,通过对水质的改良能提高鲟鱼养殖效果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制剂与水生植物对养殖水质的协同净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水源水经曝气沉淀净化初步处理后进入净化池,通过机械增氧,同时增加微生态制剂与水生植物种植综合净化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淡水养殖水质标准:pH7.2~8.5,溶解氧5.0mg/L,磷酸盐0.06mg/L,非离子氨0.018mg/L,亚硝酸盐氮0.008mg/L,CODMn7.5mg/L,总大肠菌群4960个/L。养殖结果:试验池翘嘴红鲌、花白鲢、丁鱼岁平均单产749kg,饲料系数1.32;对照池单产617kg,饲料系数1.55。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北京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用于改善养殖池塘水体环境相关产品与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如生物制剂的大面积应用、水循环处理设施的试验探索等等,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对养殖水体的"治疗"并没有时效性,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渔业条件下开发一种改善水质效果既好又不影响养殖生产与投入成本,而且还要操作简单、适宜推广的"治水"方法,是北京在当前渔业环境下  相似文献   

7.
邵留 《重庆水产》2002,(1):20-2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增,造成环境污染,养殖池塘因水源水质恶化而造成死鱼的事故时有发生;大规模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水体中微生物大量繁殖,病害越来越多,而鱼药滥用对鱼和其食用者均易造成药害。养殖水体的净化处理与重复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是渔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本文对目前水产养殖中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建立高效,节能,健康的生态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鳗鲡工厂化养殖池水经0.5~64 mg/L的高铁酸钾净化后,pH波动<0.3,DO变化幅度<4.4%.而悬浮物、COD、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浓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对COD、硫化物、亚硝酸盐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75.3%、97.4%、20.6%.同时,高铁酸钾超过5 mg/L可使养殖水体的总菌数下降愈98.7%.  相似文献   

9.
养殖池塘水质生物净化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计2个试验池和1个对照池,将试验池分隔为鱼类放养区与水质净化区,使池水在两个功能区间歇循环流动。在净化区采用种植水生植物、吊挂河蚌和生物包三种生物方法来净化养殖水体。在放养区混养以吃食性鱼类为主的多种鲤科鱼类。在6~9月份,对3个鱼池的水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试验池的水质明显比对照池要好,水体透明度明显较高,TSS、CODMn、TAN、NO2^--N、NO3^--N、TN、TP和PO4^3--P的平均浓度明显较低。不过,2个试验池的DO总体上略低于对照池。  相似文献   

10.
高效水质净化剂对池塘河蟹养殖水体的化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自行研制的高效水质净化剂应用于河蟹池塘养殖,结果表明,该水质净化剂可明显地降低三态氮,有机耗氧量及水中的致病菌数量,可明显提高溶解氧和水体透明度,说明所研制的高效水质净化剂有良好的净化水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硝化细菌、聚磷菌等微生物种群分布于自然水体中,且喜欢吸附在固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吸收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磷等营养成分进行繁殖和生长的生物学原理,研制了一个由支架浮力系统、微生物附着基、上升流系统、锁磷区和光伏发电系统5部分组成的圆柱形(半径75 cm、高100 cm)养殖水原位净化装置。试验结果显示:生物膜建成后,装置在1 mg/L、3 mg/L和5 mg/L氨氮质量浓度组的淡水(水温22~25℃)和海水(水温27~31℃)中,日消减氨氮量分别为304.587 g、283.748 g、314.753 g和247.274 g、261.756 g、282.721 g,日消减淡水和海水中总磷量分别为0.485 g、0.427 g、0.462 g和0.566 g、0.595 g、0.493 g,显示出较强的氨氮和总磷的消减能力。日氨氮消减量差异性,淡水3个质量浓度组间不显著(P>0.05),海水3个质量浓度组间显著(P<0.05)。日总磷消减量差异性,淡水3个质量浓度组间、海水3个质量浓度组间均不显著(P>0.05)。该装置具有较强的氨氮和磷的消减能力和使用方法简单、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可在水产养殖尾水净化处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组合湿地系统对湖区池塘养殖尾水进行净化,以实现水体循环再利用,减少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组合湿地系统由3个莲藕净化塘、1个生态沟渠和1个人工湿地组成,面积分别为2.1 hm2、1.47 hm2和0.52 hm2,其中净化塘莲藕的覆盖度分别为0%、30%、60%。沿程采样测定水化学指标。结果显示,组合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养殖尾水中的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和化学耗氧量(COD)等指标。TN、TP由初始值1.3 mg/L、0.76 mg/L降到0.4 mg/L、0.09 mg/L,去除率分别为41.5%、77.5%;NH4+-N、COD由初始值0.27 mg/L、42 mg/L降到0.06 mg/L、27 mg/L,去除率分别为77.7%、35%。研究表明,该组合湿地系统能有效净化养殖尾水,实现水体循环再利用,可有效缓解南四湖的入湖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淡水养殖池塘环境中氨氧化古菌的多样性和种群分布,本研究以荆州地区风生水起生态农场的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养殖区的典型的沉积物样品和水样,利用AOA氨单加氧酶(amoA)基因通用引物(amoAF/amoAR)扩增amoA基因,构建amoA基因克隆文库。从每个克隆文库中随机挑选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序、比对,利用MEGA和MOTHUR软件构建amoA基因系统发育树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分析。结果显示:主养草鱼池塘水体和沉积物中AOA存在着差异,且沉积物中AOA种类数和多样性都更为丰富。从三个采样区域的沉积物和水体共325个AOA amoA基因阳性克隆中得到24个OTU(基于3%差异度),其中水体克隆文库中得到13个OTU,沉积物克隆文库中得到18个OTU。OTU01、OTU02、OTU05、OTU07、OTU11、OTU13、OTU16是沉积物和水体中共有的OTU,并且OTU01、OTU02是养殖池塘中的优势类群,分别占克隆子的47.38%和21.84%。系统发育分析表明,AOA主要隶属于Nitrososphaera sis...  相似文献   

14.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一种测定水产养殖底泥中呋喃唑酮残留量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获得最佳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底泥样品用乙酸乙酯超声波法提取,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浓缩并用流动相溶解后上机检测,方法线性范围在0.01~1.00μg·mL^-1之间,相关系数为0.999,回收率为88.2%-92.6%,精密度(RSD)为0.88%~2.67%,检出限为1.0μg·kg^-1。该方法操作简便、提取快捷、准确性高、重复性强,可检测出泥样中痕量的呋喃唑酮,适用于水产养殖环境底泥中呋喃唑酮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池塘养殖水体不同水层水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池塘养殖水体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在上海市标准化养殖池塘里进行了水质参数监测和分析,研究了池塘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水层的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一年中池塘水质呈季节性变化,氨氮均值在9—11月最高,在5月份最低;溶氧均值在9—11月最低,在12月至次年3月最高;pH无明显季节性变化。不同水质参数日变化研究发现,一天中氨氮值在6:00左右最高,在17:00左右最低;溶氧最高值出现在15:00—17:00,最低值在5:00左右;pH在1:00最低,14:00左右最高。养鱼池塘水体有较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水层的氨氮、溶氧、pH均有差异。一天中氨氮与溶氧总体呈负相关性(t<0.05),溶氧值升高时氨氮值下降。  相似文献   

16.
集约化投饵型养殖会导致养殖区域底部环境持续恶化,限制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对采自威海金海滩排污口附近污泥中的海洋光合细菌进行了富集、分离和初步鉴定,模拟自然养殖环境,选取优势菌株进行池塘底泥处理试验(上层水体,下层底泥),分析比较两株菌对底泥的改良效果;试验共获得两株优势光合细菌PSB1和PSB2,分属于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和小红卵菌属(Rhodovulum)。底泥处理试验结果显示:PSB1和PSB2都可以稳定水体pH,降解水中的硫化物、氨氮和化学耗氧量(COD Mn)。PSB1处理底泥最佳效果为:添加1‰的PSB1,水体中pH在6.98~7.33,底泥中COD Mn 、硫化物、氨氮和NO - 2-N降解率分别为92.91%、79.61%、97.00%和73.56%。研究表明,光合细菌可以促进改善水质、维持下层水体的良好水质,在水产养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产养殖设施模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徐皓  倪琦  刘晃 《渔业现代化》2007,34(6):1-6,10
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我国的养殖设施模式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应该在为健康养殖提供进一步保障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系统在"节水、节地、节能、减排"方面的功效。养殖池塘、流水型养殖设施、循环水养殖设施和网箱养殖设施是我国集约化养殖的主要设施模式。这些设施在发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在养殖水环境控制、水资源利用、生产系统效益、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或矛盾,没能发挥出现代设施系统在健康养殖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上应有的作用。本文在对以上4种主要养殖设施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养殖设施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未来我国水产养殖设施模式的发展方向以及需要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包括池塘工程化生态养殖设施、节水型养殖设施、经济型循环水养殖设施、系统化深水网箱养殖设施等4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饵料微藻在养殖废水中的生长能力以及去除氮、磷的效果,选用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和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等4种微藻,在室内光照培养系统中进行了微藻净化养殖废水试验,试验时长为11 d。结果表明,绿色巴夫藻对NH_4~+-N和NO_2~--N去除效果最佳,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8.35%和97.43%;海水小球藻对废水中PO_4~(3-)-P的去除率最高,为93.29%;就生长情况而言,绿色巴夫藻平均相对生长率最高,达到0.239 cells·mL~(-1)·d~(-1)。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可认为绿色巴夫藻是治理养殖废水的优势藻种。  相似文献   

19.
联合使用3种制剂净化特种水产养殖水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减少甲鱼疾病发生和污水排放,研究比较聚合硫酸铁(PFS)、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优势复合菌群(EM)和PFS PDMDAAC与PFS PDMDAAC EM各种净化水体方法。结果表明,联合使用20mg/L的PFS、0.5mg/LPDMDAAC和20ml/m^3的EM菌效果最好,絮凝率达92%以上,CODcx去除率达88%-905,BOD5/CODcr由0.61降至0.28,说明可用生物降解法将水体中有害物质去除。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特各水产养殖水质标准,水质稳定,池水与排污口水体水质基本一致,达到无污染排放水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水桶试验中设置2种不同处理方式(密度和收割),研究水蕹菜(Ipomoea aquatic Forsk)对富营养水质的净化特性及效果。结果表明:室外培养12 d,高密度组(10 g/L)对NO2-、NO3-、PO32-、TN、TP和Chl-a的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0.88%、93.98%、98.96%、82.36%、88.89%和89.33%,显著高于对照组(0 g/L);收割有助于刺激植物加速分蘖、促进植物对N、P元素的吸收固定,并改善水体的DO;水蕹菜组织N、P含量在试验前后发生变化,并与生长水体中的N、P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植物固定对水体中N、P去除的贡献率与植菜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占高密度组水体中TN、TP去除总量的52.05%和40.41%,为试验组水体中N、P去除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